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穿越:但都是反派 第89节
据史料记载,闯王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襄城伯李国桢时任京营总督,负责统领京城的卫戍部队,是名义上的守城最高指挥官,城破之后被李自成的军队俘虏,后因拒绝投降被杀。
明末清初的乱世,承立277年的大明朝廷早已烂到了骨子里,大部分朝廷重臣在北京城破之后不是选择投降就是南下跑路,只有极少数人愿意死忠大明,而这位襄城伯恰好是其中之一。
尽管他的军事才能不怎么样,但当时的情况也怪不了他,毕竟朝廷内部已经乱了,连崇祯最为信任的大臣洪承畴都兵败叛清了,又能指望一个年仅26的伯爷做些什么?
就在安迷修感慨之际,那下人缓了好一会才回神,随后磕磕巴巴的回应:
“禀大人...小的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家仆,可不敢做主伯爷的事...小的只能保证将此事跟伯爷说上一句,至于能不能成,还得看伯爷的心思。”
从理论上讲,这下人的做法没问题,但在安迷修看来,这流程太磨叽了,距离明朝彻底灭亡已经没剩多少时间了,虽然他并没有拯救明朝的想法,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拯救风雨飘摇的大明,但既然已经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他怎么说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此,他不再与这下人扯皮,而是直接调动灵魂力量暂时控制住了这下人的心神,从他口中直接问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虽然这样做会让这下人虚弱半天...
“库忿斯,你留在这里看着弟兄们,有人来也尽量不要与对方起冲突,就算起冲突也要注意留对方性命,我与乔奢费先去办一件事,在我们回来之前,你们哪里都不要去。”
对幽冥战士下完命令后,安迷修便准备带着乔奢费离开,然而他才刚走两步,一直愣神的欢迎却突然跑了上来:
“那个...能不能让我跟你们一起去?”
闻言,安迷修深深看了一眼欢迎,直到看见她眼中的坚决后,便点头同意。
...
闯王所率领的“大顺军”欲要攻打北京,虽然这个消息朝廷尽力隐瞒,但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这种秘密根本瞒不了几天,近日得到这个消息后,作为京营总督,担负守卫京城职责的襄城伯李国桢近日愁眉不展。
粗略估计,李自成手下军马至少有20万,并且最近已经劫掠了四个藩王,可谓是兵强马壮,而他手下的京营算上老弱病残都才只有不到8万人...
这仗该怎么打?
第165章 难
文华殿。
因为前线战况不利,以至于朝会上阴郁的气氛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连皇帝最近的性格都变得喜怒无常,群臣所言稍有不慎便会被劈头盖脸的臭骂一顿。
“诸位爱卿,叛贼李自成已率军至山西的事情想来你们都已知晓,然现在国库空虚,面对即将来犯之敌众卿可有对策?”
听到崇祯的问题后,殿内一众大臣顿时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了起来,其中一些人在交流过后,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他们这些人最前排,穿着一身大红蟒袍,正老神在在不言一语的时任内阁首辅魏藻德。
作为崇祯十三年的状元,魏藻德起初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和对策能力获得了崇祯的赏识,后因多次上书议论兵事,财政等问题迎合崇祯急于求成的心思,以至于仅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便从低级文官(七品)一路迅速升迁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三品),入阁参预机务,升职速度堪比坐火箭一样。
但这还并不是他的终点,就在上个月,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正月,原内阁首辅李建泰在听说自己的家乡曲沃可能会遭逢李自成军队的祸害后,当即便对崇祯提出想以家中财产招募军队,以便征讨李自成守护家乡。
如此投其所好的请求,崇祯自是无有不允,当场赐其兵部尚书的官职以及一柄尚方宝剑,令其“代朕亲征”,并亲自到正阳门楼送行。
原内阁首辅带兵出征了,空下来的位置自然要有人顶替,恰好便轮到了能投崇祯所好的魏藻德坐上了这个位置,并赐其晋升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位列从一品。
四年时间从七品官做到从一品,说他只有口舌之能不现实,所以一众大臣们现在都在等这位一品大员开口表态。
虽然魏藻德并非世家出身,但在朝廷当了四年官,那些世家官员早已将他的观念同化:
历史上朝廷更替的故事数不胜数,但最后的赢家永远是这些世家大族,毕竟朝廷更替后,前朝的皇室血脉必须赶尽杀绝,而他们这些前朝之臣只需懂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便可轻易转换立场,加入新朝廷为官继续逍遥自在。
崇祯表面上是在问他们这些大臣要破敌之法,但实际上在场众人都看得出来,这是要逼他们这些大臣掏钱!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他们作为给朝廷打工的大臣,朝廷不发工资拖欠工资也就罢了,甚至还想管他们要银子,让他们倒贴,这不是倒反天罡吗?
