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馒头凉水早餐,最穷科学家曝光

馒头凉水早餐,最穷科学家曝光 第137节

你终于肯坐飞机了,我还担心你这次去南岛先坐火车再做船呢。

方校长随后转念一想,觉得不对,陆白以前哪里是不肯坐飞机,恐怕是怕花钱吧。

这次坐专机,恐怕……是因为不用花钱吧?

还真他么的有可能。

如果这次不是老人专门用专机去送他,说不定他还能干出来做火车去南岛的操作。

方校长感叹到:“我还没做过专机呢,你到是赶在我前面了。”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下你,你上次去合城,还非要坐绿皮火车,这多慢啊?多耽误时间?”

“我那天听高层说,你现在已经被认定为是国家的战略科学家。你的时间很宝贵的,怎么能这么浪费呢?”

方校长原本是想劝一下陆白,让他以后不要这么省钱,捐赠的事情,量力而为就行了。没必要把所有钱都捐出去。

但陆白的理解似乎有些偏差。

“校长,我没有浪费时间,去的时候,我完成了一部分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设计。在火车上让我想起了上大学的时候,灵感爆棚。还设计了一个以核聚变为动力,永远不会停歇的火车。等核聚变小型化之后,我就去把它给造出来々¨。”

“回来的时候,给高永瑞院长他们讲解了一下思路。一共十个小时,一点时间都没浪费。”

方校长顿时无语了。

你坐个绿皮火车都能出来灵感,设计可控核聚变装置和核聚变火车?

这是什么天赋?!

还让不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活了。

还有,你竟然在绿皮火车车厢上给这些国内核聚变的顶尖专家上课?

方校长想想那副场景,就觉得荒诞。

摇晃的车厢中,一百多个可控核聚变的顶尖专家,认真地听陆白讲课。就像是小学生一样。

简直不忍直视。

“额,行吧,行吧,假我批了。”方校长已经彻底无语了,他今天不想和陆白说话了,一说话就受打击。

陆白离开校长办公室之后,就去了陆白实验室。

实验室的地下空间中,一个巨大的银白色圆柱形装置,静静地矗立着。

穿着白色无尘服的科学家,围着装置,记录数据,调整参数。

一副十分繁忙的景象。

当陆白走进实验室。

所有的科学家都暂时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齐刷刷地看向陆白。

“陆白教授好。”

高永瑞和庄雪峰这两个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泰斗,更是不顾身份地一路小跑到陆白的面前。

他们灰白的头发都乱糟糟的,眼睛也有着浓重的血丝。一看就是天天熬夜,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但他们的精神却非常抖擞,表情上带着激动和兴奋。

“陆白教授,计算机的模拟实验非常成功!”

身穿白色大褂,扎着高马尾,纤尘不染,冷若冰霜又无比美丽的林青雪也来到陆白身边。

她把一沓数据递给陆白。

“陆白教授,您设计的模型和架构,经过超级计算机的模拟,成功率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七五,失败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高永瑞也非常激动,“看来可控核聚变装置成功发电很快就要实现了。”

“我来给您汇报一下进度。”年过六旬,身为龙科院院士,国际可控核聚变权威泰斗的高永瑞,称呼陆白的时候,已经不自觉地用您字。

高永瑞是真心的崇敬陆白,在他看来,科学领域,没有年龄之分、没有职位和地位之分,闻道有先后,先达者为师。

陆白教授是带领整个团队前进的人,可控核聚变装置,他一个人的贡献就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更何况,他还让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实现梦想。

称他一声您,和陆老师,理所应当!

在场的所有人,也并没有诧异,反而非常坦然。

他们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学识,都非常佩服陆白,已经心甘情愿地将陆白当成了自己的老师。

高永瑞说道:“目前可控核聚变的几个难题,在您的带领下,都已经解决了。”

“等离子体稳定运行模型,非常完美,达到了理论上限。进度1%”

“根据模拟,我们这个装置的等离子体能够在H模式连续运行七十五万四千秒。而之前的世界纪录,是龙科大的east,只持续了102秒。新型人造太阳直接把这个纪录提高了7多倍!”

“加热模式、电子回旋、中子束、高功率低杂波微波也已通过验证。进度1%”

“杂质排出,偏滤器,氦原子灰排出装置测试正常。进度1%”

“第一壁热负荷材料,通过验证。进度1%”

“液态锂铅循环系统,氚循环及增殖系统,进度1%”

“可控核聚变装置人造太阳,总体进度1%!”

