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镇天司 第328节
元康帝能做的,不过是努力让天下安稳,却无法真正让大秦兴盛。
此时,大殿中一位位官员到来,都是微微躬身。
元康帝一手握住一块玉珏,一手快速翻阅卷宗,不言不语。
余愧贞到大殿时候,看到周围立着的几道身影,面上露出一丝惊讶,但还是微微拱手,然后站到一旁。
他身为内务府三品掌事,几乎不踏足处理政事的乾阳殿。
被紧急召见时候,他就在考虑是为何事。
现在看到大殿上有陵兰王嬴冲霄,有平云侯荀豁,大约就能明白。
应该是跟北燕事情有关。
他还以为是自己回皇城后,循着私心,安排琪贵妃与玉若郡主见过两面,这事情被陛下知晓了呢。
按说这等事情,陛下也不至于在意的。
大殿外,又有脚步声传来。
兵部尚书郭铭,侍郎周昌,吏部尚书司马清光,还有其他几位重臣,快步而来。
另一边,身穿黑色袍服的黑冰台指挥使,定国公陆钧,副指挥使苏靖,也是大步踏入。
这一幕让余愧贞心中一紧。
北燕那边事情,能有多大,会让如此多重臣深夜被召见?
抬头,他看到立在上首玉阶前的大皇子嬴荣向他招手。
余愧贞连忙微微躬身,从后方廊柱边低头走到嬴荣身后位置,然后压低声音:“卑职见过——”
“你对张青阳此人知道多少?”嬴荣打断余愧贞的话,让余愧贞愣住。
张青阳?
张远?
此等满朝重臣汇聚,是因为张远?
呆愣一下,余愧贞低声道:“殿下,可是,可是他展露了龙象境修为?”
“龙象?”大皇子眼中,透出难以掩饰的惊讶。
第320章 国之柱石,大秦之虎
“当——”
大皇子刚想再开口问,上首司礼太监手中玉缶敲响,大殿之中官员忙各据己位。
余愧贞也是赶紧向着大皇子一躬身,然后退回自己位置去。
“龙象境,怪不得……”大皇子轻轻低语,然后双手捧在身前,微微低头。
上首端坐的元康帝已经放下手上卷宗,只手掌握住玉珏,看向下方一众官员。
“郭铭,你兵部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吧?”
“说说吧。”
元康帝的声音响起。
大殿上,所有人都转头看向兵部尚书郭铭。
此时大殿上真正了解被召见原因的,估计不超过十个人。
而其中完全了解讯息的,恐怕不超过五人了。
确切说,是三人。
元康帝。
定国公。
还有苏靖。
张远夺权发起国战,只禀报两人。
皇帝,黑冰台指挥使。
黑冰台中行事,也只要禀报这两人。
郭铭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躬身抱拳:“陛下,兵部日落时候收到禀报,西北境黑冰台三镇指挥使张青阳突然传令,以国战时局,集结西北赤鳞,镇守各军。”
“赤鳞军已经集结,各郡镇守军目前只有郑阳郡在动。”
“因黑冰台之令是绝密级,兵部目前所知讯息也就这么多。”
郭铭说完,往后退一步。
国战?
三郡大军集结?
一时间,大殿上所有官员都是面露茫然。
什么是国战?
那是六部之中至少兵部,户部,还有另外一部同时定策,中枢用印呈报,再大朝会三次,皇帝亲定,才能发动。
这百年来,大秦已经没有主动发动过一次国战。
正是对国战已经陌生,此时郭铭说完,大殿上官员都是茫然了。
而且,张青阳是谁?
说实话,朝中官员,对边郡官员,还是黑冰台的官员,根本不怎么关注。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那等边郡地方,大多数的官员都是一辈子蹉跎,连皇城都没有来过。
此时大殿上这些高官,有几个会在意西北边郡那边事情?
但是,刚才郭铭禀报的讯息之中,传递出几个信息,不能不关注。
“郭尚书,你的意思是,黑冰台三镇指挥使发动国战,且夺权地方与边军指挥权?”
一位穿着红色官袍的老者抬头,看向郭铭。
“什么时候,黑冰台可以如此轻易决策,能发动国战?”
“你们兵部就任他们——”
老者的话没说完,大殿上一声轻咳。
立在定国公陆钧身后的苏靖上前一步,抬手抱拳:“陈侍郎,大秦黑冰台兵甲指挥使是可以发动国战的。”
“大秦律中有载三十二条律,不只是黑冰台,凡我大秦兵卒,皆可国战。”
苏靖的话让那老者瞪眼,却说不出话。
秦律上是这么说,可说归说做归做。
秦律上写的东西,就是真能照搬?
“不合规矩,此等国战需要兵部户部出面,若不然无法定功勋,供军器,陛下,这口子不能开。”前方,一位白须老者躬身。
这是将户部和兵部抬出来。
看看,你们两部的事情,外人抢去做了。
“不错,陛下,黑冰台中人并无领兵经验,贸然发动国战,若是失败,损耗军民不说,更是有损我大秦威严。”另一边,有人躬身开口。
很明显,就算国战,也不该是黑冰台的人来宣。
边军,兵部,朝堂,谁都可以,就是黑冰台不行。
“陛下,那宣布国战的三镇指挥使恐怕担不起罪责,臣请陛下即刻下旨,彻查此事,免得引起大乱子,需知我大秦如今精力都在东境。”
大殿中,数道禀奏声音响起。
站在前方的兵部尚书郭铭微微转头,看向另一边肃穆不动的吏部尚书司马清光。
这位司马尚书在文官中威望极高,是很久已经登临国相位置的,难道他这次不借机施压黑冰台?
郭铭的目光从司马清光身上转过,落在身后侍郎周昌身上。
周昌身为兵部如今势头极盛的侍郎,早有传言要取代自己的位置。
这位极为精明的兵部侍郎,此时好像也并不在意?
黑冰台都将兵部的权抢去,还能这般淡定?
“周侍郎。”郭铭低声呼唤。
朝堂大殿之上,身为一部尚书的郭铭在此等时候不好贸然开口,其他各部都一样,都是以侍郎,员外郎等官员出面。
各部天官,需要等局势明朗才好表态。
听到郭铭呼唤,周昌微微躬身,然后往中间走一步。
看到周昌上前,大殿上本来的喧闹声音慢慢沉寂。
周昌近来名声不小,很得皇帝看重。
而且,周昌是兵部的人,他的意见,基本上来说,就代表着兵部了。
此等场面,兵部意见是极重要的,就是皇帝也要权衡。
“诸位大人,你们可知三镇兵甲指挥使为何要发动国战?”
“还有,诸位对这位青阳伯知晓多少?”
“论国事,当以大义为先,诸位大人谁能将此事说一清二楚,能讲明青阳伯之错,且上前来。”
周昌的声音在大殿上回荡。
那些上前禀报的官员,都是瞪大眼睛。
就连郭铭也是微微握拳。
周昌的话语,分明是要为那张青阳开脱?
你是兵部的人,那张青阳是黑冰台的人,天生就是对立,你竟然为其开脱?
朝堂辩驳,对错之外,更要有立场,你周昌的立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