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说你有钢铁意志,你来真的?

说你有钢铁意志,你来真的? 第261节

  雷布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谁不想掌握核心技术,雄霸四方呢?

  没有就是没有,没办法才会借别人技术来发展。

  只能说时移世易,计划赶不上变化,雷布斯永远想不到,从开始之时就走了捷径,以后就再也无法补上这块短板了。

  ……

  “李总工,这是最新一期的《Nature》还有内参~”

  航天集团,火箭设计团队,李栋院士正忙碌着的时候,文员抱着一迭资料走了进来,经过他位置的时候扔了两本杂志在他桌上。

  “放那吧~”

  李栋头也不抬的说道,自顾自的盯着电脑上的火箭方案研究来研究去。

  作为原长五火箭的总设计师,李栋这段时间既快乐又痛苦。

  快乐,自然是因为更大推力的火箭发动机被赵默给搞出来了。

  当时消息爆出来的时候,直接惊爆了整个航天集团。得到消息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有些傻了,竟然真的能搞出来?

  然后,他就快乐了起来,无比的快乐。

  很简单,大推力的发动机就意味着他设计火箭时可以稍微大方一点,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扣扣搜搜了,不用顾虑推力太小然后设计火箭时这个不能弄那个要省着点放,完全可以大方点来,随便整,甚至挥霍一点也没关系。

  单台推力达到一千吨的发动机,这是什么级别的存在?

  世界第一!

  还差那点推力吗?

  给我整上去,好的技术好的材料使劲给我整上去,以前那些笨重的但却拥有着奇效的好家伙给我使劲整上去!

  并联个三台这种发动机,推力直接就上了近三千吨,这还怕啥?

  痛苦,自然也是痛苦的,谁让长征五号火箭已经设计定型了,而且很多都已经造出来了呢?现在大推力发动机一出,可不得重新整了吗?

  然后,定型的长五立即变成了原长五。

  经过王总师和他们所有人的开会讨论,单台推力的火箭搞一种规格,赵默所说的三台并联长小五火箭搞一种规格,然后五台并联真长五搞一种规格,三种规格的新型火箭。所以他现在需要大改方案,而且一次性搞三种全新的!

  工作量一下子就翻了三倍,能不痛苦吗?

  至于以前的那些百来吨、几十吨的火箭发动机,也不是不能用,反正李栋他这边是不会用了,他听说国家有意让社会资本参与进来,让民营去搞,打造中国版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一直到快要下班了,李栋才把视线从电脑屏幕前移开,然后站了起来走到窗户前,眼睛往远处眺望,做起了眼保健操。

  “也不知道赵默在急什么,比上面还急,催了我几次,说明年上半年就要打一枚火箭上去,明年一年内就要把这三种规格的火箭全部试射一遍……”

  脑子里全是设计方案的李栋看了一会外面,忽然想起了赵默那家伙。

  自打调整了火箭设计方案后,赵默打过他好几个电话,话里话外都在催他搞快点,这让他很是无语,仿佛赵默是他的甲方客户一样,就那么理所当然的吗?

  不一会,他想到了一个可能:“对了,这家伙好像入选了第二批航天员,该不会是想着乘坐他设计的火箭发动机上天吧?”

  对于这个可能性,他相信是很大的。

  然后,他不由得感慨的自言自语道:“坐自己设计的火箭发动机上天,世界上应该没有比他更疯狂的科学家了吧?”

  哪怕是太平洋对岸号称“科学狂人”的马教主,那也是不敢乘坐自家的火箭上天的,一旦炸了,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

  活动了一下身体,让自己放松后,李栋转身又回到了座位上。

  准备继续工作的时候,眼睛余光忽然瞥到了桌角边的新一期《Nature》杂志,于是停顿了一下,伸手把《Nature》拿了起来翻看。

  “先看看最近的科技前沿~”

  李栋心下想着。

  很快,刊登在副页的一篇论文让他忍不住惊了:“N-S方程存在性和光滑性可能并不存在?赵默?”

第273章 骚动的国内研究者们

  “物理界和数学界要爆炸啊~”

  看着赵默发表在《Nature》上的N-S方程相关论文,李栋下意识的想道。

  别看赵默只是把N-S方程的研究工作推进到n≥3,比以前n≥4只是前近了一步,但也是了不起的成就,否则《Nature》也不会刊登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赵默的这篇论文,基本上宣判了N-S方程存在性和光滑性的不存在,这对于一直追求N-S方程存在性和光滑性的物理界以及数学界一堆大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对于那些和湍流、流体力学等研究相关的工业领域、对于那些从业工程师、专家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这等于是说,前路没有了!

  现在到顶了!

  譬如研究飞机的,到现在为止科学家们也不知道为什么飞机能够起飞。人类只是利用了这一现象,把飞机飞起来了而已,“为什么”却没有解释。然后,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解答了N-S方程存在性和光滑性,就可以解答出“为什么”。

  但是现在,赵默跳了出来告诉大家,这个解不出来!这是何等的我艹啊~

  如果是一般人,大家伙早就群起而攻之了。

  但发表论文的是赵默,是数学界实力强劲的年轻一辈,是刚刚帮助华夏造出了一千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神人。他的论文,他的结论,谁敢轻易反驳?

