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357节


南人只怕庆功宴还没散,便又要慌忙应战了。他望着校场上嗷嗷嘶喊的兵丁,心道,满人向来足发饷银,又许士卒劫掠所得自留三成,自然人人用命。

复朝廷税制严厉,不论士绅权贵,敢差一文税赋立时下狱,尽革前明旧弊。是以钱粮充裕,虽四处征战国库却仍有结余。

他想起崇祯朝时连年拖欠边军饷银之事,不禁摇头暗道,有我大清这般强敌,看来南明气数已尽啊!

幸而得先帝知遇,否则随这明朝一同亡了,后世又有谁记我是个忠臣?倒是待大清夺了天下,史书里还能没有我这开国功臣一席之地?

只是没人告诉他,再数十年后就有乾隆令人写了本专门记录奸佞的《贰臣传》,他洪承畴便位列第一。若他得知了此事,却不知又是怎样心思……

他正思绪翻涌,就见江南掌印都司杨志和前来禀道:“大人,圣上遣阿达哈哈番达素大人,并固山额真索洪等将,统镶黄旗精锐六千增援南京。现大军已过徐州。”

洪承畴闻言皱了皱眉,“怎还有可调拨的建州旗军……”他旋即又吃惊道,“难道是从京营调出?”

杨志和忙道:“回大人,正是从沧州大营而来。”

洪承畴点头道:“看来摄政王殿下对浙、闽志在必得啊。”他又笑道,“经上次博洛一败,朝廷此番却稳重了许多。只令我稳扎稳打,先落浙江,以浙地为基徐图赣、闽。又不断调拨大军,这福建小朝廷必南逃此劫啊。”

杨志和小心提醒道:“大人,那您何时北迎达素将军?”这达素可是清军最精锐的京营将官,虽名义上受洪承畴节制,但汉人官员不论品阶多高,在他面前却都要矮上一头。

洪承畴闻言冷道:“老夫身负江南大局,岂能擅往徐州?”

一旁又有洪承畴副将卢世扬快步而来,拱手道:“大人,勒克德浑贝勒说他有急务,须得半个时辰后方到,其余诸将皆已至中军大帐候命。”

洪承畴却拿勒克德浑毫无办法,只得摆手道:“我们先议事,待贝勒爷到了让他速来大帐。”他又瞥了眼杨志和,“你去趟徐州吧,带些钱礼。”

“标下遵命!”

南京城外,清军大帐。

江南清军主要军官齐聚于此,帐中满满当当坐了有四五十人。

待众人行过了礼,洪承畴先看了眼地图上钱塘江位置,缓声道:“自我水师大破浙军,钱塘已任我来去。”

他说着不由看了眼原钱塘水师都尉王文奎。就在浙江水师覆灭的三日后,北京那边便认为水面已无威胁,下旨调王文奎转领高资守备,水师改由梅勒章京噶哈统帅。当然,这战功也就大半归了噶哈。

不过南人已无战船,任谁统水师亦无甚区别。

洪承畴继续道:“徽州主力昨日已抵江南,方才得报圣上又遣六千京营来援。如今我大军皆已齐至。

“今日招诸位来,便是议一议此后的进兵方略。”

至天色渐暗,却仍未见勒克德浑前来,洪承畴见能议的也都议得差不多了,只得决意不再等他,又高声吩咐道:“张天禄,令你统徽军主力,并宋勿部一万两千人马驻守富阳。只待马得功部袭取萧山,则即刻渡钱塘与其同围绍兴。”

“末将遵令!”

“黄鼎,令你统所部安庆主力两万进至钱塘下游的桐庐驻防。必保下游渡口通畅。

“待绍兴城落,便挥军南下,先取寿昌,复围衢州。”

“末将遵令!”

“杨承祖,领苏州军一万于钱塘南安待命。至攻取绍兴后,与黄鼎同围衢州。”

“末将遵令!”

“陈泰将军。”洪承畴语气客气了些,“着你领所部镶黄旗镇杭州,待马得功兵围绍兴,你立刻南下速去遂昌。若有南军自仙霞关出,则半途击之!”

“嗻!”陈泰拱了拱手。他所部旗兵加包衣一共六千有余,但以骑兵居多,很适宜奇袭。

洪承畴又一连发出多道军令,除了远在萧山的马得功和缺席的勒克德浑之外,余者皆有指派。

他的总体规划乃是先屯兵钱塘北岸一线,只等马得功攻取萧山,便以此为据点,全军南渡。另外便是在钱塘下游的桐庐设下重兵,专防衢州破虏营一万两千人马。

待绍兴攻破,则兵分两路。一路四万余兵围攻衢州,另一路则是勒克德浑所率建州主力三万绕过衢州,直取江西广信府。

而马得功所部近四万人与陈泰部屯兵遂昌一带,用来截击福建北上援军。

第387章 南攻与北伐

总之,洪承畴所行策略便是依仗自己兵多粮足,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夺取一个据点,便以大军固守,而后前进攻打下一处重镇。

整个进兵策略非常清晰,钱塘一线、萧山及绍兴一线、衢州及遂昌一线,而后便是兵进江西。

而对于有仙霞关天险的福建,他只派人严防,却不强攻。只等攻下江西,对福建形成包围之势,再四面合击。

自从多尔衮委以洪承畴袭夺赣、闽的重责,他便日夜谋划,最终仍是选定了这套看似平淡无奇,却极为踏实的战术。

此法极大发扬了清军兵力数倍于南人的优势,层层推进,便是有一两处战局不利,仍可相互支援,保持战线不乱,逼迫南军节节后退。

待清军众将各自回营,洪承畴摸着脑后的鼠尾辫,举目南望,低声自语道:“大明国祚二百余年,没想到却要覆于吾手……”

是夜,在一辆驶往永北里的马车上。

朱琳渼皱眉看着面前木几上林林总总的资料、数据,心中仍在仔细斟酌北伐的方案细节。

他不能不慎之又慎,此次北伐乃是崇祯之后大明首次主攻进攻建虏,意义非比寻常。

胜,则自此攻守易势。夺回南京之后必将对全国的华夏子民产生巨大的号召力,令满人占领区的汉人望风而归。此外,控制了南直隶这片大明最为富庶之地,更可为进一步收复北京提供税赋与人力支持。同时此消彼长下,建虏的经济基础却会被极大削弱。

败,却也风险极大。清军不可战胜的思想将更加深入人心,致使敌占区的百姓会失望之下接受建虏统治,同时大明控制区域也将士气大挫。

眼下最大的优势便是江北仍有很多百姓心向大明。而任何一次决战的失败都会令报这种想法的人减少,从而加大下一次北伐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虽然朱琳渼对自己打造的新明军的战斗力很有信心,但却也不敢说就一定百战百胜。

这次北伐远比历史上郑成功那次的难度要大得多。彼时清廷的主要注意力都在永历政权身上,清军主力也都集中在西南和“战神”李定国厮杀,南京城中只有两万守军。故而郑成功的十七万大军能够一路摧枯拉朽,两三个月就兵至南京城下。

但即便如此,清廷依旧依死守住了南京,并迅速从周围各省调集了十多万大军,兵分四路突然袭击郑成功主力。
首节 上一节 357/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