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172节

“这便要林大人多费心了。”黄熙胤却只是死死盯着他的眼睛。

密室之中本就闷热,不多时林欲楫便已大汗淋漓,又过了许久,他终是艰难地抬起头道:“欲成此事,贵朝须得舍弃两个人。”

“谁?”

林欲楫声音微颤,“弘光帝……和潞王。”

弘光是崇祯死后南明第一任皇帝,而潞王则是弘光之后被众人推举出来的监国。前者在南京城破之后被俘,后者监国不久便主动降清,二人此时都被关在北京。

黄熙胤只略犹豫了一下,便应道:“此事无甚难的,只要明廷同意谈和罢兵,此二人立时便得归明。”

林欲楫却苦笑摇头,“非也。当是贵朝将他们二人……”他比了个向下砍的动作,“方才有得和议之事。”

黄熙胤恍然大悟,福建的大明皇帝其实乃是疏藩,与成祖一脉的血缘关系相去甚远。而弘光和潞王一个是万历之孙,一个是隆庆之子,论起来他们都比隆武一脉更具有继承帝位的正统性。

此外当今的大明泰征帝还是个婴儿,面对弘光或潞王更是绝对劣势。尤其是现在内忧外患之际,绝大多数的朝臣们肯定会更加期望有一名成年的皇帝主政。

是以,现被俘于北京的弘光帝和潞王对于福建的小皇帝来说,那是巨大的威胁。这威胁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比十万清军更甚。

这林欲楫倒真的指了条明路。黄熙胤暗暗点头,他说杀了弘光和潞王便能议和,其实换句话说,便是可以以此威胁明廷,如果不接受议和,弘光和潞王便会返闽。

有此一条,不怕依附那小皇帝的势力不低头!

“好!”他随即点头,“便依林大人所言,下官这便回禀大将军,这边就要劳烦您了。”

林欲楫有把柄在别人手里捏着,只得无奈点头。

“哦,还有件小事。”黄熙胤又道,“既有了议和之意,大将军如今自会收拢大军,聚于延平以待。然,至谈出结果之前,大军的粮草总需要供给些。”

第189章 内贼难防

林欲楫闻言立刻双眼圆瞪,连连摆手,“这如何使得?资敌粮草,莫说让朝廷通过,单是提出此事,也够我掉脑袋的!”

“便是犯人也有碗牢饭吃。”黄熙胤却道,“若我大军断粮,大将军断难约束得住。届时数万人马四处抢粮,这还如何议和?”

“若大将……博洛得了粮草后出尔反尔,又挥军犯天兴府,我岂非作茧自缚?”

黄熙胤笑道:“林大人无需多虑。只用每隔五天,供我人马五日之粮。若见大军有异,便立时断粮,无异,再续五日。如此,我军中粮不半旬,纵有旁的想法又能奈何?”

林欲楫低头细思,若福建虏军因缺粮而生乱,最终被各个击破,保不定自己那份顺表便会被明军缴获了去,如今当稳妥送走这些“瘟神”才是上策。

若仅数日粮草,量博洛也搞不出什么花样来,他权衡半晌,终是点头道:“每隔四日,发三日之粮。”

黄熙胤叹口气道:“就按你说的,能保住大军不哗变就是。”

末了,他又告诉林欲楫,博洛的特使明日天亮便会来天兴府,要他见机带此人去见曾太后即可。

……

“满朝竟无一人赞同?”曾太后坐于椅上,身体前倾紧盯着庞天寿问道。

“回太后,朝臣皆是义正言辞,誓不赞同和谈。”庞天寿垂目道,“那颜阳还差点儿被几名清流给打了,幸而唐王殿下拦住,方才未出乱子。”

曾太后颓然地靠在椅背上,满面愁云。

昨日礼部侍郎林欲楫带了个人来见她,要她屏退了下人,这才告诉她那是博洛的密使,名叫景顾勒,是来请求和谈的。

正当她要大发雷霆,怒斥林欲楫之际,那景顾勒却对她说博洛大将军诚心议和,若得明廷同意,可放归弘光帝和潞王以示诚意。

她立时大吃一惊,弘光和潞王对小皇帝意味着什么她怎能不知。这二人中的任一个回到福京之日,便是她儿子退位之时!还好林欲楫将博洛的密使带来了自己这里,若此人直接出现在朝堂之上,群臣很可能会为了换回弘光和潞王而接受议和。

林欲楫说他知道此中厉害,便未让景顾勒直接向朝廷提出和谈之事,而是先带他来密见太后,由太后定夺。

她先吩咐庞天寿送景顾勒去“休息”,莫让其见到旁人,又赞林欲楫心思缜密,此事办得妥当,问他此时要如何处置为好,是否当除掉这个密使。

林欲楫却说或可议和,弘光帝和潞王在虏手中,始终是朝廷的一个隐患,不如利用此次博洛求和的机会,将此隐患消弭掉。

她见林欲楫将弘光和潞王称为隐患,便知他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忙询问当如何利用。

林欲楫当即献计,说只需寻个借口,让满人莫要声张归还弘光帝和潞王之事,而是将此二人送至太后指定的地方,后面的事便可依太后的意思办了。

曾太后自知若不提送还弘光与潞王,想让朝臣们同意和满人议和必定阻力极大,便让给事中颜阳在朝上漏了点口风,试探群臣的意思。

不料方才庞天寿从奉天殿回来,说提到与建虏议和的颜阳差点被人打了。

庞天寿见太后颇为凝重,犹豫了一下,又拱手道:“陈王殿下先于仙霞关、浦城一线毙虏七千余人,前不久又在建安城下歼灭施福部七千余。

“由数番交锋,朝中官员皆以为博洛大军实不堪一击。眼下建安亦被陈王围困,虏军粮草将绝,更是旦夕可破。是以,此时断无人会赞同议和之事。”

未等庞天寿说完,忽有太监来禀,说礼部侍郎林欲楫求见。

曾太后正为难之际,忙吩咐道:“快让他进来。”

要说林欲楫也未料到朝中对议和之事反应如此激烈,送不走博洛,他身家性命便会不保,当下也是甚为头疼。

待他行至午门,就听有大臣高声议论方才朝上之事。

“我大明立国以来,何时有过和谈之事?”

“呵呵,要说来也算有过。”

“哦,我怎不知,还请李大人指点。”

“张大人忘了万历年间朝鲜之役时,沈惟敬搞的那次议和了?”

“原来是那次,李大人说笑了,哈哈。”

“本就是戏言。虏贼将灭,竟有人谈及议和,真与那沈惟敬无二。”
首节 上一节 172/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