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第448节

遵化铁冶厂每年炼生熟铁四十余万斤,其铁炉深一丈二尺,日出铁四次,产品除生熟铁,还有钢铁。

如此一座吞吐量巨大的钢铁厂,早就进入了汉王朱高煦的视线。

只是他先前忙于整改北平商业圈,没有时间前去铁冶厂考察,只是让皇家制造局局长与镇守太监海寿太监去了一趟。

至于为什么要带上海寿太监,那就是做做样子给朱老四看了。

毕竟像铁厂这种东西,以朱高煦汉王的宗室身份,那是有多远避多远,压根就不方便插手。

原因很简单,你一个宗室亲王,插手铁冶厂干什么?

怎么地,想要打造刀兵铠甲谋逆造反?

嗯,朱老四可能真会这么想。

二人去了一趟遵化铁冶厂,简单整饬了一番。

朱高煦索性上奏永乐皇帝,让海寿太监成了遵化铁冶厂的镇守太监。

两年时间过去,这座大明第一铁冶厂已经完成了蜕变,步入了正轨。

登高望远,一座座高炉之上,股股青烟扶摇直上。

朱高煦心中很清楚,那每一股浓烟之下,便有一炉炉正在生产中的钢铁,当它们离开高炉之后,就会变成一件件武器,或者换回来一锭锭银子。

这遵化铁冶厂作为大明第一铁冶厂,加上胡元澄与海寿太监的规划整顿,早就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生产模式。

不但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炉铁冶厂,还有一座座日夜不歇的兵工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皇家制造局的手,已经完美地伸进了遵化铁冶厂,而且还是在永乐皇帝的注视之下。

因为皇家制造局的进入,遵化铁冶厂得到了长足发展。

不论是产能还是出产武器的质量,仍然在节节攀升,更多的新式武器,也在这里被一件件的研发出来,甚至海寿太监还效仿皇家制造局,专门成立了科研部,只为研发新式武器军备。

三年时间,从遵化铁冶厂到皇家制造局,相互配合之下,各种各样的新式装备与武器正在生产。

这些新式武器装备只要经过战争考验,送到边关将士手中,经历一番血与火的战争洗礼,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可以立马大规模的生产,大批量地装备军队了。

等这些武器装备装备到各支部队,大明战师的战斗力,将又一次跃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英勇的士兵,需要的不仅仅是斗志,毅力,更需要精甲的武器,坚实耐用而用轻便的盔甲!

这两样东西,对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此刻汉王朱高煦正站在铁冶厂外的一处高山上面,可以完美俯瞰整个遵化铁冶厂的全貌,而铁冶厂的镇守太监海寿,则神态恭敬地立在汉王殿下身后。

海寿太监至今都还记得,他当初只是兵仗局的一个小太监,手中无权无势,还要受人欺凌。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他海寿成了这座遵化铁冶厂的镇守太监,就是这数万匠人苦役的主子,可随意主宰他们的生死!

这些改变,都源于汉王殿下。

所以海寿太监对眼前这位王爷,那是发自内心肺腑的尊敬。

朱高煦不了解海寿太监的那些小心思,而是看着这座吞吐浓烟的巨大钢铁厂陷入了沉思。

眼前这贴近后世的一幕,偏偏发生在大明,这让朱高煦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这他娘地,一座座高炉,日夜不停地吞吐浓烟,大明日后不会成了工业革命的雾都伦敦城吧?

“海寿,变化真大啊!”

“看来这两年,你真没有偷懒。”

“王爷所言极是。”海寿太监连连点头,“变化是极大的,光是这些拔地而起的高炉,就是两年前根本没有的东西。”

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高炉,海寿太监满脸的骄傲之色。

“行了,这些都是你海寿的功劳,本王会向陛下给你请功的。”

海寿太监闻言大喜过望,急忙躬身行礼。

“多谢汉王殿下。”

正当这个时候,一行人走了上来,正是杨士奇等人。

杨士奇一见到汉王朱高煦,顿时就挪不动脚步了。

朱高煦瞧见杨士奇,不由快步走了过去。

二人相顾无言,静静地注视着对方。

“哈士奇,黑了,也瘦了。”

“汉王爷,您倒是风采依旧。”

二人互相打趣一番后,气氛也随之欢快了起来。

杨士奇顺着朱高煦的目光看去,下一刻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密密麻麻的高炉数不胜数,宛如恶龙般直插云霄,正在肆意吞吐着浓烟。

“殿下,这……这是……”

“这是我大明的未来!”

