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从晋升工程师开始

四合院:从晋升工程师开始 第264节

老李佩服道:“厉害厉害,心真细,我一会给你骑过来吧?”

“不必了,邮局离轧钢厂远,你直接送到四合院吧。”

“行,那我先回去了,对了,这还有一封自行车厂的来信,你慢慢看。”

林祯打开信一看,是一封感谢信,说現在脚蹬三轮车已经批量生产。

由于带货带人都方便,比板车还灵活,因此订单很多。

好多大城市的供销社都等着要货。

为了感谢林祯的设计,自行车厂特意把第一辆正式的产品送给了林祯,并鼓励他再接再厉,继续设计出新产品。

林祯挺意外的,没想到自行车厂直接送来了一件成品。

现在真要是去买的话,两辆自行车的价格也买不到,最主要是没现货,太稀缺了。

不得不说自行车厂的这种奖励办法很实用,没法挖墙脚过去,就送来一辆成品,请林祯接着发明设计。

林祯不禁失笑,可能要让自行车厂失望了。

毕竟现在就算画出摩托车和电动车的草图,也无法在几年里研发出来。

自己现在正研究空压机呢,即便有能力身兼多职,也得低调一些。

日子得慢慢过,还没到振翅起飞扶摇直上的时候呢。

------题外话------

感谢看官老爷们的订阅,感谢‘落寞戰’‘天狮’的打赏!

------------

第294章 气人有笑人无

娄晓娥正在院里树荫下洗衣服。

叁大妈搬个凳子,坐边上摇着蒲扇聊天。

林小龙、林小凤和阎英楠已经一岁多了,在边上跑着玩。

正说话间,大门外车铃响了几下。

邮递员老李把一辆崭新的脚蹬三轮车推了进来。

“娄晓娥同志,这是自行车厂为了感谢林祯的设计图,专门送来的礼物,林工托我送到四合院交给您。”

“呀!这,这也太贵重了!”

“您在单子上签个字吧,我还得去别处送信呢。”

“哎,好,谢谢您了老李同志。”

邮递员老李走后,前院的常大妈和叁大妈都围着看,羡慕的眼睛里能放出光来。

“晓娥啊,你家已经有一辆了,这自行车厂又送来了一辆,这可真是太富裕了!”

娄晓娥笑道:“我家用一辆就够了,我又不经常带着孩子出门,林祯改装的那辆我骑习惯了,这辆新的我们就不浪费了,等林祯下班回来,我准备跟他商量商量,捐给街道办,谁家有困难拉个东西或者拉老人去医院什么的,都能使。”

娄晓娥考虑的周到。

两辆三轮车肯定用不完,与其在家里放着让人眼馋,不如送人。

而送人的话送谁不送谁都不好处理。

刘玉华和于莉都想有一辆,尤凤霞和秦京茹也想有一辆。

关系都不错,不患寡而患不均。

到时候刘玉华肯定会直接掏钱买。

那样就更不合适了,毕竟自己和林祯都不在乎这几百块,也不会收刘玉华的钱。

为了避免尴尬,只能把新的捐给街道办,还能落个好名声。

而林祯改装的那辆一直是免费让几家随便骑的。

那辆三轮车比叁大爷阎埠贵家的自行车都大方,阎解成每骑老爹的自行车一次就得给2分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一听娄晓娥要把三轮车捐给街道办,叁大妈高兴道:“晓娥的思想觉悟真是高,有奉献精神。”

常大妈也喜道:“是啊是啊,说不定哪天我家有急事也能用用了。”

娄晓娥笑道:“咱院里的人要是有急事,就算是林祯改装的那一辆三轮车,你们也都能骑。”

“哎呦,那真好,我早就想骑着去买菜了,就是不好意思,那周日上午我就借用一次,回来时给小龙小凤买点洋糖。”

下午下班后,林祯刚进家门,娄晓娥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了。

林祯点头道:“你也是当家人,不用跟我商量,中午就能骑着去捐了。”

娄晓娥道:“那可不行,你是当家的,我得问了你才行,既然你同意,我现在就去,别一会别被玉华于莉看到,就不让我捐了。”

林祯笑道:“玉华虽然想要一辆,但绝对不会拦你的,倒是于莉和秦京茹会拦着。”

果然,当知道娄晓娥把新三轮捐给街道办后,于莉就抱怨道:“晓娥姐啊,你咋不跟我商量一下呢,我和玉华京茹兑钱买下来得了。”

秦京茹道:“是啊是啊,以后多一辆三轮车多方便?”

刘玉华道:“别拉着我,我不喜欢兑钱合伙买东西,谁用谁不用的太麻烦,要买我就自己单独买一辆,骑着方便。”

娄晓娥笑道:“家里这一辆就够咱姐几个骑得了,那一辆还是回馈社会吧,更别说拿钱买的事,我能要你们的钱吗?”