……

高永瑞将新型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各个模块测试情况一一报出。全部都超出了他们最乐观的想象。

甚至比科幻电影中出现的装置还要完美。

最后,他激动地说道:“最重要的Q值,也实现了天大的突破。”

“可控河聚变的最低门槛,是聚变的Q值(即能量输出/输入比值)大于1,也就是能量输出大于能量输入。”

“而根据超级计算机模拟,您设计的这个新型人造太阳,Q值已经达到了61。”

“目前蓝星其他团队的Q值记录是67。而且仅能维持几秒钟,不可持续,无法发电。”

“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效能,并非是从67提升到61,提升了90多倍。而是从0到1,实现了从不可能到可能的跨越!”

现场的所有人都表情兴奋,见证人类历史的时刻即将在他们眼前诞生。

可没想到的是,陆白却皱起了眉头。

“Q值只有61吗?按照我的设计,Q值应该在1以上。”

众人震惊了,一百以上的Q值?!

也就是说维持装置消耗、点火、维持超导状态、束缚等离子体消耗1度电的话,那么就能够输出1度电?

这也太夸张了吧!

要知道,人类之前梦寐以求的可控核聚变发电机,Q值也不过是30左右。

就这,三十年内还不一定能够实现!

现在这个装置61的Q值,已经把人类三十年后的梦想,提高了一倍!

而陆白教授竟然还不满意!

陆白一页页地翻看着林青雪递过来的资料。

最后,目光在其中的一行公式上停驻。

“找到原因了。”

陆白说道:“是第一壁热负荷材料的问题,现在的工艺距离我的设计还有一定差距,所以导致了Q值无法达到理论设计的102。”

“第一壁热负荷材料的进度应该改一下,只有百分之99%。可控核聚变装置的进度,也应该是99%”

众多科学家再次愕然,这个热负荷材料,百分之一的差别,就导致Q值下降了百分之四十!

这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装置也太精妙了。

众多科学家一时间有些沮丧,陆白教授的设计如此完美,一人独自完成了可控核聚变发电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作。

而他们这些人一共负责百分之一的部分,还因为工艺问题导致性能大减。

陆白笑道:“没关系的,工艺可以慢慢改进。61的Q值已经远超外界的想象了。”

“只是小型化会遇到一点困难,但用来发电,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已经能够实现无限能源的梦想了。”

陆白看向林青雪,“三天后,陪我出个差,等我们回来,就开始发电实验吧。”

“差不多一周时间耳。”

“一周之后,就开始第一次发电实验吧。”

“一周之后,发电实验!”高永瑞激动地老泪纵横,“终于,终于要实现了!”

现场几百名科学家,全都热泪盈眶.

第139章 弃暗投明?马一龙要挖陆白和李默

装载着CZ11超级重型火箭、巡天空间望远镜的远眺y运输船队抵达南岛发射基地。

之所以在这里发射火箭,是因为南岛文常火箭发射中心有三大优势。

首先,低纬度区位优势。距赤道越近、纬度越低,蓝星自转速度越大,利用惯性离心力,在燃料不变的情况下,火箭可以节省推力携带更大的载荷。

其次,海运便捷优势。大型火箭不便于公路和铁路的运输,而文常发射中心却可以大大缩小这些劣势,可以使用海运。

最后,是安全优势。发射中心距离海边近,火箭发射后其第一级火箭坠落于大海,既可以避免对居民人身安全的伤害。

从cz5号开始,火箭尺寸已经远超过铁路运输的要求,需要通过海运前往南岛文常发射场。为此专门建造了“远眺”火箭运输船队。

深夜时分,远眺火箭运输船队,缓缓靠泊南岛文常港口。

人类历史上推力和载荷最大的火箭,载荷和推力达到星舰两倍多的cz11,在一片夜色中吊装上岸。

cz11火箭接下来还将进行几个步骤,

在综合测试大厅进行测试后,进入垂直总装测试厂房进行起竖、对接、综合测试。

当巡天望远镜完成总装测试后,就会以垂直状态运到加注与整流罩装配厂房。

然后再垂直转运至火箭垂直总装测试厂房与cz11火箭对接安装。

首节 上一节 137/1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天价片酬,我反手捧红路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