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那货带去的景区能修仙考古!

那货带去的景区能修仙考古! 第62节

  注1:安史之乱后,粟米价格每斗100–300文 → 每斤16–50文(《旧唐书·食货志》载关中饥荒时“米斗千钱”)。

  注2:石蜜(印度/波斯进口的冰糖):每斤约100–200文(相当于平民半月收入)。《新唐书·西域传》载“波斯献石蜜”,属皇室贡品,民间罕见。

  现代白糖的稀罕性质,价格肯定远高于石蜜价格。因为唐中晚货币贬值,白糖价值我就翻倍,再翻倍算。

  注3: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借契:大历年间(766–779)“借银十两,折钱十五贯”(1两=1500文)。

  中晚唐:1两白银 ≈ 1500–2000文(随通胀攀升)

  查这些资料查得我头疼,我已经很勤奋的码字,昨天写到凌晨一点才睡。

第89章 购买军需

  郭帅的目光被一幅挂在墙上的字画吸引。

  苍劲的墨竹旁题着‘铁骨铮铮’四个大字,落款是‘郭昕’。

  他静静地站在画前,指尖轻轻描摹着画上的笔锋。

  老兵赵七缓步走来,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郭小郎君也懂字画?”

  “略懂一二。”郭帅微微颔首,“这墨竹画得极好,笔力雄健,气韵生动。”

  赵七小心翼翼地将画卷取下,“这是将军去岁寒冬所作。那夜风雪肆虐,将军说,唯有这墨竹,最配得上我安西军的气节。”

  郭帅的目光在画卷上流连,“不知这幅画,需要多少粮食来换?”

  老人轻轻摇头,“将军特意嘱咐过,郭小郎君想要之物,都不必交换,随意取便是。”

  郭帅摇头,一脸不赞同,“这不合规矩。”

  赵七将画卷郑重地递到郭帅手中,枯瘦的手指微微发颤,“郎君赠的五千三百套铠甲,解了我安西军燃眉之急。这一幅画,实在不足挂齿。”

  “铠甲之事,是自愿给。这一码归一码。”郭帅的声音低沉而坚定,“这幅画我定要按规矩来换。”

  老人沉默片刻,浑浊的眼中泛起微光,“您这份情谊太重,我们、我们实在不知该如何偿还。”

  郭帅注视着老人布满风霜的面容,缓缓将画卷推回,“老丈言重了。能略尽绵力,是我这后世子民的荣幸。”

  两人相持不下,画卷在四手之间来回推诿。

  赵七终是长叹一声,“罢了。既郭小郎君执意如此,那、那便以一石粮相易。”

  “十石。”郭帅不赞同,直接报出自己的价格。

  老卒见他语气坚定,妥协道:“一、一石半。”

  “二十石!”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少一粒都不成!”

  赵七怔住了,全然没想到,他竟然不往下降,反而往上叠加。

  他望着眼前这个倔强的年轻人,浑浊的眼中渐渐泛起水光。

  那布满老茧的手快速抹去眼角滑落的水渍,低声道:“好!就依郭小郎君!”

  郭帅这才接过画卷,高兴的说道:“谢老丈成全。”

  池可可抱着一摞刚换来一匹粗布,正好看见陈默蹲在角落里,正对着几件土陶瓷反复比划。

  她好奇地凑过去,“你不是说身上就剩六毛钱了吗?”

  陈默头也不抬,拿起一件有些年久的陶碗,仔细端详着,“是啊,银行卡里就剩六毛了。”

  “那你还……”

  陈默也没瞒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钱法子。

  “借呗还能套现五千,花呗额度也还能套出一些。我就争取在到期前,找到工作,将钱还了。再不济,就付点利息呗。”

  作为一个从来不用借呗花呗的人,这法子听得池可可叹为观止,“你这也太、太疯啦吧。”

  她觉得没必要如此,根据自身实力,量力而行才是。

  陈默终于抬起头,晨光映在他消瘦的脸上,“我过得再难,至少不用饿肚子。”

  说着,他的目光看向食堂方向,“可他们为了守住疆土,却连一顿饱饭都吃不起。”

  池可可沉默了,压抑的气氛弥漫二人周身。

  好半晌,池可可出声道:“我、我再去买一些。”

  她转身离开时,嘴里还嘟囔着,“今天不把钱花完,我这心里难受。”

  相对于陈默的苦哈哈,另外两位出手可就阔绰多了。

  乔仁治与苏小小二人都有心要给安西军添置军需,但二人毕竟不是专业的,所以特意拉来了李振国与赵小虎作为参谋。

  四人站在江叶面前,有商有量。

  “小江。”乔仁治笑得一脸和煦,“我们想采购些能真正提升安西军战力的装备。”

  江叶会意,手指在虚空中轻点,一道半透明的系统光幕在四人面前展开。

  琳琅满目的现代武器列表呈现在眼前,从单兵装备到战术系统,一应俱全。

  李振国锐利的目光在清单上逡巡,指尖重重点在几处,“郭将军提过,江导先前已提供火药配方。这一项,我们暂且不必考虑。”

  苏小小与乔仁治默契颔首。

  “昨夜与郭将军详谈。他们虽有配方,但硝石硫磺等原料紧缺。外出采买常遭吐蕃劫掠,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李振国手指滑动虚拟界面,最后停留在其中一页上,“直接购置成品火药虽便利,却非上策。不如购置原料,同价可得多倍产量。”

  说着抬眼看向二人。

  虽知眼前这两位家底丰厚,但李振国素来秉持‘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断不会因不是自掏腰包就肆意挥霍。

  “二位以为如何?”

