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24节

  李言痞赖的一笑,对于李世民的说话,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开玩笑,这种事情,李世民怎么可能让其他人帮忙代劳,今天帮忙处理奏折,明天是不是可以帮忙坐龙椅了。

  再加上李言三世为人,很是清楚,李世民说这些话,也就是半真半假,就算李言能帮他处理好,又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当年李氏兄弟不都是帮着李渊处理国事。

  李世民帮忙打仗,隐太子李建成帮着处理折奏,最后父子俩一起被执掌兵权的李世民给一锅端了。

  可见,这些虚的根本就没什么用,决定皇位归属的也不是这些东西。

第576章 左屯卫翊府中朗将

  2024-07-13

  李言三世为人,思想成熟理智,不会被这些表面上的东西影响,也懒得操心。自己小小年纪,还是要以将养身体,固本培元为主。这些起早贪黑、熬心费神的事情,干得多了,可容易早逝,还是丢给老李吧?

  李言乐得轻闲,是以几次李世民提起让李言跟着学习政务,开始接触国事,都被李言给婉言推掉了。

  不过,从李世民让自己参加朝会,李言就知道,有些事情也是避无可避的,今天过来,正是想向李世民讨一个差事,做点对李言来说有意义的事情。

  李世民笑骂了几句,然后说道:“虽然如此,可你是太子,有些朝务还是要及早了解的,只是跟着几位太傅学习经典可不成,纸上的东西固然重要,不落实到实际,终归只是空谈。”

  “不实际接触朝务,以后怎么继承这大唐江山社稷。”

  “父皇说的是,儿臣知道了”

  李世民看着一脸敷衍的李言,笑着摇了摇头:“朕这里有个折子,朕考你一下,看看若是你,该怎么处理?”

  说完,李世民将案头的一个单独的奏折递给了李言,李言好奇的接过一看,顿时心里一晒,奏折上说的是左屯卫张道遵官升一级调往云中前线去了。

  空缺的翊府中郎将一职,张道遵推荐了程咬金的儿子程怀亮接任。

  而兵部推荐的是出身东宫的常胜,兵部尚书正是此时带领大军在襄阳剿灭丁节叛乱的李言未来老泰山侯君集,再有长孙无忌一撺掇,自然而然推荐了李言的人。

  而李世民不知出于什么想法,可能也是过来人,猜到李言务实不务虚,即然朝务这些东西伱不在意。

  那军权呢?

  左屯卫翊府可是驻守京师的内府,实实在在镇实京畿的五千禁卫军,就放在西内苑,不怕你小子不动心。

  李世民将这个重量级的位置放了出来,在李言和李恪之间吊胃口,任由两帮人在私下搞动作,争的不亦乐乎?

  李世民等李言看了一阵然后说道:“这两个人的资历差不多,程怀亮在驰缓绥州的时候攻下了河东两座渡口,而常胜呢,在云中第一个杀进了梁师都的帅府。”

  “承乾,朕考考你,你说说,要是你,你该怎么处理呢?”

  李言一愣,常胜的事情,应该就是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在背后使力,将其调回来给自己做帮手的。但李言知道,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想抓军权,根本就不可能,就算抓到手上,也没有什么意义。

  原剧中长孙无忌为太子找来的张玄素,在李言看来,也就那样儿,他是文臣出身,只知道以史为鉴,看到李世民靠军权上位,于是也就使劲的帮李承乾揽权。

  对于张玄素来说,李承乾的老师只是一个跳板,他本身能力就不足,又没将心思放在李承乾身上。

  每次李承乾需要他的时候,他都不在,看完全剧,李言就发现,李承乾真正的谋主,竟然是武将出身的侯君集,皇后还有长孙无忌,任由侯君集这个粗胚,硬生生将李承乾一盘好棋给下废了。

  所以,李言对这两个人都没什么好感,要想上位,与其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父皇,儿臣觉得,这个位置还是应该给程怀亮!”

  程怀亮这个扑街,是铁杆的李恪派,上次罗艺的事情,帮着李恪可是狠狠的坑了自己一把,差点把自己弄死。

  俗话说的好,君子报仇,三年不晚,现在都过去三年了,也是时候收拾这个龟孙子了。

  李言可是知道,左屯卫军里可是杀机四伏,常胜,孙达,吴胜这帮子隐太子的铁杆死忠在此经营日久,准备了一锅大餐,随时都有可能利用左屯卫军在长安城掀起一场波澜,还是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李恪和程怀亮他们去吧!

  借着隐太子旧部的一帮子人马,狠狠坑程怀亮一把,就算程咬金也想不到自己身上?

