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544节

  李言对于这些事情也没有想得太过清楚,但他知道,郡县制确实是好,可是实行的时机不对,那需要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迅,大一统的思想深入人心等等客观条件。

  在交通极为落后的古代,从长安到最南边的涯州,不提军驿,普通的人们来往至少要走上三个月,就要到江南也要走上一个多月,到河西之地更是随随便便两个月。

  这种不便的来往才是江山拓展最大的障碍,而不是那些地方有多难打下来。

  成吉思汗的时代离大唐才五六百年,就能打下大半个欧亚大陆,可见问题一直都不是打不打得下来的问题,而是交通来往困难,打得下来也守不住,即便一时守下来了。

  时间一长,也容易形成名义上属于一个朝庭,而实际上成为诸势力联盟的情况。

  所谓的分封制,其实就是迎合了这种客观条件。

  在古代对于朝庭和地方都是一样,没有能耐,你就割据一方,有能耐你就消蕃将其纳入中枢管辖,或者地方靖难清君侧,一样完成大一统,归根到底,就是被取而代之。

  不过若是实行分封制的话,都是一家一姓,就算江山轮换,也在内部,换代而不改朝,就像明朝那样。

  若是分封异性诸王,就会被换了招牌,就像周朝和秦朝那样。

  而实行郡县制,要么是像秦朝那样一开始就被天下拱翻掉,要么像历史中的大唐一样,靠着一代代明君去维持,但实际上朝庭并没有那样的能力去长期维持。

  开国时期分配土地的红利一结束,就会陷入地方自制,时间一长,不管朝庭愿不愿意,都会形成实际上的蕃镇割据,群雄逐鹿的局面。

  其实汉朝也不例外,只是碰巧,其中最大的诸侯王他也姓刘,打下天下后,自然以刘姓正绝自居,若是刘秀姓朱,那不好意思了,汉家天下就只有两百年了。

  而真正的郡县制在清朝的时候才真正的实行,当然,也不是很确切,毕竟封建时代,皇权不下乡,朝庭也管不到乡镇一级,这一级的权力依然在地方豪强手中。

  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要到进入工业时代的新时代了。

  李言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因为客观条件延制,而导致郡县制无法完全落实之后,说道:“父皇,郡县制是皇权高度集中的产物,但却无法适应辽阔的疆域。”

  “从长安到幽州和江南或者河西之地,动辙将近两个月的路程,山水相隔。”

  “权力和责任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分封制的权利虽然下放了,但维持地方的责任,镇压地方不臣的使命也落到了地方诸侯王身上,而郡县制虽然把权力收到了朝庭,可地方上的事务和麻烦,也都需要朝庭来解决。”

  “一个势力能直接管理的区域是有限的,而一个利益集团能镇压的地方反对势力也是有限的。”

  “权力高度集中的朝庭,就行成了所有的府道州县侵蚀朝庭的共同目标。”

  “在一个王朝开国的时候,经过多年战乱,地少人多,官员高效,人心思定,朝庭还能收上足够的税收,有充足的财力来应对地方的各种需要,但王朝进入中间,利益分配从跑马圈地进入强力兼并时期。”

  “因为和平而大量出生的人口对资源土地的消耗又将成倍的增加,朝庭哪来那么多的财力去解决那么多的地方问题,今年山东水灾,明年江南旱灾,都需要朝庭拔款救灾。”

  “等到朝庭财力耗尽的那一刻,一样会失去对地方的实际掌握,最终所谓的朝庭,能管辖到的地方,也就京畿之地那一块儿。”

第771章 分封制(三)

  2024-07-13

  李言说的这些事情李世民又何尝不知晓,实际上治理天下,不但要解决当时的问题,更要解决长治久安的问题。可涉及到长远的未来,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变得无比的麻烦。

  因为那是自己寿命达不到的地方

  李世民虽然十分不愿接受,但也不得不承认李言说的是有道理的,依然挣扎的说道:“可,分封制”

  “分封制是感觉上像是洪水猛兽,实际上没那么恐怖,而郡县制感觉上安全,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危机重重。”

  李言没等李世民问出来,就断然说道:“郡县制将所有权力集于皇帝一身,集于朝庭,就需要明君圣主,一旦遇上常君或者昏君,天下就会分崩离析。”

  “而分封制则宽容的多,主要依靠各诸侯王相互之间的野心来支撑,相互忌惮之下,反而能坚持的时间更长,就算是常君或者昏君在位,也能把场面支应过去,撑到诞生明主的那天。”

  “时间长河的伟力之下,智者不该妄想着去杜绝战争和叛乱,那是永远不可能的;而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控制和驾驭战争,顶层设计上就应该给战争留下存在空间。”

