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噬诸天,从功夫开始 第134节
韦一笑闻言,心头一惊:“教主,朱元璋虽然有功,但这个提拔速度,是不是太快了?”
顾阳摇摇头:“乱世之中,人才重要,区区一个五行旗旗主的位置,算不了什么。”
韦一笑恭敬道:“属下明白。”
顾阳随后又问了有关于六大派以及蒙元朝廷的动向。
韦一笑汇报说,六大派中的少林寺已经返回了嵩山,并与当地的明教组织取得了联系,正在筹划组建一支僧兵义军,在河南揭竿而起。
至于蒙元朝廷方面,汝阳王立元帝长子为新君,又因新君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因此兼任中书省右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俨然成为了朝廷中最大的权臣。
顾阳微微一笑。
韦一笑见状,疑惑道:“教主,这位汝阳王是元朝名将,深得军心,多次击败我明教义军,如今他成为朝廷最大的权臣,再无人掣肘于他,对我明教的反元大业更为不利,教主为何反而发笑呢?”
顾阳摇摇头:“不可说,现在还不可说。”
韦一笑闻言,当即不再多问。
又过了几日,客船行至长江。
张无忌突然找到了顾阳,请求他允准自己出海,从冰火岛上接回义父金毛狮王。
顾阳自然同意,不会拒绝。
张无忌当即大喜,立刻躬身行礼道:“多谢师父成全!弟子这就去准备船只,尽快动身前往冰火岛接回义父。”
在张无忌离开之后,小昭凑近顾阳的身边,低声道:“公子,你真的希望张无忌把金毛狮王接回来吗?”
顾阳意味深长地看了小昭一眼,笑道:“我为什么不希望无忌他接回自己的义父呢?”
小昭蹙眉道:“公子,阳教主的遗命,让金毛狮王来暂代教主之位,万一金毛狮王回来之后……执意要接管明教大权,岂不是会与公子产生冲突?”
顾阳闻言轻笑一声,指尖抹了下小昭的琼鼻:“你倒是替我操心。不过谢逊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在知道我杀了他的大仇人成昆之后,是不会跟我争夺教主之位的。更何况,无忌是个极懂事理之人,他既然主动请求去冰火岛接回谢逊,自然不会让他义父与我争权。”
他的语气淡然,透着不容置疑的自信:“明教如今是我一手重塑的利刃,谁想染指,便要有粉身碎骨的觉悟。”
-----------------
数十天后,顾阳带着小昭、韦一笑等人回到了武当山。
如今的武当山已经成为了南方反元义军的指挥中枢,各处义军的动向以及情报都汇总在此,白眉鹰王殷天正在处理好总坛的事务后,也来到了武当山,就近协调明教义军的行动。
“属下参见教主。”殷天正一听到顾阳来到武当,立刻率领武当山上的所有明教弟子迎出山门,单膝跪地抱拳行礼。
他雪白长眉下目光炯炯,声音洪亮如钟:“教主此行诛杀元帝,威震天下!我明教义军士气大振,四处攻城略地,全赖教主神威。”
顾阳拂袖示意众人起身,轻笑道:“鹰王,你何时也学会拍马屁了?”
殷天正摇了摇头,正色道:“教主攻入皇城,诛杀元帝,可谓是我汉人近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功业。这个消息一传到南方,那些原本与我们明教貌合神离的义军势力纷纷加入明教,使得我明教实力大大提升。这些都是教主的功劳,属下自当万分敬佩。”
“鹰王说的不错。”张三丰带领着一众武当弟子赶到现场,在众目睽睽之下,朝着顾阳屈身一拜,“顾教主抓杀暴元之君,使我汉人扬眉吐气,一泄百年来的耻辱,此等功业当受老道一拜!”
“张真人客气了。”顾阳伸手扶起了张三丰,便知他伤势已愈,功力更胜从前,不由笑道,“张真人伤势痊愈,实乃武林之福。他日我明教大军再度兵临大都之际,张真人也未必不能手刃元帝。”
张三丰闻言,抚须长笑:“老道我拭目以待,只希望顾教主日后不要忘了与老道的这份约定。”
顾阳笑道:“张真人放心,这一日已经不远了。”
张三丰微微一怔,好奇道:“莫非顾教主还有什么破元妙计?”
