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我靠抽卡成了五绝 第127节
近些年丐帮弟子数量猛增,当然有洪七公的原因,究其根本,却是百姓日子过得艰难。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朝廷昏聩无能早已深入人心,不仅鲁、黎两位长老,大多丐帮弟子也都瞧不上赵氏皇帝,一听是去襄助义军,一时云集响应,转眼拉起数千人的队伍。
几个月来,红袄军连战连克,势力遍布山东、淮北两地。
后来牛翰、庞斌等人拉起旗帜,消息传至山东,杨妙真听闻凤翔义军也与“平安大侠”有关,立刻与鲁、黎两位长老商议派人来援。
鲁有脚本就是西路长老,山东局势又已是一片欣欣向荣,两位长老一拍即合,干脆同来。
第172章 天下大势
“顾少侠当初仗义救下那位江公子,可真是给红袄军帮了大忙!”
聊起如今红袄军局势,鲁有脚忍不住开口盛赞。
“这江公子当真是位大大的贤才,不光将红袄军上下打点得井井有条,就连流民也对咱们义军赞不绝口。”
黎生也附和道:“咱们这施粥救济的法子,也是跟江公子学来的!”
黄蓉不解:“黎长老这话未免夸张了些,设场施粥放赈的规矩自古就有,有什么稀奇?”
“黄帮主有所不知,这施粥也是有门道的。”
黎生笑呵呵地摇了摇头,得意解释道。
“历朝历代遇上大灾,开仓赈济,哪次不是乱七八糟,撕打抢夺,可你们今日路过,可见有一人争抢?”
郭靖歪着头思忖片刻:“好像还真没瞧见。”
鲁有脚点头又问:“不光如此,黄帮主再回忆回忆,那队伍是否还有些奇怪?”
经他这一提醒,黄蓉顿时明悟。
“你这么一说...好像那粥棚前要么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要么是带着孩子的女子,却鲜少见到壮年男子。”
“帮主慧眼!”黎生赞道,“江公子说,与其让那些大男人跟老弱妇孺抢吃喝,还不如给他们另找条出路。”
“什么出路。”
“就是让他们帮着做些修葺城防、打造军械、开垦荒田之类的活计,每日多得不少口粮,自然不必再去抢粥。”
“好像叫什么...以工代赈!”
顾平安听得暗自点头,江万里果然不愧宰相之才。
以工代赈的法子自春秋便有,真正发扬却在北宋,被沈括记入《梦溪笔谈》,自此流传后世。
当年范仲淹在浙西大兴土木,以工代赈,如今被江临用于安置战祸流民,倒也真有妙用。
郭靖似懂非懂,却能听出这法子利在百姓,不由对江临更佩服几分。
“江公子这人真是厉害,若大宋皇帝能重用他,又怎会落得这般田地?”
顾平安看他一眼,轻轻摇头。
“赵宋之疾,深入骨髓,不是江临一人能救,就像被虫蚁蛀空的屋舍,修不好,只能推倒重建。”
“推倒重建...”
郭靖若有所思点了点头,一旁黎生又道。
“说到宋廷,皇帝前段时间听说四娘子一路从山东打到淮北,还特意派人来给她封官,封了个什么京东路总管。”
“哦?四娘子应下了?”
“怎么可能!”
鲁有脚一提皇帝就来气,声音不自觉高了几分。
“那公鸭嗓的太监好不要脸,粮饷军械只字不提,开口就说要派个大官来管着咱们,还瞧不起咱们丐帮兄弟。”
“后来呢?”
“后来,四娘子听他说完,叫了几十个丐帮弟子,扒光使团的行头,全换上破衣烂裳...”
说到此处,鲁有脚几乎忍不住脸上笑意。
“有兄弟回来禀告,说他们身无分文,一路遭尽了白眼,最后还是靠着乞讨才回了宋境。”
“这四娘子真是个妙人!”黄蓉大感解气,“这种人,就该让他们一辈子过叫花的日子。”
顾平安也笑着点了点头,又问:“四娘子巾帼不让须眉,我一向不担心,只是如今西北这边情形如何?”
“原本是有些混乱,牛首领他们打仗是把好手,治理百姓却犯了难,还好这次来的不光我们,还有江公子和老狼他们。”
“他们在哪?”