街道办赵主任见娄晓娥捐来了一辆脚蹬三轮车,很是惊喜。

除了颁发了奖状外,还特意让刘婶想想,林祯家有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

能帮他家解决的就一定给解决了。

刘婶笑道:“他家的条件啥都不缺,就缺一样,那就是房子,上次咱们去考察他盖得冲澡房时,曾经去他屋里坐过一会,你看他给林国林家专门隔了一间小卧室,只能放下一张上下铺和一张桌子。”

赵主任点了点头,“确实,一家八口住了个45平的房子是小了,过几年林栋林梁一长大更挤,这样,批准他加盖一间,人家既然愿意多生为国家做贡献了,咱们就得保障他的住房难题。”

刘婶问道:“加盖一间,得多大面积?是咱们给他盖,还是让他自己盖?”

赵主任道:“按说现在是集体制,该街道办去承担,但一套审批程序走下来太浪费时间了,咱们街道办也没有专门的施工队,让他盖吧,到时候用了多少料和工,我上报到区里,给他补贴,至于面积吗?只要不耽误邻居们的日常出入就行。”

刘婶笑道:“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等会下班后去跟他们说一下。”

四合院的前院在以前都是下人住的。

因此面积都不大,最多也就50平米,一般的也就30。

全部都是两间房或者一间房,不像中院和后院的房子那么大。

像聋老太太、傻柱、易中海、刘海中、许大茂或贾家,那都是三间式的大房子。

那都是土生土长的四九城人,或者解方前有钱有脸的户才能住。

而林祯是从乡下拿着介绍信来轧钢厂谋生的,当时能在前院分个45平的房子已经相当可以了。

前几年孩子小,还不觉有什么。

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屋里就显得很挤了。

正吃晚饭的时候,刘婶来到了家里。

“孩子正长个的时候,也不舍得吃肉吗?真是的,晓娥,明天去我家,我给孩子炖鸡。”

“呀!刘婶来了!”

林祯和娄晓娥赶紧起来。

“前天刚吃过,不能天天吃。”

几个孩子都高兴的跑过去迎接,“刘奶奶,您来啦!”

“给,这是我顺路买的葡萄,等会吃完饭再吃。”

“谢谢刘奶奶,我们这就去洗!”

“刘婶,您来就来吧,还买什么东西啊?”

刘婶笑道:“诶~我给孙子买的,别搬我的凳子,我不坐,说几句话就走。”

“刘婶,是有什么事吗?”

“嗯,我娘家侄说了,介于晓娥给街道办捐了一辆新脚蹬三轮车,让我想想你家有什么困难,我想想,就八口人挤两间房子算是个困难,他立即答应批给你一间房子。”

娄晓娥精喜道:“真?在哪?”

刘婶哈哈笑道:“当然是真的,但不是现成的,现在咱们整个街道都没有现成的房子,你们得自己加盖,就在你们的房子边上,盖多大你们看着办,只要不耽误邻居们出入就行。”

林祯喜道:“不会,我的房子靠边,本来就不挡路,左侧刚好有空地,直接盖到墙边都行,估计能增加20平米的地方。”

刘婶道:“那你有空了画个地基图送到街道办,我们给你批了,按说应该我们负责盖,但街道办没有建筑队,你用多少料和工,到时候都给你补贴。”

林祯笑道:“不用补贴,我工资高,应该替国家减轻负担,除了担心街坊邻居眼红外,还真没有什么了。”

娄晓娥点头道:“对呀,年前刘光齐没地方住,只是搭了个木棚,人一走,木棚第二天就拆了。”

刘婶道:“这个你们不用担心,刘海中家的屋是三间房,比你们的多着一间呢,真按标准来,你们八口,他四口,该换换!”

林祯笑道:“您这样一说我就放心了,那好,我明天就把地基图送过去。”

刘婶离开后,林祯也没心情吃饭了,立即就去丈量土地。

说实话,四合院也好,郊区边上也好,根本不缺土地,缺的是盖房子的资金和工人。

现在还是集体制,只要街道办同意,盖好了就是正规的房子。

等集体制取消后,就能写到房本上。

但真正有钱有实力盖起来的,出了林祯,整个胡同找不到第二家了。

之所以不要补贴,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哪家眼红,也可以去申请,只要家里人口多,街道办肯定批。

但有自己不要补贴在前,他们得花自己的钱,而且还得自己盖。

如此一来,觉得不公的人,也就不提那么多了。

林祯真正的房子只有两间。

外头厨房是后来搭建的,并不算大。

首节 上一节 264/5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游戏只出宣传片,逼疯百亿玩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