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在敌占区扮演鬼子军官 第81节
军统本是个情报部门,在敌后既要躲避日本人的严密侦查,又要应对76号特务的主动围剿。
在这种高压下,若单纯依赖潜伏,很可能因情报传递延误或特工接连被捕而陷入瘫痪。
因此他只能采取以暴制暴的策略,并且也是最有效。
从他派王家才和陈树去沪市就能看出,这两人原先都是军统的四大杀手之一。
戴春风放下手中的茶盏,看向毛成问道:“鼹鼠还没有找出来吗?”
毛成立马答道:“老板,虽然总部不少人都知道林致远调往上海,但知晓他就是'穿山甲'这个身份的人不多,属下正在逐一排查。"
戴春风冷峻地敲了敲桌面:“这还不明显吗?你的秘书室嫌疑最大!这个人不知道潜藏了多久,必须挖出来。”
"属下明白。"
"另外,"戴春风继续吩咐,"让‘毒蝎小组’重点清除伪中央储备银行的高层。老头子这次,是真的动怒了。"
与此同时,林致远放下手中的《申报》,报纸头版头条赫然是昨晚中央银行两处网点被袭击的报道。
不用想也知道这肯定是76号的手笔,但林致远总觉得76号这么做,恐怕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击报复。
尽管现在已经初步串联起76号内部的暗线,但陈忠和王三能接触到的情报层级实在太低。
并且他对‘惊蛰’小组始终都防着一手,毕竟这个小组是由被策反的日本人和投诚的军统特工组成。
他在设置联络方式时,特意设置了双重隔离。
阿大只和王三单独联系,而阿大和穿山甲小组之间还做了必要的防范措施,就是怕这些人再次倒向日本人。
76号特工总部,万浪里看着今天的早报陷入沉思。
如果说他原先在军统时还有一定的理想,如今投靠76号后,满脑子只想着如何敛财铺路。
日本人能赢还好,万一败了,他还可以携款去海外当个富家翁。
昨晚吴四宝的行动他不仅知情,更是在背后出谋划策。只是具体劫获的金额,吴四宝始终守口如瓶。
不过,昨天聊天时,通过吴四宝的抱怨,他得知中储券和日元、军票之间居然存在着惊人的套利空间。
他计上心头,叫住了正要出门执行任务的陈忠。
陈忠原先是他手下的行动组长,能力出众。并且万浪里观察了他很久,被捕后,即便连续一个多月被安排出外勤,也从未流露不满。
见万浪里喊他,陈忠连忙小跑过来:“处长,您叫我?”
万浪里微微颔首:“你的小组今天不要出外勤了,我另有要事交代。"
很快,陈忠就带着郑二柱和孙贵做了伪装,来到租界的朱葆三路,这里是租界出了名的黑市。
孙贵警惕地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组长,要不...我们趁现在逃吧?"
陈忠目光一沉,冷声道:"逃?你以为处长会毫无防备?说不定暗处就有人盯着。要是轻举妄动,怕是还没出上海就横尸街头。"
孙贵喉结滚动,声音发颤:"可要是被上海站的人认出来..."
"我们是被迫投诚,又没出卖任何人,像我们这种小角色,还上不了锄奸名单。你越紧张越容易露馅,镇定些。"
“再说,现在处长对我们委以重任,让我们来兑换中储券,这可是个肥差。”
在黑市转悠了约莫半小时,陈忠接连试探了十几人,皆因生面孔无人搭理。
就在他准备放弃时,有一人主动走了过来,以高于市价两成的价格用军票兑换了他手里的中储券。
万浪里今天主要是让陈忠试试水,只给了一千中储券。
当陈忠回到76号,万浪里仔细清点着军票,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待三人退下后,万浪里立即召来暗中盯梢的特务。
确认陈忠等人全程未脱离监视范围,也未与可疑人员接触,他这才彻底放下戒心。
普通人拿着军票可能无用,但万浪里完全可以通过三菱等商社的关系,将军票兑换成紧俏物资甚至军火。
虽然中储券的发行权在中央储备银行手中,但大量的中储券都是经76号的手流通出去,他可以悄悄截留很多,再通过黑市渠道将其兑换成硬通货。
另一边,和陈忠兑换军票的掮客也回到了沪西。
小川智久看着手中的中储券,也露出满意的笑容:“呦西,你滴,明天继续带军票出去,尽可能多地兑换中储券。"
与万浪里不同,小川智久是可以直接拿着中储券去伪政府的银行兑换金条的。
虽然伪政府的银行基本没多少黄金储备,但他可是帝国少佐,银行肯定会优先为其兑换。
第148章 布局
几天后,吴四宝几乎把全部家底和这次抢来的钱都交由林秉诚运作。
钱当然是放在吴四宝名下账户,但全权委托林秉诚打理。
随着资金到位,林秉诚开始稳步拉升股价。
面对市场抛压,他果断全盘吃下,当股价攀升至一定高度后,林秉诚却突然停止操作了。
"为何不乘胜追击?"吴四宝不解地问道。
林秉诚晃着酒杯解释道:"四爷,现在获利盘堆积太多。若不先洗盘,继续拉升时会遭遇沉重抛压,届时我们岂不成了接盘的了?"
