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武侠诸天从陆小凤开始的加钱剑客

武侠诸天从陆小凤开始的加钱剑客 第219节

  “朕,承天命,肃清寰宇,逆贼朱无视已伏诛,朝中党羽尽数剿灭。

  九边诸将,凡忠于王事者,限三日之内,上表请罪,交还兵符印信,赴京叙职,听候新的任命。

  若有迟疑观望、阴蓄异志者,视同谋逆!

  朕将亲率王师,并请国舅临边,届时,勿谓言之不预!”

  “国舅”两个字,重于千钧!

  陆九渊于皇宫广场瞬杀元十三限、拳毙朱无视的事迹,闯三大营,一己之力镇压皇城,早已随着逃散的兵卒、幸存的官员之口,如同长了翅膀般传遍天下。

  其武功已被渲染得如同神魔。

  如今,这位神魔的意志,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皇帝的意志,代表了天威!

  檄文所至,九边震动。

  有的将领本就忠君爱国,或慑于天威,当即上表请罪,交出兵权,快马入京。

  心存侥幸,不服者,被诛杀于大营当中,天下震撼!

  短短一月之间,大明九边兵权,以这种前所未有的强势方式,被正德皇帝朱厚照彻底收归中央。

  各地总兵、副总兵纷纷入京“叙职”,实则就是接受审查和重新任命。

  朱厚照借此机会,大力提拔年轻将领,将自己的触角深深扎入军权当中。。

  叛乱平息,朝堂肃清,兵权归一。大局已定,论功行赏便提上日程。

  金銮殿上,百官朝贺。

  虽然经过清洗,殿内空旷了不少,但剩余官员无不战战兢兢,敬畏地看着龙椅上那位目光锐利的年轻天子,

  以及……坐在御阶之旁,那位身着玄色蟠龙王袍,神色平静,却仿佛凝聚了整座大殿重心的男子,陆九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遭逆乱,社稷倾危,幸赖国舅陆九渊,忠勇盖世,武功绝伦。

  于宫阙之内,诛元凶元十三限,毙逆首朱无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其后辅佐朕躬,平定京营,肃清寰宇,收归兵权,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朕感其功高德昭,特晋封为护国亲王 ,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见君不拜,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御前赐座!

  享双亲王俸,辖宗人府,掌天下武事督查之权!钦此!”

  圣旨宣毕,满殿皆寂。

  护国亲王!世袭罔替!见君不拜!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御前赐座!掌天下武事督查之权!

  每一项特权,都打破了明朝自开国以来的祖制成规!

  这已不是普通的亲王,这是近乎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无上尊荣!

  尤其是“掌天下武事督查之权”,意味着从此以后,大明境内所有军队的调动、将领的任命、边防的策应,陆九渊都有权过问、监督甚至否决!

  兵权在握,名副其实的“护国”!

  “陆九渊,领旨谢恩。”

  陆九渊微微躬身,声音平淡,并无太多激动。于他而言,这世俗权位,不过是方便行事的工具罢了。

  朱厚照从龙椅上站起,亲自步下御阶,来到陆九渊面前,郑重地执弟子礼:

  “自今日起,舅舅不仅是朕的舅舅,更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江山社稷,赖舅舅护佑!”

  他看着陆九渊,眼神清澈:“朕欲整顿朝纲,刷新吏治,重振大明军威,开创盛世华章!

  封狼居胥,灭东瀛扶桑,此路艰难,望舅舅助我!”

  陆九渊看着眼前这个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天子,嘴角终于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一个字的承诺,重于泰山。

  下了朝会,见了素心,让成是非和素心母子相认,传达了古三通的爱他的最后情绪。

  第三金手指的枷锁,彻底消失。

  漠北的风沙,带着苍凉与肃杀,吹拂过狼居胥山斑驳的石碑。

  这座象征着汉家武将最高功勋的圣山,如今再次刻下了大明的印记。

  山脚下,连绵的军营望不到尽头,玄色的大明日月旗迎风猎猎作响。

  中军大帐内,陆九渊一身常服,正与皇帝朱厚照对弈。

  如今的朱厚照,脸上少了几分当年的跳脱,多了几分沉稳与风霜,眉宇间帝王威仪更重,眼神锐利如鹰。

  “舅舅,这漠北残元,如今算是彻底打散了吧?”朱厚照落下一子,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满足。

