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1968:从养殖开始奋斗

1968:从养殖开始奋斗 第180节

  “你们鸡场那边把菜也种在鸡舍里面了?”

  “这能种的活吗?”

  罗岩觉得要是菜在屋子里也能活,这倒是可以推广一下。

  他觉得大冬天的,要是能整上一根翠绿的小黄瓜,那感觉确实不错。

  苏文宸摇了摇头。

  “蔬菜在屋里可种不活,除非是那种窗户边上的,并且保暖还得做的好的,不然屋里光照可不够。”

  因为苏文宸清楚,这个年代不可能有人天天开灯给蔬菜补光的。

  就连他们养鸡场,每天也就几个小时的补光时间。

  要是单独给几根蔬菜开灯补光,那底裤都得亏出去。

  听到这话,罗岩好奇的问道。

  “那你们蔬菜怎么搞的?不能露天种吧!那怎么可能种的活?”

  苏文宸并没有隐瞒的意思,直接说道。

  “是一种叫大棚的东西,搭建好之后就可以在里面种植反季节蔬菜,这是我们从沪市那边刚学回来的,这种东西刚刚在京市和沪市出现没几年。”

  “现在都还在慢慢推广呢!”

  “这种大棚种植,主要是靠一种塑料薄膜的东西,这种材料透光性和保温性都不错,所以才能在冬天种植反季节蔬菜。”

  “这种塑料薄膜是石化相关的材料,咱们现在大城市那边也都才刚刚起步,只有少量的材料提供,要不是我们鸡场这边跟沪市前进农场关系不错,其实也买不到这种东西。”

  “毕竟现在反季节蔬菜也不是老百姓急需的,我们鸡场现在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养殖这一块。”

  “这种大棚我们就只会少量的种植一批,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储备大棚相关的种植人才的。”

  “等后面咱们市这边有条件推广了,那时候才会考虑是不是要建一个反季节蔬菜基地。”

  听到苏文宸这么说。

  罗岩就大概明白了,这东西是大城市那边搞出来的新技术。

  只不过对于苏文宸的先见之明,他确实非常佩服。

  就算知道现在用不上,也会提前储备人才。

  其实他们岚市一直在学习各个大城市的新技术。

  比如市农机厂那边去沈市引进新型拖拉机,市纺织也去沪市那边的纺织厂交流学习新技术。

  但是那种更多是拾人牙慧。

  学回来的都是已经被别人证明过的,已经具备可普及性的技术了。

  像这种什么大棚技术,连大城市都在刚开始探索阶段的东西,苏文宸却已经能够提前培养储备人才。

  罗岩相信,一旦他们岚市以后也引进塑料薄膜这种化学材料的制备技术,那么苏文宸他们鸡场在大棚种植这方面,绝对会是走在岚市所有单位前面。

  见状,罗岩也不打算跟苏文宸继续客套了,来他们单位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来要东西的。

  他也不相信苏文宸是单纯给他们报喜的,因为没必要。

  边上的宋平文,在听到苏文宸说的沪市的大棚技术后。

  小眼珠快速转动了起来。

  大棚?

  反季节蔬菜?

  特别是苏文宸前面还说,年底要送他两根翠绿的小黄瓜。

  大冬天的也能吃到夏天的菜?

  想到这,宋平文咽了咽口水。

  随后想喝口水润润嗓子,却发现罗岩这个狗东西,都没给他倒水。

  不过他也不打算走,他怕出去后再也找不见对方了。

  而且对于这种大棚技术,宋平文非常感兴趣,他觉得这种东西一听就是能出成绩的玩意。

  大冬天吃夏天的新鲜菜。

  这要是真拿到各个供销社和各个蔬菜商店,不得被抢疯啊!

  毕竟他虽然不会养鸡,可是菜还是买过的,因为家里每年的冬储大白菜,他也经常跟着去运。

  那场面,市里的每家基本都是全家老小一起出动,一起去排队抢菜。

  毕竟你要是轮到最后,那就只能选别人挑剩下的了。

  冬天连大白菜都这么抢手,这要是换成新鲜菜他都不敢想,得排队排成啥样。

  而且这种事情也容易引起领导的关注。

  到时候,看谁还敢说自己就会写材料,他要证明自己不光会写材料,是会办实事的。

  养鸡不行,纯属是因为鸡的问题,跟他可没关系,老生病的鸡这能行吗?

  要不就是石泉鸡场风水不好,不过这话他也就只敢心里想想。

  说是肯定不敢说的。

  不过想到这。

  他又发现,鸡会生病,菜是不是也可能也会生病啊!

