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 第129节
“若没有陈县长,俺现在都不敢出门,更别说出城来这大洞湖钓鱼了。”
“陈县长就是青天大老爷呀,之前有哪个县令会免除我们的赋税的,只有陈县长,免除了我们一年的赋税不说,让我们修建城墙,居然还给我们钱。”
“真希望陈县长一辈子都当平庭县的县长。”
“呸呸。”张福生听到这话,啐了两口,道:“俺家县长那可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是仙神,区区县长算什么,将来那知府,王爷什么的,县长也做得,还一辈子县长,会不会说话。”
“呸呸,是小人不会说话,掌嘴,掌嘴。”说希望让陈墨一辈子当平庭县县长的人,给了自己两嘴巴子。
其实他心里也没有咒陈墨,真心一辈子想当陈墨治下的百姓,只是读得书不多,不太会说话罢了。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平庭县的百姓们已经从心里爱戴起了陈墨。
湖边,坐着一个带着斗笠遮阴的老者,他独自坐在一旁,远离人群,可却对百姓们说的话,全都收入了耳中。
他穿着一身麻衣,也比较朴素,可却和周围的百姓格格不入。
因为他身上的衣服太干净的,旁边百姓身上的衣服,多少会有些脏点还有黄渍,给人一种穿了很长的时间,除此以外,老者的身上也没有一个补丁。
垂下的白发也比较的整洁,没有那般的杂乱。
老者名为耿松甫,高州人士,从小就喜爱读书,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典,在建平六年高中进士,二甲第七名。
虽然排在二甲末尾,但也是读书人的翘楚,仕途一开始便任大理寺主事,官居六品,可谓是前程似锦。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耿松甫以后要一路平步青云的时候,他得罪了人。
他在审理刑部的一桩案件的时候,发现此案件居然是一桩冤案,在他搜集相关案件,准备为这桩冤案平反时,却发现困难重重。
身边的同僚甚至上面都有意思透出,让他不要再查下去,可从小熟读圣贤书,发誓将来做官后,要为百姓做主,惩治贪官污吏的他,眼里揉不得一滴沙子,誓要给被害人一个公道。
最后,在重重阻拦下,耿松甫明察暗访,发现这桩案件牵扯到了一位王侯的公子。
正当这桩案件快有眉目的时候,他被人诬告弓虽奸,被抓入狱中,狱卒要他认罪,但他誓死不从,强咬自己没罪,因此被狱卒打断了一条腿。
虽然他没有认罪,但还是被上面以奸淫妇女的名义,关了五年。
之所以能重获天日,还是那位王侯倒台了,先帝下令彻查这位王侯的事,得知他被冤枉后,才得以释放。
虽然被释放了,但他也因此远离了权利的中心,被下放到了高州一个偏僻的小县乌台县当起了县令。
对此,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只要能为百姓做事,什么官不重要。
可走马上任后,他发现这父母官不是这么好当的。
百姓愚钝,胥吏狡诈,士族富户盘根错节。
空有一腔本事,想一展抱负,为百姓做些实事,却发现阻力重重。
好不容易解决了这些问题,勤勤恳恳的治理着乌台县,治洪水,修长堤,打击豪强,疏通河道,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
乌台县在他的治理下,也从当初的一座穷苦小县,朝着上县的方向发展。
但因触碰到了当地士族的利益,加之他刚正不阿,不谄媚权贵,任期满后,非旦没有升官,反而因此丢了官。
一直到先帝驾崩,宣和帝登基,他才官复原职,重回了乌台县当县令。
不过这个时候,一切都变了,乌台县又重回当初的模样,且当地的士族富户对他有了防备,没有上次那么好对付了。
他的权利被架空,差使不了任何人,最终什么事都做不了。
后来大乱来临……
县城的士族富户先一步投了敌,更是想要捉拿他,砍下他的人头请功。
若不是在百姓的帮助下,逃出了乌台县。
此刻的他,已经成了一具无人收敛的孤尸。
回想他这一生。
蹉跎了大半辈子,却碌碌无为。
但他依旧不肯放弃,不打算就这么过完自己这一生。
他准备去江南萧家碰碰运气,结果却途径平庭县的时候,发现城中十分的热闹,治安极好。
老人、孩子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街道两旁看不到一个难民、乞丐。
军备整洁,捕快不扰民,百姓生活安定。
