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千悟,从杂役弟子开始 第415节
青州地界,所有的文书案牍,皆由尚书令出!
而且,还要引导市井的舆论风评。
哪一条,都不容易办到啊。
简直比操蝎子还难!
这日中午,秋日明净,万里无云,神云府的东城门口,一辆颇为豪华的马车,车声粼粼的随着人流,进入了神云府。
马车停在了云来客栈的门前,车帘子掀开,却是下来了一个大约四十岁左右,一身锦服的客商。
那客商,方脸络腮胡子,面色黧黑。
马车停下,客栈的小厮已经出来,将马车牵往后院去了。
段融看向身侧那个给他赶车之人,此人是内史司的一名史监,他跟段融来,还有别的事。
段融道:“你去忙你的吧。”
那史监道:“爷你自己注意安全。小的撤了。”
段融鼻子里嗯了一声,便大步跨入了客栈。
那史监一身小厮的装扮,看着段融走入了客栈,才一转身,汇入了街边的人流中,淹没了行迹。
段融走到了客栈的柜台前。
那掌柜的身形瘦长,脸颊瘦削,一见段融便堆笑道:“爷,您住店?”
段融道:“对。开间上房。”
掌柜的问道:“爷住几日?”
段融道:“不一定。先开五日。剩余的押着吧。”段融说着,已经将一张银票轻轻地按在了柜台上。
那掌柜的瞄了那银票一眼,立马笑容更甚。“好唻!爷,你随我来。”
掌柜的领着段融来到了二楼的一间上房。
段融看了看房间,朝向不错,摆件也算精巧,便点了点头,道:“不错!到底是首府之地。确实气派!”
那掌柜的目色一动,道:“爷,听你口音,不像是神云府地界的人。”
段融笑道:“我南阳府的,来办点生意。”
那掌柜的道:“一看您就是个做大买卖的。”
段融道:“买卖不在大小,只要赚的,就是好买卖!行了,我饿了,给我弄点饭菜来。”
“好唻!爷,你稍等!”那掌柜的,略一作揖,便出去了。
段融刚坐下,没过多久,有一小厮便端着一壶清茶和几碟干果过来。
他坐在那里,喝了盏清茶,吃了些干果,饭菜便陆续上来了。
段融吃得那叫一个香甜,你还别说,这吃饭,还得在这世俗世界,虽然在云浮峰上,啥都有,饭菜做得也是不赖的,但在那苦修之地,吃山珍海味,都似乎透着一股清苦之味,让人吃不痛快。
段融吃喝爽快,便躺在了床榻上,略歇一歇,便出了云来客栈,往不远处的一座茶楼而去了。
第442章 太和楼
云来客栈附近的那座茶楼,不算甚大,但那也有两层的规制。
此时,是下午时分,正是人多的时辰。
茶楼一层大厅的台子上,一个中年微胖的说书人,刚说完了一大段评书,正在那喝茶润喉咙呢。
段融走入了茶楼,瞄了那说书人一眼,便径直往二楼去了。
随便点了几样吃食和一壶清茶,便在一临窗的座位上坐了下来。
段融坐在那里,眺望窗外。看着街市上的行人和这一片的建筑。
此处并不是神云府的中心处,他特意从东城门入城,又选了一家颇为偏僻的云来客栈,就是不想引人注意。
段融此时心境平和,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颇感觉到一份闲适。
看了一会儿,他不无感叹道:“山里毕竟清苦,还是热闹的地方宜居。”
段融已经打定注意,他日后若是修为有成,绝不躲在深山里,一定在这市井闹市找个地方住下来。“红尘才是道场嘛。”
段融不过是遐想了一番,随即便从闲适的意境里抽离了出来。
他来这茶楼,可不是品茗闲坐的。
段融扫了一眼,这楼上三三两两闲聊淡天的客人,神识便陡然放开了。
他来之前,朱鹤可是交给了他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灭杀尚书令李慎思,还有一个就是控制引导市井风评,不让风评往政治漩涡那个方向去发酵。
在段融看来,这两个任务,可谓息息相关。
比如,若是以不同的方式,灭杀李慎思,就会对市井风评,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这也是为何,在议事时,樊红蕉说她直接蒙面,当厅刺杀李慎思,当即就被朱鹤骂了一顿。
