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26节


等朱琳渼将整个施工工地巡视完来到军营入口处,正好看到十丈外有块一人多高的乱石,心中立刻想到了什么。他让人找来石匠,对他们又是一番吩咐。

入夜,朱琳渼没去王知县为自己安排的驿馆,就在军营所在地东侧的树林旁拉起帐篷,也是想让自己尽快习惯军旅生活。

第二天一早王知县得到通禀,说陈州王殿下一晚上没回驿馆,忙风风火火地赶来了工地,见朱琳渼就穿着军装在指挥施工,这才放下了心来。

朱琳渼见他来了,忙招呼道:“王大人,正好有些事情要你相助。”

王克谦上前见礼,然后便听朱琳渼对他反复讲述,好半天才搞明白,“殿下所说的这‘招标’,倒是和‘唱卖’有些类似。只是唱卖乃买家抬价,由卖家决定卖给谁。而招标正好相反,是卖家压价,由殿下决定买谁的。”

“基本上是这个意思,不过招标价格都是保密的,不会公开唱价。所有出价、货物品阶都写在纸上,装于盒内。开标时自然由价低质高者中标。”

王知县对这个绝妙的办法赞叹不已,“如此卖家自会尽量将开价压到最低,以便能胜过其他对手。”他又犹豫道,“只是,若这些商贾相互通气……”

朱琳渼微笑道:“无妨。商人逐利,谁和别人通气,就等着被出卖吧。这些商圈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人自然能想到这一点。”他继续道,“此次主要是采买军服、皮靴、军官佩刀、训练用木铳这几样,所有东西都要定制。除了佩刀要两百把,其他东西都要三千件,分三批交货。”

王知县点头记下,正要离开,却又被朱琳渼叫住了。

“还有一事,”朱琳渼取出昨晚让洪思帮他拟好的募兵告示交给王克谦,“我龙卫新军需要募一营士卒,还需王大人费心。”

王克谦有些为难道:“不瞒殿下,愿意当兵的人早就被杨部堂募去了,恐怕……”这个杨部堂便是主持赣南一切军务的兵部尚书杨廷麟。

“尽人事安天命。”朱琳渼微笑道,“能募到多少兵是多少,王大人去做便是。”

王克谦不再多说,即刻按朱琳渼所吩咐的在龙南各处张贴招标事宜,甚至旁边的金南、定南两县都发了些告示。至于募兵,便还是走了正规流程,文书一路下发到各乡寨里长手中。

在余新的大队人马开到龙南之前要尽量完成所有前期准备,朱琳渼一件件思索着,当真是千头万绪,一时恨不得多生出十双手来。

当晚,朱琳渼写了份长长的奏章,将近来所筹划的练军、强军事宜请示隆武。写完之后用火漆封好。驿站他是肯定信不过的,估计进了福京这奏章就会落入郑芝龙手里。

他让石霖挑选绝对可靠的侍卫,骑双马将奏章送往天兴府。

又一天之后,乔千带着招来四十多名工匠返回军营工地。罗县丞见来了这么多工匠,立刻向朱琳渼保证,只要建筑材料充足,至多四十天就能建好所有营房。

第28章 百炼钢

到了招标的当日,一大早便有商户赶到军营驻地。

三千件军装、皮靴之类虽也算大买卖,但在商业发达的明末,尤其是富庶的江南地区,倒也不算罕见。

不过这军方的生意,只要搭上了线,打仗死人、募新兵往复不断,以后肯定还有源源不断的订货。是以这几家商贾都尤为上心。

待天色大亮,朱琳渼让人就在军营门口摆了桌椅,开始公开招标。

军装的竞标者最多,共有五家。

他们的标书装在木盒里,排在朱琳渼面前。很快结果便出来了,赣州府甄家中标,三千套军服包括军帽,搭送同样数量的袜子,一共2000两白银。

朱琳渼立刻宣读结果,然后与甄家的管事签下契约。

军装的样式是早就知会过商户的,其实就是朱琳渼山寨了后世的德国军装,颜色改为军绿色,三层厚棉布。不过扣子由于成本的原因只能使用木质。至于军帽,主体仍采用明军传统的宽边帽,但取消了顶部的缨簇,加硬帽檐并改为墨绿色。

