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小仙农 第1247节
“老齐!又淘到新货了?”赵东海冲正拿着放大镜的老头在看碗喊道。
老花镜老头抬头看了他们一眼,“老赵来了,正好,来帮我掌掌眼。”
赵东海凑了过去,借了他的放大镜仔细看了一会,“看这形状,色泽胎釉,还有纹路,像是定窑?”
然后,他又拿起碗将碗底转了过来看了看,欣喜道:“老齐,恭喜啊,这应该是一件真的!哪来的?”
老花镜老头指了指年轻胖子,“我家八十弄来的。”
“赵爷爷,是我去何南省那边淘来的。”年轻胖子道。
“可以啊,老齐你后继有人啊!”
年轻胖子被夸奖,憨憨一笑。
“怎么?羡慕了?把你家小慧那丫头培养一下?”老花镜老头乐呵呵道。
“哎,那丫头,不愿意学这个,算了吧。”
“正常,现在的小年轻,喜欢这个的很少,”老花镜老头收起放大镜,好奇看了看刘寒,“他就是郝帅?果然很年轻啊!”
“是,”赵东海冲刘寒指了指老花镜老头,“老齐,这家陶瓷收藏店的老板。”
刘寒点点头,“齐老好。”
老花镜老头拍了拍旁边年轻胖子的肩膀,“嗯,小帅,这是我孙子齐八十,你们都是年轻人,有机会多一起亲近亲近!”
“好的。”刘寒又冲年轻胖子点了点头。
年轻胖子也朝他友善一笑。
“怎样,我们上次说的材料在哪?”赵东海问道。
“跟我来,”老花镜老头带着他们走进了店铺里面的第二个房间,指着地上的各式黏土做泥人的材料还有紫檀木、琴弦等做古筝的材料,“都在这里了!”
“小帅,你看看,还有什么缺的?”赵东海道。
刘寒上前看了看,很不错,之前他要的东西,大多数都已经有了,尤其是那紫檀木,比他上次那块还要大,估计花了不少钱,“行,泥人的话,还要和好黏土,等它们发酵等,需要时间,今天是做不了了,赵爷爷你们自己玩去吧,这里我一个人就行了。”
“行,有什么事你找八十,这里他比我熟。”赵东海道。
“好的。”
做东西是个技术活,刘寒先把做泥人要的黏土和好,放置在阴凉处,然后开始给赵东海做古筝,有时少器具还要和齐八十出去买,直至下午四点多,才将古筝做好。
还好,在这地方,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到。
赵东海一直在外面等着没有走开,而且期间还来了3个老头,坐在外面一起聊天吹牛。
赵东海一一给刘寒介绍过,有精通青铜器方面的,有精通书画方面的,都是古玩爱好者,是专程为了他的泥人来的,还有1个人没来,加上赵东海,一共是6个人。
他们要的刘寒做的泥人分别是《渔樵问答》、《霸王别姬》、《苏武牧羊》、《生死牌》、《自在翁》、《虎娃》。
等刘寒再次从房间里出来,手里已经抱着一把非常精致的古筝,交到了赵东海手里。
赵东海喜上梅俏,不停道谢,还说要打钱给他。
刘寒知道他做这把古筝是为了给赵小慧用,肯定不能收他的钱,赵东海也就由得他了。
老花镜老头等人则在旁边看的啧啧称奇,尤其刚才刘寒试音还弹了一小段,让他们听得颇为陶醉。
“那行,今天就到这了吧?我送你回去,等你能做泥人再过来?”赵东海问道。
“赵爷爷你先回去吧,我想在这转转。”在这一天了,刘寒已经了解到,这里是个神奇的地方,如果能淘到好东西,专业术语叫‘捡漏’,甚至可以让一个穷光蛋一夜暴富;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买到假货血本无归。
“行吧,你去玩吧,我正好和老友们叙叙旧,记住,多看少买,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赵东海叮嘱道。
