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的自在日子

四合院的自在日子 第55节

  他们都没有想过,当年赵家也不是什么富裕的人家,而且家里也只剩下一个十八九岁的孩子撑起来整个家。

  赵父丈母走的时候,赵有田还没有娶媳妇,刚出了孝期,就收留了赵文卓,这一收留就导致他的婚姻大事多了许多波折。

  当时许多相看的女方都已他收留了一个男孩儿拒绝了,虽然媒人也都说了,只是管口饭吃,不用负责赵文卓的亲事和以后的住房,但是女方那边都摇摇头,拒绝了。

  赵有田一直从十八九岁拖到25岁,才经人介绍,娶了一户因为守孝被未婚夫退了亲事的姑娘。

  要知道在50年代的农村,25岁成婚已经是很晚很晚了,再晚一点,就有可能被人叫老光棍儿了。

  当时许多人都不怀好意的劝着让他不要接受这个累赘,把赵文卓给扔了,总之不是什么好话,当时两个人咬着牙相互扶持着艰难的走过来了,现在人家熬过去了,发达了,他们又眼红人家了。

  “你们就是眼红人家现在日子过得好,也不想想当初赵文卓那孩子父母去世的时候,村里长辈商量了,孩子由全村人一人管一口饭,你们死活不同意,要知道他父母可是为了救村里面的人才死的,现在人家过得好了,你们又都眼红了,早干什么去了?你们是不是没事儿干了,又在这里传闲话。”这个时候从旁边路过的一个老大娘听到他们的话,听着他们说的越来越过分,就直接撸起袖子叉着腰骂了上去。

  “婶子,我们说了什么,我们可是什么都没有说。”

  “对对对,我们只是羡慕赵家发达了,说两句羡慕的话而已。”看到自己说的话被人听到了,几个人脸色有些发红,讪讪地笑着解释。

  不过这位老大娘可没有这么容易放过他们,冷着脸继续说道:“你们敢说当初有田一直娶不上媳妇儿没有你们的事儿,跟你们没关系。

  当时那些话不是你们传的,现在你们还有脸在这里造谣,我看你们是忘了当年的教训了……”

  他们几个人和赵有田年纪差不多,相看媳妇儿也是前后脚的事儿,因为老赵长得不错,而且还肯干,虽然边没有长辈给操持,但是也有不少有女儿的人家都盯着他呢。

  没有长辈操持不要紧,只要人肯干,没有什么坏心思,顶多结婚以后岳家这边多帮衬帮衬就行了,再说没有了长辈,以后可不就孝敬岳家了吗。

  所以哪怕后来他收养了赵文卓,也只是稍微影响了一点行情,但是还是有不少好人家的姑娘能同意的。

  还是这帮人不愤赵有田比他们受姑娘们欢迎,在外边嚼舌根子,传闲话,说什么老赵私下里跟好多个姑娘都有联系,还说别看他表面上脾气挺好的,其实私下里会打人。

  也就是这些话导致那些疼爱女儿那人家一听说相看的是他就不同意了。

  这些事情老赵刚开始一直不知道,还以为是自己的原因,最后还是一个媒人看不过去了,私底下找他问了。

  这才知道了一直取不上媳妇儿的原因,赵有田当时也是发了火,拿着刀就冲着几家的大门砍了上去,最后还是村里的长辈出面让他们赔了钱,道了歉,才了结此事。

  现在他们还是没有受到教训,还是胡乱说,真是一点儿都不改,老大娘逮着几个人就是一顿喷,喷的几个人都不敢抬头。

  几个人一直心虚的低着头,不敢说话,听着老大娘的不满,直到老大娘走了,才敢抬起头,说的最欢的那个人才有些愤愤不平地说道:“也不知道赵有田究竟有什么好,村里的这些人都向着他。”

一百一十九 榆钱饭

  另一个同样很不平的人呸了一声,接了他的话说道:“还不是因为他家里面出了一在外面工作的人,村里面的人才巴结着他们,有什么可得意的,说不定哪天就得罪了人,把工作给丢了,跟我们一样回来种田了,到时候说不定还不如我呢。”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其他人听到他们两个人的话,不知道说什么了,但是到底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做的不是什么好事,有些不道德,再加上被人撞破了,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了,就找个了理由走,留下两个人继续在那里滴咕。

  不过这些话张宇他们都没有听到,因为他们现在的所有注意力都在榆钱上面,好久都没有吃过榆钱了,这次难得摘了那么多,怎么也要吃个够本才行。

  他们到家时,赵大娘已经在家里面等着了,她是过来喊张宇他们去家里吃饭的,看到张宇他们回来了,就连忙起身说道:“这不孩子们都回来了,赶紧去我那吃饭吧,我都做好了。”

