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娶秦淮茹,改剧情就变强 第112节
几人说着,没有打扰上课,在主街由郑富强带领着朝前走着。
“我知道了!小王,你刚才照片拍了,回头就写份新闻稿发到人民报社去,老太太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响应国家扫盲工作,一定能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扫盲中来!”
“是!市长”
“郑队长,你们南锣鼓巷做的工作很好!为咱们整个四九城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首长,我们南锣鼓巷扫盲班之所以能这么快建立并开始上课,主要是黄建军同志和黄奶奶他们一家子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所以,我建议其它片儿区也优先把积极分子、积极集体调动起来,如此,应该会让扫盲运动更容易展开!”
“郑富强同志,你递交一份报告,我们要开会研究研究你提出来的建议。”
“是!”郑富强铿锵回应,敬了一礼。
看着几位领导离开,郑富强脸上也有了笑容,回身重新来到了黄记早餐铺门口,看着铺面内学习的众人,脸上的笑容就更多了。
随着马六成一句“下课”,屋内屋外的人顿时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有些人还凑过来问郑富强刚才的情况。
郑富强微微一笑,没有多讲,而是进了铺面内:“黄奶奶,今儿可得感谢您支持我们的扫盲工作。”
“郑队长客气了!我也没做什么!”黄老太太摇了摇头,“老二,老二媳妇儿,我住你们这儿几天!”
“唉!妈,一直给您收拾着房子呢!”
“老太太,那您回去休息,我跟他们再说几句话。”
“嗯!你们聊着!”黄老太太点头,拉着王大花和陈招娣两个妯娌回了后面院子。
铺面内,很快就剩下黄有义、黄有发、黄建军、秦淮茹、郑富强、马春花和马六成几人,剩下的人都已经走的走,没走的也在外面没进来,大概是也有报名的心思想听听郑富强要说些什么。
“几位,感谢您几位,刚才咱们傅懋恭傅市长过来了,对我们南锣鼓巷识字班大加表扬啊!黄奶奶和刚才在上课的大家伙儿过两天可能要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随着郑富强话落,铺面内众人都有些激动起来,黄有义和黄有发兄弟对视了一眼,神色也激动,能让黄老太太高兴的事儿,他们兄弟俩自然也高兴。
……
时间转眼过去了两天,南锣鼓巷扫盲班因为第一课有黄老太太的参加,这两天的工作就更加顺利了。
在郑富强和马春花等人做工作下,一些老爷们儿也纷纷随之加入了扫盲班开始识字儿。
用马春花去劝说的话来说,那就是“你家老娘们儿都认字儿了,到时候你这个老爷们儿不认字儿,你害不害臊?丢不丢人?老四九城爷们儿活在世上图啥?可不就图个面儿!”
所以,南锣鼓巷扫盲班成了四九城各个片儿区的学习对象,尤其是这天,人民日报最新期报纸下来。
黄记早餐铺。
黄有发和陈招娣两人正忙活着,招呼着来照顾他们生意的大家伙儿,黄老太太坐在一旁,抱着黄建业跟别人闲聊着。
“各位,小黑板儿上写了今日供应啊!”
“啧!黄老二,你倒是说说都供应什么啊!”
“不识字儿?你报名扫盲班没有?现在知道识字儿的好处了吧?打今儿起,咱们每日供应,都会写在小黑板上!”
黄有发刚刚话落,就听主街突然传来一道喊声:“黄奶奶上报纸啦!黄奶奶上报纸啦!黄奶奶上报纸啦!快来看呐!人民日报头页儿!还有马老六,好几个都被拍上了!”
“哎呀!这是我,这是我,我也上报纸!”
“还有我!哎呀!黄奶奶来上课那天晚上的大家伙儿都在报纸上,你看看,你看看!”
“还是黄奶奶最清晰!”
“那是!人家主要照的就是黄奶奶,马老六都是只有一个侧脸儿,咱们就是……就是那个啥……”
“陪衬!”
“对!哎呦,快看看,写了啥,是不是夸我们的?”
