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者,但元婴期 第233节
这看起来仍低于人类恒星级战舰20%光速的最高航速值,但实际上,第二舰队此刻所表现出来的加速运动能力,已经把人类不知道甩出几条街了。
唯一的好消息是,第二舰队在加速到10%的速度后,就似乎已经到达了速度极限,并不再继续加速。
罗清根据第二舰队发动机的光芒,大胆的推测了一下对方的发动机技术原理,这应该是基于正反物质湮灭原理的发动机,而不是人类和恐龙的可控核聚变发动机。
而根据刚刚第二舰队这种“奢侈”的加速行为来看,三体舰队很可能掌握了反物质批量制造,或者高效率捕捉反物质粒子的能力。
不管怎么说,第二舰队就要来了。
而人类至少要在4年之后才能通过光锥望远镜看到这一幕。这种四年后人类自己就能发现的事情,罗清不打算事无巨细的告诉人类。
于他来讲,人类已经在与吞食帝国的战斗中交出了一份及格的答卷,在他的认知里,护送人类到这一步就已经足够了。
从罗辑领悟宇宙黑森光海复合文明结构,希恩斯布局逃亡主义这一刻开始,人类就已经成熟了。
毕竟在黑森前提下,逃亡主义确实是文明生存的最佳路径,罗清也早已不对逃亡主义抱有任何偏见。
逃亡主义,确实是在他不存在的情况下的文明最佳选择。
总之,人类一定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处理好三体危机的.jpg
自己只需要负责抵挡住那吞食帝国呼唤的“神”就可以了。
顺便再把第一地球的盒给开了,看看这个上不尊重老登、下不善待难民的终产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你这个终产者最好是能打得过人类的太阳系舰队,处理完三体之后,罗清不介意让人类学着如何发动第一次标准意义上的“黑森”打击,把这个第一地球的隐患给解决了。
至于自己的视线是如何突破真正的“光锥”限制的,罗清刚刚坐在沙发上,已经把脑子里所有的物理学理论全部预设了一遍。
可惜物理学并不是万能的,哪怕是宇宙大一统模型也解释不了。
他现在抬头望星,已经分辨不出那颗呈现在自己眼中的星,到底是几百年前的星,还是瞬时抵达视线中的星了。
一念之间,光锥之外。
但这也不意味着他能瞬间看清三体星的表面,他的视力仍然是正常的修仙者视力,想要真正看清遥远距离外的东西,还是要靠光锥望远镜系统。
恐龙技术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罗清还了解到,舰队国际方向,人类与三体人的谈判也陷入了僵局,那颗嘴里一句实话都没有的六维智子直接被人类用磁瓶捆了起来。
随后,太阳系联席会议主席走到这颗六维智子面前,单方面宣布人类和三体文明的谈判已经终止。
原本定下的智慧生命会议也在连续推迟,蘑菇们等的菌帽都焉了也没等到大会开始,就连姗姗来迟的暴龙卡尔都有点心急了。
人类这是在干什么呢?
