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射雕从收徒开始

射雕从收徒开始 第158节

  郭靖上前扶起郭承平,然后便离开房间,守在门口。

  苏铭上前,伸手一探,果然,一股寒意盘踞在他体内,久久不散。“此人,好精纯的内功!”

第233章 周王临天下

  这股真气凝而不散,寒意彻骨,很是歹毒,若非黄药师早早出手护住了他的五脏六腑,说不定这时候寒气已经侵入他的五脏六腑。

  苏铭心念一动,一缕真气慢慢渗入郭承平与那寒冰真气慢慢纠缠消磨,周遭天地之气源源不断的涌入体内化作精纯的真气,醇厚而平和。

  同时,原本护住他身体的真气也在慢慢消散,他还要费神用真气保住他的经脉内脏,免得被逸散的寒气所伤,这也是治疗他的最大难处,又要消磨真气,又要护住他的身体,这等消耗太大了,当今天下,除非两个五绝层次的高手一起帮他,否则也只有苏铭能以一人之力救他。

  随着一缕缕寒气被消弭,他脸上逐渐恢复红润,紧皱的眉头也随之舒展开来。

  小半个时辰后,苏铭长吐一口气,收回真气又替他诊脉,他胸口处的寒气已经被消除殆尽,不止如此,苏铭还顺手帮他打通了几条经脉,足以帮他省几年功夫。

  “进来。”

  房门打开,郭靖走进来,目光一下子落在郭承平身上,见儿子无恙他紧绷的心终于放下了,他走到床前朝苏铭深深拜倒,“多谢老师出手。”

  “无妨,就算是没有我,合你以及你岳父之力足以帮他祛除这股寒气。”说着,苏铭伸出手掌,一缕寒气在他手上浮现。

  “下黑手的人内家功夫精纯,寒冰真气如蛆附骨,不像是中原的路数。”言下之意,往别的地方查。

  “弟子明白。”郭靖点点头,接着道,“能在军营里对平儿下手,此人背后潜藏的势力不小,我已经命人去查了。”

  “你心里有数就好,此次草原一行,成吉思汗怎么样了?算起来,我们也好多年没见了。”

  郭靖回想起成吉思汗的模样,不由得感慨道,“大汗的气魄不减当年,老当益壮,不仅封我为王,还把木华黎掌握的河南河北都交给弟子,我打算过些时日正式建国登位。”

  闻言,苏铭摇头失笑,“不愧是成吉思汗,这气魄不是寻常君主可比,草原分封诸王,未来扩张之势可见一斑。”

  随着郭靖异军突起,草原势力依然强的可怕,可以预见,成吉思汗若逝世,依然是拖雷监国的局面,只不过,窝阔台是否还敢对拖雷下手还是两说。

  没有草原本部的窝阔台能否压服诸汗国,同理,有郭靖在,蒙古人不可能再南下入主中原了,他们的注意力恐怕会全部转到西方,上帝之鞭的威名恐怕要再度响彻欧亚大陆。

  只要蒙古人不内耗,欧洲没有国家能挡得住他们,到时候,法国,西班牙,波斯那些国家恐怕要提前步入历史的尘埃。

  他也很想知道,这个时空的蒙古国究竟能拥有多大的版图。当然,蒙古的扩张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当他们一致对外的时候战无不胜,可一旦内耗他们就会迅速衰败。

  郭靖眼里露出些许钦佩之色,“是啊,大汗把土地都分封出去,诸弟诸子以及那些部落头人将领都获得了一片土地,想要获得更大的财富,更多的土地,就要击败更多敌人,征服他们的土地。”

  其实,朱元璋在设计大明的宗藩体系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利用藩王慢慢蚕食草原的生存空间,以诸王为屏障,就算是后世子孙不继,诸王起兵,肉也是烂在自家锅里。

  只可惜,靖难之役毁了他的心血,大明王朝把宗室当猪养,健全的财政体系也因此败坏,后世边防更带来了极其沉重的压力。

  很难说朱元璋的做法是否借鉴了成吉思汗的分封制,但分封制的扩张性却是毋庸置疑,当年周王朝如果没有分封,说不定中原朝廷还在黄河流域蹦跶,哪会扩张到这么大的版图。

  “老师,大汗还邀请我随他一起西征,男人就该沙场征战,马革裹尸,只可惜,我想去却走不了。”声音里透着遗憾。

  中原王朝的版图就这么大,历代以来,很少有涉足西域的足迹,北方的封狼居胥已经是极限,打的最远的是唐朝的开元年间,已经抵达了中亚,自唐以后,中原王朝再难踏入那片土地,直到清帝国的崛起。

  大清虽说带来了屈辱的近代史,但他给咱们留下的版图却是不折不扣,遗产受用至今。

  ……

  翌日,郭靖在侯府召开大会,命幕府官员前来议事,商议称王之事。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君主的威严不仅体现在强大的军队,更在于高大的宫室,庄严肃穆的浩大仪式,当初他封侯的时候小打小闹,如今封王建国当然要办好。

