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63节

战功是真是假且不论,但有一点却是无比清楚,一场战争,若杀敌上万,那伤者必定倍之!

后金鞑子围攻宁远,努尔哈赤率兵六万余!

若真战死上万,伤数万!

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以这个时代的军队素质,那么,只会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完全不讲任何理由的溃败!

毕竟,这个时代的军队,能够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建制,维持指挥的,基本上不存在,纵使是那巅峰时期的戚家军,除了极少部分绝对精锐,其他的,要想达到这个程度,基本上不可能!

纵使李修再自信,以如今的勇卫营兵将素质,能够承受的伤亡最多也不能超过三分之一,超过三分之一的伤亡,人力无法回天也!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其后的征战,李修但也有信心一点一点提升这个上限!

而后金鞑子,纵使精锐,要说伤亡过半还能保持正常,且有序撤退,撤退后这支伤亡过半的残军,竟然还有余力开启觉华岛之战,攻破觉华岛,杀戮大明军民近一万五千余人,然后还能有序撤退至后金老巢……

李修是绝不相信的,若真有这般精锐,那也不用打了。

十几万后金八旗,这种精锐程度,足以横扫天下了!

更别说,宁远城里的两万守军了,能扛住这般精锐大军的围攻,还能有这般战果!

那天下第一军,非宁远城里的两万守军莫属了!

毫无疑问,这一封奏报,只要稍稍知兵者,联想一番,都能看出其中诸多不合理之处。

但看朱由检现在这喜不自胜的模样,显然,满朝文武,并没有谁指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都如自己之前所想,默认了这一战为大捷,皆大欢喜!

“陛下!”

尽管实在不愿参和进这事之中,但现如今,已与朱由检捆绑在一起,李修纵使再不愿,也不好看着朱由检被蒙骗。

朱由检明显还沉浸在这场大胜之中:“爱卿何事?”

“末将以为,大捷,必须是大捷,陛下登基不久,也需要这场大捷振奋军心民心!”

听到李修这话,朱由检再愚蠢,也不会听不出其中暗示,原本的欣喜顿时一滞,一抹阴沉浮现,沉声道:“爱卿此言何意?”

“宁远一战,我军胜不假,后金鞑子退,也不假!”

“但这战功,末将以为……”

随着李修一字一句将推测说出,朱由检的脸也是阴沉得都快滴水了。

“爱卿你是说,这满朝文武,都把朕当做傻子?”

“陛下明鉴!”

“但我朝需要这场大捷,陛下也需要这场大捷……”

此言一出,朱由检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过了许久,才缓缓道:“爱卿放心,朕明白的!”

第一百零二章 十万大军

殿中寂静,又过了许久,朱由检似乎才压制住心中怒气,话锋一转道:“那爱卿以为,朕要如何做,才能平定辽东后金之患!”

“后金之患,绝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陛下切莫操之过急!”

“后金兵将虽骁勇,但在末将看来,辽东一镇虽进取不足,但防守是绰绰有余……”

“末将以为……”

李修也没说太多,在他看来,朱由检如今的重心,应该是在朝堂,只有真正掌权了,才有余力看向国内外。

而且,攘外必先安内,不然的话,纵使兵将再强,内部一群拖后腿之人,纵使兵仙转世,也难有作为。

“爱卿你之意,朕明白,朕想知道,若是有朝一日,朕要你率军定辽东,你需要朕给你何等支持?”

此言一出,李修面色亦是郑重起来,他站起身,再次思虑起这个他也曾思虑过无数次的问题。

沉默许久,李修才缓缓出声:“陛下的绝对信任与支持,十万勇卫将士,畅通无阻,且足够的粮草军械供应!”

“末将以项上头颅保证,最多两年时间,大明将永无后金之患!”

闻此言,朱由检顿时面露喜色,但很快,他便反应了过来。

若为信王之时,得知这个军令状,他定会无比之开心,可现如今,登基为帝,尽管才区区一个多月,但也足够让他知道,这三个条件,要想全部达到,是多么的困难。

他的绝对信任与支持,自是简单。

而十万勇卫将士这一点,看似简单,毕竟,较之大明兵部在册的百万卫所将士,还有九边那每年耗费的无数钱粮,区区十万勇卫将士,实在不算什么。

但,要想达到这一点,其中阻力,不要太大,且不说編练十万勇卫将士,需要耗费多少钱粮军械,如今的朝廷供不供应得起,就说,这十万勇卫的编制,要出现在如今的大明,都是一件无比艰难之事!

而畅通无阻的军械粮饷供应,其且不说调集如此庞大的物资难度如何,就以如今大明腐败糜烂的官场体系,层层剥削分润之下,纵使朝廷足额供应,十万大军的粮饷军械,真正落到实处的,又能有多少?

“非得十万勇卫将士?京营,辽镇都不行?”

抱着一丝侥幸,朱由检忍不住问道。

“京营……末将暂时无力回天!”

“辽镇的话……恕末将直言,辽镇守城有余,进取的话,陛下还是不要抱有期望为好。”

闻此言,朱由检愣了愣,又道:“京营朕是知道的,辽镇将士,久经战阵,精锐程度堪称大明九边之首,爱卿为何……”

李修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一句:“敢问陛下,辽镇能有如今之特殊地位,是为何原因?”

闻此言,朱由检皱了皱眉,片刻之后,原本舒缓开来的神色,亦是骤然阴沉。

沉默许久,朱由检却是无奈一叹,他有中兴回天之意,可现实,太过残酷!

满朝文武,大明天下,放眼望去,皆是一片糜烂与腐朽,就没有一处是让人称心如意的!

他无论做什么,无论事大事小,皆是阻力重重!

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让他看到了不远的将来,大厦倾覆的一天!

