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民国神豪: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

民国神豪:开局买下双胞胎侍女 第45节

看看工人的数目差不多了,黄胖子给少爷拍了一封电报:事毕,归否?

这是当下人打电报的惯用做法,就是把话说的无比简洁,能用一个字的,绝不用两个字。

没想到韩枫回过来洋洋洒洒的一封:老黄,你干的不错,先留在上海,还有事情要你做,在上海滩尽量与当地闻人建立良好关系,尤其接近张善亭,一应款项,均可向老白支取,我已吩咐他及时给你汇款,若需要家伙,可另拍电报。

电报房的抄报员,忍着笑把洋洋洒洒一大封电报递给黄胖子。

黄胖子看完,苦着脸,走到黄浦江边。

我的豆汁儿!我的焦圈儿!我的黄鸟!

不过少爷不让回去,那就只能不回去了,我老黄在京城无依无靠都能混出名声,在这上海滩,还能怂了不成?

当即揣着钱,去找机会与韩枫所说的张善亭交好。

这张善亭,正是如今上海滩的头面人物之一,而且是礼字辈的大佬,如果能让他开香堂收黄胖子为徒,按照青帮“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性,圆明兴礼,大通悟学”排辈,黄胖子就是大字辈,这可就牛逼大发了,这事儿要真办成了,他就是黄金荣的师叔,杜老板的师爷。

而张善亭的名声很不错,历史上几年之后袁寒云到上海,就跟他交好,他还开香堂收了袁寒云当弟子,好让袁二在青帮里有个名分,袁二就这样阴差阳错成为了青帮大字辈的老前辈,其实才二十来岁,一帮老头子管他叫师叔、师爷。

后来袁二穷困潦倒,死了之后没钱下葬,还是青帮弟子凑的钱,据说还来了上千名花界女子给他送行。

......

京城,韩府。

“少爷!少爷!上海来的工人到了,您要不要去见见?”

韩枫刚吃了早饭正看报纸呢,刘顺子就来府里禀报。

“说了多少回了,打电话就行了,不用来回跑,多麻烦,耽误工夫不是。”

刘顺子哈着腰笑道:“这不是想看看少爷您吗。”

说的韩枫一阵鸡皮疙瘩,“打住,少来这套啊,拍马屁也不能这样拍,少爷我不好男色。”

说实话,如今好男色的可不少,痴迷于此的少爷不在少数,捌大胡同里有一条胡同就是专门干这个营生的,而且里面的相公多是戏子,唱乾旦的很多。

相公本不叫相公,叫像姑,就是像姑娘的意思,后来有人嫌不好听,就给改了。

刘顺子苦着脸:“哎呦少爷,我可没有那意思。”

韩枫起身道:“一共来了多少人?”

刘顺子回答道:“回少爷,现在有六十三人了,加上家眷,不老少呢,都按照您的吩咐,安顿到外城的四合院里,一家人给三间房住,不收房钱,现在工人都在工厂里集合了。”

韩枫点点头,“走着,咱们去看看。”

“得嘞!”刘顺子仿佛又进入了以前当跟班儿时候的角色,“祥子!备车!少爷要出门啦!”

......

“这工厂,真干净!”

“哎,这不比咱们在上海滩的工厂好多了,你看看,这还有洗澡的地方呢。”

“听人说,这里是食堂,就是能在这吃饭,还不要钱?”

“真是来对了,来对了,我回头就去发电报,让我那几个老朋友也过来,不知道到时候还能不能有现在的待遇。”

“肯定行,你当初没听黄先生说吗,这有技术的工人,有多少要多少!”

从上海来的工人,进了工厂之后不时交流一番。

不得不说,韩枫的工厂建的很有水平,什么绿化区,生活区,生产区,规划的井井有条,在后世,少说也得评个“绿色工厂”、“花园单位”什么的。

“这设备!好大的手笔,比咱们在上海修修补补的那些好多了吧?”

“还有这个,这东西听他们说是造罐头的,很高级的样子,看来咱们那点技术,不太够用啊。”

“是啊,不够用就学呗,听黄胖子介绍这里会安排夜校,还有可能请大学的先生过来呢!”

“那岂不是咱们也成大学生啦,哈哈哈!”

说话间,忽然听到外面鲁大明大喊。

“全体都有,集合!”

然后是响亮的哨声。

这些工人毕竟都是老人了,经历过大机器生产的人身上都带着纪律性和服从性,这是以生命为代价得来的教训。

鲁大明喊道:“全体都有,坐!”

穿着统一服装的新工人坐在左边,穿着自己衣服的工人坐在右边。

从上海滩来的这些人,心里有些打鼓。

怎么这些生瓜蛋子,一穿上那制服,看着还挺威风呢?自己这些外来户,不知道有没有衣服?

鲁大明又喊道:“各位!我们的东家,韩少爷,来看大伙儿了!”

大家都激动起来,新工人除了上回在刘家沟远远的瞧见过少爷,还没在正式场合跟少爷接触过。

上海滩来的工人们也很激动,毕竟这就是给他们许诺丰厚报酬和待遇的那一位,听黄先生很年轻,很有能耐,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一个年轻人走上台,竟然穿着一身粗布衣裳!

“各位工友,兄弟,也是战友!你们有的,已经经历了多日的训练,有的,从千里之外跋涉而来,我知道,让各位来到这里的,可能是钱,是能吃饱饭,是有地方住!”