  然后转头对着张桂芳说道:“弟妹,你就别忙活了,快走,去我家吃饭。”

  “那行,嫂子,我就不客气了。”张桂芳爽快的回答道,都是一家人,不用那么客气,再说他们这次回来的时候也带粮食来了,现在吃了大哥家里的粮食,到走的时候再把粮食给大哥就行了。

  “这就是了,一家人那么客气干什么,走走走,你们也都跟大娘走。”赵大娘也是个爽快的人,见她答应了,拉起她就要走。

  张宇他们都还没有说话,就连人带着背蒌被拉到了赵家。

  到了赵家之后,看到几个人装的满满的背蒌,张桂芳才好奇的问道:“出去这么久怎么才回来?你们这是装的什么?东西还不少啊!”说着接过来背蒌,用手扒拉了一下,惊讶道:“那么多榆钱你们在那摘的?我记得现在的榆钱早就老了,早就不能吃了。”

  “我们这山谷里上发现的,还很嫩呢,那里面还有很多,除了我们,没有别人发现,吃完我们明天再去摘。”赵小萍得意的说道,仿佛这些都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哟,还有不少野菜,这野菜不差,看的都挺嫩的呀!”张桂芳高兴地看着一大背蒌的榆钱,这可是好东西。

  “是啊,这可是好东西啊,又不拉嗓子又可以当饭吃,能省下不少粮食呢,改天我也和你们一起去,多摘一点。”在旁边看着的赵大娘也跟着说道。

  “就是,娘,我们想吃榆钱了。”赵小萍撒娇的说道。

  “嘿,这还不容易吗,我去给你们蒸。”赵大娘听到赵小萍撒娇的话后,立马就要忙活起来,她这辈子没有闺女,最受不了亲戚家的小女娃撒娇了。

  “大娘,你真好!”看到赵大娘要给他们做,赵小萍立马上前拉着她的胳膊撒娇。

  “大嫂,不用那么麻烦了,你饭都做好了,他们想吃晚上再给他们做也行。”说着还瞪了赵小萍一眼:“吃吃吃,你就知道吃,就长了一个吃心眼儿,你说说你,这一天的除了吃你还知道啥?”

  “弟妹,这有啥呀?一把火的事儿,你别骂小萍了,再说也不是啥麻烦的事儿。”

  听了她的话,在看到自家闺女那一幅偷着笑的模样,再看看到赵大娘已经忙活起来了,张桂芳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能上去帮忙,“嫂子,我来洗。”

  赵小萍也很乖觉,知道这一会儿自己惹了自家娘不高兴,主动上前去烧火。

  一边洗着榆钱,赵大娘一边感叹的说道:“榆钱可是好东西啊,我记得小时候灾荒之年时,它可是人们的救命树。那时候,不光榆钱儿可以代替粮食,榆树皮、根也能救人命。

  我小的时候啊,那时候正碰上饥荒,那些饿狠了的人就扒树皮、根,把最外的木质去掉,留里面的嫩皮,剥下来,切成块晾干,再在石碾上压成粉,做成“榆面”,利用它的粘性,把野菜粘成团,蒸熟后是当时最好的干粮靠着它村里很多人才活了下来。

  灾年过后,村里的榆钱树十不存一,现在村里这么多榆钱树,一些因为留着根,又发的,一些是人们想着榆钱的好,又种上的,今年粮食不过,很多人家都抢着摘那些榆钱呢,当初补种榆钱的人家也都在庆幸了。”

  赵大娘将榆钱去除枝子,树叶,再清洗干净,然后拌上玉米面,再撒上一点咸盐拌匀后上锅蒸,不一会儿就香气四溢。

  赵小萍闻到香气,“大娘,快好了吗?”

  “好了好了,我再给你们去打碗辣椒酱,待一会儿你们沾着辣椒酱吃,甜甜的,清爽爽的味道,那味道才叫一个好。”

  “好!”

