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498节

  二人并未在殿内,很快从这殿外进来,身穿晋国武官常服,向着殿上王辰山呼。
  “如今御卫军还缺两员将军,你二人或可胜任此职,如何?”
  许褚倒是没有什么,毕竟跟随曹操的时候也是近卫虎臣,如今干起老本行倒也是顺风顺水的事儿。
  他向着王辰恭敬拜道:“许褚一介粗人,陛下让许褚干什么,许褚便干什么。只是许褚希望陛下将来伐齐,能够让许褚陷阵先登。”
  典韦却不同,此人可是带着复仇的烈焰来的,这齐晋二国虽然一时和平,但是大战之日也绝不会短。
  他一拜,道:“陛下,典韦希望能够做一个冲锋陷阵的马前卒,只望将来讨伐齐国的时候能够率军先登,为故主复仇!”
  殿中一时落针可闻,此刻提及故主倒是叫众人有些诧异。
  不过王辰却是笑了起来,他连连点头,道:“武昭之意朕也明白,心念故主之仇真乃大义之士也!虽然仲康没有明言,但是朕也明白。”
  “这样吧!你们就且在朕这御卫军中,将来若是与齐国有一战,在那决战之际朕必然亲率尔等陷阵先登,如何?”
  “末将愿为陛下效死命!”二人齐声唱喝,向着王辰恭敬拜道。
  王辰示意二人起来,向着左右道:“如今御卫军也该是时候改一改了,朕意欲将御卫军改为御前近卫营,分设金吾、羽林、奉宸、玉钤、龙武、虎威、鹰扬、豹韬御前八卫,暂设从二品金吾上将军统领,分设从四品奉宸将军、玉钤将军协领,每卫五千人,下设郎将、司阶、长吏、中候、参事若干,诸位以为如何?”
  等王辰将这一切说清楚之后,众人自然没有人反对。
  王辰这才道:“册南归为从二品金吾上将军,仲康为从四品奉宸将军,武昭为从四品玉钤将军。”
  “谢吾皇隆恩,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恭敬拜下。
  如今这御前八卫算是组建完成了,不过将来还有更多的改变,这不过才刚刚开始罢了。
  王辰紧接着又下达了与公孙彦议论的事情,这似乎是今日对于众人而言的最大的好消息,这倒是让这个中的官员欣喜不已。
  不过对于金额的设置,那还得等宣政司的消息才是。
  “工部司掌杨伯言何在?”
  “臣在!”杨利急忙出来,向着王辰恭敬拜道。
  “此番中原之战朕得幽州临海之土,齐国方向应当勘察地界修建关隘,另在碣石道原燕国关塞处修建关城。面海处,选几个水深好行船的位置,修建几座大的造船厂,如今朕决意发展水军,特别是海上的力量。所以,吏部要配合好招收海事人才,工部要做好船厂开发和新型船只的研造!”
  “诺!”杨利抱拳,拜道。
  待众人退下之后,王辰这才拍动手掌,只见两侧出来不少宦官,一个个抬着一个托盘,里间装着的可都是印玺甲胄和圣旨。
  但见那打头的宦官上前一步,将这王辰的圣旨理开。
  圣旨一出,群臣叩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晋开国以来,南征北战,拓土数千里,如今天下格局大定,既有休养之策,自当犒赏功高,以慰龙兴辅臣。今,国中大议,趁此吉时,论功行赏,钦此!”
  说罢,他将这一份圣旨放到一边的托盘上,又从旁边的托盘之上取出一份圣旨,理开朗声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吾弟关云长,自后汉跟随,历经大小数百战,历来镇守一方,为国之肱骨,龙兴之臣,显赫战功无出其右者,特授正二品上将军,封武乡侯,食千二百户!”