  很快,郭靖封王的消息在洛阳城内不胫而走,封王的黄道吉日也早早的定下,就在五个月之后,正好是初春时节。

  随着郭靖封王的消息在大江南北传开,洛阳再次热闹起来,走南闯北的商人循着商机而来,瞻仰这一盛事的各個阶层的人,从关中,三晋,河北等地赶来凑热闹,一时间,洛阳各条街道,酒肆、食肆间人满为患,就连城外偏远的歇脚店也不一定空房。

  这样的氛围也导致洛阳官府绷紧了神经,严加戒备可能出现的乱局,郭靖倒也敞亮,直接命嫡子郭承平为洛阳令,主管洛阳城内的事宜。

  与此同时,昔日的洛阳皇城废墟也迎来了海量的工匠,劳役,他们在这里修缮宫殿,扩张皇宫,定制礼袍,官服,以及各种器物,整个幕府都源源不断的运转起来为封王的议事做准备。

  郭靖的侯府本就坐落在这里,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命人清理皇宫废墟,准备物资,拿下洛阳后,谁都知道郭侯爷迟早要登基称帝,先准备也未尝不可。

  眼看郭靖加封为王的日子愈发临近,一路路使者抵达洛阳,引起一阵骚乱,对于这些域外之邦,城中百姓之前就听闻过蒙古西征之事,觉得蒙古人残暴。

  来参加他封王大典的都是郭靖在蒙古国内的熟人,成吉思汗自然不会来,但拖雷却是亲自来了,而且,华筝也跟他一起回来了。

  除此之外,术赤,窝阔台等人也派来了使者,谁都看得明白,郭靖得了这么大一片土地,实力不在蒙古任何一个汗国之下,与之交好并不亏,况且,中原物产丰富,商旅不绝,草原极其稀缺物资,放眼天下,也只有中原能供应这么多。

  没办法,蒙古牧民善于打仗,不善于生产,比起种田基因刻在骨子里的汉人真的是差得太远。

  郭靖亲自迎接拖雷,把他迎进自己的府邸,其他使者都在洛阳之内妥善安排。

  同时,南方的大宋也派了使者前来庆贺,同时,也想窥探北地的虚实,西夏也同样派出了使者。

  ……

  时光荏荏,1226年春,郭靖在洛阳举行了封王大典。

  洛阳皇宫之内,文武百官齐聚一堂,连镇守在外的陆冠英,王善等人也被召回参与这场隆重的仪式。

  三列九排的胜捷军铁甲士当先开道,迈开的脚步震动身上的甲片发出金属碰撞声,镶嵌铆钉的车辕,滚动起来,沉重的压在街道上,缓缓行驶出去,五百背嵬军启禀在后方,一面面旌旗在青冥的天色里猎猎作响

  长龙的队伍正经过这里,旌旗林立,甲士开道,泛起狰狞的铁血气息,洛阳城内官道上早已清空,百姓、行人早早退往两侧躲避,远远的驻足观看,有士子站在人群后面垫着脚尖探头看了一眼,赞叹道:“此等威势,已经足够称帝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北地郭靖拿下了大半,比曾经的后周底子还厚,足以登基称帝,但路得一步步来,他选择先称王,再登基为帝。

  步子迈得太大,容易留下隐患,即使帝位唾手可得,郭靖依然强压住心中的欲望,慢慢前行。

  洛阳皇宫早已不是一片废墟,在发动了十多万劳役,再加上数万名士卒,皇宫的建造速度非常之快,建筑材料早已备好,工匠齐备,皇宫已经初见轮廓,至少,最主要的太极殿已经落成。

  宫门,大大小小上百名文武官员前后有序的走入皇城,甬道、宫墙之上站满了兵甲齐备的士卒,无数的视线从他们身上扫过,离开甬道后,进入内城接受了两道关卡盘查,方才从左侧去往封王台,走上七丈高的石阶,视野随着天色渐亮广阔了起来。

  “天门已开!”宦官手持拂尘,高声一喝。

  

  晨光破开云间,照下第一缕金色,光轮随着云层游走,在城中延伸开去,蔓延过猎猎飞舞的旗帜、蔓延过一片片列阵以待的万千士兵,蔓延过高台之下的各国使臣,也照过了封王台。侧面,一名宦官高呼的声音大喊出来:“汉侯祭天,百官相迎!”

  乌泱泱一群文武百官起身抬头,远方的銮仪车架朝这边过来,下颔留有短须,面容肃穆的郭靖身着黑色绛缘领袖衣袍,绛色裤袜,头戴通天冠,在左右甲士护卫下慢慢踏上甬道。

  此次的主祭者除了丞相黄药师之外,更有蒙古汗王拖雷,他是成吉思汗的使者,代替了成吉思汗,这是名器所在,少不了。

  黄药师身着绯色官袍,整个人显得官气十足,他走上前,苍老的声音响起,“百官入座。”

  随即,百官入座。

  不多时,郭靖的车驾来到封王台近前,周围的士卒纷纷齐声高喝,“侯爷万岁!”

