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领主:从每日情报开始 第278节
这些是条铁令,没谁敢违。
从种子到土壤、从热力到肥料,一切都仿佛被拉进了某种精密的齿轮之中。
缓慢而坚定地转动,为整个麦浪领的春耕,打下了最坚实的一块根基。
每一块田、每一座棚户、每一处村村,都有了它应当运转的位置。
而每天最先响动的是各村的铜锣与集合哨。
天色刚亮,田间的薄雾还没完全散尽,第一批朝耕村的主力劳力便已整装出发,肩扛锄头,推着犁车,踏上了冻土刚解的土地。
他们的任务是最艰苦却也最关键的,大面积翻土、施肥、播种,一口气拉开一整天春耕的节奏。
紧接着午时的阳光洒下,午耕村的青壮、女工与少年出动。
他们负责的是棚户的修补、地膜检查与苗床的精细工作。
“第六棚膜角度不对,风会灌进去!”
“火炕热量偏西了,要调一寸!”
苗床上,热气蒸腾,技术工与育苗官手持记录表,轮班检查每一处细节。
等到日落西沉,轮到夜耕村接棒上场。
民兵与村丁们换上短甲,挑着火灯,在寒气渐重的夜色中巡视灌渠、温棚与物资堆。
灯照出温棚内隐约的蒸汽,脚步声、滴水声与偶尔的轻语低笑交织在一片静默之中。
这就是麦浪领自春耕启动以来首次执行三段作业制。
白昼不息,黑夜不停。
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作业时段,每一段都环环相扣、不容出错,像是精密齿轮中的一枚齿轮错位,就可能影响全盘进度。
而就在这些看似日复一日的劳作背后,是整个赤潮体系下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农业调度试验。
若麦浪成功,那未来整个北境的春耕,都可以仿照这套模式执行。
为了让这场轰轰烈烈的春耕真正落到实处,路易斯还专门下令推行了一套全新管理机制。
每一个村都被指派设立一名耕作记录官。
这不是个清闲的职务,而是专门负责丈量、播种、施肥、棚户修补等环节的每日汇总工作。
所有数据将在夜晚前整理完毕,交送至总务厅登记归档。
而在麦浪领中心地带的临时政务厅外,一块巨大的木制公告牌也随之立了起来,上面漆着醒目的红字:《耕作榜》。
榜单每日更新,密密麻麻记录着各村当天播种的亩数、棚户修补的进度、施肥与灌溉情况,甚至连“迟到一次”都不会被漏记。
午饭前后,是耕作榜最热闹的时刻。
总务厅门前那面大木板,每日午后都会由记录官换上新榜。
粗大的羊皮纸一展而开,上头写着最新的播种进度、翻地亩数、施肥记录,村与村之间名次一目了然。
“嘿!我们‘五村二组’上来了!排到第六了!”
“看这儿看这儿,‘三村一组’还是榜首,三天连着头名,太猛了!”
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着榜单跑圈,小孩看不懂数字,就听大人念。
但也记得哪一栏是自家人的村组。
年纪稍大的少年更把它当成战绩榜,谁家的父兄靠前,回家吃饭都挺直了腰板。
“我爹今儿干了十亩翻地!”
“切,我们那头牛拖犁不用人赶,自己能漂移!”
一旁的农妇笑着摇头,却也眼角含光,那种骄傲,是发自内心的。
更年长些的劳工、村长、屯长们,则常常站在榜单前互相点头致意:
“你们屯今天又翻了六亩,我得催催我们那边老杰克了。”
“别急,我们这几块是坡地,播得慢,但水渠修得快,下周就赶上来。”
那种你追我赶的劲儿,不是命令逼出来的,而是榜单本身唤起的一种看得见的荣誉感。
而这些荣誉,也不只是好听的名头。
经过宣传,村民们都知道,每年年末,总务厅会依据耕作榜上的全年数据,评出一位“耕王”。
这人不但能得到整整一亩优质田地的永久耕种权,还会收到粮食作为奖励。
而入选“十佳户”的人家,更能优先获得下一季的物资补助,甚至被邀请进入村议会,作为农事顾问参与制度制定。
谁不动心?
“只要咱家今年争口气,明年就能分到靠河的那块地了!”
“我听说耕王的地连地税都不用交,真成自家地了!”
