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那货带去的景区能修仙考古!

那货带去的景区能修仙考古! 第83节

  书中记载:温体仁在李自成破城时被凌迟处死,周廷儒全家投井自尽……

  “这是……”崇祯惊讶的看向江叶。

  江叶含笑的回道:“虽是杜撰,但要让那些大臣相信,这就是他们的结局。”

  徐钊跟着补充,“大明若亡,他们一个都别想活。”

  崇祯缓缓合上书册,玄色大氅下的肩膀渐渐挺直,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先生之意是要让他们明白,唯有与朕同舟共济,方有活路。”

  崇祯蹙眉沉思,缓缓开口,“先生们准备何时将这杜撰的史书,告知那些大臣?”

  江叶直言,“明日早朝,我们便当众亮明身份,是来自三百九十多年后的后世之人。”

  老鹰接过话头,“届时我们会直言,此行为救大明而来。更要将诸位大臣的‘未来’一一道明。”

  崇祯摇头,神情凝重,“那些老狐狸个个都有八百个心眼子,若看出这史书有假,只怕会走向相反的方向,提前效忠新主子。”

  “陛下放心。我们自有办法让他们不得不信,这本历史是真。”徐钊开口给崇祯打强心剂。

  江叶声音平静的补充道:“只要让他们相信了,我们是后世之人,那么这本史书,由不得他们不信。这些大臣求得不过是利,是家族的延绵富贵。而我们的出现,与陛下而言,就是利。与大明而言,就是利。”

  “趋‘利’而走,以他们的贪婪,不会舍本逐末。”(注:话简单,但谋划没那么简单。这里没必要细说。)

  见他如此笃定,想来心中已有成算。

  良久后,崇祯忽然轻笑一声,“也罢,再坏、还能坏到哪去?”

  玄色大氅随着他起身的动作翻飞,“那依诸位先生而言。”

  会馆外,月色渐沉。

  王承恩在台阶上来回踱步,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第三次凑到门缝处张望,却依然只看到一片漆黑。

  王承恩看向诸位重臣,眸中满是担忧,“诸位大人,陛下都进去一个时辰了,我们要不要?”

  “不可鲁莽!”申用懋不认同的摇头,“陛下还在其中。”

  王承恩声音变得尖锐,语带焦急,“若是陛下有个闪失……”

  话未说完,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王承恩将目光看向周首辅,“周阁老,此事您如何决断?救还是不救陛下?”

  周廷儒蹙眉,眉宇间闪过一抹厌恶之色,面上镇定的开口,“陛下有令让我等在外候着。”

第117章 为‘喜欢蛇螺的苏小汐’大佬加更

  “你……”王承恩气急,却无可奈何,他将视线转向骆养性,“骆大人,您可是负责陛下的安危之人。”

  骆养性眼皮轻瞥王承恩一眼,“我等听从陛下命令行事。”

  “你、你们……”王承恩无法指着他们的鼻子骂,深吸一口气,“诸位大人不顾,老奴却万万不能如此行事。”

  守在暗处的丁高听到外面的动静,尤其是王承恩所言,给不远处王信然打了一个手势。

  王信然接到信号后,迅速按下对讲机,“江导,外面等不住了,有闯入的迹象。”

  凉亭内,崇祯被被石桌上那个黑色小盒子里传出的声音惊到。

  “这是何物?”崇祯好奇的打量着那物。

  江叶拿起对讲机,简单的介绍道:“这是后世的传声工具,类似传声筒。”

  “倒是有趣。”

  这个时候,双方的谈话也接近尾声。

  “诸位先生。”崇祯拢了拢玄色大氅,郑重道:“这山西会馆简陋,亦不安全,不如随朕移驾宫中。”

  江叶环顾四周,与同伴们交换了个眼神,随即颔首,“那就叨扰陛下了。”

  大门外,王承恩的手刚要触到门环,大门却突然从内打开。

  崇祯负手而立,玄色大氅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腰间九龙玉佩泛着清冷的光。

  “陛下!”众人齐声,恰如其分的流露出担忧之色。

  崇祯目光扫过众臣,嘴角微扬,“诸位爱卿可是等急了?”

