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美综世界的大奥术师 第424节
“阁下,有三千俘虏。”
听到这话,李察眉头微皱,这日耳曼人城镇人口不过六千,居然有一千人的士兵,这种爆兵居然达到了六比一的程度。
几乎所有的家庭都有一个合格的日耳曼蛮族战士。
这些日耳曼人信奉北欧神话,最崇尚的就是战死沙场,老死在病床之上,会被视为懦夫。
因此家家户户都是战士,南下劫掠也是每家每户都出人。
看到这种兵制,李察也想起了前世他玩那些帝国战争、全面战争这类战略游戏的时候,北方的蛮族永远都是又穷又横。
攻打北方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实力强悍,每次攻打都损失不小,关键是还没有任何收益。
每一次玩游戏的时候,李察都是占据了一些战略要地之后,留下一些军队驻守,防止蛮族南下劫掠,然后再指挥大军南下征战。
如果不是为了这些战略要点,李察都懒得进攻这里。
就在李察准备在那些地方设立据点防守的时候,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冲李察行礼后,焦急的说道:“阁下,法兰人屠杀了那些投降的日耳曼人!”
“嗯?!”李察微微一愣,脸色微变。
就在李察进入城镇之后,那些法兰人在看到了自己通报的惨状后,不出意外的愤怒了。
然后一场屠杀就开始了。
那些还没有收回武器的法兰人士兵,看到这一幕愤怒之下就对那些俘虏展开了一场屠杀。
鲜血将大地染红。
不少日耳曼人俘虏跪地求饶,可是没有任何法兰人放过他们,这些法兰人挥舞着武器,刺穿日耳曼人的心脏,砍下他们的头颅。
事情很快就蔓延开来。
一场复仇在这里出现,本来法兰人和日耳曼人之间就有深仇大恨,这一次爆发的法兰人可没有任何手软。
投降的数百名日耳曼人全部都被屠杀,甚至就连不少孩子也被抓出来杀死。
最后甚至杀红眼了的法兰人,还要将整个城镇屠了。
结果被赶来的霍恩拦了下来。
“该死!”
“你们这是违抗军令!”
“是要被砍头的!你们就这么想找死吗?”
霍恩脸色铁青的说到。这些人都是他的手下,作战勇猛,经过这两年的相处,感情也不错,他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场面。
“本来全歼敌人,自身损失寥寥无几,所有人都获得战功了,现在全没了!”霍恩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想要狠狠责罚这些人,但是心中却又不忍。
“来人,将他们全部给我捆起来!”
“将军,您杀了我吧,用我的人头去平息总督阁下的怒火,还请您从轻处罚他们!”为首的一名百夫长跪下说道。
同时双手捧着一柄利剑,要霍恩来杀他。
“他娘的,你以为摆出这个姿态老子就不杀你了!”霍恩愤怒的一脚将他踹翻在地。
“不要自作聪明!”
“来人将所有人全部捆起来!”霍恩直接下令道。
很快这几百人法兰人都被捆绑起来,为首的那几个更是直接被霍恩命令军法官打了一百鞭子。
“你们全部都给我老实待着,我这就去见总督阁下!”霍恩说完,直接转身骑马向城镇中赶去。
这些被打了一顿的法兰人听到这话,心中顿时升起惊喜,随即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等候发落。
很显然,他们的头并没有打算放弃他们。
李察再看到霍恩的时候,没有给他什么好脸,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他都已经清楚了。在听到了霍恩将所有人全部捆起来,狠狠抽了一顿鞭子。
李察看着眼前的霍恩,心中明白他是想要保下这些人了。
对于不杀俘虏,这条军令是李察定下来的。这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数不足,另一个则是想要减少那些人的抵抗意志。
战争就是如此,一旦出现大量杀俘情况,以后他们再和别人交战的时候,那些人宁愿战死也不愿意投降。
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军队更多伤亡,同时也会让战争变得更难打。
同时因为战乱,高卢行省人口不足,李察想要用这些俘虏去开矿,开荒,或者修建道路等大量工程。
现在杀了这些人,李察最后还要自己抽调人口来干。
俘虏是非常好的人力资源,不杀俘虏一是能够降低敌人的决死一战的信念,二是能够获得大量劳动力。
所以李察规定禁止杀俘虏。
同时李察再组建军队的时候,已经严明军纪了,这些人还敢违反。他的这支军队需要严格的几率约束。
但是为了杀俘这件事情,一次杀数百士兵,虽然严明了军纪,但是也会让军心受挫,所以李察并不打算杀那些人,更何况还有霍恩求情。
这个时代,复仇理论甚至高于法律。
不过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李察直接下令将那些人全部下放进入仆从军,只有斩首三级才能恢复。
第606章 府兵
李察选择放这些人一马,但同时也必须给这些人一个严重的惩罚。
加入仆从军是一个很好的惩罚,如果能够斩首三级,那自然会恢复,如果战死,那就没什么好说的。
另一边李察对霍恩也进行了惩罚。对于手下想要收买人心,李察并没有在意,如果当主将的不去护着手下的士兵,李察就要怀疑他到底适不适合当主将了。
既然他想要保下这些人,李察也就给他一个机会。
但是下不为例,军纪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察直接下令将其官职一撸到底,现在是戴罪立功,暂代主将之位,然后命人对其打了一百军棍。
一百军棍普通人打下去早就打死了,也就是这些超凡骑士才能不当回事。
在解决了这一次杀俘事件之后,大军继续前进,这里在后世属于比利时、荷兰的区域,现在基本上都是被日耳曼人占据,李察派遣大军横扫,经过重新武装,严格训练后的高卢军团,完全不是日耳曼人能抵挡的。
在连续几次野战大胜之后,剩下的日耳曼人再不敢和高卢军团野战,纷纷打起了守城战。可是守城这种操作,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
