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红楼如此多骄

红楼如此多骄 第400节

如今这几家大报连篇累牍的刊登文章,大肆攻讦工学新政、为周隆张目翻案,又被人买来送到士人聚集的所在免费派发,明显是要把事情闹大的意思。

倘若真被那幕后主使办成了,届时这舆论可就不仅仅是他们要挟宫里的筹码了,而是随时可能令人身败名裂的深渊!

两人又对答了几句,这时柳芳终于结束了‘悟道",插嘴道:“你们说,这会不会是那焦顺所为,目的就是想让咱们骑虎难下,没法轻易了案?”

他越说越觉得有底气,拿起一份报纸指着上面‘秋斋主人"的文章,道:“你们瞧,这其中有些故事写的十分细致,若不是熟悉他的人,又怎会做得到?我看他这就是在贼喊捉贼、鱼目混珠!”

柳芳是难得的聪明了一回,竟就丝毫不差的揭穿了焦顺的谋划。

然而许良和闫俊辰对视了一眼,却是不约而同的大摇其头。

许良道:“柳少卿多虑了,那焦顺如今小有名气,要察访他的事情也不算太难——这倒罢了,主要是文若其人,能写出这般辛辣锋利文章的,必然不乏风骨傲气,又怎会与那焦顺同流合污?”

见柳芳还要质疑,闫俊辰也在旁边补充道:“就算有一二人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受那焦顺摆布,世间也绝不会有如此多的俊才,做出这般弃明投暗的不智之举!”

柳芳这才作罢。

毕竟他自己也不觉得,会有这么多文才斐然的士子文人,肯屈从于那焦顺身下。

于是三人怀疑的目标,又开始在幕后主使弄巧成拙,和对头刻意捧杀之间左右横跳,全然没想过这些文章会是出自妇人之手。

…………

这天中午。

焦顺照例又点了外卖——大理寺的食堂倒是已经向他正常开放了,可他却担心有人会在里面添加些不该有的作料,所以一直坚持点外卖。

用完了饭,栓柱趁着收碗盘的当口,压着嗓子禀报道:“爷,各处的报纸都已经发出去了,倪二说是没露行藏,都是就近雇的闲汉乞丐,现如今各处议论纷纷,好多人都在为那周隆打抱不平呢。”

“嗯。”

焦顺靠着廊柱低沉着头,像是闭目养神似的,悄声道:“让倪二照着我拟的单子,去联络云麓书院的书院教习、学生——记住,隐藏身份是第一位的,不要吝惜财货,只要有一二人肯出头事情就算是成了。”

单只是制造舆论,压力还是不够,所以这时候就得走‘公车上书"的套路了。

云麓书院是京城名声最盛的书院,在年轻学子当中颇具号召力,更重要的是,书院山长曾在礼部做过侍郎,事后也容易引起相关联想,而不会有人怀疑到他焦某人头上。

而那份所谓的名单,则是专门罗列了十多位爱出风头、贪图名利的云麓师生——至于消息的来源,自然是透过李纨间接向贾兰打听出来的。

送走了栓柱。

焦顺又在廊下逗留了一阵子,直到大理寺的众人又开始进行无用功,他这才施施然走进公堂,大马金刀的坐到了正中公案后面。

按说这有些逾矩了,不过大堂里忙碌的官吏们却都视若无睹,甚至连窥探的目光都减少了。

这是因为每日午后,是焦顺照例要写密折奏报的时候,虽然所有人都疑惑好奇,他到底在文章里奏报了什么,可又有谁敢在这时候上前窥探?

所有的官吏都是大气不敢喘一声,生怕自己不小心引起焦顺的注意,被他在小作文里当做反面典型。

但见焦顺时而奋笔疾书,时而蹙眉沉吟,似是遇到了什么难解的问题,这就更让众人心头打鼓了——这些天三法司一直在磨洋工,哪来这么多难以启齿的事情上奏?

