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边军一小卒 第952节
只不过吕彦那厮之前孤家寡人,后来娶了涿郡陈氏女才算是有了家。
除了他之外,倒是没有其他人在军中,也就谈不上让李靖照拂了。
周玄周康成闻言,赶忙受命称诺。
“喏。”
韩绍见状,微微颔首,这才望向李靖。
“现在吕彦不在,亲卫营统将一职空缺,你有没有人选?”
面对这个问题,李靖和中行固一样有些为难。
只是比起中行固他终究是少了几分忌讳,也不觉得君上会因此猜忌自己,索性垂目思索起来。
这思来想去,李靖也是不禁感叹。
也难怪君侯要问自己,这亲卫营统将确实不大好选。
一要忠心,这个没什么好说的。
二要贴心,毕竟吕彦那家伙那个‘披甲将军’,可不是空穴来风。
换作其他人,哪能似他那般尽心、机灵,能得君上心意?
三还要有实力,否则怎么能震得住亲卫营那些家伙?
韩绍见他似是也没个头绪,只能无奈道。
“实力可以放宽一些。”
实力不够开挂凑嘛!
多砍上几个六境大能的脑袋,堆也堆成一尊强者了。
李靖闻言,想想也是。
而这样一来,可选择的面就宽了,又是为难。
不过他随即便心中一动,而后道。
“若是这样,末将倒是有一个人选。”
只有一个人选?
不过韩绍了解李靖的谨慎与分寸,直接道。
“说说看。”
李靖道。
“镇辽军庚字营校尉萧裕。”
萧裕?
韩绍有些意外。
“不是咱那些老兄弟?”
这一声‘咱’,让李靖心中暖流涌出,感慨连连。
但面上却是摇头道。
“此人年岁不大,战时无畏,颇为勇悍。”
“兼之为人聪颖、果决,应当可堪一用。”
李靖很少如此盛赞一个人。
韩绍生出几分兴趣,天人境神念一阵梭巡,很快神魂中便映照出一道身影。
呵,有点意思。
韩绍嘴角勾起。
因为他忽然想起来,当日在龙城的王廷大殿上,正是此人第一个站出来喊出那句。
‘这位置始毕那蛮酋坐得,君侯如何做不得?’
确实如李靖评价的这般,有几分聪颖与果决。
见韩绍没有回应,李靖想了想,又抱拳正色道。
“那萧裕也算是出身将门,其祖是我镇辽老将,颇有人望。”
“君上如今刚刚接掌镇辽军,当予以他们一个亲近的机会。”
李靖这话有些赤果和大胆,却完全是站在韩绍的角度说出。
韩绍抬眼看了他一眼,随后拍拍他的肩膀,感叹道。
“孤有你李靖,何止得一臂膀?乃骨肉腹心也!”
说完,不理会李靖的神色震动,直接一锤定音道。
“便依你的。”
“回头你亲自带他来见孤。”
……
请假一天!!!
上吐下泻。
哎,每次换季就跟渡劫一样……
第449章 史学家中行固!百家学宫!
韩绍对李靖的宠信,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可谓无人能及。
就连赵牧等人有时都忍不住说几句酸话,言语嫉妒。
对此,李靖感怀至深的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生怕哪一天行将踏错,辜负了这份宠信。
此刻韩绍不但直接同意了他提出的人选,更是让他亲自带人过来,不禁有些惶恐。
“君上遣人唤他一声便是。”
“臣军中诸事繁多,怕是不大方便。”
事多是真的。
如今大战方定,将士叙功、封赏、阵殁抚恤等,都有要循序展开。
待统计、整理完成,再由他报由兵司审核颁布。
这些事情根本不是一二日的工夫,能够理清楚的。
但韩绍却知道他这是要避嫌。
亲卫营虽名义上亦归他这个韩绍之下的军中第一人统辖,可实际上却因为其司职特殊的缘故,独立于外。
李靖也从来不会插手其中。
这其中的分寸拿捏,素来谨慎的李靖把握得很好。
只是韩绍却是浑不在意地摆摆手。
“再忙,这点工夫还是能抽出来的。”
说完,不给他再废话的机会,韩绍有些不耐道。
“当初你我初见,便可交托性命、妻儿。”
“怎么?现在连这点信任也没有了?”
李靖闻言,一时讷讷不得言。
“臣……臣……”
韩绍笑骂一句。
“行了,笨嘴拙舌的,但凡你能将那点灵巧的心思放在嘴皮子上,当初也不至于才是个小小曲军候。”
李靖老脸一红,韩绍继续道。
“用军之道,在于人心。”
“孤收那些镇辽老将之心,在乎大义、在乎大势、在乎于仁。”
“真正要跟他们亲近的是你。”
听到韩绍这话,李靖一愣,随即幡然醒悟。
“谢君上教诲。”
韩绍见状,摇头失笑,神色有些无奈。
“你啊,这些道理不是不懂,只是太过于谨慎小心了。”
“以后在孤面前,不用这么畏首畏尾。”
“你是孤之腹心,孤信不过旁人,难道还信不过你?”
李靖面上有些羞惭,心中却是汹涌澎湃。
士为知己者死,有时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有主君如此,又如何能不甘愿为之赴死?
而这一出君臣相宜的场面,一旁作为见证者的中行固也是感慨颇多。
并且牢牢将这一幕记在心里,准备等到夜深人静时挥笔载入自己那本无人知晓的实录之上。
人嘛,总得有点爱好与念想。
自从中行固不再执着、急切于向那些人复仇,他的人生仿佛一下子空落起来。
直到某日,他从六扇门那些暗子用来记载情报的【无常簿】上寻来灵感,开始将每日一些见闻记载下来。
上一篇:我每天都能加点一次
下一篇:诸天纵横,从倚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