如此“昏庸”的朝廷,不如趁早灭亡算了,这样他们也好趁机向新主子投降献忠。
等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魏藻德在崇祯期待的目光中装模做样的哼了两声,随后“义正言辞”的转身面对身后的众位大臣说道:
“家国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明的官员,在如今这个家国危难之际,我愿主动为国库捐银百两,以表我的为国之心!”
气势很足的说完这段话后,魏藻德眼睛一眯,随后当即转身朝着金龙宝座上的崇祯叩拜:
“陛下也知道,臣良苦出身,家中并不富裕,捐银百两已是臣的极限,还望陛下恕罪...”
魏藻德确实是良苦之家出身没错,但自从他从政之后,那些世家为了拉拢他早就用“钞能力”暗中将他喂的饱饱的,多的不说,但家里至少能掏出万两现银...
虽然崇祯靠着锦衣卫的情报系统也能知晓大致情况,但在这种家国危难之际,有些话他不好放到台面上来说,毕竟如今这个时候他的权利已经有了极大程度的缩水,身边能够仰仗的人也不多,在这种时间继续得罪“自己人”,只怕不用敌人打,大明自己就亡于内斗了。
因此,即便心里十分不爽,但崇祯也只能强颜欢笑:
“爱卿为国尽忠,朕赞扬都还来不及,又怎会怪罪?爱卿说笑了,快快请起,这种玩笑话以后还是不要再说了。”
“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语气加重说完这个字后,魏藻德潇洒起身,随后继续静立于一旁不再说话。
其余大臣见状纷纷有样学样,先是哭穷,随后装模作样的捐出了自己家产的九牛一毛,并演出一副“恨自己不能为国出力更多”的模样。
若是这个时代有最佳演员评选,在场的各位大臣最起码也能保底拿个影帝成就...
......
朝会散去,京营总督,襄城伯李国桢被单独留下来。
明明是一位年仅26岁的年轻人,但穿上一身厚重的甲胄之后,李国桢看上去起码比实际年龄老了十几岁,但这也没办法,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如今的京城保不齐什么时候就乱了,担负着守卫京城责任的他必须先把个人安危放在第一。
等最后一位大臣离开之后,崇祯从龙椅上起身向前,随后一把握住了李国桢的手,虽然这有些不符合君臣之礼,但大明如今的情况已经不容崇祯想那么多了:
“爱卿啊,朕记得你家祖上是在建文朝时,跟着当时还是燕王的成祖参加靖康之役立下大功,因此被封了世袭罔替的襄城伯爵位...时间一晃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你李家满门忠烈,始终都是国之栋梁,朕心甚慰,甚至近日夜里朕都还在时常感慨身边幸有爱卿这样的忠臣在,否则...”
一番煽情的话说出,李国桢再无法控制情绪,当即跪倒在崇祯面前抱拳:
“臣不过是尽了应尽的本分,皇上的恩赐,我李家世代铭记于心,还望皇上放心,国桢势与京城共存亡,只要国桢还活着,便绝不让外敌攻入京城!”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气势十足,连带着让崇祯都重新恢复了一些信心,然而就在这对君臣相互交心,欲要上演一出感人肺腑的大戏之时,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却从殿门外传了进来:
“呵呵,守住京城?就凭你?抱歉...不是我看不起你,而是你的确没有这个实力,如果我陈述的事实冒犯到了你...那请你好好受着。”
第166章 抉择
听见这句话,君臣二人眼中同时出现了疑惑,因为这声音陌生的紧,两人的记忆里完全没有听过这个声音。
但紧随其后,两人眼里同时涌现出了愤怒。
不管这声音的主人是谁,都已经有了取死之道,战前动摇军心者都要杀无赦,更何况此人竟胆大到扰乱皇上的信心!
想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崇祯当场就被气麻了,当场便要喊人将殿外那说胡话的人拖出去乱刀砍死。
然而还没等他下令,刚刚在殿外说话之人便自顾自的走了进来,并且还不止是一个,而是两男一女,这三人视大殿门口担负守卫职责的士兵如无物,就这么大摇大摆的从殿外走到了一脸懵逼的崇祯与李国桢面前:
“我知道你们心里有很多疑惑,但我不准备解答,我现在只问你一个问题...如果能挽救明朝如今的腐朽之势,你愿意做到什么地步?”
问完这个问题后,安迷修随意打了个响指,解开了对崇祯的压制。
感觉到自己身体恢复了行动能力,崇祯看着安迷修的眼神里充满了惊疑不定:
什么情况?
他刚刚身体竟然动不了,甚至连开口说话都无法做到,而这人仅是一个响指,他便恢复了正常...