  把蒸的榆钱盛出来之后,赵大娘让他们先吃着,自己和张桂芳又在厨房里忙活了起来。

  张宇他们不肯吃,想等着赵大娘他们忙好一起吃,毕竟本来饭菜都准备好了,是他们馋榆钱了,才让主人家又忙活了一通。

  剩下的那一部分榆钱在水里浸泡一会后,将之捞起与由多数玉米面、少许的面粉混合在一起的面粉拌匀。把水慢慢往里加,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做成榆钱窝窝。

  只见赵大娘捏窝头前,左手先蘸点凉水,擦在右手心上,以免捏时粘手。用手团成小孩巴掌大的剂子做成窝头的形状。锅里放凉水,篦子上铺上泡好的玉米皮或湿笼布,摆上做好的窝窝头,中火蒸20分钟即可。

  蒸出来的窝头香气四溢,一帮人都很喜欢,还说着明天的摘些,做一大锅窝头,留着吃。

  没有吃完的那些榆钱窝头还被赵大娘用个盆装了起来,要给张宇他们带回去了。

  张桂芳连忙推辞,“大嫂哪有这样的连吃带拿的。”

  “那有啥?我们这儿离山近,榆钱树也多,每年都能吃上好多回,再说孩子们不是说山谷里面还有吗,等明天我家三小子结婚后,我再让孩子们去摘。你们在北京可不好找这些个榆钱,快拿着,快拿着,再不拿着我就要生气了。”说着就把盆放到了张桂芳的手里,一幅张桂芳不带走他不罢休的表情。

一百二十 接亲

  张桂芳推辞不过,只能拿着,然后看着在旁边偷笑的闺女,点了点她,无奈的说道:“你啊!”

  第二天一大早,天都还没有亮呢,一家人就早早的起床,来到了赵有田到家里,看看有什么地方还没有弄好,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没有。

  他们进门的时候,赵有田的三儿子还没有出发,正穿着一身新衣服,让赵大娘看看还有什么地方没弄好呢。

  “好了好了,快点收拾别的吧,一会儿天就亮了。”

  张桂芳推门进来,就冲着赵大娘问道:“嫂子,收拾好了没?还有什么没收拾好你尽管吩咐,我今天来就是给你打下手的。”

  “桂芳你来了呀,快过来快过来!正好我这儿总感觉哪里没弄好,你快帮我看看,是不是都弄好了,没有弄好的话,我好赶紧重新收拾。”看着张桂芳过来,赵大娘急忙拉住她,前两个儿子的婚事都是专门请了人来帮着安排的,可是今年请的人,临时有事儿来不了了,她只能赶鸭子上架一个人安排这一切了,生怕自己有什么做的不对,让人看笑话。

  两个人边查看边聊天,“嫂子,你就放心吧,我看都挺好的,今天过后,你的孩子都成婚了,以后就没啥心事了,就请等着享福吧。”

  “你也快了,你家老大这不也到年龄了吗,你就没问问他喜欢什么样的姑娘,好,给他安排安排,相看相看。”

  “怎么没有,我从去年都想给他相看相看了,但是他告诉我,他自己谈了对象,让我不用担心那么多了。但是这都一年多了,我也没见过他对象是啥样,也不知道哪个是他对象,人品怎么样,家里是什么情况,真是愁人啊!”张桂芳现在一提起来大儿子的婚事就头疼,就冲着大嫂说了自己的烦恼。

  儿子他谈对象她不反对,但是这光她知道的都谈了一年多了,她到现在还没有见过人是啥样的呢,也不知道两个人现在情况到底是到哪个程度了,什么时候能带回家给她看看。

  “即然孩子有对象,你还愁啥?他没带给你看,说明还没有到时候,到时候了想结婚了他自然就带过来给你看了,你别着急,我看你家老大也是个稳扎稳打的性子,他心里有准儿。”赵大娘拍着张桂芳的手安慰道,让她别着急。

  “唉,我就等着呢,这眼看今年的年景不好了,晚点儿成婚也好,晚点儿成婚也好,晚点儿成婚能让孩子生在条件好的年份,不至于让孩子那么受罪。”听了大嫂的安慰,又想了想今年的年景和儿子的年龄,到底是松了一口气,不那么发愁了。

  “也是,你想的也对,我是这么想的,让三小子早点儿结婚,一是因为他平时跳脱,没个大人样。我想着成了婚他就得担起责任了,能有个大人样子了,再一个就是想着趁着现在家里还有点儿粮食,赶紧把婚结了,万一……”

  接下来的话,赵大娘没有明着说,但是经历过饥荒的张桂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这是担心这次这饥荒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结束之后家里也得个两三年恢复不到正常水平,到时候就耽误了孩子的婚姻。