  李世民一愣,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看着一脸混不在意的李言,缓缓摇了摇头,暗道,你这小子是真傻还是假傻,军权对任何一个皇子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朕好不容易放出一个实权中郎将的职位,就是想让你们两个好好争一争,最后多半还是便宜你的。你这一味的往外推让,难道不知道,一支左屯卫军的重要性,还是守卫在长安城的禁卫军。

  唐代禁卫军有南衙、北衙之分,南衙隶属宰相府,由朝庭宰相管辖,分隶十二卫,管理天下近七百个地方折冲府。

  李渊称帝后,从太原起义的军队中选拔出三万禁军驻扎在皇城北面,负责皇宫的守卫工作,称为元从禁军,又称为北衙。专职守卫皇宫的禁军不在南衙十六卫编制中,由皇帝直接掌握和控制,意在“文武区别、更相检伺。”

  因禁军总部设在皇宫北面的西内宛里,一方面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一方面镇摄京畿,弹压市面,是稳定长安城的主要守卫力量之一,皇帝可不经过相府直接调动,故称北衙。

  虽然经过武德九年突厥入侵,北衙的元从禁军消耗损失巨大,但这几年又经过补充,人数不减反增,保持在四万到五万之间。

  原本北衙禁军有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后来李世民又陆陆续续增加了几个内府。

  其中左屯卫翊府就是新增的北衙禁军的一支,有近五千人,平时负责守卫长安城北边靠西的光化门、景耀门、芳林门,还有西面的开远门和金光门,一共五座长安城门。

  南衙十六卫每卫主官都设有正三品的大将军,很多大将军都拥有从一品的国公爵位,像尉迟敬德、柴绍、秦琼、程咬金、张公谨、侯君集等,但十六卫的大将军更像是一种显示尊崇身份的筹功职位。

  只是地方折冲府番上的时候,负责管理和训练,若要实际统领军队,一般都是外放出去守卫边疆重镇的时候,像剧中的侯君集,李绩,平时一个在襄阳平乱,一个在北地守边,一旦调到京城就担任十六卫的大将军,却不能在京城统兵。

  十二卫虽然管理着天下的众多折冲府,但除了左右卫之外,其他大多并没有实际调兵权和统领常备军队,统率的内府也基本上都是形同虚设,有编无员。

  实则是李世民将这部份该有的人员,调整到北衙直属自己管辖的禁卫军中了。

  而直属皇帝的北衙禁军虽然实际掌控四五万常备军队,但却并没有设置品级特别高的类似大将军、将军等职位,而正四品下的中郎将一职,就已经是一军最高军事主将了。

  和南衙的军事主官地位尊崇却无实权相反的是,禁军的统领们虽掌实际兵权,但地位却不高,这也算是一种变像的制衡。

  南衙的主官动不动就是功勋卓著,在军中甚有威望的老将,占据高位,却没有做乱的力量;

  而北衙禁军的主将有做乱的力量,却地位底下,也没有影响他人的威望,要想调动军队,只能靠皇帝的圣旨,不然,下面的人也不会听你有违常规的命令。

  所以原剧中的常胜和孙达才会千方百计,先是逼迫禁军去累死累活的修水渠,又用霉米吃死了不少人,激起众人的不满,又出动吴庆这个托儿,死命的煽动,最后又在众人面前带人斩杀了主将常胜。

  费了诺大的精力,这才将原本就是隐太子东宫六率卫老底子组成的左屯卫禁军逼到了做乱的边缘。

  但就算这样,当李世民出现在禁军大营门口的时候,常胜孙达和吴庆绞尽脑汁,苦心孤诣的所有谋划全都破产了,被李世民三言两语的就给搞定了。

  可见,朝庭的制度设计还是很科学的,巧妙的将造反所具有的条件给分开了。

  不得不说,不管什么时代的统治者,都是很有智慧的。

  像这次左屯卫原来的中郎将张道遵,再次升级,进位高品格将军的时候,就要调去云中前线了,不然若是在京中升职,就只能去南衙十六卫中做正四品上的虚职将军了。

  空出来的正四品下的左屯卫翊府中郎将一职,也只能是常胜和程怀亮这些低级军官们去争,像程咬金,张公谨那样的名将们,是根本就不可能参与竞争的。

  这让李言想到后世很多非处在强势扩张期的公司和团队里面,中间的管理层大都无能废物,下面做事基层的反而都精明能干。

  其实低层人并没有看错,管理层在才具上确实都无能,因为若是处在管理层的人同时具备了精明强干,那要不了多久,公司就要改姓了,要么就是把下面的人带走另起炉灶,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

  而且这些人往往还和原来的东家干的同一行,处在强势竞争的位置上,甚至争抢客户,恶性竞争。

  所以,这些无能的管理者的存在,就是保证公司始终在老板的控制之下,相对于后者的严重后果来说,损失一些效率,增加一些冗员成本,根本无关紧要。

  不是所有的开支,都一定要为了效率服务的,有时候维稳更加重要。

  而管理层的人明白两者不可兼备,所以更加凸显自己的无能,什么事情都要请示,任何创新的改变也不做,就是因为他们清楚,一旦精明能干,若是不能被委以重任,就要滚蛋了。

  而基层的人也是如此,一旦具备管理才能,往往面对的不是提拨,而是被挤兑,最后只能离开公司,跳槽到另外的公司,直接进入管理层。要是在原公司把你提起来,再干个几年,那你就要干掉老板了。

第577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一)

  2024-07-13

  “承乾啊,朕知道常胜做过你几年的侍卫统领,你们关系比较亲近。”

  李世民还怕李言年龄小,搞不清楚这里面的轻重,于是主动劝说,给李言台阶道:“不过他现在也是大唐的武将,论功行赏也是朝廷的制度,不能任由着你谦虚就可以推掉的,这样对常胜也是不公平的。”

  “父皇误会了!”