  那语气中的从容,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怔。

  月光下,这位年轻的帝王仿佛脱胎换骨,眼中再不见往日的焦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稳与自信。

  这一变化,又岂能逃得了这些老狐狸的眼睛。

  众位大臣心头一凛,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皇帝身后那十一位‘仙人’。

  只见月光下,那十一位‘仙人’衣袂飘飘,周身仿佛还萦绕着未散的仙气。

  崇祯没给他们继续思索的时间,沉声吩咐,“备轿。朕要恭迎仙长入宫。”

  王承恩连忙应下,转身对随从们低声呵斥,“还不快去!要最上等的轿辇!”

  很快,一列华美的轿辇被抬至门前。

  江叶等人依次登上轿辇时,周延儒等一众大臣的目光如影随形,始终紧锁在这一行人身上。

  那一道道探究的视线,仿佛要将他们的底细看穿。

  然而面对这般审视,江叶一行十一人却始终神色自若,举手投足间尽是从容,全然未将四周的打量放在心上。

  轿队缓缓启程,穿过正阳门向皇宫行去。

  月光下,每位大臣的表情都晦暗不明。

  王承恩小跑着跟在崇祯轿旁,时不时偷眼回望。

  骆养性在一侧护卫着,目光时不时落在那几顶载着‘仙人’的轿子上。

  夜色渐沉,紫禁城的宫门在沉重的吱呀声中缓缓关闭。

  江叶一行人在太监的引领下前往偏殿安歇,而诸位重臣则各自回府。

  周延儒的轿子穿过寂静的街道,他掀开轿帘,望着天上那轮明月,眉头紧锁。

  温体仁的府邸灯火通明,他一下轿就急召心腹入书房密谈。

  申用懋在回府途中停下轿子,派人去查山西会馆。

  这一夜,京城大小官员的府邸都亮着灯。

  六部衙门的差役们来回奔走,传递着各种小道消息。

  “听说了吗?皇上把仙人请到皇宫!”

  “仙人降落在正阳门外的山西会馆。”

  “据说,那仙人弹指间,可幻化出……”

  这样的窃窃私语在京城的各个角落蔓延。

  通政司的官员连夜翻查古籍,想找出类似的祥瑞记载。

  钦天监的官员们则对着星图争论不休。

  寅时刚过,天色未明,宫门外就已经聚集了众多官员。

  品阶低的官员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压低声音交谈着昨晚的见闻。

  “李大人,您府上离正阳门近,可曾看见……”

  “别提了,我家那小子非要爬上屋顶看,结果摔断了腿。”

  “听说首辅大人亲眼看见仙人施法?”

  突然,一阵骚动传来。

  周延儒的轿辇出现在街角,所有交谈声戛然而止。

  官员们迅速整理衣冠,垂首肃立。

  接着温体仁、王永光等重臣也陆续到来,宫门前静得能听见落叶的声音。

  “咚——咚——”晨钟响起,厚重的宫门缓缓开启。

  官员们按品阶列队而入,靴子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整齐的声响。

  晨光初现,金銮殿前肃穆庄严。

  锦衣卫力士手持丈余长的净鞭,分列丹墀两侧。

  随着司礼监太监一声高唱“鸣鞭——”,力士们双臂猛然发力。(注:明朝上早朝有鸣鞭,又叫‘净鞭’,由锦衣卫代行。清朝只能算延续,不是他们开创的。)

  第一声净鞭炸响,如惊雷裂空。

  鞭梢在晨曦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光,抽得空气都为之震颤。

  原本窃窃私语的百官顿时收敛。

  第二声鞭响更加清脆,余音在金水桥上回荡。

  “啪!!!”

  第三声鞭响落下,整个大殿已是一片肃穆。

  连殿外值守的锦衣卫都屏住了呼吸。

  当崇祯皇帝迈入大殿时,所有人都注意到,这位往日总是眉头紧锁的年轻帝王,今日眉宇间竟透着一股罕见的从容。

  “各官有奏事者,出班启奏。”王承恩尖细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

  殿内静得可怕。

  平日里争先恐后上奏的大臣们,今日却都低着头,连呼吸都刻意放轻。

  崇祯环视群臣,嘴角忽然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诸位爱卿。”他的声音清朗有力,“昨夜京师上空的‘神迹’,想必都看见了吧?”

  大臣们心头一颤。

  周延儒率先出列,“回陛下,臣等确实亲眼所见,天降祥瑞,实乃大明之福。”

  其他大臣闻言,连忙附和,声音此起彼伏。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目光在群臣脸上缓缓扫过。

首节 上一节 83/2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