第280章:覆灭东瀛,且把车轮放平!【爆更】

  四年时间,他们率领以京营和九边精锐改组的新军,配以改良的神机火器,一路从河西走廊杀至漠北深处。

  犁庭扫穴,追亡逐北,将困扰中原数百年的北元残余势力,彻底击溃、分化、收编。

  昔日纵横草原的蒙古诸部,如今或臣服纳贡,或远遁西域,再也无法对大明构成实质威胁。

  陆九渊拈起一枚黑子,随意落下,棋盘上白子的大龙瞬间岌岌可危。

  “元气已丧,百年内难成气候。剩下的,是设立都司,移民实边,以教化慢慢消磨其野性。”

  朱厚照看着棋盘,苦笑着摇摇头:“又是舅舅赢了。不过,这漠北赢了,东边也该有结果了。”

  “报——!”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冲入帐内,单膝跪地,双手高举一份军报。

  “启禀陛下,王爷!征东大将军仇钺、副将汪鋐八百里加急捷报!

  我军已于三月前,攻破扶桑京都,后柏原天皇及其公卿尽数投降!东瀛四岛,悉数平定!”

  朱厚照猛地站起身,接过军报,快速浏览,脸上涌现出狂喜之色。

  “好!好!好!”

  他连道三声好,激动地看向陆九渊。

  “舅舅,成了!东瀛,自此为我大明州府!”

  东征之役,远比西征更为复杂。

  不仅要渡海作战,还要面对倭寇复杂的地形和顽固的武士阶层。

  但这四年间,大明新建的庞大舰队,搭载着历经漠北血战洗礼的百战雄师,

  在仇钺、汪鋐等名将的指挥下,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东瀛诸岛,高过车轮者,尽屠之!

  随军太监刘瑾知亲王大人不喜东瀛,建议:女子不足车轮者可留之,男子……且把车轮放平!

  无论是所谓的“名将”还是“剑豪”,在大明新军的火炮火枪阵列和结阵而战的精锐步兵面前,皆不堪一击。

  甚至不需陆九渊登船过海,大明军队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了覆国之战。

  朱厚照意气风发,“设东瀛为大明瀛洲,置三司管辖!迁移百姓,兴建港口,那石见银山,立刻组织人手,全力开采!”

  这座位于瀛洲岛根县的巨型银矿,在原本的历史中曾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银矿之一。

  如今,它彻底向大明敞开了怀抱。

  随着朱厚照一声令下,无数来自大明本土的工匠、矿工涌入,更先进的采矿技术被应用。

  仿佛取之不尽的银锭,被一船一船地运回大明本土,注入这个庞大的帝国。

  大开海贸,白银涌入。

  有了漠北的安定和瀛洲的归附,大明的海贸政策变得更加激进和自信。

  朝廷主导的官方贸易船队,以及得到特许的民间海商,挂着日月旗,纵横于南洋、西洋。

  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运出,换回巨量的白银、香料、珍奇。

  原本历史上中晚期才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此刻提前数十年,以汹涌澎湃之势涌入。

  太仓库前所未有的充盈,朝廷有了足够的财力支撑庞大的军事开支和基础设施建设。

  朱厚照借此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减轻农税,兴修水利,鼓励工商,扩建官学。

  尽管清洗后的士绅阶层仍有微词,但在皇权与兵权的绝对压制下,以及实实在在的白银利益面前,这些声音显得微不足道。

  海权时代,由大明开启。

  这一日,天津卫港口。

  巨大的宝船舰队整装待发,帆樯如林,气势恢宏。

  这是即将前往西洋,宣示大明国威,并进一步开拓贸易航路的使团舰队。

  陆九渊与朱厚照并肩立于高台之上,望着眼前这波澜壮阔的景象。

  “舅舅,你看这万里海疆,是否才是我大明未来的根基?”

  朱厚照目光灼灼,望向无垠的蔚蓝。

  陆九渊负手而立,赤色王袍在海风中轻扬。

  “陆地守成,海洋进取。漠北已靖,瀛洲已平,白银流通,社稷根基已固。接下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是该让日月之旗,照耀更远的地方了。”

  霞光万道,瑞气千条。

  天津卫港口上空,原本晴朗的天穹忽生异变。

  七彩祥云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盘旋萦绕,如同华盖璎珞,将整片海域笼罩在一种神圣而恢弘的氛围之中。

  浩瀚的紫气自东方绵延三百里,氤氲蒸腾,仿佛有龙吟凤鸣之声响彻九天。

  正在交谈的陆九渊与朱厚照同时停下。

  陆九渊若有所感,抬头望向天穹:“我该走了!”

  他周身的气息开始变得缥缈不定,那是一种超脱了尘世枷锁,即将羽化登仙的玄妙道韵。

首节 上一节 219/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瞎眼神医,开局遇到圣女报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