偏皇帝还十分看重这焦主事的奏报,每日都等不及上奏,而是直接拍小太监来取。

说曹操曹操就到。

还不等焦顺把密折写完,外面就匆匆进来个捧着拂尘的中年太监,进门后边擦汗边陪笑道:“大人,这折子……”

“周公公稍安勿躁。”

焦顺冲那太监微微颔首,就又专注的书写起来。

那太监倒也不催促,只背着手在大堂里来回踱步,看谁都是趾高气昂的样子。

其实焦顺头两天奏报的时候,都是亲自去皇城司投稿的,但打从第三天之后,皇帝就开始直接派人来取了,而且一次比一次来得早、来的急。

而奉命前来的太监的态度,也是一次比一次恭顺,而这在无形中,也给三法司的人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又过了一刻钟,焦顺终于停了笔,抬头看看那小太监,迟疑道:“有些涂抹之处,怕是……”

“大人放心!”

那太监连忙躬身道:“来时陛下有交代,让您无需刻意誊抄。”

焦顺这才把密折封存起来,然后起身递给了那太监:“有劳周公公了。”

那周公公双手接过,发现信封底下照例又夹了张银票,脸上笑的愈发爽朗恭顺:“不敢,宫里催的急,我这就先回去复命了。”

说完,他又深施了一礼,这才出门打马扬鞭直奔皇城。

一刻钟后。

在贾元春处坐立难安的皇帝,接到焦顺的密折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撕开了火漆,然后一目十行的略过了三法司的最新进展——其实也没什么进展可言。

真正让隆源帝在意的,其实是焦顺每次都会在奏折里夹带的私货。

倒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就是鼓吹大工业党的那一套。

当然了,焦顺肯定不能平铺直叙,直接照搬后世的现成体系,而是把许多关键节点的问题,当做是自己学习太祖语录之后的思考和迷惑,似是而非的提出来,引导皇帝得出答案。

这些删减过的工业党逻辑理论,和皇帝本身的观点可说是一拍即合,两下里互相印证之后,至少也能得出原版六七成的效果,足以让皇帝如获至宝。

以至于最近每天下午不先看完焦顺的小作文,皇帝就会寝食不安,而每次看完之后,又忍不住要对焦顺大加赞赏。

这次也不例外。

“不愧是一上任就建议刊发太祖语录的人!这些真知灼见,岂不比那些腐儒强出十倍百倍?!”

皇帝反复看了几遍,这才恋恋不舍的将那密折交给戴权存档,准备晚上抽时间仔细批阅。

正在奉茶的元春闻言,忙道:“他毕竟年轻识浅又不曾读过多少书,即便有些才干,又怎敢当陛下如此盛赞?”

“不然!”

皇帝一挥袍袖:“朕初时何尝不是将其视作马骨?可如今看来,焦畅卿分明就有千里马之姿!待此案审结,朕就准备再给他加加担子!”

元春闻言也不好再劝。

何况若焦顺真能一飞冲天,与她也有不小的好处。

这时忽又听皇帝兴冲冲的吩咐道:“你差人去皇后哪儿把自行车讨了来,咱们今儿弄些新鲜的!”

他自从‘康复"之后就容易躁动,看完焦顺的密折更是热血澎湃。

贾元春早听说了当日之事,闻言立刻羞红了双颊,期期艾艾的劝道:“这如何使得,臣妾万不敢……您如今虽龙体康健,可到底是……还是适度节制才好。”

见她推三阻四,隆源帝有些不悦:“皇后都使得,你又有什么使不得的?朕的身体如何,难道朕自己不知道?难道太医院不知道?偏你就知道了?!”

说着,又催促道:“莫要扫兴,前儿在容妃那里,她还主动提起此事,若非朕担心皇后不快,又怎会拖到今日?那车子是你送给皇后的,你去商借,她自然不能不允。”

贾元春无奈,便只得依从。

她已经是宫里一等一注重体面的了,尚且拗不过皇帝,余者自然不用再提。

一时宫中夜夜笙歌、花样百出……

第407章 ‘魑魅魍魉’

王夫人虽然搬进了大观园里,可每天早饭之前,还是要去贾母那边儿问安的——晚上的哪一遭,老太太倒是做主给省去了。

却说七月十六这日,王夫人照例一早到了贾母院里,就见老太太正歪在榻上唉声叹气,旁边的茶几上还摆了厚厚一叠报纸。

王夫人一开始倒没往那报纸上想,还以为老太太依旧在为重建大花厅的事情生气。

于是上前接替了扇扇子的琥珀,宽慰道:“母亲既已责罚了大伯,又责成赖管家去督办,又何必再为此着恼?”

