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镇天司 第32节
吏见官,低一阶。
七品官员只是仕途的开始,七品的吏,已经是尽头。
大秦十六郡,每郡下辖九到十二府,知府是五品或者从五品官职,其下别驾,判官,推官,参军等职权从官,正六品到从六品都有。
军曹是七品官,隶属录事参军,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都是七品。
也只有府衙才有这等配置,下一级的县衙只有从七品县尉。
胡杨做到七品皂衣头领,也算是到顶了,在衙门里,他这年龄,想的最多的就是能安稳荣退。
“永安县广济河上剿匪,抽调我庐阳府两队皂衣卫增援。”
胡杨将手上的条子抖落一下,摇头道:“我和齐老五的队被征调。”
庐阳府武卫衙门有武卫三百余人,共八队,每队四十人。
当然有的队人多些,有的队不满员。
“我记得胡叔你最近在张罗着丰亭三哥的婚事吧,”张远将那条子接过,看一眼,“我领人去吧,也不远,三五日就能回。”
大秦的府与郡一样,也分上中下等,上府十二县,中府九县,下府七县。
庐阳府是中偏上的府,有九县十三镇。
府衙平常不管县衙事情,但遇到需要征调军卒,请求缉拿匪寇等事情,也会出面。
一县之地,军卒加上衙役不过百十人,有时候真的压不住江湖匪寇。
“好好,好。”胡杨将自己的腰牌拿出来,递在张远的手上。
“二河啊,叔现在只想安稳抱孙子,等这一回任务完成,你回来就接了我的职吧。”
“你还年轻,又有那样的江湖名声,”胡杨看一眼大堂外,压低声音,“我听说黑冰台有意收回武卫衙门的监管权。”
“一旦武卫重回黑冰台序列,那七品武卫头领可就是等同七品武职,前途广阔。”
第32章 这样穿戴整齐,才叫一甲
这消息张远知道。
王启年已经吹过两年了。
那家伙一喝酒就说,等黑冰台收回武卫衙门,他王启年就不是麾下十来个暗卫暗探的惨淡主官,而是执掌数百精锐的人物。
就好像武卫衙门真的多精锐。
张远答应了代胡杨去去永安县,胡杨就赶紧将手上关于剿匪的讯息都拿出来,又到大堂外将他们这一队皂衣卫集结,呼喝着将调令传达下去。
府城离永安县两百余里,以武卒行军的速度,也就一日工夫。
明日一早,衙门会安排好军械,后勤,还有几辆车架,直奔永安县。
张远没在衙门多停留,而是回丁家巷,顺道去书院,让陶公子找找永安县广济河上匪寇资料。
黑冰台现在战力堪忧,但暗探不少,手上侦查的各方讯息很多。
江湖,官府,都有。
这也是黑冰台越发行事低调的原因。
招人恨。
回到丁家巷,张远拿出二两纹银,交待郭大和徐老汉这几天要去探望几位袍泽家眷,还有书院和医馆那边也要去看看。
晚上时候,陶宏送了永安县那边的地图,以及江湖势力的讯息来。
郭大则是从胡春牛的医馆那边拿了些伤药,交给张远。
其他接到征调令的皂衣卫,这一晚也会回家将所有事情安排好。
身为武卫,这种任务是常有。
既然是任务,其中就有凶险。
没有谁敢说,自己一定活着回来。
这就是大秦武卒,平凡,坚毅。
这些平凡的武卒,构建了大秦的根基。
张远家中没有什么要安排,就在房里看陶宏送的那些地图和讯息。
有混沌记录和分析,他只要选择其中重点记住就行。
一边观阅讯息,一边修行,他身上气血与真元不断流转。
以气血与真元力量熬炼身躯,提升肉身承载之力,这是他现在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无法寻到自己踏入宗师境的天道契机和宗师劫情况下,不断磨砺肉身,是最基础的提升战力手段。
天光未亮,张远就起床,前院徐老汉媳妇已经做好了早饭。
丁家巷这小院中,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习惯。
吃过早饭,张远穿了一套黑武袍,并不带兵器,径直往武卫衙门。
到武卫衙门,天已经大亮。
两队皂衣卫整队,在衙门门前聚齐。
“有你小子来顶,胡老七真是自在。”看到张远,另外一队的领队开口。
齐俊良,就是胡杨口中的齐老五。
衙门里的武卫队伍一共八支,都有各自的番号。
张远他们这一队排第七。
齐俊良那一队是第五。
这个排序,据说是根据实力,也有说根据领队头领的战力,还有说根据成立年限的。
具体标准,只有上官知道。
衙门之中,身穿黑纹七品军曹武服,腰间悬佩剑的中年快步走出,目光扫过,看向站在石阶前的张远和齐俊良。
“可都齐了?”
张远跟齐俊良抱拳:“齐了。”
军曹一点头,低喝道:“出发。”
张远跟齐俊良再一抱拳:“诺。”
……
朝阳初升时候,两队皂衣卫已经随着七辆马车出城。
一路向南,前方不断有探路的军卒骑着战马来回奔行。
武卫衙门虽然不是军伍,但行军也遵循大秦军律。
十里斥候,五里警戒,这已经是最低标准。
两队各有五匹战马,领队可骑乘一匹,其他四匹战骑就是两位斥候轮换骑乘。
张远他们这一队的斥候是冯成和陈武。
这是张远的安排。
不是张远徇私,陈武的马术是他教的,可以骑战,冯成家里条件不错,武道修为不差,以前也练过骑战马术。
武卫衙门里的皂衣卫大多是步战武卒,会骑马,但有骑战能力的不多。
晌午时候,全军休整。
此时已经距离庐阳府城八十多里。
两队皂衣卫各自围拢,有军卒去前方马车中抬出馒头和水。
竹筒装的温水是连夜烧好,凉下来。
馒头也是连夜蒸好,用厚布层层裹住。
大秦讲求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所有后勤供应是重中之重。
但凡在军伍后勤上出错,都是要掉脑袋。
“远哥。”
张远坐着吃馒头的时候,身后有人呼唤。
回头看,是穿着黑色武袍的青年,面上全是恭敬。
“黄三良?”
“刚才我就见你了,你不是最近家中有事,怎么来出任务了?”
张远开口,伸手将黄三良拉到身边坐下,又递过去一个馒头。
黄三良和陈武,是玉林书院第一批弟子,也是张远袍泽之后,都是在武卫衙门顶职。
黄三良修为比陈武差一些,不过也已经是后天初期,上次张远测过,七百多斤的气血之力,差着后天中期也就一步之遥。
因为家里添了老二,黄三良最近少到衙门。
“齐头的意思,我该多见识见识。”黄三良将馒头撕开,塞一口到嘴。
“生了老二,家里有些难熬?”张远转头,开口问道。
黄三良手顿一下,面上露出几分窘迫。
九品皂衣卫的饷银不过一两五钱纹银,家中老小,如今又添了口,确实紧巴。
外出的任务是有补贴的,而且若有战功,还能兑银钱。
“小心些,家里老婆孩子呢,别硬冲。”张远拿过一个竹筒,揭开塞子,喝一口温水,“还有,记住了,别跟匪寇在水下拼斗。”
“广济河上水匪水性极好,我们穿了甲,到河里跟他们拼反而会吃亏。”
黄三良点点头,低声道:“我明白。”
抬头,不远处陈武骑着马过来,黄三良笑着将一个馒头扔过去。
陈武接了馒头,策马又去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