比恐龙们还能墨迹。
而且在这段时间内,人类仍然没能寻找到那剩余9颗探测器的位置,罗清也感觉到太阳系外的那十多颗智子又重新进入了太阳系,但他没有干扰。
持续5年的技术爆发以及那磁瓶技术的发展,让人类拥有了建造超规模强磁隔离室来屏蔽智子的能力。
哪怕自己不对这些智子进行威慑,让智子重新回到地球,等人类发现粒子加速器又一次被智子干扰之后,自然也会主动建造超大规模的强制隔离室来保护探测器不受干扰。
在人类在没有解决智子的办法之前罗清不介意威慑智子,有了解决办法之后,那就用不着他再亲力亲为了。
毕竟打智子也很麻烦,需要他眼睛用力一瞪。
关于舰队国际。
由于担心那剩下9枚探测器是类似反物质炸弹的东西,舰队国际已经叫停了阅兵式,4900艘恒星级战舰此刻正在疏散,但是根据原先舰队的密集程度,以及疏散时的可控核聚变引擎会影响到附近的战舰等负面原因,疏散过程要比想象中的还要漫长。
但至少,包括悖论引擎号在内的最外层战舰,已经成功进入[前进一]状态,脱离阅兵式了。
但又因为希恩斯搞出的思想钢印和逃亡主义问题,舰队国际并没有允许恒星级战舰脱离木星轨道,以免有潜在的“钢印族漏网之鱼”发生逃亡主义行为。
这些脱离了阅兵式的恒星级战舰们无处可去,只好在木星轨道附近低速巡航。
在此基础上,人类又引爆了约80颗油膜核弹,将木星轨道城半径的2000万公里的区域完全封锁了起来,确保那9颗探测器一旦出现在木星轨道中就会立刻被发现。
人类毕竟见识过反物质炸弹恐怖,恒星型氢弹相比于反物质炸弹就是温顺的猫咪,预想中的最恶劣情况就是三体探测器载着反物质炸弹冲向人类舰队或者是冲向地球。
算上那些进入备战状态的木星轨道防御系统。
总之,人类已经将谨慎程度已经拉满了。
除此之外,舰队国际还做了一些其他准备工作。
比如对那颗已经捕获的三体探测器,舰队国际正式授权对该探测器进行技术逆向工作。
最好是把这颗探测器给撬开,让科学家们看看里面的内部构造,分析一下三体世界的技术水平。
虽然根据已有的外部质量检测,里面装载了反物质的可能性极低。
但万一呢?万一这颗捕获的探测器没有,其他探测器有呢?
那颗被五艘恒星级战舰以各种方式封锁、包夹、瞄准、束缚的三体探测器目前就在木星轨道不远处。
丁仪此刻就在其中一艘押送战舰里,他强烈要求自己成为第一个接触三体探测器的人类。
舰队国际本来是不允许这么做的,能够让这个备受关注的老物理学家乘坐押送战舰,远观三体探测器就已经是舰队做出的最大让步了,而现在让他去近距离接触探测器。
这是十分危险的。
但丁仪的态度极其坚定,他甚至以死相逼,放话如果不让他第一个接触三体世界的探测器,那他就吊死在三大舰队司令面前。
三大舰队司令何许人也,怎么会惧怕一名物理学家的死亡威胁?哪怕他是丁仪也不例外。
然后丁仪就搬出了罗清,重新放话:如果不让他接第一个接触三体世界的探测器,那他就去找罗清告状。
告状确实比自杀更有威慑力,更别说世人都知道这哥俩的关系一顶一的好。
如此,三大舰队无奈同意了丁仪的主张,但也各派了一名观察员,陪同丁仪前去。
丁仪早就准备好了,他不动声色的将一个小锤子别了腰间,避开了出发前的审查,随后乘坐着‘螳螂’号工作艇,和另外三名观察员,一同慢慢飞向了那被‘磁瓶’包裹,动弹不得的三体探测器。
…
光锥之内就是命运,这句话在罗清的身上已经不再适用。
罗清甚至怀疑,此刻的自己甚至可以看见宇宙边缘的膨胀,但可惜的是因为视力的原因,他无法对那个黑漆漆的宇宙背景看出任何名堂来。
50光年也好,500光年也罢,哪怕是5000光年,5万光年,乃至银河系的直径10万光年,只要罗清可以看得见,那么他都可以看见这些恒星的瞬时状态。
前提是看得见。
目前,人类站在北半球,在晴朗天空下能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星系总共有三个,分别是距离银河系16万光年的大麦哲伦星系,距离22万光年小麦哲伦星系,和距离250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
但人类的“看见”,看见的是16万年前,22万年前以及250万年前的星系。
而罗清看见的是现在的星系,不存在任何时间延迟,目光所至,一切内容都会即时具象在罗清的视网膜中。
这也意味着……
罗清的开盒效率更高了。
一束蕴含大恐怖,大因果的目光,从光锥望远镜中不断飞出,以极高的效率开始覆盖式探查太阳系200光年内的所有恒星。
第310章 无恒星带(3k)
“罗清先生,第二舰队是一个大的发现,我们不如让光锥观测系统先暂时停留在第二舰队上,将此事告知舰队国际之后,等专人核实过后您再进行观察?这应该不会耽误太久的时间。”
一名太空军代表对罗清说。
罗清知道这没意义,在舰队国际的视角中,光锥望远镜至少要4年后才能发现三体第二舰队加速到10%光速的事情,至少在接下来的4年内,在普通人眼中三体第二舰队都是静止不动的。
“这没意义。”罗清的声音透过神念直接在控制室里响起,带着一丝想通后的淡然,“三体第一舰队还有200年抵达,第二舰队现在还飘在四光年外,宇宙里的事不是按日程表来的,这个望远镜,我先用,用完了再还给你们再用。”
太空军军官不再多话。
大环望远镜的观察目标很快从第二舰队以及三体星系附近移开。
他的视线透过层层镜片,穿透太阳系的柯伊伯带,穿过奥尔特云直抵200光年外的星域。
饱和式观察每一颗恒星!