  “臣弟关羽,叩谢吾皇圣恩!”关羽上前,跪谢皇恩,奉过这贡盘。
  宦官又将第二份圣旨取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吾弟赵子龙,从龙最先,历经大小数百战,拱卫龙策,陷阵先登,国之肱骨,龙兴之臣,显赫战功国中第二,特授正二品骠骑大将军,封武成侯,食千户!”
  “臣弟赵云,叩谢吾皇圣恩!”
  “……”
  一连串的封赏,几乎将这龙兴之臣都封赏了个遍。
  公孙彦得了千户侯,张辽位进车骑将军得了八百户侯,李韵位进龙虎将军得了七百户侯,余者纵未进品阶却都得了侯爵赏赐,也算是对得起大家了。
  虽然关羽是平级调动,但是上将军与先前的骠骑大将军还是有所区别的。
  此番大议,有功之臣也都得了相应的赏赐,倒也算是皆大欢喜。
  
第八百三十五章 群英会七
  
  第八百三十五章 群英会七
  军政大议已经快进行到了最后,连续的几日大议对于晋国当下的时局也作出了最好的安排,可以说这或许是一个国家崛起必经的一些过程。
  最后一日,已经没有往日那般规模,不少郡县官员已于昨日陆陆续续回去,今日这大议还剩下的也就只有各部武官及京城各府要员。
  “今日之议不论其他,只议两事,其一调动,其二人才。”王辰向着殿下百官道:“由于短时间内咱们不可能向诸国发动进攻,所以现在就涉及到军事调动的问题。也不是说咱们就不打了,但是既然要休养生息咱们不可能每日都要养着这七八十万大军干坐着,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法子确保咱们粮草能够蹭蹭往上,同时还要保证这七八十万大军能够进行往常操演训练。”
  “军屯!”公孙彦谏道:“陛下昔日开军屯便是为了顾及如此,所以臣下以为陛下应当再广设军屯,让一切照旧!”
  “朕正是此意!”说罢,他站起身来,向着殿下宦官示意,只见几个宦官取过大晋地图放置到这殿中。
  王辰从殿上下来,示意众人看向地图,取过竹鞭道:“如今咱们所据之地,大型的产粮地分别是太原、河东、河内、关中、河南部分以及原冀州部分,这几处乃是咱们的粮食强大支撑之一。另外,云州、雁门及诸边郡、明州及凉州等地乃是咱们马匹牲口肉类的强大供应之一。可是诸位发现没有,这几处大多都是位于边界。”
  “冀州的千里沃野一年生产的粮食那可是大头,但是现在冀州方定百姓不多是一回事,另外接壤齐国偶有争端是一回事,朕觉得将来的争斗摩擦也绝不会小。而粮草这上面朕昔日可是吃过亏的,当初河内和关中一乱整个东征大计就完全破灭。所以如果冀州是要成为朕的粮食根源,那么在这一带咱们的人就不能少!最起码要形成一股强横的力量,强大到齐国都不敢轻举妄动!”
  “另一面,河南河内,这里供粮自不用说,但是却临近齐楚二国。往东那是关东兖州的沃野,往南那可是豫州的百里平川,你们想想楚国直接将这一片划归了梁王陈诩,为何?陈诩会不知道这是烫手的山芋?将来必然是诸方争斗的焦点,所以陈诩手上的兵马也绝不少!甚至其若是想要在兖豫长久,那么往西必然要取淆函,往东自然要虎踞泰山,将来咱们河南一带与楚国的战斗也绝不会少。格局如此,并非咱们不想打就不会打的。”
  “相信有些事情不用朕说你们都明白白,虽然从地界上来说咱们是庞然大物,但是相较于土地肥沃、粮食产量来说咱们自然比不过中原沃野。粮食决定什么?决定了兵多兵少,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实力。所以咱们这些临边的沃野自然要利用起来,能收多少是多少。而要利用这些,那么战争、军队样样都不能少。”
  “所以这段时间朕思来想去,决意设六镇都督,每一镇都督总督一面一事,决所督州郡军政要事,于内可先斩后奏,于外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具需朝廷诏令!每一镇兵马调动,粮草拨动尽出都督府。朕只要一点,年岁收成五成送入国库,余下五成囤于所部!”