所以,在思考灭杀李慎思的方式时,就要将如何引导市井风评考虑在内了。这正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不过要想在后续引导市井风评,还要先了解神云府的舆论场,猜测推想什么样的话题,会在这里如火借风势一般蔓延……
段融虽然已经在此界,生活了六七年之久,但要精准地把控舆论,这六七年的时间,其实还远远不够。
更何况,这六七年的时间里,他大多数时间都在苦修,而且他一直是以一个现代人的思想,生活在此界的。
他并不是真的了解,此界市井日常的众生,他们精神世界的某些底层感受。
段融坐在这茶楼内,要听的,就是这个部分。
他要借此了解神云府的舆论场。
其实,朱鹤交给段融的任务,若是在前世现代化的互联网世界,反而是常见的任务,特别是做公关的人,他们有一项任务就叫做舆情监测。
而段融此时,在茶楼这消息海,做得就是类似的工作。不过,也就是工具换了而已,他用的工具是神识探查罢了。
段融在这座茶楼里,直坐到夜晚亥时闭馆,才起身离开。
他出了茶楼,在街边吃了点东西,就回客栈睡觉了。
这一路车马劳顿,在茶楼监测舆情也是颇为心神,段融躺在床榻上,便瞬间睡死了,第二日直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
段融洗漱了一番,就在客栈内吃了些早点,便又到茶楼坐了一天。
他在那座茶楼连坐三天后,才又换了个地方。
那座茶楼,毕竟是神云府东城区某处偏僻的所在,他如果只监测这一个地方,那舆情监测的样本可就太单一了。
第四日的上午,段融就走入了长乐街的太和楼。
太和楼是神云府最大的茶楼。
不仅位置好,临江而立,而且是在寸土寸金的长乐街上。来这里吃茶的人,可谓非富即贵。
太和楼一共三层。
一层楼是大厅,常有名角在台上说书、唱曲。
二楼是敞轩的雅座。
最紧要的是这第三层楼。
第三层乃是包厢,许多的达官贵人,在三楼都有独属的常年包厢,那价格自是不菲。
段融一步入茶楼,就感觉气氛大为不同。
一楼的大厅里,已经坐了不少客人。
大厅的台上一位涂脂抹粉的伶人,正咿咿呀呀地唱着评弹,那姿容和嗓音都透着一股子淡淡的苍凉意味。
让段融讶异的倒不是那台上的伶人,而是茶楼虽然已经有了不少客人,有些人也在小声的交淡着,但整个茶楼给人的感觉,却还是安静的。
这和东城区,那座偏僻的茶楼,完全不同。
段融缓步走上了二楼,捡了个角落靠窗的位置,寂静落座。在这样的氛围下,段融的脚步声不由地都轻了下来。
段融刚落座,不一会儿,一位堂倌就走了过来,其脸上挂着含蓄的淡笑。
那堂倌竟然一身素色的锦服,虽然颜色不扎眼,但那料子绝对是上等的。
堂倌走了过来,将一张单子和一支朱砂笔递给段融。
段融一看那单子,便已了然,他用朱砂笔勾了几样东西,便递给了那堂倌。
那堂倌冲他,略一低头弯腰,便接了单子离去了。
整个过程,两人没有说一句话。
段融看着那堂倌离去的背影,微微感叹,虽然是穿越而来,不知为何,方才那一刻,他竟有一种乡巴佬进城的感觉。
没过多久,一壶清茶和几碟小菜就上来了,那堂倌放好了菜,垂手弯腰一礼,便退了下去。
段融呷了几口清茶,果然清醇芳香。
又尝了尝那几碟小菜,却是眉头一蹙。
说实话,味道很是一般,甚至还不如东城区那座偏僻的茶楼。
段融这才发现,附近的几桌客人,都坐在那里闲聊,基本都不怎么动筷子。
他随即明白,太和楼自然是可以将菜品做好的,最起码也不会比东城区那座偏僻的茶楼差。
但是,茶楼就是茶楼,茶楼不是饭馆。
太和楼最值钱的恐怕就是它这氛围了。
只要这氛围在,来过的人就会还想来。
而口味好的菜品和这氛围却是相冲的,所以太和楼就宁愿牺牲了菜品的口味,也要保留这氛围的纯净。
这也是一种经营之道。
段融在太和楼,连呆了两天。
这两天来,这些个达官贵人们所聊的有些话题,还真有些让段融的三观碎了一地。龙阳之好就不说了,毕竟蓝星的古代也有。有些话题,真的是一言难尽……
两天听下来,段融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所谓上流社会,果然不过是华丽礼服上的跳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