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投喂的同桌太宝藏了 第965节
“还有谁知道这里?”许晨开口问了句。
谢冰冉没有开口,只是轻轻摇了摇头。
……
河道旁的墓园。
许晨陪着谢冰冉,一起来到了奶奶的坟前。
“有人祭奠过了?
居然比我们还早……”
奶奶的坟堆前,有焚烧过的黄纸,还有一个小瓷碗,里面摆了几块小糕点。
许晨弯腰仔细瞅了瞅,发现是三块“蜜三刀”。
奶奶自然还是有些本家亲戚的,每年也还是会来祭奠。
但这天还没有亮透,也实在是太早了些。
谢冰冉蹲下身去,看了看那个小瓷碗和里面的蜜三刀,沉默无言。
……
……
临走之时,谢冰冉忽然说要“回去一趟”,并让许晨在车上等她。
许晨虽然搞不清状况,但还是乖乖听话独自上了车。
……
谢冰冉快步穿过巷子,来到了谢家老宅门前。
她蹲下身子,卸下墙角那块松动的砖头,沉默着看了一会儿。
她又摸了摸胸前口袋,拿出了一把钥匙,伸手塞进了墙角里面。
……
……
【全书完】
完本感言
面无表情的方骏老师、气场强大的菲姐……
开朗大方的吴大小姐、怕生怯怯的苏蓉、嘚瑟浮夸的江浙小王子、有事真上的陈大海……
沉迷种树的三舅、天生带狠的小锐哥、愣头愣脑的方涛……
玩得很花的周小副总、胸怀宽广的艾米姐姐、嫁不出去女儿的冯镇长……
当然,还有奶凶奶凶的冰哥……
他们都是“有情有义”的人。
不像许家那对父子,就知道靠女人。
故事虽然写完了,希望这些人物,还能留下些长久的印记。
……
从去年5月写到今年6月,刚好是一年多些。
虽然没法维持日万,但也没有请假和断更。
故事不复杂,便是老许、小许、冰哥的三条线。
终点也是开书便确定好的,写到08奥运,三条线也在此归于一处。
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看上去”节奏偏慢的原因,原本就是预计只写两年多点的剧情……
大纲调整过两次,但总体上还是维持了开书时的底层构想,比较重要的人物、情节点、情绪情感都写出来了。
一整年的更新周期,中间的艰难比预想得多,除了写故事本身,也还有现实外部的诸多干扰。
但还是要为自己点赞,克服了内外各种困难,没有断更,故事也完完整整写完了。
算是给所有支持的读者,也给自己一个交代。
矫情一点的讲……
过去一年,在好多个令我感叹“人生艰难”的夜晚,是这本书和书里的人物,以及投推荐票月票、追读的朋友,陪我一直撑了下去。
所以。
我爱书里的他们,
也爱看书的你们。
……
众口难调,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内容偏好。
不过写完这两百万字,还是明了许多,下本书的主次取舍应该也能稍稍得当些。
结尾也是很早之前便想好的,还算满意。
无论是关乎冰哥底层秉性的那场危机,还是晨风从诞生便掉进的“大老板”的局,以及最终在08奥运前所有过往剧情的收束、许家未来的想象预期……
谢沧明的暗线其实很丰富,原定可能得有二三十万字的剧情。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实在是无法具体展开,否则人物便注定必须有个悲伤结局。
大纲修改过程中,谢沧明的大段落都删掉了,过程中只留了“沧海日月”这个ID,并将他的关键人生片段合在了终了处,把之前散落的一些伏笔收在一起。
更加无法展开的,还包括“大老板”那边,懂的都懂。
只能从侧面勾勒,旁敲侧击。
并把一些细碎线索,揉在了主线剧情的角落里。
事件的“烈度”上也做了大幅克制,防止书突然“无”了。
但故事基本上还是讲述完整了,只要没有跳过太多章节,还是能拼出一个事件全貌出来……
有读者嫌感情线太少,也有读者只看商战,这中间还是有点难平衡。
这本书最开始的框架其实是“职业文”,只不过因重生的题材,加入了感情线和商战。
当我发现“冰哥”的感情线有了太多正反馈时,其实大纲已经非常不好修改了,毕竟这本书没法改成完全谈恋爱的小说。
索性,硬着头皮写了下去。
好在后面的事业领域,还是得到了好些朋友的认可。
广告的“职业线”是个冒险,起点上还没有把这个职业真正写起过来的书,算是一种尝试吧。
到中后期其实相对弱化了,加强了相对更好理解、冲突感更强的商业范畴。
明显的不足之处自然也很多,节奏、爽感、轻重等等。
总结经验教训,下本优化,继续努力吧!
……
……
明天开始会有篇番外,后续可能还会不定期掉落。
番外会写得随意些,感兴趣的随意看就行。
新书在准备,需要点时间。不一定还是重生题材了,说不准……
今晚喝酒去。
谢谢大家。
鞠躬。
……
【本书意见收集区-欢迎评论】
【新书期待收集区-欢迎评论】
第590章 番外味道(上)
平行世界。
另一条时间线。
……
2024年,杭城。
“老板,办公室的租金……物业又来催了……”
安晴杵在那里,一脸为难开口说道。
许晨抽了口烟:
“行,我知道了。
你跟物业说再等几天,下周内肯定去把房租交上。”
安晴一脸为难还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点了点头,便起身出去了。
……
前年被大厂裁员之后,许晨花了大半年投简历、找工作,无奈就业行情太差而自己又老大不小,俨然已被社会强制退休了。
直到去年初时,在之前广告圈子的群里,看到了某个地产项目招标的信息,许晨才重操旧业,找朋友帮忙注册了一家广告公司。
他连熬了三天三夜做方案,参加了这个本地绿城地产的小项目比稿。
靠着些好口才也算是有些运气成分,最终拿下了这个总预算才二十万的小项目,解了当时的房贷与生存困境,也让他看到了未来的职业可能。
过去的一年半里,“东辰广告”又招了包括安晴在内的两个年轻新员工,并另外拿到了两个小营销项目。
可最近几个月,状况又变得异常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