“知道了。”
“八十那小子死哪去了,我要他陪你一起。”齐茂典拿出手机想打电话找人。
“齐老,不用了,我就想自己一个人转转。”刘寒出了陶瓷店。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逛街
刘寒走在大街上。
看着道路两边一直延伸看不到尽头的地摊,有卖书画的,卖器具的,卖鸟笼,卖碗、勺等瓷器,甚至还有卖古人晚上装尿的夜壶的,装痰的痰盂等等,可以说,古代人用的东西,各种款式这里大部分都有。
小贩们有些一脸深沉,有些翘着二郎腿在玩手机,有些热情叫唤着招呼路过的人。
听赵东海之前说,小贩们也分好多种。
最普遍的应该是本地摆摊卖假货专业户,这一类人一般是长期摆摊为生的人,有心的话基本上街头街尾多逛几次就能认全他们,他们有些是有店铺的,就是前面摆地摊,后面连着一个小店铺,有一些则没有店铺,成天背着包到处摆。这类人手里几乎没有好东西,就算有,价格也非常贵。
然后就是比较专业的摆摊人,他们大都只卖一类东西,有稳定的进货渠道,对这一类东西也比较熟悉,尽管真东西有限,却也能有一些。
还有是下乡收货进城卖的,这类人走乡串户收了东西,多到一定程度后便拿过来卖,这一类人的东西有不少真货,是老玩家们的最爱,也是最能捡到漏的地方。
最后就是有一些玩家,因为缺钱或者玩腻了等各种原因,把一些以前收的东西拿出来卖,这种摊位上的东西,除非他自己收的时候就是假货没看出来,否则基本都是真货,价格也比较公道,捡漏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当然,还有一些专门行骗的人,这些人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要骗到了人立马消失去别的地方,要找他们估计就难了。
刘寒边走边看,印证着赵东海的话,暗道果然隔行如隔山,如果是他自己来摸索这些东西,估计得被骗好多次吧,而现在,他看着这些小贩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然后,一个摊位引起了他的注意。
二三十个人正围在那里,哄闹不已。
老花镜老头抬头看了他们一眼,“老赵来了,正好,来帮我掌掌眼。”
赵东海凑了过去,借了他的放大镜仔细看了一会,“看这形状,色泽胎釉,还有纹路,像是定窑?”
然后,他又拿起碗将碗底转了过来看了看,欣喜道:“老齐,恭喜啊,这应该是一件真的!哪来的?”
老花镜老头指了指年轻胖子,“我家八十弄来的。”
“赵爷爷,是我去何南省那边淘来的。”年轻胖子道。
“可以啊,老齐你后继有人啊!”
年轻胖子被夸奖,憨憨一笑。
“怎么?羡慕了?把你家小慧那丫头培养一下?”老花镜老头乐呵呵道。
“哎,那丫头,不愿意学这个,算了吧。”
“正常,现在的小年轻,喜欢这个的很少,”老花镜老头收起放大镜,好奇看了看刘寒,“他就是郝帅?果然很年轻啊!”
“是,”赵东海冲刘寒指了指老花镜老头,“老齐,这家陶瓷收藏店的老板。”
刘寒点点头,“齐老好。”
老花镜老头拍了拍旁边年轻胖子的肩膀,“嗯,小帅,这是我孙子齐八十,你们都是年轻人,有机会多一起亲近亲近!”
“好的。”刘寒又冲年轻胖子点了点头。
年轻胖子也朝他友善一笑。
“怎样,我们上次说的材料在哪?”赵东海问道。
“跟我来,”老花镜老头带着他们走进了店铺里面的第二个房间,指着地上的各式黏土做泥人的材料还有紫檀木、琴弦等做古筝的材料,“都在这里了!”