  这可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想法,于此相当于是在国门处下设一个诸侯国,让这些诸侯国于外拱卫整个朝廷。当然,这只是一个举例而已。
  不过从目前来看,王辰的国土横跨太大,朝廷的机要诏令若非是八百里加急的情况战报一般都不会使用苍鹰相送。
  毕竟苍鹰送令遗失的可能性比较大,流传或者被敌军截获的可能性也不低,这些原因也决定了苍鹰送信的低保密度。
  “陛下,臣以为六镇都督或可能会养兵自重,将来反倒会成为难以控制的力量。若是遵朝廷调令还好,若不遵朝廷调令,将来外联敌寇只会让朝廷蒙受损失!”荀攸谏道:“如此,只怕不妥!”
  “朕也考虑过这事儿了,所以朕给都督定下了正五品的品衔,另外都督有调兵之权,但无统兵之权,统兵交由各营营将及下设各将军。”王辰欲言又止,似乎觉得自己说出这话来有些太过了,面色微变,道:“不过朕更相信若是要反,他一个人也会反,若是忠诚纵然给他千万人也会忠心不二。”
  说罢,荀攸也理会了意思,于是告罪后退回了队列。
  王辰伸出手取过竹鞭,在这幽州军都山以东的数郡,道:“第一镇,顺天都督府,统摄辽西、北平、渔阳、广阳四郡,北防木伦,东防齐国,治蓟县。与兵八万,增设自行。”
  “第二镇,真定都督府,统摄原冀州漳水以北,群山以南诸郡,东防齐国,治真定。与兵十五万,增设自行。”
  “另,设海事府,设靖海大都督一人,总督船厂、海军等一应事务,在泉州设下靖海都督府,便于管理海军一应事务。海事府平同五部,靖海大都督官居正三品,与各镇都督不存在任何隶属关系。靖海都督府、水军一应开销及粮草分别交由顺天都督府及真定都督府负责。”
  “第三镇,河洛都督府,统摄河内郡及河南部分,东防楚国,治洛阳。与兵六万,增设自行。”
  “第四镇,雁云都督府,统摄云州、雁门,总管北部草原诸事务,治平城。与兵五万,增设自行。”
  “第五镇,西海都督府,统摄明州,总督明州诸事务,治西海!与兵三万,增设自行。”
  “第六镇,汉中都督府,统摄汉中、武都,总督与蜀诸事务,治南郑。与兵十万,增设由朕!”
  “六镇都督府,皆需广设军屯或军牧,于此既可以拓土耕种,又可以保境安民,如今暂且如此执行,诸位可有异议?”
  这一下子就送出去四十七万人各镇边军,好在晋国兵力百万,这点人马自不在话下。
  众人皆无。不过对于第六镇的问题,不少明眼人似乎已经看出了问题。
  其他五镇之中,唯有汉中一镇受皇权限制,这个中也不是不无道理的。
  
第八百三十六章 群英会八
  
  第八百三十六章 群英会八
  “既然如此,那么朕辩说一说这各镇的人选,若有异议诸位可提出便是。第一镇,顺天都督府关系重大,务必要选择一位善于与北境作战的人才行。所以,朕打算用云长为顺天都督,诸位以为如何?”
  关羽威名远播,自然是最佳人选,又有谁人敢反对?
  “云长,就受累了!”王辰笑道。
  关羽急忙上前一步,拜道:“臣弟愿为皇兄赴汤蹈火!”
