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14节

  接下来,陈光良又给出另外一个指导意见:“关于放贷,租界的道契、房契当然是最好的东西,其次是工商业的货物、商品等也算抵押物,这些抵押贷款贷款方面,先要控制好比例,我觉得先维持在40%。”

  贷款部经理王亚新马上说道:“这个存贷比太低,我们难以支付利息,是不是过于谨慎?”

  陈光良说道:“我说的初期,我们关键是需要先站稳脚步。”

  王亚新这才点点头,说道:“好的”

  随后,陈光良补充道:“贷款只是银行收入的一部分,后期我们银行也会择机进入公债市场抄底,并设立地产信托部,当然一步步来。”

  他最近要监督好平安银行的放贷情况,特别是闸北的工商业、房产抵押,他都会慎重对待,不能在这两三个月掉链子。

  至于公债市场,自从918事件发生后,跌幅非常大,但远没有到抄底的时候;等一二八事件后,趁机抄底,毕竟民国在1932~1937年这段时间,经济发展还算不错,政局也算稳当。

  至于地产信托,这个也是要慎重投资,只能考虑租界的。

  结束会议后,陈光良让人安排出租车,全部送大家回家。

  平安银行开业,本身就自带‘商业属性’,经过报纸和海报的宣传,立即就引起很多储户的支持。

  毕竟,平安银行的背后是‘上海滩巨商’、‘华夏实业家’、‘传奇的创业者’、‘商业经济专家’陈光良这个大人物,所以拥有非常高的人气。

  所以,两家分行一直在稳定吸纳社会的存款,仅此一项,便比刘鸿生的华夏企业银行吸纳的更多。

  很快。

  平安银行的‘跑街先生(业务员)’,便入驻新城花园这个大型社区,在小区的正门搭建了一个台子,并张贴海报。

  “平安银行,小额定期存款年息6%存100大洋一年,送新米五斤.”

  一对夫妻很快发现平安银行的海报,很是感兴趣的问道:“平安银行,你们是哪里的银行?”

  目前的沪市,有外资银行、华资银行,华资银行又分为北方银行、南方银行,南方银行又分江浙沪银行、粤省银行,金融业非常的发达。

  “是上海注册的本地银行,创始人是实业家、巨商陈光良先生,这个房子就是他开发的。”

  “原来是陈先生啊,他也开银行了,早知道,我就去光顾了!”

  说的好像认识一样。

  “要不你看看,我们银行很具备实力,正在宁波路52号建造总行大厦,资金实力也很强大。”跑街先生卖力的介绍道。

  平安银行非常重视‘跑街先生’,陆续会给予他们一些权限——吸纳存款、放出贷款,当然这里面的跑街先生,肯定是要老资格的经验丰富者。

  而,现在跑出来吸纳散户存款的‘跑街先生’,基本都是平安银行自行培养的‘跑街先生’,还不具备贷款的权限。

  “真不错,利息比其它银行似乎还高点,还有米、油送,很划算。”

  “那我们也去存一下试试,平安银行,这银行听名字就值得信任。”

  送米油的活动,相当于间接提高了利率,而且还不‘得罪同行’;更重要的,很多人都会因为这种小利,将自己的本钱乖乖的送到平安银行。

  随着源源不断的资金,存入平安银行,业务也算走上正轨起来。

  “老板,我们准备出售50辆汽车的事情,被祥生出租车公司的周祥生得知后,他希望以8500元每辆打包,并全部购买。”梁孟起沉稳的汇报道。

  他为什么不直接拒绝呢?

  自然是觉得这事可以商量。

  陈光良闻言后,也没有强烈的反对,而是研究起长江出租车的财务来。

  “这批车算投入一年运营计算,车价则按照10000大洋计算,我们赚回了几成的成本?”

  梁孟起马上说道:“我们核算了一下这批车的账单,50辆汽车产生了约16.5万的毛利。”

  所谓‘毛利’,还不是‘纯利’,相当于营收扣除司机、油费等直接的开支,但一些隐形开支尚未算进去——包括其他职员、办公开支等。

  盈利水平不高,回报率在10~15%区间。

  这更加坚定了陈光良决定卖出的决心,毕竟保留220辆汽车,已经足够应对接下来的市场。

  “他们打算怎么支付,有没有能力支付?”

  梁孟起说道:“作为第二大华资出租车企业,祥生汽车目前拥有130辆汽车,周祥生主要是通过招股来完成扩张,自身股权并不高。这次购买,资金应该不是问题。”

  有问题也不怕,收回便是,还能得一笔首付款。

  陈光良当即说道:“他要,就抛给他。”

  正常的商业活动,不存在陈光良要坑周祥生。

  本身,陈光良还期待泰来和云飞来收购,没想到洋人做生意比较谨慎,考虑到经济大萧条的原因,这两家出租车企业也一直在缩减业务。

  “好的”

  相当于这批车,为长江出租车赚了一些钱,但不多。

  主要是度过了一段发展期,拉了不少业务,也算是功劳。

第235章 布局一二八

  祥生出租车,正在召开董事会议。

  会议上,季宾成对周祥生的提议,发出质疑:“长江出租车为什么抛售50辆出租车,他陈光良再精明不过,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情况下,还开始减少车辆,这是不是一个计谋?另外,这批车虽然够便宜,但毕竟属于二手车,8500一辆是不是贵?”