说到这里,韩枫深吸一口气,大吼出来。

“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把我们的工厂开遍全国,开遍世界,让我们的产品卖到全国,卖到全世界!洋人敢占我市场,干他娘的!”

第75章 黄胖子回不来了

底下的工人们愣了,他们见过的东家,都是文化人,这些常在京城街面上走的新工人们,平日里见得哪怕是个小老板,也有模有样的穿上长衫,家里收拾出一个书房,摆满了书,甭管看不看,要的就是这范儿。

就是那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粗人,发迹以后,也得学着之乎者也的说话。

如果实在没文化的,还能娶洋学生,现在西式中学异常抢手,尤其是女中,但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送闺女进去,还真不是仰慕现代知识,心向科学文化,而是一个现实原因,那就是洋学生好嫁人!

那些不算太穷苦,但也只能说是勉强维持的家庭,往往咬着牙让闺女读完中学,然后豪富之家、达官贵人就会争相下聘,若是愿意给人当小,那聘礼就更多了,往往一个家庭就这样陡然而富。

这年头,有头有脸的人家里没个洋学生出身的姨太太,那还真不好意思给人打招呼。

从上海来的工人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工厂主平时都是西装革履的,喝咖啡戴礼帽拿文明棍,干杯要说切儿死的那种,讲究西化教育,最好从圣约翰中学读到圣约翰大学,每个教会学校文凭都不好意思出门。

平日里哪见过这样说话的东家?

不过,真痛快!

真提气!

洋鬼子敢占我市场?

那就干他娘的!

一时间,韩枫跟大伙儿的距离拉近了不少,想跟一群人迅速打成一片,就得跟他们言行举止上相近,他们整天骂娘,你净拽文的,那肯定相处不到一起。

“战友们!我韩某人,把所有的钱都投到工厂上,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一口气!有一回,我到一个洋行去,你猜猜,他们跟我说什么,他们说,你们华夏人,离了这洋货,就不能活。穿的是洋布,吸得是洋烟,用的洋火,连电灯的都是洋油!”

这说的是事实,很多人都低下头去,经过了多日的说书先生连续进行思想教育,今天讲岳飞,明天讲文天祥,后天说明末遗恨,再说甲午,说庚子赔款,说租界,说洋人欺压百姓。

许多人的民族意识就此觉醒了,总觉得心里有一团火在烧!

为什么?为什么咱们总是受欺负?

为什么咱们什么都造不出来,什么都得买人家的!

“我就生气了!我说妈了个巴子,你看着吧,老子先把你们的布打出去,再把你们的香烟,煤油,有一个算一个,通通打出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可以不穿绫罗绸缎,不吃山珍海味,不喝美味佳酿!就是一毛钱,一个大子儿,也要花到工厂上!”

众人齐刷刷鼓掌,有的还让他说的热泪盈眶。

韩枫觉得这时候要能来个背景音乐就更好了。

“但是!”

韩枫目光炯炯,环视众人。

“但是,不能让战友们既流汗,又流泪,我宣布几项决定。第一,薪水我亲手发放,绝对杜绝拖欠、贪墨的现象发生!”

工人们激动了,毕竟是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手都快给拍红了!

“第二!一线工人,在厂里吃饭免费!天天能见荤腥,如果吃的不好了,你们就直接告诉我,我把食堂的负责人给撤了!”

“好!”

“少爷仁义!谢谢少爷!”

“我这几天训练吃到的饭,比以前吃过的东西都好!少爷没亏待我们!”

“我一定好好干活,报答少爷!”

韩枫抬手压了压,场面安静了下来。

“第三,战友们生病,工厂负责治疗,你们的父母妻儿生病,还是工厂负责治疗!”

有的工人流下泪来。

尽管早就告诉了他们,工厂会负责工人跟直系家属的医疗,但这话从韩枫嘴里说出来,算是给这些人吃了一个定心丸。

有个上海来的工人突然大哭。

“要是,要是能早点来这里,我儿子也就不用死了,我请不起大夫啊!”

“还有我母亲,得了伤寒没钱治,硬生生拖成大病,我不孝啊,娘!”

其实这项政策花不了多少钱,首先青霉素就要投入生产了,这药成本没几个钱,但往外卖就价格堪比黄金,给自己人用能用多少?再者这年头很多大病属于不治之症,像什么癌症,治也治不了,只能吃点中草药。

抓药对于穷人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但对于工厂来说,一个月伙食费就远远超过那点钱了。

“大家静一静,另外,我要再说一件事儿,那就是,除了给各位许诺的每月工资以外,我们的奖金,跟产量挂钩,具体办法,刘经理会告诉你们,总之就是一句话,多劳多得,只要货卖得好,生产做得好,我就不会吝啬于发奖金!”

结束了讲话,韩枫又跟工友们亲切交流,跟这个说说家常,问问那个有没有什么困难,还当场解决了几件工人们的难题,中午,又跟大家一起打了饭,就蹲在地上吃。

大家心里很热乎,东家真的没架子,拿咱们当自己人呢!

忙完了这些,又让刘顺子陪着自己穿越一道封锁区,来到一处独立的厂区。

“安保工作一定要做好,这两处地方事关重大,不要急着开工,等外面的工人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结合说书先生、工段长的汇报,做好背景调查,选清白、可靠、忠诚的人进来工作。”

刘顺子重重点头,“放心吧,少爷,我就是死也得把这地方守住。”

军火,青霉素,征服世界的两样大杀器,不能不重视。

首节 上一节 4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都市:开局女反派逼女主嫁给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