  李言想到这里,也不得不感叹后世明朝老朱的英明,说道:“若是控制得好,诸侯王都是自家人,就算是争,也是肉烂在锅里,无非是太子一系被亲王一系取而代之,天下依然是一家一姓的。”

  “相对而言,外姓人想取而代之就难多了。”

  “郡县制的时候,是所有的反王们联合起来反抗朝庭,而朝庭的宗室们都是待宰的羔羊,就像秦朝,所有赢氏宗亲都没有任何的权力,面对关东天下大乱,只能束手待毙,连参与逐鹿的资格都没有。”

  “因为在一开始,始皇帝就把他们下场的权力给剥夺了。”

  “而分封制就是乱,也是自家儿孙再打,谁赢谁输,倒霉的只是主枝主脉,其他的子嗣后代则可能迅速掉头,至少能求得一家老小活命,血脉得以延续。”

  “而开国时的宗庙也得以保存,换代而不改朝,百姓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波及。总之,同姓王之间的战争,总比异姓王之间的战争破坏力要小一些。”

  “而同族之间的战争,又比异族之间的战争破坏度要小一些。”

  李言话音一落,李世民神情一震,眼神复杂的看了李言半响,说道:“你小小年纪,怎么考虑问题总想着战争和王朝末期,事情不能总往坏处想!”

  “呵呵,父皇,好的事情不用想,它也跑不了,而坏的事情却不能不想,它关乎生死存亡。”

  李言笑着说道:“父皇是开国明君,儿臣也不差,相信稳住大唐,治理一个时代,仅靠父皇一个人就够了。儿臣才智虽不及父皇,但也不是昏庸之辈,守成足够了。”

  “有你我父子的接力,开国一个甲子的时间基本上问题不大了。”

  “那咱们就要考虑到那些不孝无能的子孙后代们了,从制度上尽量想的周全一些,帮他们把王朝撑得更尽一些。永世长存儿臣就不做这种奢求了,儿臣相信父皇也不会觉得大唐可以万代长存。”

  “但保底汉朝,追赶周朝,儿臣觉得还是可以努努力争取一下的。”

  李世民想到时间的无情,也是叹了一口气,说道:“也未必都是不孝子孙吧,总有一些像文帝景帝武帝那样的。”

  “当然,按照规律,历史上的王朝帝王传承,不可能都是明君,但也不大可能都是昏君,大多都是一些平平无奇的守成之君,而且王朝中后期的麻烦事儿更多,能守住局面已经不错了。”

  李言神情凝重的说道:“从周朝和汉朝来看,就算几代昏君下来,也会出现一个明主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制度上尽量设置的稳妥一些,让那些昏君在任时把寿命熬过去而江山不灭,为后来的明君圣主的诞生争取时间,像秦朝在孝公之前几代昏君而秦朝不灭。”

  “终于撑到了孝公变法,秦国东出。”

  “从这点上来说,始皇帝固然伟大,但他实行的郡县制没能在他离世后稳住局面,在狂风骤雨的乱世冲击中,轰然坍塌,连秦二世一代昏君都没撑过去,其实就是制度上的缺陷。”

  “别说一代帝王,仅仅几年的昏庸,祖先数百年、几十代的积累就毁于一旦,这想想都让人恐惧,这种制度导致的隐患几乎是致命的,父皇您不害怕吗?”

  “若秦朝之前的数百年也是这样,秦朝的亡国哪儿轮得到秦二世,又有哪来的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恐怕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李言的话瞬间让李世民混身寒气大冒,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哆嗦。

  是啊

  制度的设立,本来就要考虑到昏君和战争的存在,若是连一代昏聩的君主都撑不过去,后面连拨乱反正再造乾坤的机会都没有了。

  “父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那些地方上的同姓诸侯王的存在,对朝庭的天子也是一种制约和隐隐的威胁,只要天子昏庸,弄得朝庭乌烟瘴气,宠幸奸臣、胡做非为。”

  “地方蕃王随时可以取而代之,那样朝庭就不会任由一个无能的天子上位,而会选择最优秀杰出者,带领大家与诸侯展开竟争,甚至为了削蕃而励精图治。”

  “那是一种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竟争,集体和集体之间的角力。”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的派系倾轧和消耗会被降到最底,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那就是一个个大国强力竟争下,文化蓬勃发展的颗璀璨明珠,而往往大一统之后,这种活跃的生机会被渐渐压制住,归于窒息。”

  李世民听到这里,眼神里闪烁着之前没有的光彩,很明显,对于分封制和郡县制已经在重新思考,而没有之前的那种一面倒的排斥了。

  李世民的神情已经放松下来,笑着骂道:“胡说八道,朝庭怎么会选一个无能的天子登基?”

