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276节

  陈光良如是的想到。

  钱是小事,关键在于憋屈。

  抛开这种负面思绪,陈光良研究起平安银行的财务情况来。

  公债已经全部套现,总计获得350万的收益,回报率非得的高。别看一些大银行,存款四五千万,但一年利润可能就几十万。

  例如四明银行,存款大概是四千多万,但孙衡甫将足足1500万拿去投资了‘地产信托’,差不多有1200幢楼。

  不出意外,四明银行一定是逃脱不了这次的‘金融危机’,要被财政部直接拿下。

  反观平安银行,如今的存款是2500万,贷款约900万(因为孙春生这笔贷款,故超过了三分之一的规定),存贷比非常的健康。

  特别是这2500万中,仅陈光良家族的存款,就高达900万,相当于这部分资产不可能受到挤提;另外,陈光良和沪市工商界的关系,故至少还有500万非常信任他。

  综合一下,平安银行绝对不会给财政部机会的。

  不仅仅如此,平安银行还要趁着这一次的危机(1934.7~1935.9),趁机吸纳租界的物业,作为长期收租之用。

  贷款、地产信托、汇兑,这三大业务,可以暂定为平安银行的业务。

  这一日,陈光良来到南鲸,他向总司令、孔祥熙、朱家骅分别递交了辞呈信,请求卸任招商局总经理一职。

  他必须赶在美国签署《白银法案》前,辞去这个占用他很多时间的职务,因为后面他要忙着去美国投资或转移资产。

  如果他还是招商局的总经理,倘若两三个月不在沪市,难免会引起人的注意。

  孔祥熙是第一个接见了陈光良的,他诚恳的说道:“陈先生,你是我见过最有能力的招商局总经理,我衷心希望你能继续留任!”

  一个能将华夏白糖业、航运业发展起来的人物,能力已经无需多说,就知道有多厉害。

  陈光良去意已定,委婉的说道:“孔部长,我的能力是擅长把握大局,而不擅长具体经营。招商局在每一个阶段,需要不同的总经理,所以我认为我的职责已经完成。对于招商局未来的发展,我一些个人的看法,已经以书面形式递交给交通部。”

  孔祥熙一听,心中也认可陈光良的言辞。

  白糖业走上正轨后,陈光良也是可有可无;

  如今招商局走上正轨后,陈光良同样是可有可无。

  想到这些,孔祥熙说道:“好鉴于你为国家经济做出的贡献,稍微我会为你申请勋章和荣誉,以表彰你的贡献。”

  陈光良马上一副爱国的表现,说道:“为国家做事,我向来不计个人得失,孔部长言重了!”

  孔祥熙笑道:“你放心,我们都是知道你的拳拳爱国之心。”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下其它方面的内容。

  孔祥熙说道:“对了,南鲸政府有意聘请你为高级经济顾问,这个不需要你天天坐班,只需要在一些事情上出谋划策,希望你不要推脱!”

  自己能推脱嘛?

  怕是真要推脱,好不容易和政府建立的好感,很快就会消失。

  一入公门深似海啊!

  这个高级经济顾问,陈光良也是知道的,包括银行家陈光甫,也在南鲸有这这样的任职。

  陈光良也知道,孔祥熙委任如此高的‘职位’给他,怕是因为政府控制的Z国银行、Z央银行、交通银行,在最近一两年,从海外进口了很多白银(1亿),因此受白银上涨后,变得实力强大起来;再加上陈光良在实业上——白糖、航运的表现,让南鲸政府决定聘请他当这个‘高级经济顾问’。

  Z国银行、Z央银行、交通银行,这三家银行如今强大起来,就意味着明年政府手中的火力更加十足,那么趁机夺取民营银行的弹药,也更加充足。

  希望,平安银行不在他们的‘打击范畴’,不然陈光良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要知道,就算应对挤提成功后,本身存款也会流走不少,银行信誉也会减少。例如当初的上海储蓄银行,原本是沪市存款最多的民营银行,结果遭遇挤提(江淮水灾),之后被北方银行超过(总部在沪市)。

  “好,如果有合适的建议,我会提出来的。”

  孔祥熙很满意陈光良的识时务,这个年轻人虽然不会主动靠向南鲸政府,但也是属于‘好拿捏’、‘好指挥’的商人。

  “好,如果人人都像陈先生这样爱国的话,华夏何愁不兴!”

