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444节

  荀谌叹了口气,道:“因为王辰奸计,想要引我大军出城作战,伪做了元才书信。而我与公善已经发现了其中有诈,但是陛下却并不知道,偏偏要逼公善出战。”
  “就因为陛下相逼?”许攸似乎并不太相信,按照他对颜良的了解,虽然有时候颜良是有几分骄纵,但是自先皇和文丑死了之后也收敛了许多。
  特别是在赵晋撕破脸皮之后,其更是大变样,反而钻研其了兵书来。
  但饶是如此,颜良骨子里面的骄傲还是没有消失的。他绝不会因为陛下相逼便率军出战,这绝不是他颜良的作风。
  高干也接话道:“是啊,公善绝对会坚持他的看法!”
  “唉!陛下怀疑公善与王辰勾连,以公善全族的性命逼迫公善出战。昨日战败之后,却又不许公善入城,估计是听了小人谗言,生怕公善入城会煽动兵变吧!”荀谌叹了口气,道:“昨日让公善及败兵在城下待了一夜,今日公善出战引发了城上不少临时募集的士卒兵变,士兵们在我的带领之下打开了城门驰援公善。”
  “那倒也是,往日里百姓们最尊敬的便是公善,那一身战功摆在那儿没说的。”高干点头,纵然他也是武将,但是却也不得不佩服颜良。
  “若是如此都好了,只是后来文宇似乎斩了公善全家。”
  “什么?”二人大惊。
  不过高干却是眼睛轱辘转个不停,也不知心中在盘算着什么。
  却说另一面,王辰与颜良的距离也在不断的拉近。
  双方入了这高低不平的山中,王辰纵马涉过浅水,很快便停在了前方的河岸上。原来再往前却已经没了道路,一道不高的山崖横亘在此处阻断了去路。
  如今当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颜良纵马入浅水之中,眼瞅着面前的王辰越来越近,他更是大喜不已。
  “王辰,今日便是老天爷都要灭你!”
  颜良大喜,马匹也渐渐慢了下来,身后的数十个弟兄也一字排开,向着王辰慢慢围了过去。
  只是王辰却爆发了一阵大笑:“哈哈哈哈…”
  听得这笑声,颜良面色大变,这笑声似乎还带着一丝稚嫩!
  却见前方的王辰将面甲取下,这哪里是王辰?分明便是一个年轻人,此人不过才十七八年纪而已。
  “在下独孤信,见过颜将军。按照辈分,晚辈却应当叫将军一声舅舅!”独孤信,王辰的义子,屠各部世子!
  没想到适才与颜良交战的竟然是独孤信,而非是王辰。
  颜良大呼不妙,急忙向身边人道:“不好,中了王辰那厮奸计,速去告知弟兄们,速速退回城中!”
  “诺!”
  那人抱拳,当即拔马准备离去。
  却闻“嗖”的一声,一道羽箭疾驰而来,竟直接将他头骨射穿,当即便翻落在了这浅水之中。
  只闻一声鼓响,这左右不高的山崖上竟然出现了无数晋军的身影,原先的来路上也被晋军阻绝,众人已陷入了晋军的包围之中。
  “公善啊公善,你看朕给你选的这个墓地如何?”
  王辰的声音从那不高的小崖上传来,颜良定睛看去却见王辰正负手而立,其人身旁更是陪衬着一个女将,也不知是何身份。
  颜良仰天大笑,笑得是那般的凄凉:“没想到,当真是没想到。你竟然用精锐为饵,不惜那无数精锐的性命也要引我上钩!为了杀我一个人,值得吗?”
  “公善还是太天真了。”王辰笑着摇头,道:“昨日朕便已经知道了高干军队的一切,设下此计不仅是为了杀你,更是为了彻底抹杀高邑援军的可能!另外,昨日夜里就将军队换过来了,败退也只是假败退而已。”
  说到这,王辰却又好似想起了什么,又道:“哦,忘了告诉你了。此计倒也不是朕一人定下,若非朕的皇后算准你城中军队会兵变援你,只怕朕的这场算计也终将会落空了。”
  说罢,他将身旁的女将揽着,向着颜良道:“这便是朕的皇后,蔡氏文姬!”
