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阳! 第120节
“他有一门丹药,名为【神息丹】,鎏金浑圆,颇为玄妙,早年间我倒是服用过一粒。”
“神息丹……那是什么丹药?”休闲少年好奇道。
“神息入寂成假死,一睡了了万事空。”
“神息神息,一旦服用,元神止息,便入寂灭。”老者叹道。
“服用此丹,元神止息?那不是就死了吗?”休闲少年露出惊异之色。
“对于普通人而言,那确实是必死之药,不过元神强大,止息一念,便如假死入梦,回光返照,元神复燃,强则恒强。”老者凝声轻语。
在道门之中,睡眠也称为小死,或者假死,乃是最接近识神归寂的状态。
尤其是深度睡眠,对于人体机能的回复有着极大的助益。
三丰祖师便曾道破睡眠对于修行之妙,实藏成仙之法。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
气气归玄窍,息息任自然。
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
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行七返,不艰难。
练九转,何嗟叹。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
人言我是朦胧汉,我欲睡兮眠未眠。
学就了,真卧禅。
养成了,真胎元。
卧龙一起便升天。
此蛰法,是谁传?邋遢道人三丰仙。
老者自然深知蛰睡假死之妙,他早年也曾服用此丹,入假死之状,七天七日,方才转醒过来。
现在想来却是后怕,当时如果再醒不过来,只怕假死便入真死,元神油尽灯枯,再也不可复燃。
每服用一次神息丹,便等于将元神扼杀一次。
由此可见,神息丹虽然玄妙,能够让人入假死之状,但是普通人根本无法承受。
除非,元神强大到能够在一夜之间,耗尽神息丹的药力。
“这种丹药不是给人吃的……这世上几乎没有人的元神可以长期承受此丹之凶狠……”老者感叹。
“那炼出来干嘛!?”
“常人凡种不可食,可还有异种。”
“异种?那是什么?”休闲少年追问道。
“神魔圣胎!!”老者唇角轻启,吐出了四个字。
第114章 神通不及天数!崂山道士
神息入寂成假死,一睡了了万事空。
神息丹,对于寻常道士而言,服用此丹,便入假死之境,元神寂寂,离合活死,一旦醒不过来,那便是假死成真,凶险异常。
然而,神魔圣胎不同,修炼此法,天下至凶,元神强大到不可思议,一夜之间,便能耗尽丹效,对于这样的存在,他们不过大梦一场。
“道门有始,九极称王……那九门内丹法乃是天下绝顶……”
一身休闲装扮的少年眼中流露出炽烈的神采。
“师傅,我听师伯说二十多年前,曾经有人拜访过我崂山道门,此人修炼的便是神魔圣胎。”顾惊秋忍不住道。
崂山,天下十大道门之一,5A级国家风景区,门票一百八,位处东山省临海,号称海上第一山。
因此,自古便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说法。
自古以来,崂山便是道门修行圣地,秦皇汉武都曾临驾于此,求取仙药,当年大方士徐福出海寻仙山,更是从此地出发。
身为崂山弟子,顾惊秋见识自是非凡,对于九大内丹法也有所耳闻,尤其是【神魔圣胎】号称天下至凶,修炼此法,必入大夜不亮之劫。
这让他初次听闻的时候,便大受震撼。
修道者,对于大夜不亮,唯恐避之不及,一旦入劫,元神入寂,一身修为付诸东流,运气好的能够保住性命,忘记前程往事,运气不好,便是身死道消。
如果修炼此法,真会入劫,那还修什么,炼什么?
顾惊秋不信这世上有人能够炼成此法。
可是,他在门中却听师伯提及,二十多年前,曾有一位青年拜访山门,此人道法玄妙,所炼内丹之法便是九大传说之一……
神魔圣胎!
“大灵宗王……那是一位故人了啊。”华一寻幽幽叹道。
“当真有人练成了?那还是人吗?”
顾惊秋唇角轻动,明亮的眸子里却是浮现出深深的惊异之色。
“师傅,我听说修炼神魔圣胎,必入大夜不亮……既入此劫,修为退转,记忆消失,与凡人无异……”
“既然如此,他们如何脱劫!?”
