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226节

  “原来已经改名成洛阳了?”钟繇轻笑,将手上路牌给了士兵一看,方才赶马入城。
  城中吆喝声不绝于耳,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位置,或是忙碌于修建房屋,或是正在这小摊前吆喝。
  一边走着,一边却陷入了沉思之中,就这般漫无目的在这城中游荡,缅怀着昔日的辉煌,叹息那繁华一炬,感慨这废土重生。
  “怎么样?还能寻到过往痕迹吗?”
  身边传来熟悉的声音,扭转头去,只见昔日同僚正骑在一头毛驴之上,面上颇有几分醉态,手上提着一壶清酒。“我当是谁?”钟繇面上颇有不屑,他自然认得面前这人,这个在王朝大难前夕就弃官而去的人:“怎么公达?我以为你已经奔赴了大好前程,却没曾想在这洛阳城中饮酒度
  日?”
  荀攸知道钟繇是在嘲讽他,却也不反驳,只是摇头道:“我以为你再看到这废墟破茧重生的时候,会如我一般赶到迷茫,看来是我多想了。”
  钟繇叹了口气,也不去嘲讽荀攸了,听到他谈到这废墟的时候,也是有几分沧桑:“谁说不是呢?”
  “哈哈哈哈.”荀攸一笑,道:“我在这里等了快一年了,有一件事情也想了一年多了。后来,我算是想明白了。”
  说罢,他看向钟繇,道:“元常莫不随我去一处地方?咱们好好畅谈一番?”
  “嗯!”难得遇见故人,虽然心中对于他当初弃官而去多少有些芥蒂,但现在已经沧海桑田,自己心也宽了些。
  二人一前一后,赶着马到了已经修建好的南城门。
  翻身下马,这周围的士兵便急忙过来将二人的马与驴牵走。
  “荀侍郎,您来了?”
  负责城门守卫的小将上前,向着荀攸恭敬抱拳,道。
  荀攸点头,向那小将道:“今日还要去那楼上痛饮一番,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将军吩咐过,只要侍郎愿意,哪儿都可以去。”小将恭敬道:“正好将军今日在门楼上。”
  “哦?”荀攸一笑,向着身后的钟繇一引,道:“看来今日咱们都得一见了,走吧,今日便痛饮一番吧!”
  钟繇并不知道是哪位将军负责在镇守洛阳,只得跟随在荀攸身后向着城楼上走去。这一路上来,可以清楚看到这新建的城楼,越往上洛阳的景色尽在眼底,只是少了宫城,少了府邸,少了昔日不见的影子。
  
