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娶秦淮茹,改剧情就变强

四合院:娶秦淮茹,改剧情就变强 第117节

  “不知道呢!老师没说!”何雨水摇了摇头,养着小脑袋,笑容满脸地看着黄建军,嘴角还残留着洗漱牙膏粉的泡沫残留。

  何雨水已经七岁了,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去学校上课了,比何大清跑之前更乖巧懂事儿了,但这种懂事就让人很心疼,因为她生怕何雨柱有一天也离开她跑了。

  “乖!你要是能拿个奖状回来,建军哥哥给你糖吃好不好?”黄建军笑呵呵的,递过去一颗奶糖。

  “谢谢建军哥哥,我一定会的!我也要跟张婶儿学,拿奖状!”

  刚刚从屋内走出来的张翠花脸上顿时有了笑容:“雨水,你说得对,你得跟婶儿学!可甭学院儿内其他几个老娘们儿,张婶儿我可是光荣的工人阶级!当然了,你大花大娘除外!”

  “嘿!翠花,大早上你甭着不自在啊!”在水龙头旁接水的刘氏不乐意了。

  “怎么着吧?老刘家的,我月工资三十三!”

  “你!”刘氏怒指着张翠花,刷牙的漱口水都差点儿吞进肚子里,“我不跟你计较!我回屋做饭去了!”

  “嘁!我月工资三十三,三十三啊三十三!怎么着吧?”张翠花连说带唱的,还带着《夫妻识字》的腔调。

  阎杨氏低头洗漱,根本不插话,洗完,端了一盆水立刻扭头就走。

  “老阎家的,你跑那么快干什么?甭跟昨儿老易似的摔喽!你现在可还怀着一个呢!注意点儿!”

  张翠花这一喊,阎杨氏的脚步都又加快了几分,就听张翠花又自言自语悠哉游哉的念叨着:“三十三啊三十三!三十三嘞三十三!我的工资三十三!”

  抑扬顿挫的唱腔,让院内几个老爷们儿也只当作是没听见,接了水,扭头就走,尤其是阎埠贵,因为阎埠贵现在的工资也就比张翠花高出来那么点儿。

  黄建军则是不在乎这些,跟张翠花和沈老栓又聊了几句,也问了几句何雨柱昨天去医院的大概情况。

  “这么说,聋老太太和易师傅还住一个病房了?这下好,俩人也算是有个伴儿喽!”

  说完,黄建军扭头就回了后院。

  刚进后院,就听张翠花尖锐的声音骤然传来:“你个死小子,你还知道回来,你怎么不在医院陪着他老易了?啊!”

  “你妈我住院好几天,你特么连去看一眼都不去,易中海摔倒,你可倒好,忙前忙后,还陪了一夜!”

  “你还知道回来?啊!你回来就找我要饭吃?你吃个P!我不是你妈!老沈,给我家法伺候!”

  听到这个动静,黄建军微微摇了摇头,也没有去看,进了老黄家开始做早饭。

  早饭过后,院内动静也都消停多了,只剩下中院内刘娟数落贾东旭的声音。

  “贾东旭,你昨儿晚为什么不去扫盲班?啊!咱妈说的那些话可是想说给你听的啊!你……”

  刘娟休产假,也不着急,抱着贾梗,跟同样休产假的张翠花,一块儿数落着贾东旭,这婆媳俩偶尔还真站在同一个阵营,但也就是偶尔,比如针对贾东旭和易中海的时候。

  其他要上班的人可没闲心思听这些,纷纷拿着自己东西走出院门,上班去了。

  贾东旭闷着头不说话,等上班的众人都离开后,他拿着自己的笔记本,眼底挂了一抹笑容:等着瞧吧!夫妻识字说不准还真能上青年报!哼!

  “妈、媳妇儿,我干爹给我了一些钱,让我去买辆旧三轮蹬三轮,我这就去旧货市场看看去!我也要挣钱不是?”

  “呦!终于想到挣钱了?”刘娟的狐媚眼终于亮了亮。

  “他,老易?能给你钱买三轮?嘁!等你买回来三轮再跟我说吧!”张翠花不屑地轻哼一声,然后抱着沈东明扭头回了西厢房。

  贾东旭对刘娟不自然的笑了笑,拿着自己的笔记本扭头就走了。

  这边,黄建军推着自行车,和秦淮茹、何雨柱一块儿出了胡同,在南锣鼓巷主街走着,跟迎面的邻里街坊时不时的回应两句。

  “军哥,贾东旭昨天在医院跟易师傅说,要把你这首《夫妻识字》投到青年报社去!被我听到了。”

  “哈哈!他投青年报社?书没看过几本,想法倒是挺多!”

  “怎么?军哥,你难道已经投到什么报社了?”