“凤翔府城。”
四人在扶风住了一夜,再往西行,一路所见,井然有序。
凤翔本不是什么富庶地,如今分明战乱未休,却比古都长安更安稳几分。
江临之才不是吹嘘,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便有如此成就。
听闻蒙古退军的消息,牛翰等人一时喜忧参半。
喜的是免去了日后与蒙古铁骑硬碰硬的风险,忧的是金国又有了喘息之机,只怕越打越艰难。
好在这两年战事几乎掏空了金主的家底,数十万大军折损无数,最多只剩不到十万。
到时与山东红袄军两相夹击,灭金只是时间问题。
“顾贤侄,我们正在计划攻打长安,你可有什么妙计?”
“长安...”
顾平安看着平铺在桌上的巨大堪舆图,沉吟片刻,轻轻摇头。
“此时攻打长安,未必是最佳选择。”
众人皆是不解,只有穆念慈猜出他心中所想。
“如今长安兵马齐整,粮草丰沛,不如再等些时日。”
“等?”庞斌更是不解,“如今蒙古撤兵,岂不是越拖越难打?”
“自然不会。”顾平安解释道,“铁木真撤军,金军不敢追击,却总要派兵收复失地。”
“贤侄的意思是...”
“撤军事发突然,金人不解根由,自然要防备蒙古诱敌反扑,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从各处拼凑兵马。”
老狼恍然大悟:“顾少侠说得对,等到长安守卫空虚,咱们再发兵攻打,自然事半功倍。”
“士别三日,狼兄居然连成语都学会了?”顾平安不由一笑,讶然看他。
“都是四娘子和江公子教得好。”
老狼老脸一红,谦虚一句,赶紧转移话题。
“如今流民越来越多,若是不打长安,咱们去哪?”
顾平安伸出一根手指,在图上轻轻一点。
“兵出大散关,直取天府汉中。”
“兴元府?!可那是宋境啊!”
“无妨。”顾平安摇头,“史弥远丧命,临安朝中忙着争权夺利,兴元府天高皇帝远,他们顾不上此处。”
汉中平原地处汉水之源,北有秦岭,南屏巴山,不受兵灾祸乱,便是崇山峻岭中的江南富庶地。
得了汉中,立足为根基,便不必再为安置流民而烦恼,更如扼住蜀地襟喉,进可攻,退可守。
庞斌众将一番思索,皆认为是眼下最明智的选择。
不日义军南征,奇袭凤州,守军毫无防备,一日城破,斩敌九百,俘虏四千,与民秋毫无犯。
郭靖先登斩将,立下大功。
消息传至兴元府,节度使以为金兵攻来,带了家眷亲兵,连夜而逃,自此销声匿迹。
翌日城门大开,百姓茫然瞧着大军入城,直至城头旗帜变换,才知城池易主。
第173章 华山论剑
汉中之地承平日久,军中早已贪墨成风。
节度使又是个中饱私囊的大贪官,假造兵簿,冒领饷银不说,更是连府库中的兵甲弓矢都被偷偷卖去大半。
余下那些都是偷工减料的样子货,盔甲薄如纸,箭矢比柳条还要轻上几分。
这般治下,营中老弱病残更是肆无忌惮,日日饮酒聚赌,真打起仗自然军心涣散,望风而溃。
短短两月,几乎兵不血刃,汉中平原已尽数落入义军手中。
郭靖习武自有一番韧劲,研习兵书自然一般勤恳,又有穆念慈从旁指点,学得飞快。
五万大军在兴元府修整一月,日日操练,又将岳飞修改过后的八阵图演练纯熟,军容远胜出兵之前。
此时蒙古大军几乎尽数撤出金境,金主大喜,派兵收复失地,终于被义军等到了长安城空虚之际。
去岁宁宗赵扩驾崩,理宗赵昀即位,定年号宝庆。
宝庆元年,金正大二年,六月初五,凤翔军按当年魏延“子午谷奇谋”,出兵子午道,突袭长安。
守军防备尽在扶风兴平一路,待到察觉,已兵临城下。
六月初九,长安城破,守将被穆念慈一枪挑下城墙,残余金军一路逃至潼关,坚守不出。
八月十二,杨妙真亲率三万精骑直扑汴梁,金主完颜守绪魂飞魄散,急命潼关守军回师勤王。
红袄军实为佯攻,三日后凤翔军出兵四万,强攻潼关。
两军激战十日,潼关告破,关中之地尽入凤翔军手。
八月廿九,金主遣使临安,言及凤翔、红袄两军势大,求请与宋结盟。
赵昀恼怒杨妙真一年前戏耍招抚使者,不顾半数朝臣劝阻,与金缔盟,出兵十万,兵分两路,同时攻打海州、兴元。
宋军战力孱弱,士气萎靡,攻城不下,反将楚州、巴州拱手送上。
上一篇:三一逆徒:从一人之下逆生诸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