顾阳笑而不答,似有成竹在胸。
不久之后,顾阳坐镇在武当山上,立刻开始指挥起了武当山周围的明教义军,将他们整编成了一支只听命于他的军队。
随后,他便开始指挥这支军队武当所在襄阳路的首府——襄阳城。
襄阳城乃是水陆要津,更是天下一等一的形胜之地,当年郭靖黄蓉两位大侠便是坐镇此地,抵抗蒙古军队南下长达数十年之久。
此城对于中原武林,乃至所有汉人来说,意义都是非比寻常的。
因此,顾阳才会把襄阳城作为他正式掀翻元朝的第一战。
而这一战,更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的实力已凌驾于武林之巅,足以撼动元廷根基。
襄阳城下,顾阳身着一袭华丽肃穆的教主白袍,立于万军阵前,凝视着襄阳城上的数万兵甲以及多不胜数的弓弩长枪。
作为战略要地,襄阳城中自然被元廷安排了重兵把守,其中的粮草军械更是堆满了仓库,足够支撑城中士兵守城半年。
而顾阳所率领的这支军队,只有五六万人的规模,除了少量的明教骨干之外,其他大多是流民草寇,既没有进行过训练,手上也没有充足的武器。
这样一群乌合之众,要想强行攻取襄阳城,无疑是以卵击石。
不仅元军方面是这么认为的,就连明军内部也觉得此战必败无疑,由此产生了不少的逃兵。
然而,在今日之后,这一切的认知都将彻底改变。
在万军阵前,顾阳腾空而起,双掌凝聚出一道璀璨夺目的紫金气剑,其光芒如烈日当空,震慑全场。
随着他双掌劈下,紫金气剑携毁天灭地之势斩向襄阳城门,瞬间将厚重的城门与城墙轰成齑粉,元军守兵死伤惨重。
这一击不仅击溃了元军防线,更击溃了元军的士气。
在双方士兵的眼中,傲立在半空中的顾阳已不再是人,而是上天降下来的真神。
原本士气低迷的义军为之沸腾,纷纷高呼顾阳之名冲入城中,而元军士兵非但没有抵抗,反而直接丢下武器,跪地投降,让明军几乎已兵不血刃的方式拿下了襄阳城。
在夺得襄阳城之后,韦一笑迅速带领神月司的属下清理了襄阳城中的蒙古官员,将负隅顽抗者尽数诛杀,其余缴械投降者则押入大牢候审。
随后命人张贴安民告示,宣布襄阳城自此归反元义军统辖,并依顾阳之令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城中汉人官吏凡愿归顺者皆留任原职,一应政令须经明教教主核查,方可施行。
同时,在顾阳的严令之下,所有进入襄阳城的明军基本上对百姓秋毫无犯,偶有个别劫掠百姓者,也会被殷天正手下的天日司下属就地处决,以正教规,以明军法。
如此行为,使得明军迅速获得了襄阳城百姓的拥戴,在襄阳城中站稳了脚跟。
襄阳城沦陷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天下,同时传播开来的还有顾阳那宛如神迹的手段,顿时天下震动,各地义军纷纷来投。
顾阳以襄阳为据点,迅速向周边州县扩张势力。
明教义军所到之处,蒙古官员或逃或降,汉人百姓纷纷响应。
与此同时,六大派高手也全部返回了各自的门派。
昆仑、崆峒两派在甘肃起事,峨嵋派在四川协助义军,而华山在关中策应,再加上少林寺组建的僧兵义军,整个大元的半壁江山都陷入了动乱之中。
大都,汝阳王府。
察罕特穆尔看着各地发来的急报,不禁愁眉深锁,就连头发都白了几根。
虽然他现在成为了朝廷的摄政王,再无任何人能够掣肘自己,但还没等他高兴几日,襄阳失陷的消息便让他有如中了晴天霹雳一般,彻底没了半点欣喜的念头。
顾阳,又是这个顾阳。
察罕特穆尔咬着牙,眼中的怒火宛如化作实质,要将眼前这些有关顾阳的急报焚烧的一干二净。
只可惜,他就算是再怎么愤怒,也无济于事。
眼前西南半壁糜烂的局势如果再得不到一个妥善的处理,那么大元天下的丢失只在顷刻间。
不需要多少的思考,察罕特穆尔就已经想要应对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他要率领大军,亲征襄阳,赌上这最后一个机会,将顾阳杀死在襄阳城中,然后再慢慢平定各地的叛乱,逐渐收拾天下。