吴四宝似懂非懂地点头:"具体操作我不管,你只要最终能兑现承诺就行。"
"四爷尽管放心。"林秉诚举杯相碰,玻璃杯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日,林致远来到石川商行。他先向周慕云询问有没有要紧事务,随后拿起案头的报纸开始浏览。
林致远每天都会让属下买来沪市的各个报纸,查看近期发生的大事。
这是他的日常习惯,尽管身处"孤岛"时期的上海,但通过对比各家报纸的报道,再结合他的前世记忆,仍能拼凑出时局的大致真相。
桌案上的报纸既包括《新闻报》《大美晚报》等中立报刊,也包括日伪发行的《新申报》。
他先是翻阅了几份中立报纸,未见重大新闻。
然后拿起日伪发行的《新申报》,头版赫然刊登着汪伪政府在金陵正式成立的巨幅报道,通篇都是谄媚之词。
而副刊则是在大肆鼓吹"大东亚共荣圈"下的经济繁荣,特别提到上海股市蒸蒸日上。
林致远前世就是老股民,对A股又爱又恨。他看着这些夸张的报道,不由好奇:这个时代的股市,如果有大盘指数,不知会是多少点?
他放下《新申报》,像是想起什么,又拿起了《新闻报》看了看。
在《新闻报》边角处瞥见一则报道,揭露某些侨商与76号勾结操纵股市的丑闻。
他立即唤来周慕云:"去查查这件事。"
凭借石川商行在沪上的影响力,周慕云仅一日便查清了来龙去脉。
次日,林致远放下手中的调查报告,“你确定他们在打沪新纱厂的主意?”
周慕云肯定地点头:“他们在华商纱布交易所有一个贵宾室,吴四宝是让南洋的一个侨商帮他打理的。并且为了抬升股价,吴四宝还让76号的人到处搜刮棉纱,现在棉纱在整个沪市几乎都没什么现货了。”
林致远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见识过后世层出不穷的操盘手法,倒要看看这个时代的金融玩家能玩出什么花样。
石川商行正式经营了接近一年,他现在手里的钱有上百万美元之巨,他突然想做一次金融巨鳄。
吴四宝他们之所以敢肆意操纵沪新纱厂股价,无非是吃准了秋季前,上海棉纱供应短缺的现状。
然而林致远现在已经打通了美国的采购渠道,并且棉纱并非禁运物资,是可以直接在美国市面上采购的。
其他人可能还要担心能否将棉纱运进沪市,但对林致远而言,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可若大批棉纱到沪,其中大部分势必会流入日本人手中,这算不算资敌?也是林致远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日本陆军而言,眼下最紧缺的是武器、兵源和燃油,棉纺制品并非战略重点。
他们之所以将棉纺列入战略物资,就是不想让中国士兵有衣穿,有被盖。
林致远思虑良久,还是决定放手去做,哪怕最后只有两、三成可以流入国统区,那也是对抗战有贡献了。
况且,若能稳定地从美国购入棉纱,他在沪市的地位也能更稳固。
至于给吴四宝设局,不过是顺手而为。
林致远做出决定后,便让孙二狗带克莱德来见他。
当克莱德看到采购清单上的数量时,不禁惊呼道:"哦,上帝!你这是要买下整个加州的棉纺厂吗?"
林致远微微一笑:"克莱德先生,这只是第一批订单,如果顺利,后续还会持续采购。"
克莱德快速计算着:"纽约交易所的棉纱期货价格现在是每磅18美分,但这样大的订单..."
"我要现货。"林致远直接打断道:"价格可以按市价上浮10%,但必须保证一个月内到沪。"
"这不可能!"克莱德连连摇头,"这么大批量,一个月根本来不及。"
"一个半月,"林致远不容置疑地说,"这是最后期限。"
克莱德犹豫片刻,终于点头:"好吧,不过石川先生,如果美国政府知道这批货最终流向日本商行,可能会有很大的麻烦。"
"棉纱不在禁运清单上,你可以用新注册的洋行采购。如果还不放心,就从香港转一道手。"
林致远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况且,美国嘴上说着禁运,私下卖给帝国石油、钢铁和橡胶的商人还少吗?"
"克莱德,我建议你在加州找一家实力雄厚的贸易公司合作。以他们的背景,即便我们遇到些麻烦,他们也会想办法帮我们摆平。"
克莱德闻言苦笑:"石川先生,我不得不承认,你很了解那些资本家。”
第149章 做空
送走克莱德后,林致远乘车来到位于汉口路的证券交易大厦。
仰望着这座八层高的宏伟建筑,他不禁感慨万千。
上海不愧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哪怕八十年后,依然如此。
大厅内人头攒动,入驻的证券商号多达七十余家,交易员们穿梭其间,报价声此起彼伏。
淞沪会战前,为避免金融市场动荡,该交易所被迫歇业。
直至汪伪政权成立后,为营造"大东亚共荣"的虚假繁荣景象,才重新开放交易。
不过招来的都是一群投机客,这些人不在乎国家兴亡,只想在战乱中浑水摸鱼,大发国难财。
林致远在随行人员的护卫下,径直来到三楼的仁安证券公司。
证券经理见来人气度不凡,连忙将众人引入贵宾室。
上一篇:凛冬领主:从每日情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