  李言解释道:“程怀亮是平素和三弟走得比较近,如今三弟勇挑重担,接下了去和突厥谈判的差事,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所以,儿臣觉得,将这个职位让给程怀亮,或许对三弟来说,也是一种慰籍。”

  经过了大清时代之后,李言深知,夺嫡策略并非是一成一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李世民今年才三十出头,还有二十年的漫长执政时期,这中间要出多少变数。

  所谓夜长梦多,久则生变,就是这个道理。

  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自己就是神仙,也无法保证在名位兄弟和各种势力的明枪暗箭下,一直不出纰漏,让李世民一直满意。而很大概率就会和原剧中一样,哪怕自己人品再好,再努力上进,日子久了,也会被挑出一大堆毛病。

  最后反而还不如刚刚成长起来的新人李治。

  所以在一开始,结合系统任务,李言就为自己制定了效法李世民,武力夺取政权的道路。

  但那要到后期攻守之势转变的时候,李世民身体虚弱,对自己产生防范和打压,而自己又日渐成长,被满朝文武寄予厚望,人心渐移,将未来希望放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了。

  而在前面,还是要尽量低调,少冒头。

  在前期跳得越高,就折得越快。

  同样的道理,想要打压李恪,并不是去削弱他,这样反而帮了他,等于是在间接的磨炼他,成全他。真的要对付他,就要往上拱他,不让他在下面安心的成长,让他年纪轻轻就大出风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自然会被众非之。

  到时候就算李言不出手,自然会有大把的人看不惯他,这是人性和权力属性决定,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李言要做的就是低调发育,尽量不要冒头,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在和平年代,一个性格温和不那么强势的太子储君,是符合群臣的利益的,而实际上原剧中的李承乾也一直被群臣拥戴,只是李世民觉得李承乾太过软弱,恐其守不住大唐将山。

  再加上李承乾害怕被废,提前造反,所以才被废掉的。

  但就算那样,李世民依然选择了外柔内刚的李治,而不是英武类已的李恪,也不是心计深沉的李泰,就是因为这两人一个太过强势,另一个太过狠辣,别说臣子们了,就连李世民自己也害怕。

  李治是在贞观十七年,十五岁被立为太子的,当时李恪和李泰都二十五岁了,虽然李世民当时已经渐渐衰老,但毕竟才四十六岁,谁会觉得自己活不了两年了。

  由其是对一个天天吃长生不老丹药的人来说,也许李世民觉得自己还能活个二三十年。

  做为最简单的参考对像,自己的老爹李渊都活到七十岁才驾鹤的,就按李渊的标准来衡量,李世民还能再活二十四年,而正值壮年的李恪和李泰能等得了吗?

  还不急不可待的把自己给毒死,提前登基啊?

  别说李世民了,要是李言自已处在那个时候,是决不会选李恪和李泰的,越是精明强干,越不能选,就连十五岁的李治,都嫌有些大了,说不定还搞个七八岁的孩子,带在身边慢慢培养。

  别以为皇上就不需要安全感了,实际上皇帝大部份常人难以理解的怪异行为都可以从安全感上找到依据。

  有了这些数据做为依据,相信就算再笨的人,也知道该怎么去做这个太子了。

  李承乾的守弱策略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在于,只能假装弱,不能是真的弱,可以自污,不能真的搞得一身屎,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有计划可控的,而后者是无序的一团糟。

  这一点儿李言早就想得很明白了,对于自己来说,就算要发展实力,也要另辟蹊径,选择一些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发展软实力,去争夺最敏感的军权无疑是大忌,也是最愚蠢的。

  对于李世民来说,做为太子的李言,只要不抓军权,其他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接触,也可以给。

  而今天来,李言就是要开辟一条这个时代没有的,也无法客观的横向对比,去直观评判的路子。

  “其实儿臣今天来,是有一件事想请示父皇的,只是刚巧父皇说起这件事,儿臣觉得常胜可能更适合另外一个位置,这样或许能两全其美。”

  “哦?”

  李世民一怔,李言的做法不符合他对长子一贯的了解,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仔细看了李言半响,略一思忖,然后问道:“伱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父皇,儿臣今天在朝堂上听到三弟提起他前两天去马市后,得知今年塞北风调雨顺,草青马肥的事情,儿臣忽然觉得,突厥做为我们大唐最重要的敌人,我们竟然连今年草原上的基本情况都不知道。”

  李言神色凝重,一脸的正色说道:“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怠,我们可以不知道自己今天晚上吃什么,却不能不知道自己的敌人在想什么。颉利手下有十八个部族,他们都具体是什么情况?头领是谁?对颉利忠诚还是不满?部族兵马各有多少?”

首节 上一节 424/6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从大食堂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