他们嘴上说着地、粮、榜,心里却都明白,这些都是那个穿白衬衣扶犁开沟的年轻领主给的。
不是施舍,不是怜悯,是一条路,一种选拔,一种“你做得好,就能站得住”的制度。
有老人背着工具,站在榜前久久未动,最后只是低声说了一句:“路易斯大人……要长命百岁啊。”
在这片曾被雪灾虫祸碾过无数次的北境荒地上,人们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靠自己双手争来的未来。
于是第二天的清晨,榜单还未更新,村民们已再次上路。
肩挑、手推、犁赶、铲挥。
他们不仅是为了饭碗,更是为了那个榜上的名次,为了家人脸上的光彩,也为了那个始终不曾骗过他们的年轻领主——路易斯·卡尔文。
…………
数日连晴,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落在谷地上,随着春耕的进行,各村社的田地已初现雏形。
整片麦浪谷地,从高处俯瞰时,如棋盘般整齐划分,每一条渠线、每一块田号、每一道棚影,皆在制度与汗水的雕刻下有序展开。
路易斯缓步行走在一片三村的地头上,身后只带着一名记录员与一位侍从。
田埂上几个少年正拖着水桶跑动,笑闹声不断,更远些有棚户下传来女工的唱曲。
还有农人撸起袖子,在暖气氤氲的田垄里翻地、施肥、覆膜,眉宇间带着风霜与踏实。
他脚步顿了顿,站在一座半透明的大棚前。
棚内水汽蒸腾,地面翻得极细,已可见第一批青麦幼苗悄然钻出土壤,嫩绿如玉,枝脉微卷。
“温度保持得不错。”
路易斯蹲下身,指尖轻触棚下泥土,带着一丝热意,柔而不湿,肥力尚佳。
记录员低声在旁报告:“目前已完成全区五成翻耕,七成苗床,棚户稳定率达到八成。若无倒春寒,再过五日可统一播种主粮第二批。”
路易斯点头,目光扫过整片忙碌的土地。
那些身影中,有人正驱牛踏犁,有人肩挑粪桶,有老农领着孙子扛锄头,边讲边比划,也有母亲在棚边喂水,孩子抱着种子守在一旁,满脸认真。
他忽然轻声道:“……有点像赤潮领刚建起来那年。”
虽然这才刚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土地、更多人,也许还有更多风雪。
但至少在这个春天,他亲手在北境播下了第一批希望。
第256章 新的每日情报
清晨,天色还未完全明亮。
路易斯睁开眼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粗糙的木板天花板,木料未经雕饰,只是简单去皮抛光,横梁还留有些许歪斜。
他盯着那斜梁发了几秒呆,然后轻轻叹了口气。
这就是自己在麦浪领的住处了。
说不上简陋,但绝对谈不上舒适。
屋子是技匠队木材搭建的,四壁隔风隔音,地板下铺了些旧羊毛和地热管。
当然比起自己在赤潮领土楼城堡里那张能四人躺卧的黑檀木雕床来说,简直像换了个时代。
可他并不嫌弃,现在是特殊时期,怎么可能在这里砌城墙、盖塔楼?
而且哪怕这座寝室比较粗超,也已经是麦浪领目前最好的房间了。
他转过头,发现一只手臂正搭在他胸口上,另一只则大喇喇地伸向被子边缘。
是希芙,她头发变长了些,睫毛还是又长又翘,像小扇子一样在脸上投出淡淡的影子。
她睡得极沉,整个人摆成了一个大字型,呼吸平稳得几乎听不到声音。
路易斯无奈地看了她一眼,然后缓缓起身,动作轻到连床板都没吱声。
他已经在麦浪领待了快两个月了。
这两个月几乎没离开过谷地一步。
从开春筹建、田界划分,到棚户搭建、灌渠初通,他几乎事事亲历。
而希芙和艾米丽,则轮流从赤潮领赶来陪他。
当然赤潮领那边同样处于春耕要紧关口,留艾米丽那边统筹安排,才是更合理的选择。
但现在……也差不多,是时候回去了。
此时麦浪领的春耕体系已步入正轨,该干的事、能犯的错他都提前考虑好了。
剩下的只是执行问题,交给农务官与各级行政官员便够了。
而赤潮领才是整个版图的真正核心。
想着这些,他披上了外衣,走到角落那张粗制的木桌前,随手拂去一层薄灰。
接着右手一挥:“唰——”
伴随一阵淡蓝色的光点飘散,一块半透明的系统界面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每日情报更新完成】
【1:提图斯·霜烈率领霜月蛮族,已对碎斧蛮族、红岩蛮族,两个部落发动攻击。原本欲结盟共伐南方帝国,现已因争地反目。虽交战不休,但各大蛮部皆派出先锋,暗中南探。】
上一篇:重生从操盘县城女网红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