  “小女子见过颜将军!”蔡琰欠身,道。
  “王辰!!!”颜良指着王辰怒喝一声,将手上长枪掷出。
  王辰惯性的将蔡琰拉到自己身后,目睹着这长枪落在自己的面前。
  他也不再说话,只是轻轻挥手。
  “放箭!”
  无数弦声响动,神臂弓射出的复仇箭矢好似暴雨一般向着众人倾泻而去。
  强劲的箭矢穿透了众人的甲胄,在这身上留下血洞,最终带起鲜血落在了水中。或是没入肉中,让人痛苦不已。
  数十骑在这密集的箭矢之下连一轮都没有能够撑过去,最终尽数倒在了这溪流之中。
  颜良倒下了,无数箭簇穿身的时候他想了很多。
  似乎想起了十几年前的那个夜里。
  颜家的中堂,童舅公曾在那烛火之下问询自己:“如今你已艺成,何不去并州寻你兄长姐姐?在你兄长帐下谋一个职事,将来随他驰骋天下?”
  那时候年少的自己却摇头拒绝了舅公的提议,道:“兄长凭借舅公的武艺在并州起家,我却不能再去。如今家族还指望着我,我去了家族却又指望谁呢?便在此间待着,或许将来便在州中谋个武职便是。”
  “袁家曾与我有旧,如今袁绍新败。莫不我便推你去袁家谋事,如何?”
  “不了,我还想再看看。”
  没想到自己最后还是入了袁家,没想到自己想要保全的家族最终还是没有保全得了。
  意识残留的最后,他笑了,看着那血红的苍天笑了。
  
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面埋伏
  
  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面埋伏
  这边厢追击的颜良及数十死士被神臂弓射成了刺猬,那边厢追击的大军也步步进入了早就准备好的陷阱。
  高邑城,原以为王辰已经被击溃了,只是这朝廷上下的官员还未来得及弹冠相庆的时候,城外又产生了变动。
  不知哪里来的晋国军队将高邑城团团包围,在将军一声令下,四面发动了围城以来最猛烈的进攻。
  而追击的军队此刻对于高邑的战事还浑然不知,依旧醉心于歼灭晋军精锐的美梦之中。
  “报!”
  一声急报声打破了这原本的欢愉,中军诸将及军师在倾听了这军情之后笑容都凝固在了面上。
  “将军,高邑城北敌军围城,此刻正爆发激战,陛下请将军速速率军回援。”
  高干的笑容凝固,他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向旁边二人。
  许攸面色较好些,但目光之中却也透着颓丧,看来这一战他已经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
  荀谌这才焕然大悟,面色悔恨,道:“竟然中了晋人的调虎离山之计,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速速传令诸军集结,准备后撤!”高干多少还是有些镇静,毕竟是一位武将,按照一般的情况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只是许攸却急忙道:“敌军只怕已经料到我军要后撤了,此番说不定已经入了敌军的罗网之中,想要安然后撤只怕已没有可能,况且如今各部分散追击,一时间想要集结也绝非易事。为今之计,应当速领中军后撤,传令各部交替掩护,在高邑城外集结方才是上策!”
  “子远此言甚是!”高干急道:“速速按子远所言去办!”
  “诺!”
  只是这命令尚且还未传达出去,四面八方却传来阵阵异响。
  久经战阵的高干似乎已经听到了不对劲,这四面八方传来的声音就像是这大地之下有什么上古魔兽正在快速向着这里前进一般。
  “准备迎敌,数阵!”