“小帅,你看看,还有什么缺的?”赵东海道。
刘寒上前看了看,很不错,之前他要的东西,大多数都已经有了,尤其是那紫檀木,比他上次那块还要大,估计花了不少钱,“行,泥人的话,还要和好黏土,等它们发酵等,需要时间,今天是做不了了,赵爷爷你们自己玩去吧,这里我一个人就行了。”
“行,有什么事你找八十,这里他比我熟。”赵东海道。
“好的。”
做东西是个技术活,刘寒先把做泥人要的黏土和好,放置在阴凉处,然后开始给赵东海做古筝,有时少器具还要和齐八十出去买,直至下午四点多,才将古筝做好。
还好,在这地方,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到。
赵东海一直在外面等着没有走开,而且期间还来了3个老头,坐在外面一起聊天吹牛。
赵东海一一给刘寒介绍过,有精通青铜器方面的,有精通书画方面的,都是古玩爱好者,是专程为了他的泥人来的,还有1个人没来,加上赵东海,一共是6个人。
他们要的刘寒做的泥人分别是《渔樵问答》、《霸王别姬》、《苏武牧羊》、《生死牌》、《自在翁》、《虎娃》。
等刘寒再次从房间里出来,手里已经抱着一把非常精致的古筝,交到了赵东海手里。
赵东海喜上梅俏,不停道谢,还说要打钱给他。
刘寒知道他做这把古筝是为了给赵小慧用,肯定不能收他的钱,赵东海也就由得他了。
老花镜老头等人则在旁边看的啧啧称奇,尤其刚才刘寒试音还弹了一小段,让他们听得颇为陶醉。
“那行,今天就到这了吧?我送你回去,等你能做泥人再过来?”赵东海问道。
“赵爷爷你先回去吧,我想在这转转。”在这一天了,刘寒已经了解到,这里是个神奇的地方,如果能淘到好东西,专业术语叫‘捡漏’,甚至可以让一个穷光蛋一夜暴富;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买到假货血本无归。
“行吧,你去玩吧,我正好和老友们叙叙旧,记住,多看少买,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赵东海叮嘱道。
“知道了。”
“八十那小子死哪去了,我要他陪你一起。”齐茂典拿出手机想打电话找人。
“齐老,不用了,我就想自己一个人转转。”刘寒出了陶瓷店。
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逛街
刘寒走在大街上。
看着道路两边一直延伸看不到尽头的地摊,有卖书画的,卖器具的,卖鸟笼,卖碗、勺等瓷器,甚至还有卖古人晚上装尿的夜壶的,装痰的痰盂等等,可以说,古代人用的东西,各种款式这里大部分都有。
小贩们有些一脸深沉,有些翘着二郎腿在玩手机,有些热情叫唤着招呼路过的人。
听赵东海之前说,小贩们也分好多种。
最普遍的应该是本地摆摊卖假货专业户,这一类人一般是长期摆摊为生的人,有心的话基本上街头街尾多逛几次就能认全他们,他们有些是有店铺的,就是前面摆地摊,后面连着一个小店铺,有一些则没有店铺,成天背着包到处摆。这类人手里几乎没有好东西,就算有,价格也非常贵。
然后就是比较专业的摆摊人,他们大都只卖一类东西,有稳定的进货渠道,对这一类东西也比较熟悉,尽管真东西有限,却也能有一些。
还有是下乡收货进城卖的,这类人走乡串户收了东西,多到一定程度后便拿过来卖,这一类人的东西有不少真货,是老玩家们的最爱,也是最能捡到漏的地方。
最后就是有一些玩家,因为缺钱或者玩腻了等各种原因,把一些以前收的东西拿出来卖,这种摊位上的东西,除非他自己收的时候就是假货没看出来,否则基本都是真货,价格也比较公道,捡漏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当然,还有一些专门行骗的人,这些人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要骗到了人立马消失去别的地方,要找他们估计就难了。
刘寒边走边看,印证着赵东海的话,暗道果然隔行如隔山,如果是他自己来摸索这些东西,估计得被骗好多次吧,而现在,他看着这些小贩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然后,一个摊位引起了他的注意。
二三十个人正围在那里,哄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