只不过……
察罕特穆尔召集了他的一对儿女——王保保与赵敏,向他们陈说了自己打算亲征襄阳的决定。
“父王,让孩儿与你一起前去吧。”
王保保年轻气盛,虽然见识过顾阳展露的恐怖武功,但心中非但没有因此对顾阳感到恐惧,反而燃起了巨大的斗志,想要亲手消灭顾阳。
察罕特穆尔见王保保没有被恐惧打垮,赞许地点了点头,但心中始终还有几分隐忧。
赵敏一眼看穿了自己父亲的心思,淡淡道:“父王是害怕自己离开大都之后,那些对父王不满的官员会趁机造反,打乱父王前线的部署,导致战败。”
“不错,这正是我担心的事情。”察罕特穆尔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后顾之忧,“本王留在大都,那些心怀不满的奸佞尚不敢出头挑事,但若本王离开大都,那些官员要是趁机挟持天子,发布矫诏乱命,那我到时就腹背受敌了。”
王保保闻言,提议道:“既然如此,不如父王留守大都,由儿臣率领大军,前往征讨明教贼兵。”
察罕特穆尔摇摇头:“此战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也是最后的机会,我必须亲临战场,才能最大的鼓舞军心,决不能留在大都。”
王保保皱紧眉头,语气愤慨道:“留下是死路,离开也是死路,难道我们只能等死不成吗?”
就在两人一筹莫展之计,赵敏开口了。
“父王,不如你将朝中的大小事务,都交给我来处理。女儿保证绝不会让宵小之辈耽误到你在前线与顾阳的决战。”
第209章 波斯明教总教
赵敏这个提议一经提出,察罕特穆尔便皱起眉头,但他却未直接反对。
王保保道:“妹妹,虽然你平时聪慧过人,胆略不输男儿,但朝堂之事错综复杂,非比江湖争斗。那些老狐狸哥哥城府极深,只怕你难以应付。”
“更何况大都如今暗流涌动,危险更胜从前,你哥哥的担忧不无道理。”察罕特穆尔接过话头,脸上除了担忧之外,还掠过了一丝犹豫。
赵敏捕捉到了父亲的犹豫,坚定道:“父王,这次决战是我们大元最后的机会,请你就相信女儿一次吧,女儿会好好坐镇大都,保证不会给父亲添麻烦的。”
察罕特穆尔闻言,沉思片刻,猛地拍案而起:“好!”
他从怀中拿出虎符,重重拍在了赵敏的掌心:“我将大都以及皇城的守军全部交你指挥,从今日开始,你便代我处理朝政。”
赵敏握住虎符,眼神中闪过一丝锐利,跪地抱拳道:“女儿一定不负父王的重托!”
-----------------
暮色沉沉,襄阳城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肃穆。
一匹快马如离弦之箭般冲入城门,马蹄声如雷,惊得街边商贩纷纷避让。
马背上的神月司密探面色凝重,行囊中藏着一份紧急军报,直奔设在襄阳城中的明教据点而去。
“报告蝠王,有紧急军情!”神月司密探将军报递交给了韦一笑。
韦一笑接过军报,简略的扫了一眼,瞳孔骤然一缩——汝阳王察罕特穆尔亲率五十万大军,从大都出发,目标直指襄阳,意图彻底剿灭明教义军。
韦一笑不敢耽搁,立刻找到了正在主持城中政务的殷天正,将这个消息如实相告。
之所以不直接将这个消息报告给顾阳,是因为顾阳自从一剑劈开襄阳城的城门之后,没过几天,便宣布闭关恢复真气,将所有事务都交给了殷天正来主持。
“鹰王,你觉得需不需要提前让教主出关?”韦一笑是个江湖人,只知道单打独斗,对于排兵布阵的事情一无所知,因此他下意识想到的办法就是通知教主,让教主来想办法。
“不行。”殷天正摇了摇头,眉宇间透着忧色,“教主那一剑劈开城门,真气损耗极大,此刻闭关恢复,贸然惊扰,恐有不妥。”
韦一笑握紧拳头,焦急道:“那该如何是好?难道坐等元军兵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