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401节

“你是说……”

“遣京营及盛京守军以援。”

多尔衮眉头紧紧拧在了一起,京营和建州几处重镇确实还有近三万的八旗精锐,但这些都是防守老家的最后的力量。

“无需多调,”范文程忙道,“四川方面五千,荆州四千,再分一千往山东平叛,臣估摸着至少便能再坚持四五个月。

“但若放任这几处敌军做大,恐怕会震动社稷啊……”

多尔衮自是知道,豪格那边失守,意味着献寇将直入山西、山西等地。丢了荆州,河南便是闯寇囊中之物。山东就更不用说了,若压不住乱军,京城都会受到震动。

他又踌躇半晌,只得叹口气道:“就调六千京营、两千盛京守军、两千吉林与黑龙江守军,分往各处以援。”

……

“恭喜钱大人。”蔡士英离得老远便笑着打招呼。

他身旁汤若望等人也立刻揖手施礼,“钱大人此番可是立下大功。”

“圣上亲自下诏嘉奖,钱大人真是荣光极人啊。”

午时,多尔衮便派人下旨重赞了钱谦益,并赏了不少东西,盖因后者一举解决了清军燧发铳发火率低的顽疾。

这可是连汤若望都束手无策之事。故而钱侍郎如今已受命辅助蔡士英掌军器局事宜,同时由他举荐的乔伟礼也成了军器局副使,受到重用。

钱谦益脸上堆着笑,心里却浮现出那日情形,背后不禁冷汗直冒。

数日前他的宠妾柳如是带了一名绝色女子回家,说是她在秦淮时的好姐妹。他当时也并未多想,不料当晚他府上所有下人、护院皆被制住,那柳如是的姐妹一柄匕首抵在他脖子上。

随后又有自称大明锦衣卫北镇千户的男子前来,先是言说大明辅政王殿下相信他钱谦益仍是心向大明,而后又说知道钱大人身陷囹圄苦不堪言,可以随时助他解脱。

他妾室柳如是还在一旁帮腔,说愿随老爷一起西归。

钱谦益最是怕死,当时就软了,忙称自己心在大明,愿尽些绵薄之力。那锦衣卫却只让他明日去找蔡士英,说自己会造火器。

次日他找到蔡士英,还未说话便惊得冷汗直冒——后者身旁站的竟是昨晚在他府上的大明锦衣卫!

他这才知道自己小命随时都在人家手里,待回到家中,又发现柳如是竟将所有下人全换了。不用介绍他也知道,这些人必定都是福建来的锦衣卫。

对手无孔不入,又有个“通敌”的老婆,钱谦益只得放弃了抵抗。加上他投虏本就是因为怕死,其实对大明还是有些感情的,于是便正式做起了内应。

按照那个名叫会雯的女锦衣卫所说,大明辅政王交给他的任务是去点歪清军的什么“科技树”。

其实他心里极不踏实,因为他根本不会制造火器,便是他举荐的乔伟礼在这方面也是白丁一个。

他们每日背熟大明辅政王教给锦衣卫的话,遇到具体问题都交给身后的“徒弟”解决,那人实为福建来的一名铳匠。

“哦,对了,”蔡士英拍着钱谦益肩膀道,“摄政王已让户部拨了三十万两银子,用于购买南人那些玩物。若非钱大人慧眼识炬,谁能想到这东西里面竟有此等精钢?”

“三十万两!”钱谦益抹了把冷汗,强挤出笑意,“好,挺好……”

一旁乔伟礼正用德语和汤若望争论着,高翔和王应式在一旁大眼瞪小眼地听着,另有几名斯拉夫族模样的人则随着通译翻译不住点头。

“不不不,长矛手的数量太少了,绝对不行。”

汤若望指着高翔道:“可他说明军甚至一名长矛手都没有,战斗力却非常惊人。”

乔伟礼按朱琳渼的吩咐,故作不屑道:“他只是个败军之将,仅在战场上看过一眼敌军阵型而已。若这样就能复制出精锐部队,那还要职业军官干什么?”

他说着瞥了眼身侧的斯拉夫人。这是一队罗刹国,也就是俄罗斯的探险队,他们被汤若望看中,请来帮助满人训练部队的。这些人中有不少以前做过军官,倒也算专业对口。

科洛托夫立刻点头道:“乔伟礼先生说得没错!即使最激进的瑞典军队也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长矛手,而这位高先生却只留了五分之一。据我所知,世界上还没有哪支军队是这样做的。”

他身旁的另一名罗刹人接道:“没错,在我们罗刹国,长矛手的数量甚至超过一半。”

所实话,即使是汤若望本人,对高翔设定的长矛手数量也不太放心,仅靠枪口安装的那什么“刺刀”怎么看都感觉对付不了骑兵。

第438章 忽悠瘸了

也难怪汤若望会这么说。要知道,刺刀这东西可是百年之后才开始普及的,眼下欧洲顶多有些插在枪管里的刺刀,使用非常麻烦。

而且现在除了明军之外,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出现燧发枪步兵线列战术,大家对用刺刀对付骑兵肯定抱着极大的不信任。

高翔还想要争辩,乔伟礼却根本不给他机会,又开启了下一个话题,“还有,你们竟然用一盎司的的火枪!这怎么能够用?!”

一盎司比六钱略少一点,为取得汤若望的共鸣,乔伟礼特意用了欧洲的单位。

汤若望和科洛托夫几乎一起点头,“没错,两盎司的火枪才是战场主流。”

“一盎司的枪只够用来打猎。”

高翔听了通译转述,忙摆手道:“当初我家柯将军手下也有十一钱铳,但和明军的六千铳对射一点也占不到便宜……”

“那是因为你们的士兵太差,”乔伟礼傲然打断他,“重型火枪比中、轻型火枪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欧洲战场上经过上百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凭你打的那一次败仗就想要推翻无数军事天才的论断?”

汤若望和罗刹人又是同时点头。目前欧洲各国的步兵武器几乎已经被西班牙重型火枪统治了,“重型最好用”这简直就是常识。

其实他们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十六、十七世纪时,欧洲普遍装备重型火枪是有原因的。

欧洲人口稀少,但却有天量的优势铁矿。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士兵披甲率极高,特别是板甲骑兵,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王牌兵种,火铳没有十钱左右的口径,五十步内都难以将其击毙。

如果两支欧洲军队交战,装备中、轻型火枪的一方很可能无法彻底射杀敌军的重甲骑兵。那么一旦被对方的重骑兵突入己方军阵,那便很容易形成全军溃败。所以对欧洲人来说,有效击穿板甲是火枪必须达到的要求,为此可以放弃其他所有指标。

于是重达二十斤的西班牙重型火枪在欧陆大行其道。

其实如果没有重型板甲的因素,笨重的十一钱铳根本不是全重仅十来斤的六钱铳的对手,因为后者在士兵移动速度、操作便利、灵活性、射速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十八世纪中后期,重甲骑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欧洲各国都开始使用一盎司火枪的原因。
首节 上一节 401/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