首页 > 武侠修真 > 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第850节

  何刺史从睡梦中醒来,在家仆的伺候下照例喝下一碗许神医亲自为他调配的补气汤药。

  温热药液入腹,一股暖流缓缓散开,滋养着干涸的经脉,确实感到浑身轻松了不少,连往日清晨的疲惫和胸闷都减轻了许多。

  “哎~~~”

  他放下药碗,望着窗外渐明的天色,长长叹了口气,语气复杂难辨,“药,是好药。人,也是好人……可惜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这道理他懂。

  况且这“利害”与“轻重”,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回想当初,刚从鬼门关被拉回来时满心是遭人暗算的心寒、委屈、以及难以抑制的愤怒。

  种种恶念在胸中翻腾,恨不得立刻让那幕后之人付出惨痛代价。

  那时能保住他性命、助他稳住局势的许宣对他而言至关重要,价值无可替代。

  因此许宣在寿春设宴,他也亲自到场,不惜以刺史之尊为其站台撑腰,姿态做得十足。

  然而当性命之忧逐渐解除,身体一日好过一日,冷静重新占据上风后,那沸腾的怒火便渐渐被另一种情绪取代——恐惧。

  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若真要让他豁出一切去做点什么……

  这把年纪,实在是有些豁不出去了。

  想当年年轻时,战场上攻城略地,甚至杀俘立威,种种狠辣之事他也未曾手软。

  可人老了,想的就多了,一想多,那份锐气和胆气便如同泄了闸的洪水。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篇》中有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胆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

  这不仅是心态转变,某种程度上也是个生理性问题。

  并非所有人都能像于公那般越老越是锋芒毕露,狂傲不羁。

  待到暗中又被“安抚”了几轮,手中接下了那些无法与人言说的丰厚“赏赐”后

  心中的怨念虽未彻底消散,但那刻骨的恨意,却是实实在在地淡去了许多。

  既然如此,重新倒向那更能予他安稳、让他继续安享富贵荣华的一边,似乎也就成了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选择。

  至于许宣那边,皇帝陛下或许根本未曾在意过这等小事。

  眼下这一切,更多是他何刺史的自作主张。

  虽说一位能起死回生的神医,对他这等位高权重、惜命怕死的人来说极具价值。

  但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就算有书院背景的许神医的重量也显得无足轻重了。

  一人得道,鸡犬尚可升天。

  若陛下真能求得长生,自己作为心腹近臣,难道还愁没有追随陛下、共享永生的机会?

  看,这其中的利害轻重,不是很好分辨吗?

  然而他派往江北了结“手尾”的精锐人手尚未有消息传回,一个惊天噩耗却先一步如惊雷般炸响在他的书房。

  “你说什么?!”

  何刺史猛地从太师椅上站起,震惊之色溢于言表,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摔得粉碎。

  “大人!千真万确!咱们…咱们寿春城,闹…闹白莲了啊!”

  治中从事连滚带爬地冲进来,脸色惨白,声音里充满了惊恐,手中紧紧攥着几张皱巴巴的纸。

  一夜之间,铺天盖地都是这些妖言惑众的传单!

  “就连…就连下官家中卧房的门缝里,都被人塞进了这个!大人,白莲妖人是不是…是不是要从咱们南方开始起事了?!”

  何刺史接过那纸张,只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得无比严肃,额头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与这相比,许宣那点事简直微不足道!

  这才是真正能顷刻间让他粉身碎骨、家破人亡的生死大敌!

  调兵!遣将!全城戒严!大索妖人!

  同时,八百里加急的求援奏报必须立刻发往中枢。

  上一次白莲教如此猖狂还是上一次,他们可是连破城杀官都干得出来的!

  自己的项上人头和满门富贵,绝不能丢在这里!

  瞬间,整个扬州刺史府乃至寿春城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与混乱之中。

  而这,正是许宣的阳谋。

第901章 正义出击

  作为一个修行者,亲自去刺杀一位封疆大吏,牵扯的因果太大,付出的代价也太高,实属不智。

  不如,就让他自己陷入疲于奔命、自顾不暇的境地。

  “白莲教”这个名头,刚刚合适。

  不管你信不信,只要这些传单出现,你就必须管,必须严查,必须负责到底。

  甚至……再度引起朝廷中枢对你治理能力的猜忌和审视!