  给人戴高帽子,陈光良心中可不吃这一套。

  不过他现在已经将900万两白银运到香港,心中也算吃了颗定心丸。

  告别孔祥熙后,陈光良又被总统府的人接走,和总司令见了一面。除了勉励一番外,其次自然就是稍微敲打敲打。

  背脊有些发凉!

  陈光良现在是不仅半入公门,而且《东方日报》实际上还是在他手里,若是不小心行事,就怕惹上大麻烦。

  正好离开的时候,他又正好‘碰’到戴笠。

  戴笠面带笑容,朝着陈光良拱拱手,说道:“恭喜陈先生,抱得美人归,你这家里一位,外面一位,实属我们男人的典范。”

  显然,这里面话里有话。

  戴笠不是真羡慕陈光良的齐人之福,也不是为蒋梅英投身陈光良而吃醋,他是在想——当初自己被上司大骂一顿,是不是陈光良在搞鬼。

  虽然《东方日报》的记者,有写女明星的轶事,但那天也未免太巧合。再加上,蒋梅英自此后投入陈光良的怀抱,以及《东方日报》又是陈光良的产业。

  所以戴笠就有怀疑,他是被人给搞了!

  好家伙,他一个特务头子,既然被一个商人给搞了,真是有些挂不住面子。

  陈光良平静的说道:“戴局长,你还对这些事情感兴趣,要不要加入《东方日报》,既能获得更多的情报,也能让《东方日报》增加点八卦内容。”

  他可不怕戴笠,没有他老板的命令,他又岂敢对陈光良做什么!

  戴笠皮笑肉不笑的说道:“陈先生真是幽默,不过《东方日报》还真是比我们在沪市的消息灵通,要是能合作,那就是太好了!”

  陈光良拱拱手,说道:“这个你得去找报社的人谈,我现在也只是股东而已。回见!”

  戴笠只得回应的拱拱手,说道:“好回见”

  回沪市的途中,陈光良也考虑遇到戴笠的事情来,关于蒋梅英的事情,他不会认为戴笠敢对他做什么,毕竟陈光良如今是南鲸政府的高级经济顾问,对国家有贡献的实业家,就是旗下的《东方日报》也不会激进的针对南鲸政府。

  反倒是《申报》,自从民·权保障同盟成立后,史量才在《申报》上广泛宣传,极力拥护其政治主张,并发表同盟领导人宋国母、杨杏佛、鲁迅等人支持抗日与抨击国M党统治的言论,反对蒋“围剿”苏·区。此后,又详尽报道了杨杏佛的华北之行,以及宋国母、杨杏佛在南鲸营救政治犯的活动。

  所以,就算刺杀报业人士,史量才显然是最合适的。

  不过自从去年杨杏佛被刺杀后,史量才多少也该谨慎点,多请保镖了,多保持行踪不定。

  “不对,史量才最好是不要死,这样报业就不会人心惶惶,自己也不要从《东方日报》退股!”

  陈光良突然想到这一点!

  自从一二八事件后,陈光良主动退出《东方日报》的管理权,但保留了50%的股权。但就算如此,陈光良也实际上掌握着《东方日报》,因为他是所有编辑和记者的‘教父’。

  原本陈光良的打算是,这两年继续退出《东方日报》的股份,毕竟形势更加严峻。

  但如今,他却有点想把股权留下来,毕竟以后方便重新拿回《东方日报》的控制权。

  “史量才最好是不死,让他一直成为南鲸政府的靶子,但又找不到机会下手。”

  南鲸政府毕竟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针对一个报业大亨,所以只能派特务下杀手,而且还见不得光。只要史量才的行踪漂浮不定,再加上加强增加保镖,那么安全线大增。

