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539节

  李世民又是高兴又是欢喜,最后忍不住将脑袋伸到李言的面前,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最后心里暗道:‘没错,没有被人替换,还是自己的儿子,下巴嘴角处的一颗蚊子屎还在那里,只是长大了一点点儿.’

  李世民平静下来,放下了悬着的心,这才感觉到自己的口干舌躁,连忙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个时代的酒含酒精都不高,和后世的黄酒差不多,酒量大的人,喝起来如同饮茶。

  “来,承乾,咱们喝酒,别光顾聊天了.”

  在李世民凑近打量的时候,李言心里不禁微微一动,不自然略略一紧,看来,自己今天显露太过,李世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他的种了。

  幸好自己是灵魂穿越,又从小穿越过来,肉体和性格契合的天衣无缝,连做为母亲的长孙无垢都没有一点儿的怀疑,李世民这个天天想着造反打江山的父亲,又怎么可能发现?

  “承乾,你说的很对,可是需要三代人,一个甲子,这天下才能大定。”

  李世民缓了缓,又开始担心起来:“咱们大唐从武德初开始算,才只有十三年的时间,还有将近五十年,该怎么把这五十年撑过去,保证不出意外呢?”

第763章 以史为鉴(八)

  2024-07-13

  见李世民已经接受了自己的观念,不再强求一朝一夕就打造出铁桶般的江山后,李言这才舒了一口气。

  在李言的眼中,李世民留下的江山,其实并不太稳固,真正的安定下来,还要靠李治时代的精耕细作,但就这样,依然免不了被女帝篡夺的下场。

  女帝可不是垂帘听政,做太上皇把持朝政那么简单,是实实在在的更改了国号,换了武周的牌子。

  国号就像是一个摭羞布,连这最后的体面都没有了,你还好意思说什么,都是一家人,女人玩玩儿而已,当不得真的。若是连国号都当不了真,登基称帝都当不了真,那什么才叫真?

  什么才叫改朝换代.

  帝传三世而亡,这本身就说明了唐朝的立国,在先天上是有致命的缺陷的,贞观治世再辉煌,也不过是一时的繁华,昙花一现而已,和隋文帝时期的开皇之治差不多。

  飞得是挺高的,可却不持久

  虽然打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臣服了无数的势力,可就像一个大杂荟,大而混乱,并没有能做到真正的消化下来,各民族也并没有真正的融合在一起,把大唐当成自己的国家,这才会出现安史之变。

  并且在大唐遭遇重创,衰弱的时候,纷纷分裂出去,重现南北朝时期十六国的场景。

  而系统让李言解决的,洽洽是这样的问题,解决大唐大而不强,杂质太多,纯度不够的问题。

  数量多只能做到一时的辉煌,而质量高而能解决长久的问题。

  唯有经过一遍遍的锤打淬炼,让大唐这块破铜烂铁脱胎换骨,改头换面,变成百练精钢,这样才能去面对未来出现的各种危局,挺过暴风雨,穿越时间的长河,到达李言都去不了的彼岸。

  “父亲,您还记不记得,刚刚儿臣说过,大汉最重要的一次化铁为钢的脱变,就是吕后时期完成的?”

  李世民顿时点头道:“不错,刚刚我还想问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大唐才刚刚开始,所以上一个真正长时间大一统的王朝汉朝就成了大家最好的研究对像,对于李言一直紧盯大汉,李世民也没什么奇怪的,只是想听听李言有什么高见?

  他知道,别看两人谈论的话题一会儿是汉朝,一会儿是隋朝,其实真正的谈论的还是大唐。

  李言也是精神一震,马上就要谈到自己的核心思想了,于是打迭起精神说道:“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固大汉江山,平定诸侯,以花甲之年御驾亲征,在讨伐英布叛乱的战役中,被流矢射中,而后病重不起。”

  “他这时候已经走到人生的未尾,最关心的事情就是江山的传承!”

  “众所周知,刘邦此时已立吕后之子刘盈为太子,不过刘邦觉得刘盈性格软弱、资质平庸;他宠幸戚姬,觉得戚姬所生之子刘如意天姿聪颖、文韬武略、英果类已。”

  “想废刘盈而立如意,可最后却没成行,父亲可知为何?”

  呃.

  李言又抛出了一个问题,虽然做为儿子,和父亲兼君上的李世民谈话,老是反问,这种带有教导和提点的态度让李世民略略有些不太舒服。

  不过之前的李言不凡的表现,让李世民下意识已经不再把他当成一个小字辈。

  而房玄龄魏征等朝中一众老臣大多数人的年龄和智慧都在李世民之上,和他们比起来,李世民只是个小字辈。所以大家沟通起来,也没有特别的森严的那种君臣上下尊卑。

  长期下来,李世民早已养成了虚怀若谷的风格,是以也没有太过计较。

  而是思考起李言的问题来

  但思索了半响,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只好按照史书上的记载说道:“据礼法来说,刘盈是嫡长子,早立,名份已定,诸臣拥护。而且吕后是皇后,若动刘盈,就得废后,刘邦当时的身体已经垮了,没有那个时间了。”

  “再加上吕后请出了商洛山四皓辅佐刘盈,刘邦见人心已定,于是做罢.”