  他向着左右急喝,好在这中军的一万人都是自己带出来的老手,一听到将军下令数阵立即便开始自行编组。
  “难道敌军?”许攸听到数阵的时候额上也渗出了冷汗,他也明白了适才的异响究竟为何物?
  果不其然,这数阵刚刚布下,四面八方烟尘四起,无数的黑潮已经出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百鸟阵!”
  许攸及高干几乎同时感慨,想不到晋军骑兵竟然使用的是百鸟阵!如此情况,却又看不得敌军究竟会寻何处下手。
  只是这四面八方的敌军已经给他,给他的弟兄形成了一股莫名的压力,死死的扼住了所有人的心脏。
  高干开始后悔了,在没有看到敌军阵型的时候布下了数阵,早知道这般模样就该布下圆阵才是。
  只是现在变阵已经晚了,自己摸不清楚敌军究竟会进攻何处,若是贸然变阵的话只怕反而会被敌军乘机撕破阵型。
  游弋不进的晋军似乎并没有停下,数不尽的羽箭正招呼着阵中的赵军,双方的弓箭你来我往。
  只是百鸟阵便好似百鸟飞天,既摸不透敌军会进攻何处,也摸不透敌军会去往何处。那沉重的马蹄声就像是踏在众人的心脏之上一般,叫人压力倍增的同时,却又不敢掉以轻心。
  这可真是一柄悬头利刃,适才还欣喜若狂的士兵们此刻也算明白过来了,似乎已经落入了晋军的圈套之中。
  “进攻!!!”
  数不尽的呼喝声从这百鸟阵中响起,但见一些百鸟阵突然合并,形成锥形阵开始突破数阵的薄弱处。
  由重骑兵形成的锥形阵突阵能力可想而知,那简直就是步兵的噩梦。
  这些锥形阵就像是无数尖刀,不断刺入数阵的皮肤。
  而百鸟阵却又徘徊左右,不时放出箭矢射杀数阵,再如此攻势之下高干已经失去了还能坚守的信心。
  只是,大战却不仅仅是在这两处进行。
  却说最前沿的追击部队,他们还不知后方两场恶战已经形成,还死咬着前方的晋军不放。
  双方入了山中,在这岔路口赵军死咬着晋军去往了另一面较为狭窄的山道。
  只是片刻时间便已经进去大部,而此时两侧山上竟出现了数不尽的弓弩手,矢雨齐下。而另一面较为宽敞的山道烟尘四起,一队骑兵快速冲出,直接切断了赵军前后两部的联系。
  此种情况还在不断上演,佯装败退的晋军不断将追击的赵军引入早就布下的陷阱之中,晋军似乎并不打算放过赵军最先赶来的援军,似已经打定主意要将敌军完全扑杀在这里。
  山谷中,数不尽的尸骨横陈。
  晋军的部队缓缓开进过来,解决了零零散散的残敌。
  山谷之外,赵军的尸横遍野,再没有了半点战火的纷扰。
  追击中军,数阵已经被完全突破,晋军的铁骑引发的混战之中,赵军很快便被人数优势的晋军完全击破!
  冷锋贴面,荀谌本只是一介柔弱书生,他却没有选择如高干一般投降,尚且还未倒下的尸体依靠着染血的剑柱立。
  尚未流尽的鲜血还在喷涌,只是他的眼中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这修罗场中。
  许攸长叹一声,任由左右的人绑缚自己。
  “千算万算没想到还是算错了一步,妄愧我许攸自诩睿智,却不曾想还是败在了这里,敢问将军是谁人定下此计,叫我等败得如此惨烈?”
  为首的将军面色沉冷,而双目之中却迸射出睿智的眼神,来人也不是别人,正是司马家大儿子司马朗。
  “子远不必感伤,原先议定的乃是我晋国文武大臣。后来是孝直与皇上皇后再三商议,方才定下此计!”司马朗冷笑一声,又道:“哦,忘记告诉你了,这个孝直名为法正,乃是我大晋枢密院新进的军师。”
首节 上一节 444/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