如果该恒星具备行星,是恒星系系统,那更要进行反复观察。
天狼星的蓝白色光芒,猎户座参宿四的红超巨星……一个个在星图上标注了千万年的恒星如同棋子被‘看见’,它们均在虚空中保持着恒定的位置。
光锥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正在实时修正星际尘埃造成的误差,罗清的目光则通过数万块子镜片,将一切视界内的信息收入囊中
100颗恒星扫描完成了,其中恒星系系统的有17个,但均观测不到有任何文明痕迹。
也可能存在没出母星的文明,但罗清实在是看不清。
随着观察的持续,罗清只感觉遥远恒星的光谱正在分解成一道道彩色的光带,像被风吹散的绸缎,时不时的拂过他的视界。
灵力包裹着望远镜缓慢移动,罗清感觉自己在似乎通过眼睛来旅游,他的目光在星海中不断蔓延,一遍遍掠过那些标注着有着潜在行星的黄矮星,掠过正在形成行星状星云的红巨星。
很快,平面360°的角度就看完了,光锥望远镜旋转了一圈,又重新回到了三体星系附近,罗清甚至不忘重新用肉眼观察一下这个半人马座α星。
由于距离最近,三体星系的成像清晰度也是最高的,罗清能清晰的看到三颗恒星在引力作用下的狂舞。
可怜,可叹,可敬的文明。
看在1379号观察员的份上,罗清在未来也会下手轻点。
光锥望远镜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三颗恒星表面的黑子活动,甚至能看到行星凌日时那微弱的光度变化,但即使如此,罗清的目光也没有在三体星系中停留太久。
他很快发现,相比于目之即达的目光,普通神念和四维神念竟是如此不便之物!
早知道上辈子就提前修炼修炼加强视力的术法了,太依懒神念的弊病在此刻显露出来了。
光锥望远镜角度微调,整个大环望远镜微微上仰,开始对另一个角度进行360度的环绕观察。
“嗯?”罗清的目光微微一顿。
在新的方向,一片本该密布恒星的区域出现了一块不规则的“空洞”。按照恐龙星图数据库的记录,那里至少有七颗蓝主序星,可此刻视野里只有几缕稀薄的星际气体,像被橡皮擦抹去的痕迹。
这种擦除痕迹,可比罗辑咒语下被光粒毁掉的恒星187J3X1可要干净多了。
光粒摧毁恒星187J3X1后还残留了大量的星际物质,但那些本应该存在恒星的地方,却只剩下了稀薄的星际气体。
太干净了。
绕是罗清也无法理解这种“干净”。
哪怕是恒星被摧毁后,也该留有痕迹才对。
这怎么是一点都不剩的?
他以为是镜片阵列的校准出了偏差,便驱动灵力让望远镜微调焦距,自适应镜片阵列开始改变曲率,将观测精度提升到百万分之一角秒,但那片空洞依然存在。
边缘处几颗原本应该存在的恒星像从未诞生过一样,只留下引力透镜效应造成的微弱时空扭曲。
上一篇:诸天:谁把他放进恐怖片的
下一篇:不是,我电子女友咋修成剑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