  李世民没有提刘邦宠幸戚姬的事情,他知道,刘邦能在短短几年打下大汉江山,决非庸才,这样一个明君圣主,怎么可能因为宠幸一个女子就去动摇国本。

  处在那个位置上,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大局,为了江山社稷,不会受半点儿女私情的影响。

  李世民的回答中规中矩,基本上后来人总结出来的几条都概况在内了。

  李言点了点头,李世民还没有来得及高兴。

  李言话锋一转,就说道:“刘邦打天下的时候,人才众多,有张良、萧何、韩信、陈平、曹参、叔孙通、周勃、郦食其、王陵、樊哙、彭越、英布、卢绾、夏侯婴等人。”

  “但要说汉初真正惊才绝艳,堪称人中龙凤,无双国士的,就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张子房。”

  “刘邦关于江山未来的打算,怎么可能不听一听这位智慧如渊似海的谋士的看法。”

  “儿臣看过一段野史,说出来,父亲听一听可否有道理?”

  李世民听到这里,神情一震,是啊,正史上并没有记载张良对于此事的看法,因为他那时功成身退,已经离开了政治中心,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所以大家都没有想到他。

  从这一点来看,张良不愧是真正的高士,说隐就隐,还让人们下意识的忽略掉他,就此一点儿,就堪比古之范蠡。

  但张良是隐居了,又不是死了,这么一个大才,刘邦怎么能不放在心上,肯定会就此事询问他的意见,此时听到李言说起这段隐密,顿时升起了极大的兴趣。

  他更想知道,子房先生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智者,对于刘邦的欲行废立,又会是怎样的看法?

  他一定更想让自己耗尽心血,辅助汉高祖打下的大汉江山永远传承下去,面对新旧交替,他一定有独特的看法,李世民下意识的做直了身体,神情也变得庄重起来。

  以表示对先贤,对与闻这种大道之言的尊重。

  “据说,刘邦找到在终南山隐居修道的张良,说出了自己欲行废立的原因,刘盈暗弱,恐不堪社稷,而刘如意文武双全,果毅敏达,必然能守住大汉的江山;”

  “而且吕稚野心勃勃,贪权恋位,在朝庭中遍布党羽,势力庞大,若是自己一旦离去,刘盈的性格又软弱,朝庭必然被吕后所把持,久而久之,恐怕刘氏会被吕氏所篡。”

  见李世民一脸凝重的点了点头,很显然,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李言正色说道:“可张良先生认为,刘邦顾虑的虽有道理,可是却只见一斑,不见全貌,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不能只看吕氏擅权的坏处,却不去看吕氏擅权的好处?”

  “戚姬虽善,但她却没有那种纵横捭阖、驾驭乱局的智慧和能力;吕氏虽然有野心,也贪恋权势,却聪明睿智、手腕高超,面对刘邦留下的局面,吕氏能从容掌握,而戚姬却最终会轮为权臣们的傀儡。”

  “子房先生的看法和我们刚刚谈的差不多,乱世走过来的人,还远没有安定下来,刘氏江山也没有到坚不可摧的程度,随着新旧更替,天下仍有可能再渡陷入动荡之中。”

  “刘邦选择继位人,首先要保证大汉江山的稳定和延续,然后再谈其他,要是江山都没有了,自己的儿子别说当个诸侯王了,就算连做个太平犬亦不可能!”

  “这才是首要的问题,至于吕氏擅权的问题,最起码她的儿子姓刘,吕氏和刘氏的利益是一致的,吕刘两家形同一体,为了吕氏的强大,她也必须扶持好刘氏,一致对外。”

  “至于吕氏擅权的问题,在子房先生看来,比汉家天下稳定的问题要小得多,完全可以提前做一些安排,用以拨乱反正。”

  说到这里,李言正色说道:“在儿臣看来,刘邦问的是把江山传给刘盈还是刘如意,但是子房先生认为为了江山的稳定,两个人都不合适,他的意见其实就是传给吕后。”

  “吕稚比那两个娃娃都要更能保证汉家天下的稳定。”

  “吕稚其实就是另一个刘邦,是刘邦生命的一种延续,这种在开国之初的持续稳定局面,对于汉家江山长久的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后来高祖一定是觉得深有道理,所以不在两个儿子中间徘徊了,而是一心开始加强刘盈的地位,巩固长子的根基,并做一些限制吕后的行为,比如分封诸子为诸侯王,斩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等等。”

