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小说 > (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历史同人)清十四的奋斗史 第25节

  一开始这的确是很热闹,小十四也看的目不转睛,叫好连连。

  可是后来这热闹劲儿过了,就改成了越剧,众所周知,这越剧的穿衣打扮是很华丽的,但是唱腔却有的拖老长老长了。

  小十四就开始犯困了,等到后来干脆就趴在一处睡着了!

  一直到散了戏,他才被德妃叫醒:“不是要听戏的吗?”

  “额娘,前头挺热闹,可是后头那是个什么?一个”咿”字哼呦半天,你说他什么大事儿啊?半天都没一完,还有二么?”小十四嘟嘟囔囔:“说句话费劲死了,这戏不听也罢!”

  可把德妃逗得不行,四阿哥让人把他抱起来,放到了德妃的肩舆上,德妃让四阿哥先走,她这才带着小十四回去永和宫。

  而十四阿哥睡着了,十三阿哥也睡着了,这俩孩子看来都没爱看戏的天赋。

第028章 乌拉那拉氏·伊尔哈

  中秋节过了,就该看秀女了。

  秀女是在储秀宫居住,储秀宫前面就是体和殿,体和殿前头就是翊坤宫。

  储秀宫地方大,住的开,而体和殿则是最后阅看秀女的地方,皇太后并不怎么热衷于选秀女,基本上不去。

  康熙帝也同样如此,一般都是后宫四位妃子主管此事。

  以前还好,这次么,康熙帝必须亲自去阅看,还有皇太后。

  因为这次事关三位皇阿哥的嫡福晋,皇太后是要给五阿哥寻摸一个好的嫡福晋,康熙帝则是要给自己三个儿子相看儿媳妇。

  所以在八月十八日这一天,风和日丽不说,温度也很好。

  小十四想去看秀女,但是小十三想去爬山玩儿,所谓的爬山,就是宫里头几座人工山,他们俩没有外面的山可以爬。

  但是身边跟着的人都看的很紧,俩小孩儿在没有任何自由的情况下,只能郁闷的在永和宫里头玩耍。

  一直熬到晚上,德妃和敏嫔一起用膳的时候,却提到了此次选秀的这最后一关。

  原来最后一关,除了皇帝亲临看选之外,还要求秀女们当场绣制一个小物件儿,荷包、绣帕之类的东西。

  或者打个络子,编个结儿的。

  算是考验女红了。

  而且当场制作的话,这机敏和聪慧,以及妙手缺一不可。

  更主要考的是心境。

  在皇帝、太后和诸位后宫妃嫔面前,能沉着冷静的不多。

  其中有几个满八旗的女子的确是出彩,做的东西好看不说,寓意也好。

  “这几个女孩子,八成就是未来的皇家儿媳了。”敏嫔有点唏嘘的道:“嫔妾看几位贵女都很有风度。”

  “是啊,只是嫡福晋只有三个位置……。”剩下的那几个怎么办?这几位出身都是大族,不可能入宫伺候皇上,那样的话,一旦入宫,位份肯定不能低。

  剩下来的话,除非指婚给宗室。

  这样的女子,只能成为正室嫡妻。

  后宫的气氛也慢慢的紧张了起来。

  连小十四都察觉到了,最后,还是九月初的时候,康熙皇帝来了一趟永和宫,跟德妃、小十三、小十四一起用了一顿晚膳。

  两个小的吃饱了就在地上玩耍,康熙则是跟德妃聊天:“你看乌拉那拉氏如何?内大臣兼步兵统领费扬古的嫡女,端庄大气,身体健康。”

  德妃想了想:“哦,那位叫伊尔哈的姑娘?”

  乌拉那拉氏源自那拉氏(纳拉氏),为那拉氏分支。

  祖上是因部落而得名。

  乌喇纳喇氏是明朝末期海西女真乌喇部遗族,与哈达纳喇氏同祖,即纳齐布禄之裔、乌喇部长之前。

  而伊尔哈,在满语里的意思,是长寿之花,或者菊花的意思。

  乌拉那拉氏,伊尔哈。

  内大臣费扬古的嫡女,费扬古的父亲,乃是一等承恩公博瑚察。

  乌拉那拉氏不是满族八大姓氏,但是费扬古是领兵的大将!

  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他依然是步兵统领,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之一。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是清朝的驻京武官,设立于康熙十三年。

  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初为正二品,隶属于兵部;与清军八旗、绿营编制相同;兵源来源为八旗、绿营兵勇;按照清军规则实施军事训练。

  说白了,这是一个在京城里都有兵权的人物!

  费扬古手下有五千兵马,是负责门禁的统领。

  在京城有五千兵马的人,第一就得是皇帝的心腹才能担任。

  第二就是必须要有能力,没有能力可压不住这些骄兵悍将。

  而且伊尔哈乃是费扬古的嫡幼女,是老来的掌上明珠。

  这样的身份,配四阿哥是足够了,但是德妃想要的是一个满族大姓之女,乌拉那拉氏明显有点不合格。

  “对,就是她,今年十四岁,过了年十五,据说这孩子从小就没生过病,身体健康的很,又被教养的不错。”康熙扫了一眼德妃。

  德妃还能怎么办?康熙既然这样说了,她只能往好了想:“这门第倒是不错,何况臣妾也看过那孩子,是个好生养的样子。”

  满族女儿都大气,不裹脚,且骨架子大,生养的时候,就比小模小样的汉家女孩子容易一些。

  何况,这家人的背景真的不错。

  满人说到底,看重的还是兵权。

  马背上得来的天下,马背上的民族,这是天生的。

  而德妃这样说,就是同意了,康熙很是满意。

  小十四好奇的凑了过来:“是未来的嫂子吗?可以看看吗?”