第三百六十一章 故人之劝
  
  开了这门楼,里间传来熟人的呼唤声,再定睛看去,原来是徐伯怀。
  钟繇为之错愕,虽然以往并无什么交情,但毕竟同朝为官,此番相见格外多了几分情感。
  徐荣也是一愣,迅即换做一副笑脸想要迎着二人入门楼。
  “伯怀,不用了。咱们就在前面瞭台上聊聊吧,看得远,也看的真切些。”
  “嗯!”徐荣点头,吩咐了几句便引着二人向着瞭台而去。
  在这上面虽然还未修建完善,但却也能够窥见这四周的风景,倒也不失为一处观景的绝佳去处。
  三人落座,行着酒令,感慨了这人世沧桑。
  酒过三巡,荀攸却岔开了话题,向着钟繇道:“元常此行,欲往何处去?”
  借着酒意,钟繇苦笑着摇头,面色多有几分沮丧:“国破君亡,能往何处去?只愿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颐养天年罢了。”
  “也是,你我皆是亡国之臣。”荀攸顺着他话说了一句,然后有转眼看向南面不远处,指着那正在修建的庙宇,向钟繇问道:“元常可知那修建的为何?”
  钟繇定睛看去,奈何太远也看不出个究竟,向着荀攸问道:“不知为何,公达可说与我听听。”“晋王下令,在洛阳城南修建百姓冢,以此安葬昔日死于洛阳的百姓。昔日之葬礼实在盛大,不仅在这冢前立下百姓祠,更是尽可能考证了遇害百姓的名字,在这祠中立了
  牌位供后人拜祭。”说到这,荀攸回过头来看向钟繇,道:“昔日我从长安出来,到了这河南尹。是看着这里从人间地狱变成了这般模样,那时候我就在想咱们竭心尽力守护的帝国为百姓留下
  了什么?是痛,是无数的尸骨与鲜血。”“本来我欲要离去,但是看到百姓们淳朴的笑容,看到他们得到晋王救济之后的感恩戴德,看到无数医官奉命布施药物,再看那一张张安民状,那一条条免税令,我知道我
  应该留下来。”“一年!”荀攸感慨,手指在这食案上轻轻敲击了一下,向着二人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一年时间,这里的翻天覆地啊。而这一年时间里,我荀攸的内心也是翻天覆地,我
  开始去想以前不会想的问题。”“元常!”荀攸语重心长道:“能安民者明君也,你我皆为才学之士,何不将这一身才学交于这样的明君?旧的王朝给百姓们留下了无法弥补的伤痛,那是你我无能力左右的
  事情。而现如今,你我却有能力让百姓过得更好,有能力让天下苍生少些伤痛。”
  在荀攸这一袭掏心窝子的话中,钟繇沉默了,他不知该如何应答。自己从晋阳一路过来,所见所闻乃是此生一路上未曾见到的。
  或许正如荀攸所言,以前的伤痛自己无法左右。但是现在却能够左右如何弥补,如何让苍生少些疼痛。
  他没有说话,只是在静静思考着。
  荀攸也不再说话了,这瞭台上的三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不过荀攸是想开了,但是钟繇始终还是有些事情未曾想开。
  许久之后,他向着荀攸问道:“晋王大开科举,任人不问出身,此你如何看?”“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才,你我虽是大族出身,但祖上几人不是寒门起家?我荀攸没有多少想法,百姓的悲欢离合我看的太多,身上早没有了那无形的枷锁,所以我不在乎
  这出身。”
  “哦!”
  钟繇点头,便不再说话。
  翌日,天刚刚放亮。
  钟繇赶着马匹向着城南离去,显然是想要走缑氏出轘辕关,用最近的路线出王辰的势力范围。
  只是他并不知道,就在他渡过雒水的时候,这明暗之中正紧跟着数人,只等他一出关便动手。
  一路赶马,钟繇心情其实很沉重,一直都在思考着到底要不要留下来。
  王辰的雅量,荀攸的劝解,一路过来的变化,无疑都在让钟繇犹豫不决。
  他的心思没有在这赶马之上,只是沉浸在种种沉思之中。
  只是这马匹也不知为何竟然没有走官道,反而是自顾自的向着小道离去,这些沉思中的钟繇显然并不知情。
  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已经不知身在何处。
  放眼四周届时群山,来时的小路却也见不得踪迹,一时间到叫他有些着急。
  不过好在这四周依旧有不少良田,他急忙催马过去。
  “老人家,敢问这是何处?去轘辕关要走那条路?”
  马背上,钟繇向着面前麦田中忙活的老者恭敬喊道。
  老人头发花白,面上还有久忙农事的痕迹,他直起身来查了查额上的汗水,面上颇有些不悦,道:“你这后生,有在马背上问路的吗?”
  钟繇这才反应过来,急忙翻身下马,向着老者恭敬做辑,道:“敢问老人家,此去轘辕关当走那条路?”
  “无路!”老者坐到了这田埂上,将这水囊打开呼呼喝了几口,示意钟繇要不要来点。
  钟繇面色沉重,摆手道:“那老人家,此去洛阳要走那条路?”
  “既然要走,又何必回去?”老者面上带着玩味的笑容,示意钟繇坐到旁边,方才问道:“敢问这位后生,你这一身穿着既不像是商贾,也不像是百姓,显然是有才学的人。方今天下大乱,咱们二州之
  地但有才学者无不入晋王麾下效力,你这后生出关莫不是想与晋王作对?”
  面对老者的质问,钟繇却有些来劲儿了:“那晋王弑杀皇帝,搅乱社稷,身为汉臣,难道我也要与国贼同流合污?”老者却是不忿,瞪着钟繇,道:“这权力之争咱们小老百姓没有兴趣,咱们只知道跟着谁有吃得,谁让咱们有吃的咱们就向着谁!他汉家的皇帝不顾咱们死活,咱们凭什么
  要认他做皇帝?大乱来前,咱们村里有百十户人家,可是大乱来时呢?那兵抢了咱们粮食,糟践了咱们闺女,我只记得他们身上穿着汉军的衣服。”“等他们走了咱们村里还剩五十来户人家,家家有伏尸之痛,户户有哀嚎之声,又死了一二。后来便是饥荒,这庄总幸存的大户又来抢粮,又死了一二。等到晋王军队来时
  ,咱们村还有十户人家!”说到这老者说不出的悲愤,眼角更是泛着老泪:“我们一开始还以为又是来抢粮食的,原来是给咱们送粮食的!不仅杀了大户,给我们分发了粮食土地,更不收一分钱给我
  们治理疫病,使得咱们村这十户人家没死一人!你说,你现在跟我说大汉,去他娘的大汉,去他娘的皇帝,老子只认晋王!”
  老者越说越激愤,钟繇不敢与他对视,只能低下头来沉思。“后生啊!”许久后,老者语重心长道:“我给你指路,你自己考虑去留吧,这样的君主只怕几辈子也遇不到一个。是出关与那些祸害百姓之人为伍,还是辅佐晋王这等明君,你自己看着办吧。”
  