  黄建军对秦淮茹和何雨柱摇了摇头:“哪儿啊!实际上,这首夫妻识字,早在44年就被一位叫马可的同志写了出来,并在49年刊登在了《国人民文艺丛书》中,早就出版了!”

  “我也不过是把这首歌以一种秧歌舞的形式,让咱们大家伙儿知道罢了!是为了加强大家伙儿的学习兴趣的!”

  “我就说人呐!还是得多看书,他想的倒是美!哪儿轮得到他发表!”

  一听黄建军说完,秦淮茹不由抿嘴笑了起来,何雨柱更是神色一怔,脚步都慢了半拍,随后脸上也有了笑意。

  “军哥!那《说事儿》和《英雄赞歌》呢?”

  “这两个现在倒是没有!你放心拿给瓮科长用!”

  三人说着,出了主街,黄建军就蹬上了自行车,带着秦淮茹先一步离开了。

  ……

  青年报社,大门口。

  “马六成,我告诉你,你再拦我,我这次可是为了国家扫盲大事儿写出来的一首诗歌!”

  马六成看着想要冲进报社内的贾东旭,根本不在意他在说些什么,不屑地瞥了一眼贾东旭张开的笔记本上写的歪歪扭扭的字体。

  “你说这《夫妻识字》是你写出来的?”

  “那是!是黄建军他抄了我的拿去用!你给我让开,我要见廖主编!”

  “嘁!贾东旭,你编谎话都不会编,你去图书馆翻《国人民文艺丛书》好好看看吧!这是一位叫马可的同志早在44年写出来的,49年就出版了,建军也就是拿来提高大家识字的学习兴趣的,你可倒好,照搬过来还说是你写的!你脸呢?”

  贾东旭脸色顿时僵住了,不可置信地看着马六成:“马六成,你一个看大门儿的,你知道什么你?”

  但随即神色也变了变,继续问了一句:“马六成,你说的是真的?”

  “我还能骗你不成?去去!懒得跟你多讲,你个贾文学,你还真是假文学,书没看过几本,每天想的倒是挺美!谁都想糊弄!你自个儿去图书馆翻翻看。我看翠花婶儿说得对,你还不如去前门蹬三轮去,那还是个活计!”

  贾东旭在青年报社大门口拉着几个人问了问之后,他那张脸越拉越长,然后愤恨地怒吼:“黄建军!特酿的,他又摆我一道!”

  “你可拉倒吧,赶紧走人!甭在我们报社大门口乱喊乱叫!”马六成怒斥,就差拿个扫把赶人了:“什么玩意儿!假文学也想在我们报社刊登?笑话!”

第179章 宣传科的秦淮茹

  红星轧钢厂,宣传科。

  秦淮茹到的时候,瓮慧茹这个科长就已经在办公室内了,正拿着扫把打扫卫生。

  “瓮科长,我来吧!”

  “哎呀!淮茹同志,你歇着,我来,咱们都是革命同志,谁扫地不是扫?你刚生了孩子,你坐那儿歇着!”

  瓮慧茹声音自带大气,那张国泰民安的脸更是带着几分慈祥感,把秦淮茹按在板凳上,拿着扫把继续扫。

  秦淮茹也知道瓮慧茹性格,没再多说,但拿起一旁的抹布开始擦着办公室内的桌面等地方。

  “瓮科长,我昨天去了我们南锣鼓巷的扫盲班,总结了几点经验,您等会儿给瞧瞧,看能不能用在咱们厂扫盲班。”

  “成啊!淮茹你真是位好同志,回家了还在为了革命工作努力,你们南锣鼓巷扫盲班我可是知道的嘞!有位老太太还登了报纸呢!可是让我们片儿区的一众小脚老太太都加入了扫盲班嘞!”

  秦淮茹羞涩地笑了笑:“瓮科长,那位老太太就是我奶奶!”

  “啊?是你奶奶?我说的是昨儿人民日报……”瓮慧茹扫地的动作顿时停住了,不可置信地看着秦淮茹。

  “对!就是我奶奶。”

  “哎呀!淮茹同志,快说说你总结到的经验,我们原本还想着派人到南锣鼓巷扫盲班去学习来着,嗐!我都给忘了你和黄主任就是南锣鼓巷的了!”

  瓮慧茹地也不扫了,拉着秦淮茹在一旁办公桌坐了下来。

  “瓮科长,这是我写好的几条建议,您看看,其中有两个小节目和一首歌,也是吸引人报名的手段!”