“是!说我们南锣鼓巷扫盲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是先进、是模范,还着重说了我们第一批参与到扫盲班的人是学习积极分子。”
“哎呀!我也被夸积极分子了?我可得好好学!”
听着这些动静,黄有发和陈招娣两人哪还有心管铺面生意,早就跑出去找报纸去了。
“黄奶奶,您有福气嘞!登报纸了!还是人民日报呢!”
黄老太太抱着黄建业,神色激动地站了起来,但随后又坐了下来:“好!所以啊!大家伙儿还是要报名扫盲班,好好学!”
“唉!老太太,您怎么不着急呢?”
“着急啥!老太太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能留一张照片,我也心满意足了!”
“哎呀!老太太,您说的哪里话!您一定能活过一百岁嘞!”
屋内几个食客跟黄老太太聊着,不一会儿的工夫,黄有发和陈招娣两人就抱着一张报纸重新回来了。
“妈!您看!”
“妈!您登报纸了!”
只见人民日报首页刊登着一副大大的照片,照片中,黄老太太立在一众妇女中间,认真地看着黑板旁的马六成,在黑板上写着四个大字“男”“女”“同”“志”,其他一众人也仰着头看着黑板,一副积极学习的画面。
很快,95号四合院那帮人也闻讯而来了,众人纷纷挤在黄记早餐铺门口,尤其是易高氏、阎杨氏和刘氏三人,那叫一个激动,因为照片中也有她们的身影。
“大家伙儿甭挤在这儿看我一快蹬腿的老太太了,该干嘛干嘛去!记住,好好学识字儿,对你们下一代也有好处!”
“是嘞!是嘞!老太太您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对对对!您老人家教出来的孩子,您看看,个顶个的有本事嘞!”
黄老太太看这些人没有要走的意思,只好抱着黄建业离开铺面去了后面院子,铺面前围观的人这才三三两两议论纷纷的散去。
而95号四合院的易高氏等人,在跟黄有发两口又聊了两句之后,也纷纷回院儿去了。
刚刚走进前院,就看见聋老太太拄着拐杖下了三道门进了前院,身侧还跟着易中海。
“哎呦!老太太,您这大早上的嘛去?是不是也听说了黄老太太登报纸的事儿了?我们仨因为去识字班学习,也在报纸上呢!”刘氏一双三白眼在这时候都凸了三分,嘴角噙着笑意。
“是啊!聋老太太,黄家奶奶可登报纸了!您没看到,那么大一张照片,黄家奶奶的身板儿挺直,占了好些地方呢!”
许氏也跟了一句,她是真羡慕,因为院内那几个老娘们儿在照片上也能隐约看到,而她可没去上课。
易高氏脸上也挂着笑容,但对上易中海的视线,笑容收敛了些许,也没有开口说话。
“刘婶儿,许婶儿,您说什么?我奶奶上报纸了?”
黄建军和抱着孩子的秦淮茹这时候从后院走了过来,小两口听到后,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是啊!建军,建军媳妇儿,你们快去买张报纸看看吧!人民日报呢!头页儿就是!快去跟你爸妈也说一声!”阎杨氏脸上的笑容也是藏不住的,因为她也算是上了报纸了。
“淮茹,走,找咱爸妈说说去!”
易高氏、阎杨氏和刘氏,此刻看着黄建军扭头又回去的背影那叫一个感激啊!若是她们第一天没有报名识字班,哪有机会一块儿被登在报纸上。
以后听建军的,就对了!得向翠花学习才是!
几个老娘们儿如是想着。
聋老太太听着这些话,脸色越发白了几分,身子踉踉跄跄的,被易中海眼疾手快地扶了一把:“老太太,您没事儿吧?”
“扶我回屋吧!我……今儿不出去了!”