  男孩儿还能耽误两年,可是女孩儿可不能耽误,时间久了一直不成婚,女孩儿该被很多人说闲话了。

  “早结也好,早结也好,三小子挺好的,我记得三小子是已经读高中了吧,现在还在上学吗?”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huanyuanapp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是啊,三小子上学晚,比他两个兄弟要晚上两年,但是也争气,头一年没有考上高中,又努力了一年,去年就考上了高中,现在正读着呢,说起来他和他媳妇儿还是初中同学呢。”

  “上学好,上学好,我家老赵在保定这边也有几个朋友,等到三小子毕业以后,我们再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给他找个好活。”张桂芳和赵文卓很早以前就商量着要给弄一个工人名额,一是感激赵有田对于赵文卓的抚养,是为了报恩,二就是想着赵家如果能出一个工人,赵有田家里就能立起来了,以后赵文卓就不用那么操心了老家了。

  毕竟赵有田对他有恩,与他的关系好,但是后辈们之间的感情可没有这么深,特别是家里面的几个孩子长时间在北京待着,与老家里的人感情也就是那样。

  “谢谢你们,弟妹,那么多年家里多亏你们照顾了。”听到这话,赵大娘激动的握住张桂芳的手说道,要知道现在的工作可不是好找的,她可听说了,许多城市里的人都要精简到农村来呢,很多城市里的孩子都找不到工作,这个时候能在城市里面给孩子安排一份工作,可是需要不出不少的力气,费好大的人情。

  “说这么客气的话干什么?我家老赵多亏有的大哥才有现在,不过孩子如果能拿到高中毕业证,找工作就辰更容易一些。大嫂,你可要让三小子好好的学,成绩越高越好,到时候安排进去不会有人说闲话。”张桂芳再次叮嘱道。

  “好好好,我一定会督促他,让他好好学习的,他要不好好学,我拿着棍子也要让他好好学。”这可是难得的一个机会,怎么也要让孩子抓住,赵大娘也知道她们一家人可不能光靠赵文哲拉拔着,还是得靠着自己的努力。

  如果三小子有了份儿工作,等他以后在城市里站稳脚了,再看看能不能找机会把家里的几个兄弟拉出去,就算是不能拉出去,但是孙子辈们总会有机会的。

  两人聊着聊着,就来到了婚房这边,赵大娘推开门,“这是我们给三小子准备的婚房,和他两个哥哥的房间一样大。”

  张宇这个时候才看到了婚房,挺简单的,不过因为是新房子的原因,看上去还比较好,里面就一个床和两个柜子,架子上放着一个洗手盆,床上铺着大红色的床单,这个张宇认识,还是他们带过来的礼物之一呢。

  “收拾的挺好的。”

一百二十一 婚礼

  “这说起来还要多亏你们夫妻两个,你们这次送的大红床单,在这十里八乡可是头一份。”提起这个,她就激动了起来,想到村子里那帮人,在她家三小子准备结婚的时候还在那里说风凉话。

  说什么三小子不如老大,老二受宠,他们偏心老大老二,给老大,老二准备了好东西,就是没有给三小子准备,怎么样怎么样……

  听的她一肚子火,却不知道怎么反驳,给三小子准备的东西确实比老大,老二差了一点儿,可这不也是因为现在这个年份不好吗。

  虽然给三小子准备的东西不如老大,老二那样,但是他们也已经尽力了,全家人能出钱的出钱,能出力的出力,反正是没有一个人闲着的。

  可就算是这样解释了,也挡不住那帮眼红的人瞎说,破坏人的名声,都传到亲家人的耳朵里了。

  为了这事,亲家还专门过来问了问,也幸好亲家那边和未来儿媳妇儿都很大气,这事儿说开了也就过去了,要是摊上个不讲理的人家,非闹疼不行。

  没想到弟妹一来,就给家里送了大红的床单和暖壶,这一下子可就打了那帮人的脸,也给家里赚足了脸面,想起那帮人那天看过新房之后的脸色,赵大娘到现在还是有些痛快。

  该,活该,让他们瞎传话。

  “大娘,现在咱这边结婚都需要什么了?”赵峰好奇的问道,他和对象也谈了两年了,他也要多关注这些事情了,想着学习学习,到了他结婚的时候不会那么手忙脚乱了。

  “怎么,小峰也急着结婚了,快跟大娘说说是哪家姑娘?”赵大娘打趣的说道。

  “哪有?我还早着呢。”赵峰对于成婚这个话题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不过看着赵成今天这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他也突然有些想要结婚了,不然回去跟他对象说一下,商量商量什么时候结婚?

  “我们这儿结婚讲究四个一工程。”

首节 上一节 55/2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少帅?不,请叫我列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