  苏小小很干脆的点头,“我没意见,就听李营长的。”

  乔仁治跟着点头,“全凭李营长安排。”

  几人很快达成共识,视线随即转向其他装备。

  赵小虎手指向光幕某个物品,“这款迫击炮合适!操作简便,训练周期短,全机械结构无需电子元件,后续维护也省心。”

  苏小小纤细的指尖在屏幕上轻盈滑动,看到某物品后,停了下来,“这款侦查无人机呢?提前预警应该很实用。”

  “太过超前。”李振国果断否决,“没有卫星中继和网络支持,即便能起飞也无法传输影像。何况电子设备维修复杂,不适合安西军现状。”

  苏小小手指继续滑动,寻找合适的武器,“那热气球总行吧?升至高空总能扩大视野。”

  “热气球?”赵小虎眼睛一亮,“这个确实可行!结构简单,只需要布料和火源,维护起来也方便。”

  李振国沉思片刻,微微颔首,“从战术角度看,高空侦察确实能极大提升防御预警能力。不过西域风大,操作风险不小。”

  苏小小纤细的手指轻点热气球参数,“这款是特制军用型,采用阻燃布料,配备稳定索和应急降落伞。”

  她调出详细数据,“最大升限500米,可承载两名观察员。”

  “可以少量配备。”李振国最终拍板,“先采购十套作为试验,由精锐士兵专门训练使用,届时分到四镇。”

  苏小小迅速心算,“十套热气球,加上备用燃料和配件,总价约一百六十万。”

  她看向乔仁治,“这个我来出吧。”

第90章 游览任务来了

  乔仁治点头,“可以。制作火药的原料,就由我来出。”

  李振国在清单上又添了几笔,“虽然江导之前给他们带了一些夜用望远镜,但还是另外再搭配二十个单筒望远镜,地面观察和热气球侦察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赵小虎补充道,“最好是带测距刻度的军用款。”

  四人很快达成共识,在采购单上添加了十套热气球辅助设备。

  江叶在一旁安静的听着,心中忍不住感叹,专业的事,还得请专业的人。

  他就没李营长考虑得周全。

  随后四人又选购了改良版的弓弩,采用现代复合材料,射程能提升三倍,优于安西军如今所用的弓弩。

  除此之外,还采购了一批又一批适合安西军的武器。

  当然,医药方面他们也没放过。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列出一份详尽的采购清单。

  乔仁治扫了眼总价,三千七百万,眉头都没皱一下。

  苏小小则点开另一个分类,“再要六千套防寒服。西域的冬天,光靠铠甲不够。”

  江叶将清单确认完毕,调出支付界面。

  乔仁治和苏小小按照商量好的,付了各自的负责的款项。

  随着“滴”的一声,这笔跨越千年的军火交易就此达成。

  李振国与赵小虎二人,也根据自己的实力,各自购买一批物资。

  再说另一边,李立诚和刘浩如同发现宝藏的探险家,在堆满古籍的案几前两眼放光。

  两人配合默契,一个负责鉴别真伪,一个负责登记造册,转眼间已经垒起半人高的书堆。

  “《安西军纪事》全本!”刘浩捧着卷泛黄的书册,声音发颤,“李教授,这上面记载了开元三年的布防图!”

  李立诚推了推眼镜,“小心些。”

  “《西域药典》?!”邹美霞的惊呼从另一侧传来。

  只见她紧紧抱着一册医书,很是欣喜。

  李立诚和刘浩同时转头,目光如探照灯般锁定在那本医书上。

  “邹护士。”李立诚轻咳一声,尽量让声音保持平稳,“这本《西域药典》对研究唐代医药史……”

  “我知道。”邹美霞警惕地将书往怀里藏了藏,“虽然我是护士,但是我家是中医世家。我爷、我爸、我哥都是中医,他们用得到。”

  她不争气,没那个天赋,但是家里人有啊。

  见她死不撒手,刘浩急中生智,“这样,我们拍下高清照片给您,原件需要专业保存条件。”

  “不行。”邹美霞摇头,手指轻轻抚过书页上绘制的草药图案,“这种矿物颜料的褪色程度,拍照会损失太多细节。”

  三人僵持不下。

  最终,李立诚长叹一声,从自己的书堆里挑出两本,“用《龟兹风物志》和《胡商行记》换,如何?这两本记载了不少西域特产药材。”

首节 上一节 62/2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