第三百六十二章 老朽号南
  
  钟繇牵着马跟在老翁的身后,顺着这几乎无人走过的茅草道路向着前面走去。
  “后生,我问你,国与家谁更重要?”
  老翁这话并没把钟繇难住,他只是不想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只怕这老翁一会情绪激动了将自己丢在这荒郊野岭。
  “前辈赐教!”
  “呵!”老翁转过头看向钟繇,模糊之中钟繇好似觉得对方双眸之中透着丝丝冷意,竟有些深不可测的感觉。
  “你是怕我将你丢在这荒郊野岭吧?”
  老翁转过了脸去,而钟繇心中却是一阵大骇,这时候才品出了对方适才的眼神,竟好似将自己看得通透,那双眼神直透内心。
  “前辈教诲!”钟繇向着老翁的背影拱手。
  倒是老翁却是一声轻笑,迅即传来了他的声音:“说笑了,荒野村夫哪里敢指教?只是有些道理还是要与你说清楚,不想看你们年轻人走上歧途!”“后生啊,嬴非子一开始也不过是一个马夫,刘邦一开始也不过是个市井无赖,刘秀一开始也不过是南阳村夫。此三者,皆是大国之开创者。嬴氏夺姬之基业方而得天下,
  刘氏夺赢之基业方才成大汉。敢问后生,这天下何时有了姓名?却是了一家之天下?”钟繇这才发现面前老翁的不俗,按理说一个若真是一个乡野村夫的话又岂会知道这么多?他心中肃然起敬,这才是服服帖帖的开始听从了老翁的话:“按前辈所言,这天下
  便是百姓的了,失了百姓便失了天下,得了百姓便得了天下?”“是也不是!”老翁回答的很果决,又一次转过头来打量了一下他,双目之中带着丝丝喜色:“后生,百姓不过一双手,生不过七尺立锥之地,死不过一卷遮尸之席。若无百
  分之机遇,又有谁能够凭着这双手去撼动天下的豪族?”“刘邦起,是为生而逢时。若是换做在此时,也终难成事!殊不知赢氏已将其铺好了步入殿堂的道路,使得他能够恰似烈阳升起。而如今,又何尝不是刘氏亲手为晋王铺好
  了道路?我这样说,你能明白吗?”
  “前辈所言,晚辈明白。”钟繇的语气有些沉重。“嗯!”老者点头,又继续道:“后世,你要知道这天下不是一家的天下,也不是一姓的天下。就像是这春夏秋冬,万物更迭,是有其规律,有其踪迹的,虽人力可强为,但
  天命终不可违!刘姓也好,王姓也罢,终不过是这天道轮回中的一轮,有其起,有其落。”
  “前辈教训的是!”钟繇越发肯定面前的人绝非是寻常人了,对其更是越发的尊敬。“后生,不管是出关也好,回晋阳也罢。这不过是路,是脚下的路,更是人生的路。走了,就没有改变的可能了,或会沉寂一生,或会一鸣惊天,然,终会走向终结。所以
  ,再走出这一步的时候,一定要记住问心而无愧。”
  “此生无愧于天下,方可洒脱。晋王敢造反,敢造就滔天之杀业,然其无愧于天下。内安黎民,外御敌辱,难寻之明君。”
  也不知道说了多久,老者止住了步伐,他的面前是一个三岔口,一条大道纵贯南北。
  他转过身来,向着钟繇笑道:“这便是官道了,只是在走之前,望你好生思量。切莫将他当做道路,更将他当做生死。”
  老者笑着让钟繇上了马,站到一边。
  许久之后,钟繇长长出了口气,显然已经拿定主意了。
  “定了吗?”
  “嗯!”钟繇点头,向着老翁抱拳,道:“此番得了老先生教诲,未知老先生名讳?”“区区老朽,无需记挂,若是要记,便是一个南字罢了,不过你我自有再相遇之日。”老者说完,又补充道:“若是北归,替我为晋王送上一句话:人生一世恰似草木一秋,
  莫寻那书图中荒诞之言,也莫听那荒野无稽之谈,免得穷极一生,终一场空。此,你我之约,万望谨记。”
  “老先生放心。”
  钟繇抱拳,赶马离去。
首节 上一节 226/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