大厦将倾的恐怖,几乎时时刻刻的将他笼罩,几近让人窒息!

紧迫,危机,却又无可奈何!

“李哥……爱卿,朕……朕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朱由检揉了揉额头,指着桌面上的厚厚一沓奏折:“这些,皆是各地上奏而来的民乱奏本,天灾人祸,自朕登基以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些,还是上奏的,这整个大明天下,又还有多少被遮掩的,又有多少是朕不知道的!”

“就连京城脚下,都是灾民遍地,一个个都是上奏说要钱粮赈灾,可户部又哪来的银子,朕的内帑,又哪来的这么多钱粮,就算挤出来,拨下去,能真正到灾民手中的,又有多少!”

“官僚腐败,渎职贪污,党同伐异已成常态,天灾不断,民心动荡,边疆不稳……”

“这大明天下,怎么就成这般模样了!”

望着眼前朱由检这般模样,李修亦是忍不住一叹,不得不说,眼前这朱由检,真的是生不逢时,若生于盛世,当一守成之君,绝对是绰绰有余,甚至,在青史上开创一代盛世,留下盛世明君之名,都不是不可能。

可,其接手的,是一个已经彻底糜烂的烂摊子,而且,未来还将更烂,而且是人力无法阻止的天灾!

“朕久观历史,如今的大明,和历朝历代的王朝末年,又有何区别!”

“可这大明国柞,若是葬送在朕的手中,朕又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去面对对朕寄予厚望的皇兄!”

褪去天子的光环,在李修眼前的,不过是区区刚满十五岁的无助少年。

李修沉默许久,才缓缓出声道:“陛下继位不过月余,便已初有根基,未来时间还很长,一步一步来,徐徐渐进,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可朕看不到希望啊,李哥!”

“如今的一切,朕能看明白,李哥你恐怕看得更透彻,这满朝文武,定也看得无比之明白,可,他们只顾着自己啊,又有几人想过这天下!”

李修无言,在这浑浊的时代,要想出淤泥而不染,除非远离尘世间的是非,不然,放眼天下,没几人能够做到,纵使他自己,身处这个时代,也不能免俗。

“陛下,这只是第一步,纵观古今,任何一个仓促即位的新天子,都要踏出这一步,这一步踏不出,什么都是虚妄!”

“哎!”

朱由检再次长叹一声,许久,才缓缓看向李修,眉宇之间满是疲惫:“李哥,你放心,朕明白的,再艰难,朕也不会放弃的!”

说到这,朱由检突然一笑:“而且,不是还有李哥你嘛,如今这世道,以后恐怕少不了李哥你帮扶朕,有你撑着,朕也多点底气!”

说完,朱由检似是想起了什么一样,突然起身,从桌面上拿起几封奏本,递到了李修面前。

“李哥你看看,这是近几日北直隶各县上奏的奏本,朕总感觉,恐怕会出大乱子!”

第一百零三章 难民

接过奏本,李修翻阅片刻,无一例外,每一封奏本,皆是上奏难民之事。

显然,能上奏朝廷,就说明了难民的规模绝对不小。

至于难民的来源,李修都懒得去看,当初在难民群混迹了那么久,李修自然无比清楚,难民的由来是为何。

要么天灾,要么人祸。

有时候,人祸的恐怖,甚至大于天灾!

在这种时代,纵使是史书记载的盛世,也绝对少不了难民的存在。

而如今,本就是王朝末年,弊病众多,难民多,自然也就不稀奇,再加之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各地天灾不断,失去生路的百姓们,也就只能选择背井离乡,最终沦落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难民,再加之人都是有抱团从众的心理,自然就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难民群。

而腐败的吏治又让绝大部分地方官府对难民群是拒之不理,甚至进一步欺压,就在这种让人绝望的世道下,一点一点磨灭那些可怜百姓们的活路,直到一点火星迸发,人对生的渴望爆发。

于是乎,星星之火,瞬间燎原。

为了一口吃食,为了活下去!再加之野心家的引导。

就造就了那一支支被称为叛逆流寇的农民军!

而伴随着这些农民军的肆掠,又更加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建设,就算被及时围剿镇压,或者说被收编了,造成的损害,却也非短时间能够恢复。

而要是没能及时处理,波及范围扩大,破坏的区域也就越大,农民军也就在这个过程之中愈发正规,愈发精锐,对这摇摇欲坠的大明朝损害也就更大。

历史已经清晰说明了一切,大明朝本就糜烂的根基,就是在这层出不穷的农民军面前,被一点一滴的腐蚀殆尽,直至最终轰然倒塌!国破君亡。

从此这神州大地,便开启了长达数百年的黑暗悲惨历史。

念头流转,李修缓缓将奏本放下:“若朝廷赈灾不利,不出十天,民变定会出现!”

“不过,各地奏本快马至京城,哪怕是北直隶,最远的也需要好几天,这一来一回,说不得民乱已起,波及之下,北直隶各地汇聚的灾民,恐怕也是一团火药,随时都会爆炸,到时候搞不完就动荡京城了,陛下你得提前做好准备。”

言语之间,李修也不禁有些疑惑,历史上这个时期,京城附近,好像并没有发生过大的动荡,农民起义全面爆发,那也是一两年后,怎么现如今就已到了如此局面……

听到李修这话,朱由检倒也没有什么意外,他点了点头,却也有着无奈,很多事实就是这样,明知道会造成的后果,想要去改变,却是有着重重阻力。

这赈灾,亦是如此!

朱由检沉默一会,才看向李修,话锋一转道:“朕已责令户部尽快安排赈济,但就算挤出一点将赈济钱粮,分发下去,真正到灾民手中的恐怕也没多少………”

首节 上一节 63/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从贾张氏怀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