“不是这事儿。”

贾母扶着护额摇了摇头,指着桌上的报纸道:“你先看看这上面的文章再说。”

王夫人诧异的拿起一张来观瞧,旁边琥珀忙为她指出了关键所在,也就是攻讦焦顺的几篇文章。

王夫人看罢不禁皱眉,诧异道:“这好端端的,怎么就有人写文章骂他?这秋斋主人又是何方神圣?里面的人物地名,和咱们府里竟都能对得上。”

她总觉得这文章有些熟悉感,可却万万想不到这竟会是出自探春之手,更想不到与探春一起写文章的,还有即将嫁入焦家的史湘云。

“唉~”

贾母谈了口气,无奈道:“还不就是因为他出身差,近来又得了皇帝的倚重,赐下密折奏报转权,所以就招了那一起子小人的嫉妒。”

顿了顿,又冲琥珀摆了摆手,示意琥珀等人暂且退下。

琥珀率众恭谨的退出门外,心下却颇有些不快,盖因方才贾政来时,恰逢鸳鸯在屋里伺候,老太太可没把鸳鸯赶出来。

想到鸳鸯,她忽然觉得不对,左右张望了几眼,诧异道:“鸳鸯姐姐去哪儿了,你们谁瞧见了?”

有下丫鬟忙回道:“老爷刚走鸳鸯姐姐就出去了,说是有事儿要跟平儿姐商量。”

…………

却说等清完了场,贾母才又道:“方才你们老爷过来,说是这次来势汹汹的,只怕顺哥儿是犯了众怒,所以他想……唉!”

见老太太干摇头不说话,王夫人忍不住催问:“老爷待要如何?”

“他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让焦家早些搬出去住,也免得影响到咱们府上。”

贾母说完,又是一阵唉声叹气。

史湘云也是她自小看着长大的娘家人,如今既许给了焦顺,她自然爱屋及乌的将焦顺视作了亲近后辈。

如今外面刚有些风吹草动,就急着要把人轰出去,让云丫头知道了会怎么想?史家又会怎么看待这事儿?

故此刚一开始她是坚决不肯答应的,可无奈贾政说的凶险,便再怎么,总也不能因为外人连累了家里。

而王夫人听完之后,心下却又另一番感受,上回夫妻二人闹翻之后,她有时候也会自欺欺人的猜想:贾政不过就是一时口快,并非真的认定自己有什么不轨之事。

可如今……

旁人以为贾政是担心受牵连,才急着将焦顺轰出去,她却如何不知道贾政的用意?

一时心下悲凉手足乱颤,正应了‘气冷抖"三字。

也亏得贾母眼花,屋里又没旁人,不然只怕早察觉到她的异样了。

好半晌,王夫人才稳住心神,从后槽牙里挤出一句:“儿媳以为不妥。”

贾母问:“如何不妥?”

王夫人平素算不得聪慧,如今又怒又恨的倒生出了急智:“近来宫中赏赐,多有捎带畅卿的,娘娘此举足以证明陛下对畅卿的倚重,况且他如今还得了密折专奏的恩典,倘若……”

顿了顿,又道:“儿媳方才看过,那报纸上不是在攻讦畅卿私德有亏,就是在针砭他在工部的新政,这些与咱们家有什么相干?若急着把畅卿赶走,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她一时恼恨,连避嫌都懒得做了,重又恢复了畅卿的亲近称呼。

贾母微微颔首,无奈道:“我也是觉着不妥,所以才没有当场应下——罢罢罢,且不妨拖上几日看看后续如何,再做定夺不迟。”

紧跟着,又嘱咐王夫人,这事儿千万不要传出去,尤其不能传到焦顺耳朵里。

首节 上一节 400/8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反派被听心声,女主人设全崩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