  李栋自己随即也郁闷了起来,因为造火箭也是和这个相关联的,而他就是搞火箭设计的。

  火箭从地表打到外太空去,除了需要克服重力之外,更要克服空气阻力、以及高速飞行时气流的影响。

  一枚火箭的飞行速度动辄就是几公里每秒,甚至十几公里每秒,飞机遇到的所谓音障问题在火箭这里只是小儿科,音速不过340米每秒而已,和火箭速度相差天远。

  在动辄几公里、十几公里每秒的高速下,在大气层内的气流对于火箭的影响无疑是极其剧烈的。

  能够更好的搞定这些影响,这枚火箭设计的就更好,不仅飞得高,而且飞得稳、有效载荷也高。

  什么是性价比?

  这就是性价比!

  当今世界各国,无不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

  现在赵默说搞不了了,那他后面还要不要钻研下?

  李栋挠了挠头,又看了下论文,上面还有陶泽轩等一众数学界和物理界大神的评语,甚至连物理和数学双料大佬威腾都被惊动了,出来给赵默站台,这牌面杠杠的,可信度至少九成九。

  “所以,后面我应该放弃?”

  李栋心里遗憾的想着。

  其实,他心中何尝不是有着要解决N-S方程的梦想呢?

  思前想后了一会,李栋随后又把论文看了两遍,仔细的研究了一番,这才翻看起刊登在上面的其它科研成果了。

  后面的内容,他就看得囫囵吞枣了,因为绝大部分都不是他研究的领域,他也只是看个新鲜而已。

  半个小时后,《Nature》被他放下了,他拿起了另外那本放在《Nature》下面的内参看了起来。

  内参是科技部和工信部汇编的保密刊物,刊登的是国内保密项目的一些技术资料,只对特定的研究人员开放。

  这份内参资料就和他的研究领域息息相关了,而且技术详实,许多关键点、细节点都写在了里面,生怕别人看不懂。

  排在这份内参资料第一的,赫然是“一千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相关技术”的总结报告,报告人是赵默和赵默的五道口及第十一院研究团队。

  “咦,正好学习下~”

  李栋顿时眼睛一亮,来了兴趣。

  “李总,到饭点了,一起吃饭去?”

  这个时候正是饭点,有同事从旁边走过,见他还在看书,于是探了半个身子进来招呼他道。

  “你去吧,我还不饿。”

  李栋随意看了对方一眼,说道,然后重新把目光放在了内参资料上,聚精会神的学习起来。

  “好吧~”

  同事摇了摇头,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随即就离开了。

  在设计院内,绝大多数人都是像李栋一样,对于吃饭都是很难规律的,毕竟吃饭可没有研究香。碰到了问题处或者精彩处,非得弄完了才有心思干别的,否则吃饭吃不下、睡觉睡不好。

  “真不愧是天才的设想~”

  只是看了一会,李栋就对这篇总结报告中的内容赞叹不已,尤其是发动机构造的创新以及整体方案的设计,别出心裁。

  其中,有一些很令人费解的“为什么”,就是这发动机为什么要这么造,李栋看到后面,也看到了基于的理论。

  “……对称平均版本~/B,关于方程/tμ=△μ+~/B(μ,μ),μ(0)=μ/0并不能满足=0……”

  “……局部理论速度μ=0……”

  ……

  李栋看了好一会,又打了一遍草稿,才终于里面的“为什么”,但随即他脑子里就生出一个新的“为什么”:“嗯?等会?赵默不是在《Nature》上发论文说N-S方程会爆炸吗?那这里的解释……”

  这一瞬间,CPU差点被干烧了。

  前面说会爆炸,这里又运用到了存在性和光滑性的原理,这就是矛盾冲突了啊。

  思索了片刻后,李栋意识到,赵默在《Nature》上发表的这篇论文和内参里的总结报告其实并不冲突,赵默《Nature》发表的论文是理论研究,或许有他的其它考量。

  “算了,不去想那些了,这局部成立的理论,貌似可以运用一下啊~”

  李栋摇了摇头,撇去了那些和他无关的问题,转而联想到他目前的火箭设计工作上来,然后有了一些灵感。

  下一刻,他拿出了纸和笔,把这个理论和灵感写了下来,开始了演算。

  ……

  李栋的反应,只是华夏国内众多保密单位研究人员的一个缩影而已。

  在同一时间,在川省绵阳,新建城的624所内,此刻专门负责峨眉发动机研制的江院士也在翻看着《Nature》和内参资料,他还把两篇文章并排放在一起作对比研究。

  624所也叫燃气涡轮研究院,原来是在江油,汶川地震后在绵阳新建了。

  新的环境,新的开始。

  江院士最近的工作是在为峨眉发动机做最后的攻关,这是一款应用于第五代战斗机的发动机,设计推力达到了18吨左右,接近阿美莉卡F-35战斗机身上装备的推力达到20吨的发动机。

  这个攻关,不是指发动机遇到了难关要攻关,而是结尾的攻关,最后的工作了。

  因为峨眉发动机在2006年就已经试车成功,前不久的7月份也完成了FRET,也就是飞行前的鉴定试验阶段。

  下一步,他的目标是争取试飞成功,在2011年正式列装。

首节 上一节 261/4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华娱:我竟成了资本大佬

下一篇:刚会五雷正法,整蛊主播上门打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