山上一座凉亭。

朱高煦示意杨士奇与王景各自入座。

至于海寿太监则识趣地离开,返回遵化铁冶厂。

聂兴带着罗网组织成员守在凉亭之外,严禁任何人窥伺此次谈话。

礼部尚书王景倒还好说,毕竟他是汉王党羽,而且这事儿人尽皆知。

但是,南洋相国杨士奇可不一样。

这个杨士奇,起初任内阁学士的时候,那是头号太子党加缙绅代表人物,多次针对汉王朱高煦。

结果汉王殿下也没惯着他,直接抓住一次机会将杨士奇发配去了南洋旧港。

看似是发配,实则是历练。

事实证明,金子到哪里都能发光。

杨士奇凭借自身才华与能力,硬生生在南洋闯出了“南洋相国”之名,降服了赵王朱高燧等七位大明宗王。

大明朝这些宗师亲王,那可都是嚣张跋扈眼高于顶的天潢贵胄。

仅是一个赵王朱高燧,就够人头疼的了。

偏偏杨士奇真就做到了,南洋相国的名头甚至响彻整个大明!

这份才华,即便是朱高煦都有些佩服。

“古有名士苏秦,合纵六国扛秦,兼佩六国相印,为六国相。”

“今有名相杨士奇,筚路蓝缕谋伐南洋七国,为七国相!”

“哈士奇呀,你还真是给了本王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听见汉王殿下的夸赞,杨士奇心中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喜悦。

不过他毕竟是杨士奇,还没有真正的昏了头。

“殿下谬赞了,南洋相国之名,不过是玩笑话罢了。”

“玩笑话不玩笑话另说,你能降服住老三那头倔驴,就已经算你有本事了!”

朱高煦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这是诚心实意地夸赞。

杨士奇笑而不语,沉默片刻后反倒是问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

“殿下,杨溥与杨荣……他二人如今可好?”

毕竟三人曾一同入阁当值,又一同对抗心怀不轨的汉王朱高煦,三人之间私交一向不错。

只是杨士奇在南洋的时候,都曾听闻过只言片语,杨荣倚仗着皇帝陛下的宠信,多次与汉王殿下作对,最终好像被打入了诏狱里面生死不明。

朱高煦笑着点了点头,“好,都混的还不错!”

“杨荣上次犯贱,被本王收拾过后,发配去了岭北行省布政,出任布政使一职。”

“这近三年的时间,杨荣也算是在岭北那苦寒之地洗尽铅华,光芒毕露了。”

“上次岭北战役中,归降我大明的蒙古大小部落,被杨荣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尤其是首鼠两端的兀良哈三部,更是被他挑出来当做典型收拾,现在那些首鼠两端的东西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各大小部落只剩下了对大明天朝的敬畏与恐惧!”

“这些倒是小事,主要是岭北行省的开发工作,杨荣做得的确不错,本王弟的建议加上朝廷前期的投入,现如今岭北境内先后兴建了许多城市村镇,屯田逐渐恢复并且数量正在不断增多,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

“虽然现在还需要朝廷补贴钱粮物资,但是只要等岭北发展手工业并把农牧业和渔猎业的优势结合起来,本王相信用不了多久,岭北就会再次实现‘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昔年岭北行省作为大蒙古帝国的龙兴之地,得到了蒙元朝廷的大力开发,即便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也没忘大力投入人力物力开发岭北行省,以致于不足百年岭北就实现了“贫极江南,富夸塞北”。

大明想要做到这一步,其实并不算难。

唯一的难点在于,现在朝堂之上有些鼠目寸光的狗东西,又开始跳起来了,高喊什么“岭北鸡肋之地”、“劳民伤财”等等。

杨士奇经历了三年南洋战争,早已不再是三年前的军事白痴。

他自然看得清楚岭北行省的重要性,所以对这种“鸡肋之地”的说法更是嗤之以鼻。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那些人说的其实也不无道理。

根本原因在于,朝廷想要彻底将岭北掌控在手中,那前期需要投入难以想象的海量钱粮!

岭北行省一日做不到自给自足,那朝廷一日就要往岭北贴钱贴粮!

这也难怪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极力反对了!

毕竟他们可是没有从岭北行省中得到半点利益好处,反而还要眼睁睁地看着海量钱粮被投到这个鸡肋之地,那不是故意恶心人吗?

杨士奇笑着讲出了自己的猜测,引得汉王殿下大笑了起来。

这个杨士奇 还真是成熟了啊!

杨士奇见此情形,失笑道:“汉王殿下要是能够像之前那样化腐朽为神奇,将岭北行省这块鸡肋之地变为良田沃土,那些个衮衮诸公恨不得立马自己杀到岭北行省去!”

他本是这么随口一说,却不料真个引出了一个惊天消息。

只见汉王爷慢悠悠地抿了一口茶水,随即沉声道:“也并不是不可能,倭国变成宁国后,郑和船队两年之前就出海了,本王让他们寻找‘神种’去了!”

杨士奇:“???”

啥?

首节 上一节 448/6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父皇求你了,我不想继位

下一篇:四合院的自在日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