  “由其是给周勃留下了遗诏,为以后的扫平诛吕之乱埋下了伏笔。”

  李世民听到这里,神情一窒,心里骤然翻起了惊涛骇浪,久久无法平息。

  竟然是这样,不得不说,张良不愧是无双国士,眼界非凡,一眼就看到了刘邦晚年面临的危险局面,就是刘邦的年龄太大了,比起一般的功臣勋将的年龄都要大,注定要走到那些人前面,已经没有时间去锤炼江山了。

第764章 以史为鉴(九)

  2024-07-13

  尽管刘邦已经是天纵之才了,一生活了61岁,48岁开始起兵,6年后,54岁就登基做了皇帝,剩下的7年还东征西讨,为了不让自己替代项羽的旧事重演。

  平定了张耳、吴芮、英布、臧荼、韩王韩信、齐王韩信、彭越、卢绾等八个异姓王。

  平均一年一个还不够,在这个时代,搞定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很可能就要打好几年,而六邦却在年近花甲的时候,一年一个,他是在和命运抢时间啊!

  长年征战,一个年轻力壮的中年人都受不了,何况一个花甲的老人,正是因为长期的奔波劳累,让刘邦耗尽了最后的精血。若非如此,待在长安城中享受生活,好好调息。

  用一国家的资源来供养,依刘邦的身体,就是再活个十几年也不是问题。

  李世民也是多年军伍生涯,他知道那种高强度的做战生活,对人身体精力的消耗和摧残有多大。自己一个刚刚年过三十的人,就留下了一身的毛病。

  每当阴雨天气,腿都疼的直不起身。

  这么一想,李世民顿时对汉高祖升起了无限的敬仰和尊崇之情。

  “刘邦和父皇不同,他在以他为首的功臣利益集团中的年龄基本是最大的,其他陈平、曹参、周勃、樊哙都比他小,这也就意味着,在刘邦走后,这些人依然会长期活跃在朝堂上,执掌大权。”

  李言说到这里,忧虑的说道:“他们是刘邦的兄弟和臣子,只要刘邦在,他们就是大汉的忠臣孝子,但刘邦不在,换了刘邦的儿子,他们的忠心还能剩下多少呢?”

  “在权力面前,又没有了制约,谁能把持住自己?”

  “刘邦尚在,张耳、英布、彭越这种后来风云际会结识的豪杰则罢了,可像卢绾这种跟着刘邦长期打天下的好兄弟都背叛了,谁又能保证周勃、樊哙、陈平这些人会永远忠诚于那个做在龙椅上的娃娃呢?”

  “若是没有了强有力人士的庇护,刘盈也好,刘如意也罢,刘邦的这些儿子们,说不定这辈子都没有成长起来的时间了?”

  “有些力量,无所谓正邪对错,你能驾驭得住,就是维持稳定的可靠坚定力量;可若驾驭不住,最大的危险可能来自于它,父皇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李言说到这里略略顿了顿,看了眼眼色沉重微微颔首的李世民,继续说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子房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儿,才坚决支持刘盈上位,吕后摄政,依托刘氏诸侯王和吕氏外戚的影响力,制约住功臣集团,先确保江山留在刘吕两家,然后再从容去解决吕氏的问题。”

  “时间是最宝贵的,也是最无情的.”

  “它可以带走刘邦,也能解决吕稚,更能让刘邦的儿子们安然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吕后的问题,皇子弱小的问题,功臣揽权的问题,都可以水到渠成的被解决掉。”

  李言伸出两根手指在李世民面前晃了晃,然后说道:“当时刘邦的江山面临两个危机,一是诸侯王拥兵自重,二是骄兵悍将把持朝政;而前者被刘邦解决了。”

  “但又制造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后来的刘氏诸侯王发起的七国之乱。”

  “后者被张良解决了,但也制造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后来的诸吕之乱。”

  李言说到这里感叹道:“子房先生说的一点儿也不错,任何事情,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利有弊,无非是看取舍罢了。他和刘邦用两个新问题,代替了两个老问题。”

  “后者是眼前的燃眉之急,而前者是未来的心腹大患。”

  “可这一取一舍之间,最宝贵的时间就被争取出来了。有了这个时间,秦末乱世那锅沸腾的开水就可以冷却下来,天下百姓就可以慢慢安顿下来,所以,时间是对江山稳定最珍贵的东西。”

  “不管再严重的问题都可以慢慢去解决,也都可以得到解决,关键是有没有那个时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无论是吕氏之乱还是七国之乱,不都被解决了吗?”

  李言话音一落,李世民神情一震,随后神情变得无比凝重,随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沉思。

  这段历史太宝贵了,先贤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他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

  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解决,在矛盾大到一定程度,无法两全的时候,寅吃卯粮!

  可以用未来的隐患,换取现在的安宁。

首节 上一节 539/6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从大食堂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