得益于明末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发达的海外贸易,这些商家经常接国外的订单,对定制各式“奇装异服”熟门熟路,是以价格也不至于高到哪去。不过由于朱琳渼对第一批一千套军装的交货期限给得太短,这才使价钱稍贵了些,否则1800两就能买到。

接着是皮靴的竞标,四家竞争者中中标的是薛记皮货行。

三千双皮靴合计5500两之多,当然,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还是前一千双要得太急。此外还有绑鞋带的设计也让商家有些挠头,导致成本升高。

靴子参考了后世人民军队的零二式军靴外观,皮面牛筋底,双层缝合线。当然,由于工艺尤其是抛光水平有限,很难做到和零二式完全相似,但整体风格绝对比明代的皮靴气派多了。

训练用的木铳只有两家投标,最后仍由赣州府甄家中标。这东西倒是不贵,杨木加工成鸟铳的外形,再带一个粗铁打制的铁刺,三千支仅需400两。

朱琳渼本以为整个竞标过程就会这样顺利结束,不料最后竞标军官佩刀时却出现了意外。

脱颖而出的有两家。

龙南商户何记报出的价格是卅炼钢刀二百把450两,赣州府甄家报价是百炼精钢二百把1000两。

“我何记报价最低,这买卖当由我何记做了!”何记掌柜理所当然道。

甄家的管事是个老头,站起身来先咳嗽几声,才慢条斯理道:“何掌柜此言差矣。这位大人,”他望向朱琳渼,却不知其身份,只当是名军官,“早已有言在先,质优价低者中标。你用卅炼钢和我百炼钢比,价虽低,但质更低。”

“纵然你用料好些,但这价也未免太高了。”何掌柜立刻针锋相对。

“高吗?”甄家管事仍是云淡风轻的样子,“每练十斤钢材,卅炼可得四斤多,百炼仅得不足两斤。我的刀都是反复萃取的钢之精华所制,五两,一点都不高。”

朱琳渼闻言不禁面露微笑,什么“钢之精华”?不就是因为锻打得次数太多,造成大量表层铁氧化脱落,这才导致了十斤只能炼出两斤。主要还是炼钢工艺太简陋。

他在研究所的时候要常和各类钢铁材料打交道,对于炼钢知识还是比较熟悉的。所谓炼钢,其实就是两点:一、将铁里面的硫、磷等杂质剔除。二、在铁里面混合浓度不等的碳。碳加得多便是坚硬易碎的高碳钢,加得少就是柔软可延展的低碳钢。

但是由于古人的技术限制,无法将铁彻底液化,至多能烧成半融的“铁糊”,就像块炽红的面团。所以他们只能将含碳量高的生铁和含碳低的熟铁一起烧成铁糊,然后反复捶打,使二者混合均匀,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含碳量。此外捶打的过程还会使铁糊内部接触到空气,使所含的硫、磷等杂质被氧化。

于是捶打的次数越多,杂质被氧化的几率就越大,同时能使碳更均匀地分布到整块钢材之中,这就是古人推崇“百炼”的原因。但产量低、氧化损耗大等缺点就无可避免,所以说百炼钢这名字听着拉风,其实只是一种很落后的炼钢工艺罢了。

这些问题直到十八世纪,人类能制造出1600度的高温,将铁完全液化之后才彻底得到解决。

一旁甄家管事继续道:“说来我这还有千炼钢刀,更要十二两一柄,以何掌柜的意思,岂不是更贵得离谱?”他微笑摇头,“但我甄家千炼钢刀向来供不应求,明年的货都已被人订去,就是因为物有所值。”

说完,他平静地望向朱琳渼。

而那何记的掌柜张了张嘴,终是没想到反驳的话来。

他们都没想到的是,此刻朱琳渼的脑子里只有刚才甄家管事那句“千炼钢刀更要十二两一柄”。

一柄一米来长的高碳钢刀竟能卖到十二两银子!朱琳渼眼前瞬间出现了成堆的白银。

打仗对经济的依赖他比谁都清楚,所以到达龙南之后他曾考虑过多种赚钱的方案,主要是这个时代的大明所无法自产的东西,例如制造水泥、玻璃、带避震的马车等等。

只是每一种方案都有让他不满意的地方:水泥生产速度太慢,玻璃对配色经验要求太高,马车短时间内不容易见到效益。
首节 上一节 26/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