  不过陈光良却有点印象,史量才是去杭州养病的路上,让特务们找到机会。

  “看来,得找机会给史量才警告一下,让他不要去杭州养病。”

  倒不是陈光良关心史量才,而是他需要一个高的人,一直顶着而已。

第289章 白银法案

  两天后,陈光良卸任招商局总经理一事,在沪市便已经传得纷纷扬扬。

  ‘急流勇退’很多人都会这样评价,如今招商局债务很低,而且业务还发展得不错,是国民政府的‘三大银行’以外的最重要企业。

  而在一年半以前,招商局负债1700多万大洋,再加上经营管理不善,仅每年的利息开支,就足以让招商局处于‘濒临倒闭’的状态。

  而如今呢,招商局负债不到500万大洋,年利润在300万大洋以上,可谓绝对的超级企业。

  “听说,陈光良先生在招商局一年半的时间,一分工资未要,而且还不得停下自己的生意,去打理招商局的业务。”

  “可不是嘛,我也听说陈光良不仅变卖了地产业务,收缩了事业版图,为的就是管理招商局。”

  “难怪陈先生要急流勇退,要是继续担任招商局总经理,那他也别想赚到钱了!”

  “也算是好事。当初南鲸政府拿招商局的时候,仅用了三分之一不到的资金,好像也就300万大洋,就将股权全部换成官方资本(当时资产虽然有3300万,但负债也是1700多万,故净资产大概在1500多万)。”

  “如今可好了,招商局一年的利润,就够收回成本了!”

  与此同时。

  让陈光良比较意外的是,孔祥熙并没有委派政府体系的官员,去担任招商局总经理,而是去游说刘鸿生继任招商局总经理。

  这一招还是比较聪明的,倘若马上换成政府体系的官员,陈光良的一些措施能不能继续实行下去,这是一个未知数。

  刘鸿生毕竟也是实业家,更能执行陈光良时期制定的策略,而且他早在一年半前,便被陈光良请来担任理事。

  但可以想象到,刘鸿生也是被硬逼着担任招商局总经理,毕竟大家都明白——这个位置是赔钱赚吆喝,自己生意照顾不了,免费替国家工作。

  时间匆匆,转眼三个月时间过去。

  1934年6月中旬。

  美国《白银收购法案》通过,主要内容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在国内外市场收购白银直到白银价格达到每盎司1.29美元或者财政部储备的白银价值达到了黄金储备的1/3,在收购的过程中,财政部有广泛的自由斟酌权。

  最近一年来,世界白银上涨,本身也是受美国的影响。

  但美国的白银集团(七个州,掌握着七分之一的投票权),显然还不满足,要进一步推高世界白银的价格。

  在这之前,美国的白银约为0.64美金每盎司,伦敦的白银则为0.55美金每盎司,而上海的白银仅0.48美金每盎司(约0.52美金每两)。

  原本纽约和沪市的白银,差价就已经有20%以上;但毕竟美国只是收购国内产出的白银,故还不至于造成各国白银流入美国。

  而如今,美国财政部可以直接收购国外的白银,且还会将价格提高,这无疑很快会造成全球的白银流入美国。

  平安银行大厦。

  陈光良看着《东方日报》的新闻,心情有些起伏。

  虽然这对华夏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在改变不了什么的情况下,陈光良觉得对自己的事业来说,则是机会。

  不一会,他来到平安银行的会议室里,管理层悉数到场,包括香港分行的经理和协理。

  目前,平安银行已经在八个城市拥有分行,其中四个城市又是重点(沪市、香港、武汉、广州),然后又回逐步实行‘双总部’——沪市、香港的策略。

  “大家看到这则新闻没有,有没有什么感想?”

  十几名高层纷纷看向报纸,随后陷入思考。

  夏高翔首先说道:“按照这种情况,美国的白银能达到0.7美元每盎司以上,差不多高出沪市的40%以上。那些洋行,一定会将沪市的银元融成白银,然后运到纽约去出售。也就是说,沪市要陷入缺钱荒。”

  事实上,这条法令一出,很多人都已经预料到一些,但要么已经成为事实,要么想得还不够长远。

首节 上一节 276/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