  这一想,他心里觉得没谱了,这要是再来一次,他可就真完了。

  毕竟石泉鸡场这边,他去之前就已经半死不活了,所以没救起来,并不能说他不行,只能说是石泉养鸡场的问题太严重,谁都救不起来。

  可是要是他搞这个什么大棚蔬菜也跟鸡一样,动不动就生个病,一片片的死。

  那他可遭不住啊。

  不行,回头得找这小子聊聊,要是能避免大量生病,可以尝试一下,不然还是算了吧!

  此时苏文宸还不清楚,一会儿的功夫,对方就盯上了大棚项目。

  不过就算知道他也不在乎。

  大棚要是那么好搞他早就搞了,别的不说光盖大棚的塑料薄膜这种石化材料,现阶段能生产的极少。

  就算搞到了。

  可是反季节蔬菜,虽然群众有需求,但是不代表他们愿意花高价,你要是跟冬储菜一样的价格那确实受欢迎。

  可你一旦价格贵了,群众现阶段是不会买账的,有那个钱吃肉不好吗?

  是肉不香?还是嫌弃自己钱多。

  说白了,现在城市的居民对于肉的需求,还远远达不到满足的地步。

  他们的收入,也不支持他们去吃溢价极高,但是夏天也能吃到的夏季蔬菜。

  领先一步才是神,领先太多步的话,那就是神经病了。

  苏文宸自然不会做这种事情,这也是他现在大力发展养鸡场。

  来年还准备培育几头优质的小黑猪,去跟前进农场的大白猪配一下子。

  看看能不能把这种白猪的基因借回来,提前改良一下。

  了解历史的苏文宸清楚,这白猪可是一直陆续培养了接近十几年才彻底的驯化,变成基因稳定的本土品种。

  这也是为啥六十年代引进来,直到八十年代才逐渐普及,因为之前只能活在照顾细致的试验场里。

  根本适应不了乡下那种粗糙的乡土环境。

  另一边的罗岩,虽然不知道这种蔬菜的具体成本,可是他也清楚在市里没有引进石化工程相关的工厂前。

  也不具备大规模普及的能力,所以他现在的目光还是落在了,苏文宸他们鸡场的鸡蛋身上。

  五万斤鸡蛋,其实数量并不多。

  特别是全市来分,可是年底这个时候对他们来说又很关键。

  如果这个时候,市里的群众能在年底买到几斤鸡蛋,那么就会有效的平息一大部分人的怒气,毕竟今年一整年大部分人其实都是买不着鸡蛋的。

  能买到的都是让乡下的亲戚帮忙买的,没有亲戚的就算去了,也基本买不到。

  毕竟一个陌生人,去别人村里,多数人家都是不带搭理你的。

  他们计委的第四季度内部会,前几天也开完了。

  主要基调就是尽量保障生活物资充足,尽可能让大部分群众都能过个好年。

  所以苏文宸的这批鸡蛋,对他来说,绝对算是及时雨。

  就是这雨下的少了点,要是来个五十万斤就好了,不过他也清楚,不现实。

  去年一年算上全市乡下供应的,估计都没有五十万斤。

  因为各个县的居民对于鸡蛋也是有需求的。

  这也是市里现在对于建各个养殖场的迫切,因为乡下供应最多能满足县一级居民的供应。

  面对收入更高,人数更多的市里职工,这点子供应完全是杯水车薪。

  现在他们市里其实已经开始讨论,要学习京市沪市这种大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市里各个郊区,建立几个大型农场,这样才能满足市里的肉食供应。

  由于苏文宸这边给出诱饵,罗岩自然也心领神会,毕竟对方今年不需要完成他们计委给的指标。

  这种计划外的,他们就算能够调动,也得跟鸡场商量着来,并且价格也都会按照市场价格走。

  “这样,苏老弟你有什么要求直说吧!”

  “你这一上来,年底又是鸡蛋,又是反季节蔬菜的,还迟迟不提要求,这我心里有点发慌啊!”

  “这样你跟我交个实底,你要什么直接说,我这边能够调动的,肯定尽量满足你,不能的我也给你指条路,让你知道去找谁,你看怎么样?”

  对罗岩来说,虽然他是计委的副主任,可是他们计委这边,对于市里的物资调动分配也是分开的。

  每个主任主要管的方向都不一样,所以他还真不敢直接应承下来。

  由于他管的就是生活物资这方面,当初也是支持蓝水养鸡场的建立,所以这批鸡蛋在计委内部,还真能算他的成绩,所以他对苏文宸直接给了准话。

  苏文宸听到这话也不再墨迹。

首节 上一节 180/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万界穿越:从生化危机开始崛起

下一篇:我的无尽人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