在顾惊秋看来,落了大夜不亮劫数,便等于将过往种种全部推翻,道行,力量,甚至连记忆都没了,如此一来,恐怕比起一般的凡人还不如,又怎么可能挣脱劫数?
若真如此,神魔圣胎便是一个笑话。
“这便是此法最大的秘密之一……”华一寻沉声道。
“我小时候曾经听我师傅提及过……历代神魔圣胎的传人,都有各自的应劫之法……”
“入大夜不亮之前,他们便早就做好了准备。”
这便是【神魔圣胎】最可怕的地方,就好像提前告诉你,哪怕你积累万贯家财都会在一夜之间失去,你要做的便是提前布局,才能失而复得。
如此过程,对于心性,智慧,耐力等等都是极大的挑战和磨练。
修炼此法,便如人生一般,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往复循环,在生灭有无之间寻到不灭的灵光。
“大灵宗王……他的应劫之法很是特别,也很霸道。”华一寻神色凝重。
“什么方法?”顾惊秋好奇道。
华一寻摇了摇头,沉默不语。
“师傅,那位……来我们崂山干什么?”顾惊秋眼珠一转,换了个问题。
“借香火!”
“借香火?香火也能借?”顾惊秋露出古怪之色。
“怎么借?”
“凭实力借。”华一寻淡淡道。
“这……”
顾惊秋神色微凝,却是听出其中凶险。
他虽不知香火如何借,可是想要从天下十大道门之一的【崂山】借东西,只怕没有那金刚钻,怕是连山门都进不去。
“天下至凶……当真是天下至凶。”顾惊秋不由感叹。
“师傅,那人如今在哪里?”
顾惊秋心中升起了无限好奇,九大内丹法,好不容同时代之中竟有一位活着练成其中丹法的人物,身为修道者,他自然心生向往。
“有人说他死了……”华一寻淡淡道。
他最后一次听到大灵宗王的消息还是在十年前。
从此之后,大灵宗王便在道门江湖之中销声匿迹,就连他身边的那帮强人都如隐没在滚滚长河中的浪花,从此消失不见。
“神魔圣胎……那可是神魔圣胎,他是怎么死的?”顾惊秋不由变色道。
那种存在,便如同传说一般,怎么能够轻言生死。
“这有什么?甲子之前,就连号称天下第一高手的三尸道人都死在了东岳之巅……”华一寻喃喃轻语。
“这世上从来没有永恒不落,你记住了……”
“神通不及天数!”
“神通不及天数!?”顾惊秋咀嚼着这句话,下意识点了点头。
“前面就是姑苏市了,进站前把她找出来。”
就在此时,华一寻话锋一转,将顾惊秋的思绪给拉了回来。
“师傅,那妖孽肯定是在这班车上。”
顾惊秋下意识看了看前后,旋即道:“隔壁车厢那几人会不会跟那妖孽是一伙的?”
“不会……那几个年轻人里面有一个乃是茅山弟子,小时候曾经跟着茅山的几位道兄拜访过我崂山。”
华一寻值得自然便是江葫,上车前,他和江葫擦身而过,便已经认了出来。
茅山,乃是玄门正宗,道门十大名山之一,既是其门下弟子,自然不会和那妖孽同流合污。
闻听此言,顾惊秋方才松了口气。
“只要没有同伙,那妖孽插翅难飞。”
“不要大意了,那可是妖啊。”华一寻压低了声音,提及那个字,他的眸子里不由闪过一抹冷冽之色。
“蛇妖!”
立国之后,精怪难以成妖,然而顾惊秋师徒两追捕的却是一头货真价实的妖,而且还是一头蛇妖。
《南阳异志》曾经记载了一个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山郡有位光棍,每日以采药为生,三十好几都没有娶上媳妇。
有一日,深山遭雨,光棍躲进了一处山洞,在里面遇见了一位女子,容貌绝色。
光棍见猎心喜,便将女子带回家中,日日与其欢好,一年之后,美女诞下一枚白色蛋卵,光棍大惊,转身来找,美女却已不知去向,唯有一滩白皮留在家中。
深夜,狂风大作,村里有人见到一头白色巨蟒蛇,如水桶般粗细,凌空飞来,叼走了那枚白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