看着聋老太太快速耷拉下来的脸色,刘氏不屑地瞥了一眼,跟许氏、阎杨氏凑在一块儿继续说着,声音就没有任何压制的意思,惹得聋老太太转身回后院的脚步都加快了几分。
还没走到月亮门,就见黄家一家六口穿过月亮门进了中院。
“呦!聋老太太,您不是要出去吗?这怎么又回返了?”黄建军抱着黄天年,轻轻晃悠着,眼神一眨不眨地看着聋老太太。
“聋老太太,您歇着,我们去老二那儿看看!听说我妈登报纸了,说是人民日报呢!”
黄有义是最会撒盐的了,并且他自己是完全没有撒盐的意识,就比如他现在说的这句!
只见随着他话落,聋老太太双眼一闭,身子软瘫,拐杖脱手发出与地面的交击声,她人也随之朝后倒去。
“老太太?老太太?”
易中海快速扶住了聋老太太,喊了几声都没醒,显然被气晕过去了。
黄有义一脸无辜地看着这两人:“这怎么回事儿这是?我也说了一句话而已,这怎么还晕过去了?”
第173章 你好坏,我好喜欢!
“老易,你还干看着干什么?还不赶紧送医院!”
易中海看着黄有义比自己还着急,不由白了他一眼,愣是没回话,背起聋老太太扭头就走。
黄建军在一旁看着自己爹和易中海这两人的小表情,他都快憋不住要笑了。他知道自己老爹是真没有故意气聋老太太的意思,但往往这种无意识的话更戳人心不是吗?
“爸,易师傅跟聋老太太最亲,他会送聋老太太去医院的!聋老太太刚才不还好好的吗?这也不知道是怎么着了,易师傅,你就甭回头看了,你可甭想把这事儿赖在我们头上啊!”
“是啊!刚才不还好好的吗?我就说了一句我妈登报纸了……”黄有义念叨了一句,随即反应了过来,话头也停住了。
黄有义看着易中海抱着聋老太太离开的背影,叹了一口气:“唉!人一上岁数,就是冷不丁的身子就会出点儿毛病,花儿,回头你可得好好照看着咱妈!”
前面抱着聋老太太走着的易中海听到这句话,正在上三道门的脚步一个趔趄,差点儿朝前栽倒,倒是被循声而来的易高氏扶了一把。
“当家的,这是怎么了?老太太怎么晕过去了?”
“甭问了,翠兰,快随我送老太太去医院!”
接着就听前院传来刘氏等人的谈话声。
“这是怎么着了?聋老太太刚才不还好好的吗?”
“是啊!刚才不还要出去吗?”
“就是!老易,怎么回事儿?啊!”阎埠贵也在这时候出来了,显然他也已经知道黄老太太登报纸的事儿了。
易中海却没有任何回应,抱着聋老太太,易高氏跟在身侧,快速上了垂花门离开了
随着前院的动静,黄家一家六口也进了前院,就听黄建军幽幽来了一句:“聋老太太也是,气性也太大了!这是看我奶奶登报纸生气了!不就是登了个报纸嘛!至于吗?”
一听黄建军开口,还在前院内的阎杨氏、刘氏和许氏脸色都变了变,大概猜到了聋老太太晕过去的原因。
看着老黄家六口也随之离开,阎杨氏、刘氏和许氏三人也都松了一口气,凑在一块儿继续聊着。
“老许家的,你那天不在,你是不知道!那天黄家奶奶去了,聋老太太也去了,后来好像有什么领导过来了,给我们上课的人拍了照!”
“对!这不就黄家奶奶登了报,她这是真有可能跟建军说的一样,被气晕了!”
“啧啧啧!这么说的话,我看建军说得对!聋老太太气性也太大了!她还想登报纸不成?”
“得了吧!她就是妒忌黄家奶奶!这也就是翠花没在,要不然非……唉!翠花今儿要出院了吧?”
阎杨氏、刘氏和许氏三个老娘们儿凑一块儿闲聊着,不仅仅这座四合院,整个南锣鼓巷在今天一早上基本都知道黄老太太登了报纸的事,使得南锣鼓巷扫盲班的工作就更加顺利了。
当天下午。
上一篇:寒门:我靠娶妻走上巅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