这是什么手段?妖...啊不,仙术?
想到此处,再结合这位神秘高人刚刚所问,崇祯眼中顿时涌出了光:
“这位仙长,只要您有能力挽救大明如今的颓势,朕无有不允!”
听见他的话,安迷修顿觉有些好笑。
还真不愧是老朱家的血脉,画饼技术一脉相承,事先给个看起来诚意十足的许诺,但事后还认不认可就不一定了...
不过安迷修倒不会因此生气,意味深长的笑了下后,他言简意赅的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若是你愿意退位,放弃祖宗传下来的江山,那这明朝便还有救。”
此言一出,虽然安迷修的声音不大,但却宛如平地惊雷般在崇祯和李国桢的耳边炸响。
什么叫大逆不道?
跟现在的安迷修比起来,以往那些被判处大逆不道致死的人,简直都能从乱葬岗活过来用血写一个冤字出来...
作为忠臣的李国桢在听到这话后先是愣了几秒,回过神后当即便想要指着安迷修的鼻子骂诸如“奸贼,逆贼,恶贼”之类的言语,但可惜没有安迷修的允许,他现在连开口说话都做不到。
崇祯则是深呼吸了一口气,见识过眼前之人刚刚所施展的神奇力量后,他顿时意识到了自己孤立无援的情况,若是一般人说不定早就怕了,但崇祯不同,就算再烂他都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皇帝,就算是死,也会有尊严的死去。
“仙长此言何意?莫非是在取笑朕吗?还是仙长是想说我大明如今已经彻底没救,不如乖乖向叛军俯首称臣?”
近距离观察,安迷修真切的感受到了什么是帝王风骨,可怜这么一位颇有志向也不算昏庸的帝王,按历史正常走向发展,最多一个月后便会在煤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吊自缢,令人唏嘘:
“非也,我不过是在陈述事实,如今的明朝是什么样?士绅官员坐拥万亩良田,宅邸连片,锦衣玉食,奴仆成群,靠苛捐杂税与土地兼并敛财,而朝廷的国库却常年空荡;
底层农民无立锥之地,终年劳作仍食不果腹,遇灾荒便易子而食,甚至沦为流民,贫富生活天差地别,然而这还只是小部分内患;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已经成势,张献忠的大西军正在攻占蜀地,北方则是还有兵强马壮,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的清军...如此一个已经从根部腐烂的朝廷,在内忧外患极其严重的情况下,连银子都没有的你凭什么认为还能守住你祖宗给你留下来的江山?”
安迷修所陈述的,无一不是如今这个时期的明朝正在经历的事实,这些事情崇祯其实心里都清楚,但大臣们整日在他耳边鼓吹天下太平,久而久之,他也选择性的将这些问题通通忽略,毕竟若是连他这个一国之君都绝望了,那明朝也就真的没有起死回生的希望了。
可现在,他崇祯身边已经没有那些只会说天下太平的臣子,只能直面他不愿接受的现实...
空气顿时安静了下来,看崇祯的表情就知道他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中:
崇祯不知道安迷修究竟是什么来头,但看安迷修三人身上穿着的怪衣服,以及刚刚施展的奇特能力便能知道这三人绝不简单...
可是,这三人真的能让如今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大明起死回生吗?
就算真的可以做到...
可让他放弃皇帝的位置,那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又与他有何关系?
人都是自私的,圣人也不例外,是人就会有自己的想法,皇帝虽然号称天子,但终究也是人...
沉默了好一会后,崇祯以复杂的眼光看向安迷修,声音沙哑的问道:
“能跟朕说说,仙长准备怎么挽救大明吗?”
对于这个问题,安迷修给出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就一个字,杀。
闻言,崇祯当即一愣,随后苦笑道:
“仙长是在取笑朕吗?朕自然知道这世上基本没有武力解决不了的问题,但问题是朝廷现在没钱,何以支撑武力?”
对此,安迷修摇了摇头:
“我想你是误会了,从始至终我都没指望过明朝现在的军队能起什么作用,我所说的杀,指的是我和我麾下的战士将这天下杀个天翻地覆,贪官污吏,逆贼叛军,还有盘踞在北方的满清通通杀光,一个不留!”
这个回答,让崇祯一时间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毕竟若真按照这位仙长所言,那至少也要杀上百万人才能达到目标...什么样的军队能有这种实力?
看出了崇祯眼里的困惑,但安迷修不想解释,而是直接下了最后通牒:
“做出选择吧,是要借助我的力量答应条件,还是相信你自己的能力以及那些整日围绕在你身边报喜不报忧的大臣?”
上一篇:被女帝离婚后,我分走百万倍修为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