高卢军团这里的各种攻城武器繁多,投石机、井阑、云梯轮番上阵,那些日耳曼人的小城市根本就守不住。
更重要的是,就在前面被高卢军团暴打的时候,在后方,莱茵河上一支船队直接将这些日耳曼人和其他日耳曼人之间的联系切断了。
连战连败,再加上后路被断,这些莱茵河南岸的日耳曼人彻底崩溃了。
李察仅仅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将侵入高卢省数十年的日耳曼人全部击败。最终投降的日耳曼人超过十万。
对于这些日耳曼人,李察将其彻底打散,将这些人分散到莱茵省、里昂和巴黎区域。其中那些战俘则是被编入生产兵团。
这些生产兵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被派遣到各地修路、垦荒、挖矿和建造各种大规模建筑。
生产兵团的日耳曼人需要在这里工作五年,然后才会被释放,成为普通民众,当然也可以选择加入仆从军。
在将这些日耳曼人击败之后,莱茵河北岸的日耳曼部落也发现了情况不妙,组建了一支军队想要南下,但是很快这支军队就被李察的莱茵军团挡住。
拥有船只的莱茵军团依托船只和日耳曼人大战数次,彻底击败了这一支日耳曼人联军。
而这一支日耳曼联军大败之后,整个莱茵河北岸的日耳曼人的心理彻底崩溃了,一些小的日耳曼部落开始主动投降。
对于这些人李察也接受了,不过所有的日耳曼人都必须要打散,不允许再以部落为单位聚集生活。而是被拆分成家庭为单位安置。
李察彻底将莱茵河南岸收复。
在收复了莱茵河区域之后,李察并没有再继续往北进攻。北方的日耳曼人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进攻这里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李察准备在莱茵河沿岸构筑烽火台,修建据点,以防止日耳曼人南下劫掠,同时他的目光开始转向西南的西哥特人。
西哥特人同样也是一个威胁,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西哥特人就如同日耳曼人一般,不断的进攻高卢行省。
后来埃提乌斯率领大军和西哥特人连续大战几次,这才逼迫西哥特人签署了和平条约,不敢再进犯。
但是在罗马被匈人帝国一顿爆锤之后,这让西哥特人看出来了罗马的虚弱,所以最近这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边界搞摩擦。
李察准备给西哥特王国一个教训,然后占据比利牛斯山脉建立防御据点。
比利牛斯山脉是高卢和西哥特王国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在几十年来,这条分界线一直被西哥特王国占据更多,李察准备在这里建立一道防线,将西哥特王国堵在里面。
实际上对付西哥特王国,更好的办法应该是从海上和陆地两面进攻。但是高卢现在实力有限,并没有大规模建造海军,李察准备等他占据罗马之后,再征召海军。
到时候海陆两路大军进攻,彻底将西哥特王国灭掉,重新恢复罗马帝国时期的疆域。
想要快速解决西哥特王国,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目前只有罗马有这个技术和能力。李察准备占据罗马之后,再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到时候整个地中海都是他的地盘了。
罗马半岛在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很有优势,差不多刚好占据地中海的中部,只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就能在地中海四面出击。
这也是罗马帝国当初能够建立辽阔疆域的原因之一,毕竟海运比陆地往来方便快捷多了。
就地中海这个澡盆子,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很容易就能将这里控制住。
在击败了日耳曼人之后,李察开始在莱茵河修建烽火台,并对莱茵河北岸的这片区域进行均分土地。
因为考虑到这里经常要防御北方的日耳曼人,所以这里的均田地的数额也更多,其他地方均田都是十五亩到二十亩。这里起步就是四十亩。
同时为了鼓励士兵们在这里定居,所有军人愿意定居的,直接分配一百亩土地,并且给士兵分配妻子、牛羊牲畜。
实际上,李察是准备在这里建立一套类似于府兵制度,以此来在这里建立一套军事制度,能够长期防御北方日耳曼人。
府兵制有很多好处,能够减少国家在军事上的财政投入。府兵不需要军饷,甚至武器、马匹、铠甲也需要自备,一旦有战事,就会被征召,同时府兵基本上都是有不错的财政,属于良家子。
武艺娴熟,组建的军队实力也不错。当初古代东大的大唐依靠府兵制横扫天下。
当然了府兵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制度,府兵制度一旦到了国家发展中期,基本上就很难再维持了。
人口增多,土地兼并等等一系列问题会导致府兵制难以为继。
毕竟府兵制度是需要源源不断的土地来支持。另一个就是府兵不能连续出现大败,因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造成府兵破产。
国家重新征召府兵的时候,就需要重新置办盔甲武器和战马,并且因为战败,府兵没有分到战利品,一次还好,府兵可以用以前的积蓄,但是连续来两次,府兵基本上就破产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战马武器盔甲价格可都不便宜。
另一个土地兼并问题也是重要的缘故,国家手中没有空余的土地来分配给新的府兵,没有了土地,自然就没有府兵。
这也是中唐之后,军队改为募兵制的缘故。
现在的高卢地广人稀,按照时代的发展,就算是推行府兵制度,最少也能持续一百多年,后面没有土地了完全可以向外扩张,北非、不列颠、北欧还有西亚都有土地。
上一篇:吞噬星空:悟性逆天,加入聊天群
下一篇:从镇妖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