  至于民间可能因此产生的动荡与恐慌……有何惧之?

  有保安堂在江南经营多年的善誉和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自然可以慢慢疏导、安抚民心。

  许宣站在北岸,遥望南方向,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

  接下来,南方“闹白莲”的地方,可能还会多上几个。

  正好可以借此东风,顺势将几个平日里碍手碍脚、却不好直接动手的地头蛇势力,一并清理掉。

  这个名头,当真是……好用得紧。

  信手抛出一只灵蝶,便在江南掀起了无边波澜,而他本人继续北行。

  其实这并非第一次踏足广陵郡的地界。

  约莫一年前,大慈法王意图入侵吴郡之前,曾先收服了盘踞在江北的金钹法王。

  那条道行不浅的蜈蚣精又奉命在北地裹挟了一大批山精水怪、魑魅魍魉,浩浩荡荡欲南下攻入钱塘。

  彼时正是小青亲率太湖水军,于长江支流邗沟之处设下防线,硬生生拦住了这群妖魔。

  双方在邗沟一场好杀,妖血浸染河水,尸骸堆积如山。

  据说至今邗沟里的鱼虾都因吞食了那些蕴含妖力的血肉而格外肥美……

  但这一次,许宣北上,并非为斩妖除魔而来。

  他是来救人的。

  广陵郡守府前,门房见一青衫书生驻足,气度不凡,却也不敢怠慢,依例上前询问:

  “来者何人?”

  “钱塘许宣。”

  到了北地的“圣父”,依旧讲究个先礼后兵。

  毕竟不是自家地盘,谁知道这边的官员是什么路数?

  多费些功夫,与这些“虫豸”先打打交道,摸清底细再行事,总归稳妥些。

  书房之内,广陵郡守听闻是那位名动江南、诗掌双绝的解元公许宣来访,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欣喜。

  对方刚过江便率先来拜会自己,看来这年轻人很懂官场规矩,颇识抬举。

  “来人啊,请许公子进来吧。”

  见到许宣本人,见其风姿俊朗,气度沉凝,郡守更是暗自点头,嘴上少不了几句“一表人才”、“少年英才”的客套话。

  依照惯例,他自然也要考较一番这位南方才子的学问,谈一谈经史子集,论一论诗词歌赋。

  这本是才子游学的标准流程,互相吹捧,彼此抬轿,留下几段佳话美谈,再赠些程仪,宾主尽欢,岂不风雅?

  然而,仅仅交谈片刻之后,广陵郡守额角竟开始渗出细密的冷汗,手中的茶盏几乎端不稳当。

  许宣这人,那“擅长沟通”的属性点可谓是点满了格,尤其精于一种能直击灵魂、走入人心的“走心”式谈话。

  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遥想当年,他于微末之中挣扎求生,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靠的就是一手融汇了“借力打力、阴阳怪气、嚣张跋扈、引蛇出洞、缓兵之计、三人成虎、斩草除根”以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终极综合话术,方才在夹缝中杀出一条生路。

  如今攻守之势异也,他总算可以抛开那些底层挣扎的技法,用上些更“高端”的手法了。

  于是,在这广陵郡守的书房内,许宣张口便是:

  “于公日前还与晚辈提及,说您当年在……”

  闭口又是:

  “哦,对了,老沈也说过,您那年要不是……”

  甚至还不经意地穿插着:

  “盛教授点评此事时颇为不屑,觉得您当时若……”

  其间更是夹杂着诸多来自洛阳权力核心圈层、似真似幻的“大佬看法”。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偏又细节详实,由不得人不信。

  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

  一般读书人不愿轻易谈及这些背景关系,既是爱惜羽毛,注重风评,也是因为其家世底蕴人所共知,无需多言。

  许宣则截然不同。

  他毫无世家包袱,穷苦人家出身,反倒能毫无顾忌地“自报家门”

  只不过报的尽是别人的“家门”,且一个比一个显赫。

  从道德高地的碾压,到律法条文的精准施压,再到背景关系的层层威吓……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广陵郡守只觉得一震,二震,三震……内心已是惊涛骇浪。

  他背后也并非无人,徐州别驾便是姻亲靠山,平日在广陵地界也算是一号人物。

首节 上一节 850/9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综武:通晓古今,你说我是乌鸦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