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我要扛起这个家

四合院:我要扛起这个家 第506节

  信件中,陈知行简单寒暄几句,便将重点落在叶园所做的实业上。

  他建议对方入手塑料和纺织两大块,体量小没关系,打好基础。

  随着港城周边经济的发展,未来这两个行业必将大爆。

  写完了信,陈知行吹了吹气,装入信封。

  他叫来邵斌,让其帮忙发出。

  下班后,陈知行回到家,又收到了一封信件。

  “大儿,是谁给你寄过来的?”

  袁秀芬好奇问道。

  “我也不清楚。”

  陈知行糊弄一句,回到自己的房间,拆开信封。

  “知行,我们一家已在港城安定,如今经营一家小门店,做烟酒茶生意……”

  “父亲感激你颇多……”

  信件上字迹工整秀气,落款是娄晓娥。

  陈知行随手把信件收入随身空间,嘴角带着一缕笑容。

  信上,娄晓娥讲述一家人如今的安稳生活,感激陈知行推荐任姐,并且劝说陈知行拖家带口过去港城。

  港城经济发达,民众顿顿吃肉,物质条件远远不是内地所能比拟。

  信件最后,娄晓娥嘲笑陈知行空有色心没色胆,透出一丝丝的幽怨。

  “没把你灌满,还赖我不行……”

  陈知行低喃一句,准备等上班了再给娄晓娥回信。

  他走出小屋,在门口溜达了一会,跟大院一帮人闲扯一阵,之后回屋吃饭。

  翌日,陈知行等到中午,出门参加程豹的婚宴。

  刚推车出门,陈知行碰上哼着小曲回来的许大茂。

  “大茂哥,心情不错啊。”

  陈知行有些诧异。

  前段时间许大茂赖在家里,蔫吧的一批,今儿个这家伙改性子了?

  “嘿嘿,还行。”

  许大茂乐呵呵回应,从自行车上取下来一个网兜,里面装了些干瘪的红枣:“老乡送的山货,拿回去炖鸡,可甜了。”

  “呦,这哪好意思。”

  陈知行客套。

  “邻里邻居的,客气啥。”

  许大茂敞亮道。

  “那行,我收下了啊,谢谢大茂哥。”

  陈知行道谢。

  许大茂嘚嘚瑟瑟的,拎着自行车往屋里走。

  陈知行压了压眉毛,这家伙,一脸春风得意,指定是在乡下寡妇那整得劲了。

  果然,忘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再找一个人。

第432章 住房的问题

  “陈队,你怎么才来。”

  程豹站在大门口,看到陈知行骑车过来,连忙跑过来迎接。

  “我掐着点来的,绝对不能耽误事。”

  陈知行呵呵一笑。

  “快进里头,好几个保卫员都到了,你帮我招呼招呼啊。”

  程豹握着陈知行胳膊,走去边上的杂院院子。

  他家小,门口摆不开桌席,借了边上的大杂院摆席。

  “放心,指定给你招呼好,不能怠慢了客人。”

  陈知行停好车,跟着程豹往院里头走。

  参加婚宴的宾客一部分是程家的亲戚,另外一部分是程豹工作上的同事朋友。

  陈知行属于程豹的直系领导,自然得帮帮忙。

  “呦,王组,你来得早啊。”

  一进门,陈知行就看到王军山,以及后者身边几个保卫员。

  “陈组长。”

  “陈组长。”

  几个保卫员跟陈知行打招呼。

  陈知行含笑点头。

  “都跟你小子似的,赶着吃饭的点过来,谁帮忙干活啊。”

  王军山笑骂。

  “领导说的对,我看看桌椅板凳还缺啥不。”

  陈知行笑着回应。

  “得了,等你过来帮忙,黄花菜都凉了。”

  “场地早就安置妥当了,咱们都等着厨工师傅开席呢。”

  王军山笑道。

  “那敢情好。”

  陈知行笑笑:“对了,礼簿先生在哪儿呢?”

  “在那边呢,坐着的那个就是。”

  王军山伸手一指。

  陈知行过去礼簿先生那儿,送上两块钱的礼钱,记上自己的名字。

  随礼也有讲究。

  不是自己想送多少送多少。

  一般亲朋随个五毛钱就够意思了。

  关系走的近的,能随一块钱。

  陈知行和程豹关系好,又是直系领导,得有面子,这才拿两块钱。

  再多了也不行。

  太高调了压着别人,容易让人觉得太装逼。

  送完了礼钱,陈知行过去程虎边上,询问有啥要帮忙的。

  甭管帮不帮忙,问一嘴,表示个心意嘛。

  “没啥要忙的,都安置好了,就等新娘子进门。”

  程虎笑着道。

  “豹哥结婚了,你们一家人咋住啊?”

  陈知行多问了一嘴。

  他知道程家屋子比较小。

  住程母和程家兄弟已经很勉强了,现在程豹结婚,家里多了口人,程虎继续在家里住着,耽误程豹这对小夫妻造人。

  “我找社区协调了下,暂时在这片四合院找了个单间住着。”

  “等程豹忙活完了,让他跟单位申请房子,到时候我再搬回去。”

  程虎笑着道。

  “那还挺好,有地方安排就行。”

  陈知行点点头,又道:“要不趁着今天几个领导都在,把这事定下来,下周上完班就放年假了,耽误一下可得半个月。”

  陈知行也是突然想起来,这年头根本没有商品房一说。

  城市青年男女有工作单位的,结婚之后找领导要房子,由领导开条给社区,协调安置房。

  农村更简单,直接划宅基地,由个人建造。

  商品房是在九八年才开始大面积推广。

  在此之前,都是由领导批条安排。

  年代剧中,经常出现厂里工人因为房子的事,堵厂长办公室大门或者房门的事。

  也是当年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然,分配的房子其实不咋好。

  最重要的因素是地段,要是和单位距离比较远,光是上班就遭老罪了。

  二来看房子大小和年份,一般新婚夫妇分到的房子都比较小,勉强够用。

  等过个五年八年,家里添了两个孩子,再有老人过来帮忙带娃,那居住条件可想而知。

  一家五六口人挤在三四十平方的房子里,是非常正常的事。

  商品房改革之后,普通人可以在市场上购买自己想要的房子。

首节 上一节 506/6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护林:发家从举报罪犯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