  王辰扶起他,要说这晋国最让自己放心的几人,那么关羽必是其一。
  说罢,第二个命令却叫人有些难解了,只见他向着众人道:“真定都督府所辖之地几是一马平川,那么此人必然要有长远的眼光,入做得军师参谋,出当得万军将帅,奇谋百出又能够杀伐果决!朕以为,此任非公与莫属!非是说诸位不可,只是公与在冀州威名远扬,冀州百姓皆服公与。”
  真定都督府可是十五万人的规模,就这样交给了沮授?所有人你看我,我看你,个个都表示很不能理解。
  只是这当头的几位智者却选择了缄默不言,个个都明白王辰心中的打算。
  这沮授更是一脸错愕,原以为王辰不会重用自己,却没想到直接给了自己十五万人的一镇都督,这可相当于是让自己割据一方啊。这一分信任,那可是比泰山还重,顿时也让他这个在晋国官场不太如意的人感动万分。
  纵然是一个大老爷们,此刻也是感动的眼眶一热,热血上涌,大踏步出列,向着王辰恭敬拜下:“臣本降将,入国内不久,且又无尺寸之功在手,如今陛下如此重用在下,却是叫臣诚惶诚恐。但,臣在此立下誓言,此生此世忠心不二,为陛下守土一方,绝不落尺寸之地与人,若违此誓天人共诛!”
  说罢,其人再拜。
  王辰将沮授扶起来,面上也是感慨万千,抚其背道:“公与心意朕明白,将冀州与这十五万将士交于公与手上,朕放心!”
  “定不辜负陛下!”
  能让一个男人老泪纵横,不是感动致深,便是伤的太深,沮授感动的眼泪自不用说,此刻就算让他真的为王辰下火海他也会毫不犹豫。
  安顿好了二人,王辰第三个命令却又叫不少官员诧异不已。
  河洛都督府统摄着河内和洛阳,虽然地界较小,但其所在也极为关键!可以预计的是,将来这洛阳城必然会成为晋楚逐鹿的大战场,不说要派一员虎将,更要派一位沉稳谋略的老将才行!
  这洛阳如今可是淆函道的门户,万万丢不得。
  而作为历来镇守此处的老将,徐荣自然是期望最高,甚至在众人眼中那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朕令,河洛都督交由曹子孝!”
  一个命令,让不少人的面容都骤变。曹仁,王辰竟然再一次在关键位置上安排了这些新降的将军,而非老将!殿中不少人已经议论纷纷,一个个似乎难以置信。
  “陛下……”只是这谏议的人尚未说完,王辰便已经抬手示意其安静了。
  “朕令,封曹子孝为河洛都督!诸位,执行便是!”
  面对王辰肃色严令,那些还想要谏议的人也只能打消念头。
  曹仁也是错愕不已,他没有想到王辰竟然会安排自己,不过那心中的感动也是非凡的,在没有接到任命之前他的处境与沮授的处境相差不大,二人似乎都以为自己在晋国也只不过就是敲敲边鼓之类的。
  不过得到了任命之后,他方才知道自己的才华在这明君的眼中,那是遏制不住的。
  他上前一步,立誓效忠。
  扶起这健硕的虎将,王辰心中清楚,自己手上的将军没有谁比他曹仁更适合这个位置:“将来河洛之间的争斗很关键,也将会决定将来晋楚之间的一些小格局。守住了河洛,就守住了淆函道的大门,更守住了咱们兵临中原的大道。朕信任你能够守住,也相信你不会让朕失望。”
  “陛下,河洛在人在,河洛不在人亡!”曹仁拍着胸脯道。
  “记住,就算河洛不在了,你也得给朕活着。在朕的心中,十个河洛也没你曹子孝重要,给朕记住咯!必要时候,就算放弃河洛,你也要给朕安然无恙的回来!”
  “陛下……”曹仁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感动了,心中的温暖四溢,再忍不住老泪纵横。他在心中暗暗发誓,将来无论如何,也要为陛下守住河洛!
  安排好了曹仁,王辰这才开始安排其他。
首节 上一节 498/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