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娶秦淮茹,改剧情就变强 第389节
黄老太太启齿回了黄建军一个微笑,抬手轻柔地揉了揉黄建军的后脑勺,犹如黄建军小时候闯了祸回来时那般护着他。
“不用说了,奶奶见到有荷和玲儿姐,看着一家子欣欣向荣,看着国家走向繁荣,奶奶心满意足了!该去见你爷爷和你姑奶奶他们了!”
黄老太太的声音开始变得虚弱,胳膊垂下:“去吧,喊你爸妈、叔婶儿和你大姑进屋,都进来,奶奶再跟他们说说话!”
此刻,门外的风雪依旧,地上、屋顶、树梢已经积了一层层的白雪。
黄有荷、黄有义和王大花、黄有发和陈招娣、薛文茵六位老人早已经挂满泪痕,其他小辈儿更是抽泣声不断。
当黄建军拉开屋门,黄有荷第一个冲了进去,来到了床边,紧紧拉着黄老太太的手:“妈!妈!”
“有荷!”
“妈!”
“妈对不住你啊!有荷!你小的时候,妈没能护你周全,你好不容易回来看妈,妈却又要走了!”
“妈!妈!您说什么呢!是女儿,是女儿不孝!”黄有荷很想忍住,但眼角的泪根本不受她控制似的一直往下淌,泣不成声。
“妈!”
“妈!”
“妈——”
黄老太太抬起的手到底是没有触碰到黄有荷的头,就那么骤然垂下了,双眼紧闭,好似睡着了一般。
床头柜上的那杆铜质烟枪,在白炽灯光下,闪着铜质金属的光泽,就连烟嘴里的烟灰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清洗的干干净净。
看到这杆烟枪,黄建军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跪在黄老太太床前,泣不成声,他这才知道这位老人怕是早就预感到了这一天。
“奶奶!”
黄建军看着躺在床上的老人,轻声呼唤着,满脑子都是他穿过来后与这位老人相处时的点点滴滴。
漫天的雪好似洒下的纸钱,一色的白铺满了大地,半空抹不开的云雾像一位老太太叼着烟枪缓缓吐出的烟雾,老人在烟雾中回眸,随风渐行渐远……
另一边,协和医院住院部。
305病房内,沈东明的声音从中传出:“妈,您看,这是笑笑包的饺子,咱家今儿就在这儿过……”
“东明啊!妈怕是不行了!”
张翠花躺在病床上,脸上的沟壑相较于几年前都更多了,好似感受到了什么,一双三角眼在这时候流下了两行清泪。
“老沈头,我怕是要先走一步了!咱们的革命感情到那头儿再续!”
看着沈老栓、沈东明两口子和围在床边的两个孙子和孙女,眼中带着欣慰,余光也扫到了窗外飘飘而落的鹅毛大雪。
“妈!您别这样说……”
“东明!”张翠花再次打断了沈东明,虚弱地抬手轻抚沈东明的脸颊,对趴在床头的沈东明继续道:“东明啊!妈这一辈子做过很多后悔的事儿!”
“但、最不后悔的事儿有三件!”
“一是跟建军打了个赌!这个赌奠定了我和建军之间的关系,也为我和你爸的相识、你的出生等奠定了基础!”
“二是听建军的进了轧钢厂,妈这才知道什么叫咱们工人有力量,什么叫妇女能顶半边天!什么叫自力、自强、自爱!妈才知道什么叫新时代的妇女!”
“三是听建军的跟你爸老沈头结婚并生了你!我张翠花,生在旧社会的农村,什么都不懂,嫁给老贾后,也是整天窝在屋里,看人都从窗户边朝外偷看!”
“我啊!当初也是脑子里不知道搭上了什么筋,才会抽风似的跟建军对了那么一个赌!但我张翠花的一生,因为这场对赌,一定相较于原来发生了改变,这一点我能清楚的感受到。”
“而老沈,是你,是你这个老混蛋在后来给了我一直这么走下来的勇气!我张翠花,生在旧社会,但我自认自从进了轧钢厂,我就是一新时代的妇女,是光荣的工人阶级女工!”
沈老栓站在一旁,垂目,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老张,别说了,在我心里,你一直都是!一直都是!”
“东明啊!别哭!妈追随你黄太奶奶去了,妈在那边一定要紧跟她老人家的脚步,是她一直在背后帮妈往正确的道路上带啊!你黄太奶奶可是女学创办人之一!”
“还有你马大娘、你二花大娘,早就在等着妈过去,妈早就该走了,妈要跟她们去那边,在那边让旧社会那帮子人瞧瞧,什么叫工人阶级新时代女工!”
“乖!别哭,妈这是喜丧!老沈,老娘在那头儿等着你!咱来世再做夫妻!”
“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张翠花朗声唱着,在这一刻,她对自己这一生的前半生、后半生的所有一切,都释怀了。
看着窗外的大雪,三角眼带着笑意,然后声音戛然,缓缓闭上双眼,安详地离开了。
雪,越下越大了!落在故宫的朱红墙,落在北海的冰面,落在鼓楼上,落在南锣鼓巷的胡同巷尾,落在四九城的每个角落。
翌日一早。
老黄家门楣早早垂落了红绸,大红灯笼早已经摘下贴上“喜”字,喜字花和大红挽联贴在朱红大门上及左右。
前来拜年的人看到老黄家门口这番布置,面色都是一僵,更有年长的人瞬间落泪,黄老太太去世的消息,随着前来拜年的这些人逐渐被传开。
“黄家奶奶……也走了吗?”
