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神话:从教书先生开始 第912节
那么……西北方向的谯国呢?
许宣将目光投向另一处。
此地明面上的传说似乎“温和”许多:神医华佗创五禽戏,以及曹操布下的“七十二疑冢”。
听起来似乎比汝阴郡的“群英荟萃”要好得多。
但你们以为身经百战、嗅觉敏锐的成熟期白莲大魔王会这么轻易被表象迷惑吗?
不可能的!
许宣是什么人?
那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主!
他一眼就看穿了这“祥和”背后潜藏的巨大凶险!
“事出反常必有妖!此地过于‘干净’,过于‘祥和’,反而极可能是最大的陷阱!”
于是,排除法生效。
去掉地狱难度的A,再去掉看似简单实则更凶险的C。
“所以,答案只剩下一个了。”
许宣手指重重地点在向北的路径上,语气斩钉截铁,“决定就是你了——沛国,相县!”
选择此地正是看中了此地传闻多与“人间”历史传说相关,相较于那些动辄牵扯上古仙神的地域,显得“朴素”许多。
比如那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闵子骞“芦衣顺母”的孝道故事,流传于此。
这属于二十四孝的范畴,固然体现了人伦纲常,但
许宣虽然是个读书人,走的却非正统儒家修身养性,凝聚浩然正气的路子。
自然不受那“孝顺”二字的天然道义钳制,内心毫无波动。
这点道德层面的传说,对他这白莲大魔王而言,简直如同清风拂面。
再比如那大泽乡“阴兵借道”的诡异传闻。
阴兵?
许宣嘴角勾起一抹古怪的笑意。
他在阴司地府的关系网真要摆出来,怕是能吓死几个鬼怪。
五方鬼帝道场,十八层地狱霸主,以及南阎浮堤哪里不曾传过咱的名号。
区区阴兵这点阵仗,在他面前恐怕还真不够看。
这两个看似麻烦的点对他而言,反倒都是能轻松“罩得住”的小问题。
至于沛国当地的皇朝力量,主要便是一位受封于此的沛顺王。
北方作为九州中心,沃野千里,历来是藩王分封的重地。
大晋朝分封的几十个藩王国,大多挤在这片区域,基本上一个郡就能摊上一个王,多如牛毛。
其中还有几位封地更广实力更强的“大号”藩王,兵强马壮,私蓄甲士。
第958章 总算来了
可以说,若是当今晋帝突然暴毙,这几位爷只需稍一串联,天下大乱也就在反掌之间。
想到这里,许宣这位“白莲圣父”的眼神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似乎想到了某些不太和谐的可能性……
“咳咳,”他轻咳两声,收敛心神,“走吧,石王。”
于是,许宣便带着石王踏入了沛国地界,并直接降临于蕲县。
此地对于后世之人而言,颇具“打开”历史的意义。只因县城东南角,便是那鼎鼎大名的“大泽乡”。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大泽乡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
它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平民起义的爆发地,更留下了一句响彻千古的金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然而将视线拉回到当前这个时代,这个具体的地点它却显得毫不起眼。
荒芜,偏僻,或许只有些残破的土垣和当地老人口中模糊的传说。
那位高高在上的沛顺王,恐怕压根不会在意自己广袤封国的某个角落,还有这么一小片承载着历史厚重之地的名望。
因为在当世之人眼中,并无“第一次大规模平民起义”这般后世总结的历史概念。
大泽乡之事,不过是被归为王朝末年诸多造反与叛乱中的一桩,且世人对于首事者陈胜的评价,实在算不得高。
在秦之后的大多数朝代里,陈胜多被视为叛逆之首,反臣贼子,其事迹一度被刻意淡化,甚至禁绝民间私祭,唯恐其“首乱”之名蛊惑人心。
唯有一个朝代对陈胜给予了相对公允的待遇,那便是汉朝。
太史公司马迁,这位史学巨擘虽在记述某些人物时难免掺入个人好恶,但在对待陈胜时,笔触却显得颇为克制与中立。
在《史记·陈涉世家》中,既肯定了陈胜“首事反秦之功至大”,又因其曾建立“张楚”政权,故破例将其列入记载诸侯王公的“世家”体例,给予了极高的历史地位。
当然,其中也不乏负面的描摹,如“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材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点明其出身卑微、才具平平;更留下了“夥涉为王”这等讥讽骤贵之人得意忘本的成语。