  他的发言,得到一些股东的支持。

  而且,季宾成也是大股东之一。

  周祥生不得不认真的对待,但他决心很大,故说道:

  “各位,目前上海是四家大型出租车企业,银飞则已经跟不上规模,我们祥生稳居第四;同时,两家外资出租车也知道华资出租车崛起,逐渐在退出市场。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趁机扩大份额,故我觉得180辆车的规模,才能真正稳居第四,并且再将泰来、云飞挤下去,进一步提升至第二份额”

  “关于价格的问题,一辆新车的价格是10500大洋,这批车使用不过一年时间,已经折价15%左右,已经是对方很大的让步。我特意去考察过这批车,各方面保存情况非常好,毫无问题。更低的价格,对方也不可能亏本出售;倘若我们去购买新车,要多花10万大洋,而且时间也浪费了”

  确实长江出租车不可能亏本出售,五辆车现在也不过是赚了一点点钱,然后抛售出去的。

  二手车,也是分年份的。

  一众股东也纷纷倒戈,觉得周祥生说的也有道理——祥生汽车需要这批车,来做业务第二。

  “好,那我们来投票吧!”

  结果,周祥生自然胜利,但也和好友季宾成闹翻。

  这就是生意场!

  当初要不是季宾成,祥生出租车不过和银飞一样,车辆不会超过50辆。

  但如今,周祥生觉得企业是他创立的,凡事自然希望掌控。

  下旬,陈光良来到中华码头南栈视察,正值Golden Beta这艘船在卸货。

  看着忙碌的码头,陈光良早已经收起对码头工人的怜悯之心,更多的是考虑国家的海运事业。自从他通过高明的手段,在第一、二条航线站稳位置,陈光良已经坚定要持续做航运。

  哪怕是1937年后,他也可以利用广州湾、香港继续做航运事业;等到1940~1941年,则将剩下的船只注册到巴拿马去,到时候想办法做上美国的运输业务,毕竟战争最需要运输船只。

  毕竟还有十年的时间,陈光良可以培养一批优秀的海员,届时远洋航行也不再请洋人高级船员。

  “马上就要恢复原价,以及取消捐赠协议,我们的那些客户反馈怎么样?”陈光良询问身边的管理层们。

  “根据各分局传回来的调查,我们的客户忠诚度比较高,12月份后的业务会受到较小的影响另外,毕竟现在全国的形势有利于我们国家自己的航运企业,故我们有信心和怡和、太古进行真正的竞争。”业务经理如是的回答。

  赵铁毅也补充道:“我们是华资航运

  要从根本上解决海员在船上的懒散等问题,陈光良也是想出一些招,例如增加了阅读室,船上有会计等识字人员,就可以讲解一些新闻;同时,还将海事学院的一些课程,放在船上进行。

  总之,环球航运立志培养高级海员,所以一开始招募的时候,一些读过私塾的人优先。而在这些工作的时候,环球航运还提供培训、文化课程。

  这里面是额外的金钱开支,其它航运公司可舍不得,但陈光良从长远考虑,所以投资比较大。

  哪怕少赚一点,他也无所谓!

  事实上,反倒是不少赚。

  管理上去了,业务也就上去了,这让陈光良想到前世的胖东来模式。

  “嗯,大家有信心是好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灾’这个道理你们要记住,我们的海员素质要一直提高,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海员之中,能大量成为高级海员。”

  “是,老板”

  环球航运第一批海员当中,就有不少识字很高的,进来培训的时候,就言明要将他们当做高级海员培训。

  前提是这些人中,不会中途退出。因为这些海员中,第一年是只包吃住,然后会签一个五年的海员合同。

  六年之后是自由身,能不能坚持下去,成为一名高级海员(船长、大副、二副、三副、轮机手等),这需要时间和金钱的双重培养。

  “我们三个月之中,代价是多少?”

  “28万,差不多一艘船的价格。”

  陈光良说道:“那说明还不错,我们四年可以回本一艘旧船。”

  赵铁毅马上说道:“您忘了,我们降低了运费,实际上可能两年就能回本,这两条航线很赚钱的。”

  还真是,降低运费的数字,基本都是利润。

  12月便恢复价格,那利润自然大增,两年回本也只是保守的。

  做航运就是如此,赚的时候大赚,一旦没有业务,可能就是大亏。

  例如给粤省运甘蔗的两艘船,保守估计半年多就能赚回两条船回来(本身船也买得便宜),这里还扣除打点冯锐那里的钱。

  考察一番后,陈光良决定明年找机会再购入至少两艘船,因为船的价格还会下跌。

  卖出第一艘船,是因为当时业务跟不上,明年继续购入船只,是业务已经跟上,并不矛盾。

  随后,回到环球航运的第一件事,陈光良就对赵铁毅等管理层说道:“让第一二航线的四艘船,从明年开始挂华伦洋行的旗帜,挂他们洋行的名义,这事低调一点操作,不要让人发现什么端倪。”

  赵铁毅一愣,随即问道:“那我们打出华夏航运崛起的口号,岂不是让人笑话?”

  陈光良凝重的说道:“暂时性的,所以我让你们降低影响。我这样做,肯定是有原因的,至少这最近半年我们要谨慎一些。所以,既然要挂人家的招牌,到时候就要伪装好一些。”

  赵铁毅等人咯噔一下,什么事情让老板决定挂华伦洋行的招牌,怕是只有战争了。

  莫非日本人刚刚侵略东三省,如今又准备向上海发动进攻?

  不得而知,他们也随即去忙碌起来。

  陈光良坐在办公室里,继续思索着——战争是1月初就开始在筹备,陈光良一向是‘反日份子’,说不定就会被针对。

  所以,他必须未雨绸缪。

  不过他不后悔!

  到了月底,陈光良检查了一下‘平安银行’的存款,好家伙,已经上了282万大洋。

首节 上一节 214/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