  瓮慧茹已经拿着笔记本看了起来,一边念道:“扫盲要分三步走,第一吸引人主动来报名,后附小节目……第二让课堂生动有趣,让学习的人产生攀比多识字的心理,看谁识的字儿多,尤其是夫妻间……”

  “第三,对最先完成扫盲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奖状或其它奖品……奔着最终的奖励,一定会让学识字的人更能长时间保持去上课的学习劲头……”

  “淮茹同志,这些建议都是你写的?”瓮慧茹的眼睛都亮了,刚才念的时候忍不住看了秦淮茹好几眼

  “瓮科长,我这几天下班后,军哥都会带我去我们南锣鼓巷的扫盲班观察,主要是军哥在引导我朝这方面思考,尤其是昨天……”

  秦淮茹快速把昨天南锣鼓巷扫盲班的有关情况说了一遍,继续道:“因此,我根据这几天我们南锣鼓巷扫盲班的学习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总结,我的能力有限,能看出来的也就这些了。”

  “淮茹同志,你这可不是能力有限,你学习能力和总结能力很强了,比大部分同志都强,我现在都有点儿想认识认识你那位婆婆了,真想让你婆婆来咱们扫盲班给同志们上课。”

  “瓮科长,我婆婆要照顾俩孩子,实在是分不开身,要不然为了国家扫盲的革命事业,我婆婆指定愿意!”

  秦淮茹这话说的漂亮,引得后进办公室上班的人不由得都朝她和瓮慧茹看了过来,也包括刚刚来上班的许伍德。

  不由看着秦淮茹心中嘀咕道:建军这个媳妇儿,现在任谁再看,谁知道她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啧啧!不得不说老黄媳妇儿是有本事!

  “那太可惜了!我相信你婆婆一定是一位非常愿意为我国革命事业做贡献的人。说起来,这几天现在咱们四九城就没几个不知道你们南锣鼓巷扫盲班的,但总结出经验的,可没几个,咱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淮茹同志,你这些总结出来的经验很重要嘞!”

  瓮慧茹说着,翻看着秦淮茹的笔记本,秦淮茹在一旁指了指:“瓮科长,您看,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张翠花同志和沈老栓同志表演的夫妻识字。”

  “黑格隆冬天上,出呀么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放光明,写了字,放光明……”

  瓮慧茹看着,念着,宣传科所有人也在听着。

  “淮茹,这是你写的?”

  “不是!”秦淮茹摇头,“我哪儿写得出来!军哥说他是在《国人民文艺丛书》中看到过,所以拿来配合一种秧歌舞的形式来提高大家伙儿对学识字的兴趣,也为了加深记忆。”

  “是吗?黄主任看过的书真多啊!怪不得做菜都那么厉害!”

  “谢谢瓮科长夸奖,这种表现形式,从昨天我们南锣鼓巷扫盲班的反馈来看,很成功,吸引了更多的人对识字产生了学习兴趣。”

  “你刚才说张翠花同志和沈老栓同志也都是我们厂的?我看可以在咱们厂里试试,让他们来表演。”

  “怕是不行!张婶儿刚生完孩子,昨天在我们南锣鼓巷表演就已经很费力了!”

  “那……”瓮慧茹突然笑了,看向秦淮茹:“淮茹同志,你是不是有什么好的人选?”

  瓮慧茹笑着,看着最新页,指着一个地方,问道:“你这里写了正月里来春花开,二花、老秦来到了讲台前,这两人……”

  秦淮茹竖了竖大拇指:“瓮科长,确实是有人选,这个二花是咱们四车间的一位女同志,老秦大家伙儿天天见,就是门卫同志老秦头,他们两个很适合合作《夫妻识字》和《说事儿》,我建议让他俩试试。”

  “成!现在扫盲班可是咱们厂的头等大事儿,淮茹同志,你这些建议若是最后经过实践有用,我保管给上面打报告,记你一功。”

  “瓮科长,咱们都是为了革命事业,我哪儿能贪功不是?我一个人也做不成!要是有功,那也是咱们宣传科所有同志的共同努力!”

  “淮茹同志的觉悟就是高啊!”

  瓮慧茹话落,随着她鼓掌,后面来上班的的,刚才也听了有一会儿了,纷纷跟着鼓起掌来。

  “秦淮茹同志不愧跟咱们厂最年轻的大师傅是一对,还真是般配!”

  “是啊!黄主任可是咱们厂最年轻的青年干部!并且授职不授薪,黄主任一直都没拿过行政工资!”

  “是啊!这事儿我也听说了!秦淮茹同志,你们两位革命感情真是让我们羡慕啊!”

  对于授职不授薪这事儿,黄建军早就跟秦淮茹说过,所以她也不意外,只是谦虚的笑笑,回应几句,就把话题重新带到了扫盲这件事上。

  听别人聊着,瓮慧茹下意识地继续往下翻看着手中秦淮茹的笔记本,随着手翻到下一页,刚想张口说的话咽了回去,认真的看着这一页写的字。

  只见最上面一行写着四个字:英雄赞歌。

首节 上一节 117/3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寒门:我靠娶妻走上巅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