“没想到,没想到这么突然,我还记得年轻那会儿老太太在扫盲班……”
“黄家奶奶,当初那几年,黄记早餐铺没少帮衬咱们胡同,要不然得饿死不少人……”
“算一算,黄家奶奶得一百多岁了吧?还是五世同堂!是喜丧!是红丧!我得讨一口寿碗!”
黄老太太故去的消息随着人群传开,前来悼念的人纷纷踩着“吱呀”白雪登门,面含悲意,站在灵堂前躬身施礼。
回礼的诸位老黄家后人,胸前都佩戴着喜字花。
整条胡同,陷入了肃穆的静。
在黄有荷、黄有义、黄有发以及第三代黄建军等人的见证下,黄老太太生前那口木柜被打开。
各种奖章、签字红皮书、教员的亲笔祝寿词、硒华厅的亲笔贺寿信、黄圣峰老爷子的遗物、黄有略这位大儿子的遗物等,纷纷映入众人眼帘。
黄建军看着黄圣峰老爷子的遗物,不仅有前朝的秀才服,还有留洋曰的学生装等等,而黄有略的遗物却已经显示了他的身份,奠基人之一。
“大姑、爸、二叔,这些就按照奶奶她老人家的遗愿,捐出去吧!”
黄有荷看着木柜,没有抬头,颤巍巍从木柜内拿出一上面绣的乱七八糟图案的手帕,在这一刻泣不成声,因为那是她小时候跟着黄老太太学着绣下来。
“呜呜!妈!妈!”
“大姐!”
黄有荷拿着手帕痛哭,声音哽咽:“你们去联系纪念馆吧,这一件就让我留下吧!”
黄老太太这方木柜中珍藏的一切,依照她老人家的遗愿,捐给了纪念馆。
千桌宴摆在南锣鼓巷的大街小巷,持续了整整一个星期,黄老太太的葬礼之隆重。
前来悼念和求寿碗的人众多,老黄家原本准备的三千只寿碗根本不够用,零零总总加起来送出去的寿碗至少有五万口。
当车队缓缓朝八宝山的方向驶去,原本的老街坊老邻居这才惊觉黄老太太的身份不一般。
等黄老太太葬礼结束,老黄家一家子也再次聚在一起开了一个家庭会。
家庭会上,是黄有荷、黄有荷和黄有发几位长辈在讲,而黄建军等也只是偶尔附和几句。
等家庭会快要结束,黄建军才开口道:“爸妈、大姑、叔婶儿,我和淮茹她们打算去老毛子一趟!我在那儿还有一儿子!”
听到黄建军这话,黄有义顿时剜了他一眼,好似在说:你小子,怎么这么喜欢破环氛围!
王大花等人不由都朝黄建军看去,眼带疑惑,好似在问:你怎么又冒出来一儿子?
“我那儿子挺大了,是伊莲娜一直瞒着我,她来参加奶奶葬礼,才跟我讲了这件事!”
“你小子啊你小子!”黄有义抬手,戳了戳黄建军的眉心,“淮茹,雪茹、慧真、晓娥、雨水、京茹,你们怎么看?”
“爸,我们听当家的!”
“唉!成,那你们去吧!早些回来!”
第545章 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完)
“中华民族百年期待的香江回归祖国,在1997年6月30号至7月1号凌晨实现了!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这是永远令人难忘的时刻,这是永远载入史册的时刻,请看报导……”
“本台消息,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铜首的蛇首、羊首、狗首,被香江爱国商人何大强先生捐……”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
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
沧海变桑田,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
一次次呼唤你,我的1997年
……”
群星演唱的《公元1997》响彻在大陆、香江的大街小巷,随着歌声,有一架从老毛子飞来的航班也在四九城机场落了地。
随着在跑道上滑行,停下,一道高大的身影带着七个各异的女人和一位混血少年郎从头等舱率先走下来。
机场有工作人员带着一行身着西装的部级领导立刻走上前:“黄老,欢迎您回来,我们给您安排了车子,在外等候!”
“啧!你们不用这样,我就是一普通厨子!”
黄建军摆了摆手,他额头鬓角的一撮白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亮眼。
“黄老,您可是香江回归的见证者,也是香江回归的促成者之一,更是三尊兽首回归的促成者,您写的《公元1997》……”
“停停停,别什么都往我头上按,我跟你们过去参加这场晚宴还不成?”
黄建军摆手打断了这人,这人还真不是别人,是李怀德的大儿子李继民,现在在中联办,他旁边跟着的也都是几个部门的主要领导。
“老黄,我们就先回去了,天行、天辰和天慧这几个非要参军,我们先过去看看怎么回事儿!”
“师哥,我们带天光先回去,你和淮茹姐去赴宴吧!”
看着几女离开朝接他们的黄鹤祥、何宜德走过去,黄建军和秦淮茹对视,老两口手拉手,随着李继民等人前往中*海赴宴。
……
九九年。
九月,首都火车站。
“天行,入了部队你就是军人,知道吗?把你那些性子都要收一收!”
“哎呀!妈,我知道了!”
“天辰,你过去后,跟你二哥他们多学习,啊!照顾些鹤瑞,他虽然跟你们差不多大,但是你们侄子!”
“妈,我知道!”
陈雪茹和徐慧真两女对黄天行和黄天辰交代着,另一边,黄建勋的大儿子黄天华也在整理他儿子的衣服,脸色冷峻。
上一篇:寒门:我靠娶妻走上巅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