在他的深入了解下,还发现此县县令不仅是反贼,还只是个十七岁的少年,竟然还推行清丈田亩、均田免赋。
并且还成功了。
要知道,就这两点,即便是他,也做不到。
ps:这章字数只有两千二,所以还有一章。
第159章 进士来投
清丈田亩,均田免赋。
看上去就只有八个字,没什么大不了的。
没治理一县之前,耿松甫也是这么觉得的。
可是自从为官之后,他才知道,想要做到这点,有多么的难。
不说这点,就他之前禁止徇私受贿,就遇到了重重阻力,甚至下面还闹起了罢工。
这时,他已经对这位叫陈墨的少年提起了兴趣。
更加深入了解,还发现此人在村中设立村学,免费教授村中孩童、大人识文断字。
还推行算术,一首九九歌,县中孩童都会唱,朗朗上口。
以工代赈,解决了难民的安置问题,更给无家可归的百姓解决了吃住。
最让他震惊的是,这少年居然能将一支军队培养成百姓敬重、羡慕,以成为神勇卫为荣的存在。
要知道,有史以来,军队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一直不高,兵役能逃就逃。
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在这乱世,更是如此。
百姓见军队,更是避之不及,怎会如此亲近。
就连青州精锐青州军,也被百姓称为丘八。
可这支神勇卫,却没有这种情况。
他已经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位少年县令长什么样了。
如此为民做实事的好官,哪怕对方现在是所谓的天师反贼,依然值得他投靠。
得知对方去了清亭县后,他立马掏光所有积蓄,购置了一身衣裳,打扮了一番。
既然是要投靠,仪表不能马虎了,毕竟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而且科举取士,不仅要看成绩,也要选择长相漂亮的,所以大宋皇朝的官员,大多都是相貌堂堂之人。
他来到这大洞湖,静静的等待着。
不久,原本还在聊天唠嗑的百姓顿时安静了下来。
耿松甫偏头看去,只见一支人马从远处徐徐走来。
这支人马人数不知几何,但一个个昂首挺胸,队列整齐。
烈日照耀下,一套套皮甲、竹甲闪烁着寒光。
一股无形的煞气,汇聚在一起,犹如实质,气势骇人。
而更惹眼的,是为首骑在战马上之人。
剑眉高鼻,一张如刀刻出来刚棱冷硬的容颜,高大魁梧的身材在战甲的衬托下,霸气四溢。
靠近后,众人可以在男子的脸上,看到威猛、有力,他的目光如炬,如同两道利箭,摄人心魄,浑身蓄满爆发力。
紧盯着对方的眼睛,会发现对方不似凡人,更像是一头成精的猛虎,压迫感十足。
“县长。”
“县长。”
“陈仙师。”
“...”
湖边的百姓纷纷躬身施礼,面带敬意。
陈墨点了点头,旋即翻身下马,目光看向一名年纪稍大的村民,和他浅聊了几句,问他家里几口人,收入如何,工作累不累之类的,主打一个接地气的县长形象。
随后以一句:“稻谷马上就到收割的时候了,各位都看好些自家田地,若是发现贼人偷盗什么的,立马通知衙门,或者前往各村的岗哨。”结尾。
旋即要上马离开的时候,耿松甫放下鱼竿,拍了拍屁股上灰尘走了过来。
“什么人?”苏文向前将耿松甫拦住。
“欸。”陈墨抬了抬手,道:“对待老人家,不得无礼。”
陈墨目光看向带着斗笠的老者,依旧可以看到其脑门上“63”的红色数字。
也就是说,对方还是一名八品武者。
耿松甫摘下了头上的斗笠,露出满头银发,对着陈墨躬身行了一礼,同时口中高喊:“老拙耿松甫拜见县长。”
“免礼。”陈墨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面含笑意的说道:“老人家不是青州人士吧?”
“老拙高州鹿安人。”耿松甫拱了拱手,道:“来平庭县后,观察两日有余,知晓大人治理有方,体恤百姓,仁义爱民,和其他的天师军大不相同。
又知大人有海纳百川之胸襟,老拙不才,特来自荐。”
此话一出,周围的人都是安静了一分。
因为这番话,没有一些文学素养的人,是说不出来的。
很显然,老者有些来历。
陈墨饶有兴趣地说道:“你即是自荐,可有功名在身?”
“大人看重功名?”耿松甫道。
陈墨点了点头:“你我又不相识,初次了解,自然以功名知你才能,若无功名,看你谈吐,想必也是读书人,可在我身边做一书吏,若有本事,我自会提拔。”
上一篇:挂机万亿年,我比天道还有钱
下一篇:万物图鉴:我的武道能无限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