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之我开局就报警

四合院之我开局就报警 第23节

  可终归是默许了。

  理论上,院子里现在是没有一大爷的。

  耿平安的一番话,说的刘海中眉开眼笑。

  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他其实早就想说这句话了。

  只是他明明心中想的要死,还非要摆谱,当一大爷的事情,岂能是由他自己说出口。

  现在嘛,他算是众望所归。

  是响应群众的呼吁。

  想到这里,刘海中立马浑身干劲十足,看耿平安的模样也是变得眉清目秀起来。

  只觉得耿平安无比的顺眼,是院子里的好孩子。

  “对,耿平安说得对,我也同意二大爷当院子里的一大爷。”

  对易中海的偏心,许大茂也是不满许久。

  现在耿平安的话无疑给他提了醒,正是趁机让易中海彻底下台的好机会。

  只要让刘海中成为一大爷。

  那样,易中海再想回到一大爷的位置就难了。

  也许就算他再找机会当了大爷,也只能趋于刘海中之下,成为话语权更小的二大爷。

  至于刘海中,一个没多少文化的蠢货罢了。

  与耿平安内心的想法一样。

  许大茂同样看透了事实,刘海中只是一个喜欢耍官威的草包。

  他当一大爷的威胁,说什么都要比易中海那个老银币小,也要好懂好哄的多。

第22章 对易中海的分析

  面对许大茂的呼吁,众人面面相觑,没有应声。

  虽说耿平安的建议听上去貌似很有道理。

  四合院不能没有一大爷。

  但相比喜欢跟人到处摆架子,摆脸色,还天天在家打儿子的刘海中。

  众人打心底还是更信服善于伪装的易中海。

  也习惯了让易中海为他们处理矛盾。

  哪怕,众人明知道易中海刚被街道办撤职,却依旧下意识觉得易中海最合适。

  ‘就这,还想当官。’

  ‘真跟原著里写的一样,蠢货一个,空有当官的心,却没有当官的命。’

  “连四合院里的群众关系都搞不好,还想成为轧钢厂里的干部?”

  观察众人的表情变化。

  耿平安也知道他们是真心看不上刘海中这个二大爷。

  心中不由暗骂刘海中不争气。

  明明他与许大茂都把事情说到这个地步,为他创造了最好的机会。

  明明易中海刚刚犯了严重的思想问题,正是威望大跌的时候。

  他刘海中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的巨大优势。

  但场中的其他人依旧不想支持他。

  一点人和都占不到!

  只是,人是自己选的。

  那还能怎么办。

  只能继续硬顶上去了。

  耿平安琢磨着刘海中身上唯一的优点。

  那就是为了当官,为了领导能够看到他的能力,刘海中在厂里竭尽可能的表现。

  对所有徒弟的教导都是尽心尽力。

  后面甚至可以出钱给徒弟做生意,硬是培养出了一个真正的人才,一厂之长。

  耿平安咳嗽了一声,对众人说道。

  “大家听我一言,别看二大爷平时对人严厉,不好说话,其实大家都误会了他的为人。”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二大爷对他人要求高,是因为他希望院子里的年轻一辈成才,有出息。”

  “你们仔细想想,二大爷手下的徒弟,是不是都已经成长为了三级工,四级工。”

  “并且逢年过节,二大爷家门庭若市,都是来真心感激拜访他的徒弟。”

  “正是因为二大爷不藏私,对徒弟严厉,才能够为轧钢厂教导出一大批人才。”

  “等二大爷成了一大爷,我相信,年轻一辈有什么问题要请教他,他一定会认真教导,为院子里培养出人才。”

  说到这,耿平安话锋猛地一转。

  对众人问出了最为致命的问题。

  “反观易中海,逢年过节,你们有谁看到他的徒弟来拜访过他?”

  “你们再看看易中海,他的徒弟又有几个成材?”

  “所以,说的再好听没用,我们应该只看实际成果。”

  “正如伟人所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们不能只听易中海自夸。”

  “你们别看易中海一直教导大家不要太自私,嘴上说着尊老爱幼,平时乐于助人的模样。”

  “他实际上又为大家做了多少实事,好事?”

  “他也只是嘴上说说,让大家以为他很大方,很公道。”

  “你们仔细想想,被他好的人家,是不是只有被他当成养老人的贾家,还有跟他一样绝户且一直给他无条件撑场子的聋老太太。”

  “他们,都是对易中海有好处的利益存在。”

  “首先说到贾东旭,他身为易中海的亲传徒弟,又是一个院子的,那可相当于易中海的半个儿子了。”

  “然而,易中海除了道德绑架我们,用我们的钱来替他养着贾家,诈捐,遇事就偏袒贾家。”

  “实际上他就根本没花过自己的钱来替贾家渡过难关,更没有为其他更困难的人家捐过款。”

  “明明他的一个月工资八十多,只需要奉献出自己每月小小一部分的工资。”

  “他不仅可以凭一人之力绰绰有余的帮衬贾家,就算让大院里的所有人每月吃上一顿肉,那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再次把易中海违法诈捐的事情,还有全院首富的事情拿出来说事。

  让易中海脸色难看。

  耿平安继续说道。

  “大家再想想,在易中海手把手的教导下,都好几年了,为什么贾东旭还只是一个一级工?”

  “你说贾东旭是一根朽木,怎么都学不会。”

  “你总不能说,分到易中海手下的所有学徒,都是蠢货吧。”

  “真比较起来,易中海的技术等级比二大爷还要强一些才对。”

  “所以,易中海就是对所有徒弟都藏了私,不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国家培养人才。”

  “实际上,他骨子里就是一个自私自利,还善于伪装的人。”

  “明明他对所有徒弟都留了一手,二手,三手,连贾东旭都没学到一分真本事,他偏偏还自夸多么的公正,没有私心。”

  “说白了,他不就是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怕贾东旭成材了,然后不听他的话,脱离了他的掌握,不给他养老吗?”

  “最后,老太太明明是五保户,有着国家的补助。”

  “以前什么条件啊,是大户人家吗,还想天天吃肉,没肉吃就闹,还要大家养着!”

  “他易中海有钱,想让老太太吃肉没问题。”

  “凭什么到最后,又在他的刻意引导下,变成了整个大院的人供养一个非亲非故的老太太。”

  “其实,不还是因为他易中海怕自己以后老了,跟老太太一样没人供养,没人给他每天买肉吃吗?”

  “他这是在给院子里的年轻人做榜样,让你们以后也像对待老太太一样对待他,花自己钱养着他一个非亲非故的老绝户。”

  有些事情不能深究。

  耿平安的一番分析说的很难听,但也说破了事情的本质,真相。

  终于引得了一些人心中的疑惑。

  第一次对易中海平时的言论产生了质疑。

  因为他们仔细一想,发现确实如此。

  你说易中海人好嘛,大家一直以来都这么说。

  但让你说出易中海到底为他们做了什么好事。

  他们却骇然发现,反复思考自己的记忆,他们居然真的一件具体的好事都找不出来。

  有的只有他偏袒贾家,帮衬贾家的诸多记忆。

  “原来是这个道理,我说呢,总是觉得易中海做的事情别有目的,又说不出来其中的不对!”

  耿平安的话,让许大茂茅塞顿开,猛地一拍大腿。

  恍然大悟的惊喜说道。

首节 上一节 23/1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南疆炼蛊三十载,世人敬我如敬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