  高喧的声音一阶传去一阶过去,直至下方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士卒手持兵戈轰击地面,手臂上的甲片在挥动中发出哐哐的碰撞声响,山呼海啸般的呐喊瞬间掀上天云,震彻皇城。

  面对如此场景,周围的官员,以及各国使者纷纷色变。

  车架内,郭靖眼睛微眯,掀起车帘,目光在士兵面上扫过,心中波澜不惊。

  不多时,仰起头走上前,明媚的阳光照下,他眼睛眯了起来一阵,习惯后,前方的视野变得清晰,那是无数的旌旗猎猎,黑压压的士兵,青砖铺砌的地面延伸过去那巨大的高台,还有上面的大鼎。

  数匹披甲的高头大马从眼前踏了过去,紧接着厚重的车辕滚动,听到几声战马嘶鸣之声后,六乘马车在前面停了下来。无数的目光从高台,从四周望了过去,一道挺拔威严的身形走下马车。

  众人交织的视线之中,郭靖容色冷漠,径直走去高高的石阶,正要踏上去,又停了下来,整个校场都变得安静,没有一丝声音在这里停留,他站在那里望着延伸上去的封王台,微微有些出神,没人能看到他眸底泛起了情绪的波动,以及往昔的记忆人的言语。

  曾经他在大漠深处求学,老师的教导,成吉思汗的话语,征战的过往一幕幕涌上心头。

  他抬起脚,一步,一步,一步走上封王台,大氅在风里抚动,偶尔,他回头看了一下走过来的石阶,下方的人群、百官已经变得渺小。

  几十米的距离,他好似走了很久。

  郭靖转回头来,走上最后一阶,心中默念,“老师,我终于走到这一步了。”

  “换衣,束冠!”巨大的铜鼎内火柱燃烧,热浪滚滚,扭曲了空气。耳中已有礼官的声音响起。

  高台上,已有宦官为他除去外衣,换上冕服,冕冠。

  阳光照过来,冕冠十二旒,青玉珠摇晃闪烁光泽,缓缓落在高大的身形头顶,郭靖睁着眼睛望着皇城外的远方,耳中有声音幻觉般传来。

  冕冠落下,玉珠晃动扰乱他的视线。

  拖雷望着郭靖的模样,也为他发自内心的欢喜,“汉侯郭靖灭金平乱有功,蒙古国成吉思汗特封王爵,封号为周,准建国承制,以彰显功业。”

  某一刻,下方无数的士卒、将领望着封王台那道穿着冕服的身形,他们心潮起伏,与有荣焉,高举手中的兵器,挥动,呯呯砸在盾牌、地砖,巨大的怒吼声席卷皇城。

  “周王万岁!”

  “王上万岁!”

第234章 封赏百官,劝拖雷

  声音高昂,直冲云霄。

  封王台上,冕冠下珠帘晃动,郭靖双手端起金杯,望着他们,微微阖上眼帘,下一刻骤然睁开,眼底寒芒乍现,“大周万岁!”

  士卒们先是声音停息,而后爆发出欢呼声,“大周万岁!”

  拖雷望着脚下的士兵,望着远处的巍峨皇城,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羡慕,蒙古也应该有一座这样的城池!他便打定主意,等封王大典过后就找郭靖要来洛阳皇宫的建筑图纸,等回去后在草原也建立一座属于蒙古的都城。

  原本,成吉思汗是打算在哈剌和林建都,但因为战争,此事无疾而终。

  天光正烈,呐喊的声音传遍皇城内外,层层守卫的士兵爆发出洪亮的呐喊,声音嘹亮,冲上天空,旌旗招展,大鼎之内燃烧着熊熊烈焰。

  郭靖念诵着祭天祈文,大鼎里面的火光映照在他年轻的脸上,祭文念完,他将其丢入大鼎焚烧,而后转身缓缓拔出金刀,映着天光举过头顶,声音雄浑:“传我王令,择日封赏三军!”

  “大王万岁!”

  又是一阵如同排山倒海般的长啸,犒赏三军,关乎到士卒们的利益,他们自然欢喜。

  不多时,典礼完毕,百官陆续退场,进入太极殿。

  郭靖从封王台上走下来,负手望着前方殿门依次而入的文武,眸光深远。

  百官入列,分为文武两班。

  “上朝!”内侍候在王座旁,上前几步,高声呼喝。

  声音在大殿内盘旋,清晰地落在每个人耳中。

  堂下,黄药师望着坐在王座上,穿着冕袍的女婿,脑海里生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十几年前,他们初次相见,那时候郭靖还只是名不经传的少年。

  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他成了女婿手下的官员,而那个少年也登上了王位,甚至帝位也是唾手可得,而南边的大宋却只能偏安一隅,苟延残喘。

  世事无常大抵就是这样吧。

  初次朝会,自然不会商议复杂的事,只是嘉奖了一些官员就退朝了。

  ……

  有了王的名头,郭靖麾下的文臣武将也都水涨船高,获得了封赏,当然,也并非是所有的官员都愿意留在新朝之中。

  金国灭亡,汉人最大的敌人已经没了,有些官吏听闻郭靖尊奉成吉思汗,觉得他跟当年的儿皇帝没什么区别,直接挂冠而去。

首节 上一节 158/2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人在遮天,炼宝成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