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第337节


“奇,你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几年级?”卢卡问到。

沈奇说到:“我的第一篇数学论文发表于高中三年级,实际上我没有读过大学三年级,我在中国读了两年本科后,来到普林斯顿读研究生。”

“奇,和你认识的时间越久,我受到的挫折越大。”阿杰在椅子上坐不住了,他起身,躺在草坪上,侧躺在斯蒂芬身边,面部朝着黑板。

美国的大学每年通常有两次本科毕业,5月一次春季毕业,12月一次秋季毕业。

8月份的暑期班毕业比较少见,但也有。

这十二位男孩子都是两年前春季入的学,现在刚升入三年级,他们将在明年的12月迎来秋季毕业。

实际上沈奇也就比他们早读大学一年半,岁数大个一两岁。

十二位三年级学生中的一位来自阿拉伯国家,小时候因为他那个国家打仗,他辍学了一年多,他比沈奇还要大七个月,即将年满23岁。

沈奇跟他的十二位导修班学生是同龄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导修老师,对同龄人进行专业课程的辅导,是因为他比同龄人更优秀一些。

而普林斯顿的学生,又比其他多数学校的同龄人学生更优秀一些。

普大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气氛非常浓厚,一些本科生论文涉及的研究,在美国其他大学需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开展,成绩优异的本科生有机会接触到其他高校仅限研究生、博士生使用的尖端设备。

普林斯顿在《科学》、《自然》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有一些第一作者就是本科生。

从三年级开始,普大本科生就得参与论文课题了,他们写论文不是为了混个文凭,而是为了提升自我的学术修养。

在普大混文凭是很难的,你要拿不出点干货真就不让你毕业,什么时候态度端正了什么时候毕业。

沈奇进入专业课辅导环节:“这学期我负责你们的两门课程,数论和泛函分析,如果你们想在这两个领域写论文,我可以提供一些专业性的意见和建议。接下来,你们想听数论,还是想听泛函分析?在我的导修课上,我不提倡你们提出数论和泛函分析之外的数学问题,比如说拓扑学、偏微分方程什么的。但你们真要进行拓展延伸,我想我也能应对。”

“就是说,数学上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问你?”阿杰问到。

沈奇点点头:“杰克,你可以这么理解。那么现在,你有什么想问的数学问题吗?”

263章 表达式

“数论和泛函分析的问题,可以现在问。其他领域的数学问题,在导修课结束后,我欢迎你们随时来找我探讨。”

沈奇强调了一下规矩,2小时的导修课时间,应聚焦数论和泛函分析,否则你一句他一嘴,你问几何他问拓扑,课堂秩序就乱套了。

“好吧,那我没有问题了。”阿杰摇摇头,他对数论和泛函分析的兴趣不大,但这两门课程又是数学系学生的必修课,总而言之拿到学分就好了。

“奇,我有个问题,数论方面的。”这时一位阿拉伯面孔的学生发言,他叫穆罕默德,据他自称,小时候家里挺富裕的,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后来打仗给打穷了,他因此失学了一年多。

“请说出你的疑惑,穆罕默德。”沈奇站在黑板前,做了个请的手势。

穆罕默德比沈奇还要大几个月,他这学期刚加入沈奇的导修班,不像阿杰等四人对沈奇那么崇拜。

穆罕默德说到:“我查阅过黎曼的手稿,他在手稿中写到:ζ(s)的这些性质是从它一个表达式中推出的,但我没能将这个表达式简化到可以公布于众的形式。”

“没错,这是黎曼的原文。”沈奇点点头,黎曼的手稿他研究过不下一百次,烂熟于心。

“那么奇,你可以告诉我吗,黎曼在手稿中所提及的,那个未公布于众的表达式,它应该是怎样一种形式?”穆罕默德问到。

“穆罕默德,这个问题问的太妙了!”沈奇两眼放光,随即无奈的笑了:“如果我能写出这个传说中的表达式,今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我至少能做45分钟的报告。但很可惜,直到今天,我也没有收到IMU发来的邀请函。”

“看来黎曼猜想的证明工作,还得持续100年。”穆罕穆德摊手说到,他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略失望。

关于黎曼手稿中的那个表达式,沈奇确实回答不上来,他要是把这个表达式捣鼓出来,离证明黎曼猜想也就不远了。

黎曼所说的这个“未简化到可公布于众”的表达式,是否真的存在过,以怎样的形式存在过,是数学史上的一个迷。

对于黎曼手稿的研究持续了一百多年,数学家们认为,即便这个表达式未简化到最完美的形式,对破解RH依旧有着重要意义,毕竟这代表着黎曼本人的核心思想。

数学史上的神级大师们都有个小毛病,就是喜欢恶作剧,他们完美铺垫了让人欲望燃烧的前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费马梗是“书上空白处太少”,黎曼梗是“未简化到可公布于众的形式”。

这两个梗,沈奇已经收录进了他的《数论史》,围绕费马梗,他将写出一整卷的“费马其人及费马系列猜想”。

素材已经有了,绝大部分重要的、著名的费马系列猜已被证明,剩下的就是花费时间梳理,将费马所处那段时期的数论史写的尽量有趣而不失专业性。

围绕黎曼梗,沈奇也收集了很多素材,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黎曼猜想并未被完全证明,“黎曼其人及黎曼猜想”这一卷无法完美收尾,最后可能会以烂尾的方式强行完结。

写数论史,不写黎曼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然而世界上所有关于黎猜和哥猜的书籍,就是把这两个猜想介绍一遍,让读者知道黎猜和哥猜的性质,并没有任何干货。

沈奇想写点干货,苦于水平有限,到最后他的《数论史》可能也流于形式,变成了一本水文。

结束导修课后,沈奇来到燧石图书馆,再次查阅黎曼手稿。

燧石图书馆仅主馆的书架长度就达70英里,全部开架。

读者可以进入书库查阅自己需要的书刊,从一年级新生到诺奖、菲奖的教授,从辅助人员到校长,一视同仁。

普通书籍和已发表的论文复印件可以外借,善本、古籍、手稿不可外借,但可在阅览室内阅读。

黎曼手稿原版是德文版,收藏在德国。

普大燧石图书馆收藏的是英文版手稿,由冯-诺依曼在普大任教期间亲手翻译而成。

冯-诺依曼是个全才,数学、计算机、核武器、生化武器啥都懂,而且均做到了顶尖水平。

冯-诺依曼翻译的英文版黎曼手稿就8页纸,沈奇已能倒背如流,他今天再研究一次,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仔细阅读,试图跨越时空揣摩一百多年前黎曼的心思,希望能找到哪怕一丁点儿的蛛丝马迹。

黎曼猜想只有一句话:“ζ(s)的全部复零点,即ξ(s)的全部零点都在直线σ=1/2上。”

黎曼本人并没有证明这个猜想,他要成功证明了,那现在应该称为黎曼定理。
首节 上一节 337/6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总裁爹地好厉害

下一篇:天才律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