  大概是心情好的关系,康熙摸了摸小十四的头:“这有什么难的?让你额娘明天宣她过来一见即可。”

  “今天刚看过,明天宣见就有些故意的了,过两日吧,臣妾也让老四过来见一面,日后可是要过很久的夫妻。”德妃十分会说话:“婚前见一见,免得新婚的时候尴尬。”

  “可以,这个可以!”康熙当然也乐意自己的儿子儿媳妇都能甜甜蜜蜜,恩恩爱爱的过日子。

  要是凑成了一对怨偶,非得气死自己不可。

  而且皇家没有和离一说,这是御赐的婚姻,更没有休妻一说。

  小十四也很想知道,他哥这类似相亲的场面,到底还能不能板着脸?

  结果很是让他失望。

  那一天风和日丽,九九重阳节,这依然是汉人的节日,不过满人也过,御膳房的白案那里给各个宫都送了重阳花糕,还用**做了肉食,康熙特意赏赐了满宫上下。

  德妃就召见了乌拉那拉氏伊尔哈,前来觐见。

  小十四对未来的嫂子好奇啊,小十三也是,俩小孩儿趴在旁边看来人。

  这次去找人的是德妃身边的大姑姑,大姑姑头发都半白了,但是规矩却是刻在了骨子里头的那种,乌拉那拉氏伊尔哈是个小姑娘。

  满族妇女在成年前,只梳一根单辫垂于脑后,辫梢上缠红绳,前额剪成“刘海”,并常以金银、珠宝制成别致珠坠角,系于辫梢上。

  乌拉那拉氏伊尔哈,就是这样的装扮,头上是非常可爱的两把头,后头梳着一根辫子垂于脑后,坠着一串儿白色的珠花。

  两把头上左边簪了两朵金黄色的菊花,右边则是缀了一支喜上眉梢的银步摇。

  简单的银灰色小褂子,内里是一袭淡青色的旗袍,脚下一双花盆鞋子,走路却十分小心,但是姿态很优美。

  尤其是请安问好的时候,声音清脆,目不斜视。

  她并不是很漂亮,但是气质很好,眉目清秀,双眼有神。

  “起来吧,今日宣你来,是听闻你的画艺不俗?”德妃不咸不淡的看着眼前的小姑娘。

  “娘娘缪赞了,奴婢画技只是尚可。”画画的技能,伊尔哈的确会一点,但是并不是她最擅长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都要会,但是精通提不上。

  而且满族女孩儿,还会骑马打猎呢。

  那边已经有人在窗户前面的书桌上,打开了一卷画纸,旁边又有一个小宫女在磨墨,更有一套瓷盘,有十二个之多,里头各有颜色。

  又有几盏空盘子,是用来调色的,又有画笔一架,从粗到细,一应俱全。

  “今日菊花正盛开,你就画一幅重阳菊花图给本宫吧。”德妃这么吩咐,其实是因为四阿哥还没到。

  总不能让人干站着啊!

  “遵命。”伊尔哈行了一礼才起来,去旁边的桌子上看了看,拿起了一支细细的毛笔,沾了沾黄色的彩墨,开始细细的绘制了起来。

  小十四就是这个时候,拉着小十三进了屋,给德妃请安过后,就光明正大的看了未来的嫂子好几眼。

  小十三也好奇的看了两眼。

  “她长得并不那么绝色啊?比我额娘差多了!”小十三这小家伙儿,说了大实话,幸好还知道小小声的跟小十四咬耳朵。

  不然该尴尬了。

  “但是气质很好。”这是小十四的话:“看她在画画哎!”

  “一会儿去看看,画的好不好?她长成这样,不配四哥。”小十三对四阿哥那是真的当亲哥哥一样的看待,觉得这个女人长得不好看,配不上英明神武的四哥。

  “长相在其次,我们的哥哥,娶得嫂子必须是温柔贤淑又端庄的才好。”娶妻娶贤,纳妾纳颜。

  妻子长相是其次的,主要看出身,品德和身后娘家的势力,最后才是长相。

  满人又有“满汉不通婚”的规矩在,虽然现在有些迂回,就是汉人先入旗,成为汉军旗之后,就算是在旗的人了,女人可以不裹小脚,当然也可以跟满人结婚。

  不过一般的满人大户,其主母必定是满族贵女,或者蒙古来联姻的贵女,很少有汉族女子,倒是侧室和妾室,多数都是长相好看的汉军旗美女。

  另外,也不是说满族里头就没有美女了,但是这个时代的人们,都认为妻子太美艳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儿,一般都是选长相端庄的女子为妻。

  像是这位乌拉那拉氏,有着一张鹅蛋脸儿,眉毛不浓不淡,眼睛大而有神,鼻子嘴巴也很合格,不那么惊艳,却是个耐看的长相。

  且身量高挑,虽然穿着旗装看不出来身材是不是前凸后翘,但是举止大气端庄,就已经很不错了。

  伊尔哈画画的时候,倒也分神注意周围,但是画着画着,她就入了迷。

  话说这写字作画什么的,最怕的就是分神,但是一旦沉浸了进去,外物就很那打扰了。

  所以四阿哥过来的时候,德妃又特意吩咐,不要大声通秉,以至于他进来了,都没注意到旁边角落里放下画笔请安的秀女,以及伺候少女的大姑姑。

首节 上一节 25/2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陛下今天吃醋了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