  “怎么没有,若是世家大族把持朝政,选择一个无能的天子做为傀儡,那样天子的权力就可能由大世族们分配,这样更符合世家大族们的利益。”

  “而那些世家大族,几乎占据了朝堂中八成的中下级官员,就连军中也不例外,依托这样密密麻麻的触角,他们哪个世家的实力不是堪比诸侯王。”

  “不,应该说我们大唐现在实行的就是分封制,只不过那些诸侯王不是我们李家的人。”

  “而是五姓七望,关陇世家们。”

  “而西汉时,韩信彭越那样的诸侯王还在关外,他们的实力地盘和朝庭的实力地盘泾渭分明,朝庭遇到明君英主,军力强盛、财力充足,大军一出即可平定;”

  “而这些世家大族们却和朝庭血脉相连、同气连枝,几乎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比明刀明枪针锋相对的地方诸侯王更难收拾和剪除,下手轻了不管用,因为他们的人数和力量远比父皇要多;若是像杨广一样下手狠了,损失的也只是大唐的实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最后情况好点就是重蹈前隋的覆辙,改朝换代,世家们重新推举一家世族出来做皇帝;若是万一势均力敌,打个两败俱伤,国力衰弱,便宜了北方异族,就会是南北朝时期神州陆沉的局面,我们李家就是历史的罪人。”

  “那时候比杨广的罪恶还深,有可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至少隋朝的烂摊子因为我们李家的及时出手,在短时间内澄清玉宇,而显得情况好了不少。”

  “恐怕父皇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花心思,靠着水磨功夫,长时间一点儿一点儿的去解决,可父皇一个人的精力如何能应对那么庞大的一个群体。”

  “而最大的可能是,皇权被世家大族们架空,李氏变成有名无实的皇族,被他们找一个听话的人上位。”

  呃.

  听到这里,李世民刚刚才松驰下来的表情,也阴冷了下来,他知道李言说的不是没有道理,若是自己李氏不是皇族,也不希望遇到强势的英明天子,扶持一个像西晋的司马衷上位是最合适的。

  纠结良久,李世民眼神复杂的问道:“你是大唐的储君,朕打下来的天下,迟早要交到伱的手中,你的意见朕不能不考虑,这么说,你是希望像汉朝那样实行分封制了?”

  “不,儿臣料想的是朝庭、李姓诸侯王和异性诸侯王三级并存的王朝模氏。”

  “哦?”

  李世民兴趣大增,好奇的问道:“何谓三级并存,你详细解释解释,若是你说的有道理,父皇也不是不能考虑的。”

  “你知道的,对于朝廷和世家们的情况,你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太小了,有些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你把设想说出来,即便现在时机不合适,不能实行。”

  “若是朕能提前布局,或者在你以后继位的时候,就可以在父皇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把大唐的江山打造的更加坚实。”

第772章 分封制(四)

  2024-07-13

  李言点了点头,王朝延续是个大难题,李世民雄才大略、英明睿智,对这个时代的了解远甚自己,威望又高,手上有一帮子乱世跟着走过来的功臣勋将。

  这些都是可堪使用的力量,可以说,在李世民的贞观时代,随着战胜北方突厥,李世民的威望空前高涨,李氏的皇权一度达到了最强大的时候,可随着时间的流逝。

  新的天子的继位,这种优势会慢慢缩小。

  若是李世民能理解配合自己的想法,提前布局,或者等到自己上位后,真的能轻松点儿,早日完成任务。

  “父皇,其实依照现在的客观条件,我们大唐能打下来,并能控制住的疆域,几乎已经达到了最大程度,若是再增加,就会出现负担过重,甚至反过来拖累中枢的情况。”

  李言尽量用直白的话解释道:“儿臣的意思是,周朝是完全分封,秦朝是完全的郡县,而汉朝是两者相结合,咱们呢?结合周秦汉三个朝代的特色,采取类似于汉朝的制度,分封和郡县合并使用,大分封小郡县。”

  “何为大分封,小郡县,你说的详细点?”李世民眼神一闪,急迫的问道。

  “就是以目前我们大唐能直接有效控制的最大疆域为基本盘,实行归朝庭直管的郡县制,同时在地广人稀的遥远疆域实行分封制。”

  “而分封制又分为李姓王和异姓王,李姓王在朝庭直管区域的外围,异性王则在更加遥远的边疆地带。”

  李世民眼光一亮,呼吸一窒,问道:“你是说,在我们大唐已经掌握的中原故有的领土上,依然施行郡县制不变,然后再打下的北部或者西域之地做为间接管理,分封给诸王?”

  “不错。”

  李言断然道:“这样的话,即能保证中原内部不生乱,同时还能继续扩大疆域,哪怕那些地方是有名无实的大唐疆域,可至少有个名义,有了这个名义,以后条件合适的时候。”

  “我们后世子孙就可效仿景帝消藩,将这些地方真正的纳入到朝庭的管辖中来。”

  “这样的话,好处是极大的。”

首节 上一节 544/6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从大食堂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