然而,最感怀其功绩并给予实质认可的,当属汉高祖刘邦。
他明确承认了陈胜“一夫发难而七庙隳”的首义之功,特旨在淮阳东关修建了一座陈胜庙,准其分享人道香火,承认其历史地位。
“不愧是被史书记载身负‘祖龙相’,能在始皇之后搅动风云的奇男子。”
许宣暗自思忖,“对昔日的对手乃至失败者,倒确有几分非同寻常的气魄与格局。”
不过,他此行来到蕲县,终究只是路过。
并无意专程去那荒郊野岭的故址“打卡”凭吊。
历史的烟云固然值得玩味,但眼下更需关注的是不要再招惹麻烦。
只是遥遥望了一眼东南方向,便将目光收回。
目前的计划是自蕲县开始,横穿整个沛国,取道邻接的梁国,再沿着奔腾的黄河一路向西,便可直抵此次春闱的目的地——洛阳。
这段路程其实已不算遥远。
若是寻常书生乘坐马车,不紧不慢地赶路,大约一个多月也能抵达。
若是选择水路则更为便捷,此地不仅临近黄河,淮河、海河水系亦在此交织,舟楫往来,四通八达。
这也正是洛阳能成为中原文明心脏的原因之一,其地理位置近乎居于九州之中,从四面八方汇聚而至的距离都相对适中,天然便是辐辏之地。
路上若是风平浪静,他便绝不主动惹事,安心赶路。
倘若真有不开眼的麻烦找上门,能顺手平了就平了,若遇硬茬子便先行战略撤退,日后再寻机报复也不迟。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就在踏入蕲县县城城门的那一刻,脚步却猛地一顿。
仰起头,对着县城上空那方小小的天空,发出了一声极其无奈的长叹。
圣父感应到了一股……极其熟悉的气息。
不是妖气,不是魔气,更非什么天材地宝出世。
而是一种……“好吃”的味道!
许宣就说嘛,在南方的时候一直都听说自己的食材库在北方搅动风云,结果都打了几个小副本了也没有出现,还当是白莲教在北方拉胯了。
现在想来是自己过于勇猛精进,过去的组织没有跟上现在圣父的步伐,所以出场晚了几天。
于是,原本笔直穿过县城的计划被瞬间抛诸脑后。
这群人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倒霉。
圣父岂能坐视不管,必须要去执行正义。
带着石王,循着那若有若无的气息在县城街巷中七拐八绕,最终停在了一间看起来颇为寻常的铺面门前。
抬头看了看门口的招牌,眉头顿时蹙起,语气里带上了几分明显的不悦:
“药铺?”
“你说这群人……为什么也非要开个药铺呢?”他像是在问石王,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显然对此很是不爽。
旋即,整理了一下表情,迈步走了进去。
药铺内光线适中,弥漫着淡淡的草药清香。
一名小厮见有客至,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此人相貌平平,但周身却透着一股令人极为舒服的温和气质,仿佛自带一种能让人不自觉放松警惕、卸下心防的亲和力。
“这位公子,您是哪里不舒服?”小厮笑容可掬,语气关切。
然而,在他低头引路的瞬间,目光却飞快地在许宣身上扫过,似乎在确认着什么。
随后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喜色。
“好一股充沛纯净的阳气!真是上好的“药材”!”
打定主意要将这位“贵客”引到内堂诊台,请店里“最厉害”的大师傅亲自出面“问诊”。
因为在他眼中,即便是本县的县令大人,也从未有眼前这位公子这般从容不迫的气度。
平日里见过的过往读书人也不算少,更无一人有如此俊朗非凡的相貌。
衣着虽不显奢华,但用料剪裁皆是不凡,更衬得人如修竹,气质超群。
更何况,身后还跟着一位如同铁塔般沉默雄壮的护卫,那压迫感绝非寻常家丁能比。
“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若是能让大师傅出手,将这位俊朗公子发展成自家兄弟,再拉入教内……定能为圣教大业,为“家乡”贡献出全部的血肉与元气!那才是物尽其用!”
他正美滋滋地盘算着如何将这“上等药材”引入彀中,谁知这位看似温文的读书人,却根本懒得搭理这种段位极低的小卡拉米。
许宣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随即侧头对身旁的石王吩咐了一句,语气自然得像是走进一家茶馆:
“你在门口守着,我进去吃点东西。”
“啊?”小厮顿时懵了,脸上的职业笑容僵在原地,脑子一时没转过来。
我们这儿……是悬壶济世的医馆,不是卖吃食的食堂啊公子!
您是不是走错地方了?
上一篇:综武:通晓古今,你说我是乌鸦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