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岳父

唐朝好岳父 第150节

  特别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之前原本还有一些身份之上的差距,而在球场之上则是迅速将这一个差距拉小。
  几位勋贵子弟还有世家子弟的竞争,那么就是拉拢这一些寻常农家子弟了。
  正是这样的原因,所以关系自然是很快就拉近了,舒安看着这一幕倒是十分赞同。
  要知晓一开始这一些寻常平民子弟,甚至为了怕这一些世家勋贵子弟受伤,许多机会都没有把握住,甚至还浪费或者失误了。
  现在的话面对这一些人的话则是敢于出脚了,想到了这里之后舒安脸上笑意更浓了。
  就像是他接受这一个时代一般,同时骨子里又有一点格格不入,其中就是不平等。
  后世的话,不管怎么样,哪怕是一个人身份如何,你不去理会就不会和你生命有什么交集。
  而这一个时代可不是如此,身份之上差距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所以看到这一幕他倒是感觉非常欣慰。
  这不由让他生出了一丝想法,或许自己可以将蹴鞠发展成为了整个大唐崇尚的一项运动。
  “叮!”
  “支线任务开启!”
  “将蹴鞠推广整个大唐,任务奖励:抽取奖励一次!”
  正当舒安思绪纷飞的时候,一道机械的声音在舒安的脑海之中响起,这不由让舒安面色之上一愣。
  因为这是系统的声音,不过这系统和其他系统不同,似乎很佛系一般。
  所以舒安一般都默认寻常时候系统再休眠,而少部分时间才苏醒,当然舒安关于系统的想象并没有多少。
  缘由便是一般时候舒安就将这一个系统当做不存在,这样的话自然就不在意。
  虽然是穿越者,但是舒安知晓自己并不算真正的主角,哪怕是系统判定自己任务完成了。
  一开始穿越的时候他有一颗龙傲天的心,醒掌天下权的梦,不过现实则是让他渐渐清醒了过来。
  比起这一个时代的人,他就多了后世的眼界,其他的并没有差上多少。
  甚至因为身份算不上高贵的存在,舒安同样吃过不少苦头,现在的他那一颗动荡的内心已经不存在。
  哪怕是面对系统的提示,在错愕之后舒安面色之上就恢复如常了。
  若是再往前推移三四十年的话,他或许会信息若狂,现在的话则是丝毫不在意了。
  “这一个任务倒是不错,并不是没有机会。”
  舒安眼眸闪烁内心默默想道,蹴鞠在这一个缺少娱乐的时代就是神器。
  关于抽奖一次舒安还是觉得不错的,毕竟之前他得到了五禽戏就是一项不错的东西。
  支线任务的话倒是没有太多的难度,比起那一个圣人任务的话,这一个任务无疑是人性化了不少。
  不过舒安也不急,因为这件事情可以慢慢来,比如接下来那一个赌约他可没有忘记。
  当今皇帝和太上皇之间的较量,无论是谁输谁胜和他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过蹴鞠肯定会推广出去的。
  自上而下,当这一些权贵都学会蹴鞠的话,那么蹴鞠想要推广整个天下就更不是难题了。
  舒安眼眸闪烁,似乎在想有什么方法能够加速这一个过程,想到了这里之后他似乎有了一些想法。
  正当此时来福的身影出现,在舒安的耳边小声的声音响起,只不过除了两人之外,没有知晓这一位管家说了什么内容。
  而舒安面色之上则是多了一丝复杂,还有一丝感慨,原因是有关于宫里传闻传出。
  若是寻常宫里传闻的话,那么来福自然不会在意,不会告诉自家老爷,不过这一次似乎和自己多多少少有一些联系。
  其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李渊这一位太上皇掀起太极宫,仿佛有着先要搬离的想法。
  若是不知晓其中情况的人,还真的以为李渊对太极宫有一些厌恶,只不过舒安知晓,太极宫可是整个皇宫最为中心的宫殿。
  这同样代表着谁住在这里的话,那么就掌控者整个皇宫,整个大唐。
  只不过随着玄武门之变后,太极宫就开始落寞了,不过这仅仅是短暂时间。
  舒安知晓,若是没有意外的话,那么李渊明年就会被迫搬离太极宫,可偏偏现在出现了意外。
  这自然是舒安浮想联遍了,李世民逼迫的话应该没有那么快,那么就剩下李渊自身搬离的可能性了。
  不过李渊和李世民关系可没有多好,那么联想起两天之前李世民这么快速就确定了拒绝了和亲。
  而且这里面想一想的话还有不少的踪迹可循,比如寻常大事情的话,李世民都会和杜如晦等人先通气,有了结果再在朝议之上提出来。
  然而这一次并没有,当初想的话并没有多少奇怪,现在想一想的话确实有着不少疑点。
  是什么促使了这一位帝王这么早就做足了决定,甚至没有丝毫犹豫。
  那么现在答案似乎就出来了,想到了这里之后舒安面色之上更为复杂了。
  “这一次算是欠下人情了!”
  舒安默默想道,原本这一场蹴鞠和自己无关,不过现在他倒是想要李渊获胜。
  
第二百四十章 好事,帮助
   若是之前的话,舒安还不在意这两人之间的输赢,因为无论是输还是赢的话,那么都和他没有太多的关系。
  然而因为李渊在这里面的助力则是让他们有一些动摇了,想到了这里之后舒安目光不由闪烁,似乎在考虑着什么。
  “不过,叔德退出太极宫的话,也算是一件好事情!”
  舒安轻声呢喃道,太极宫所代表的意义他怎么可能不清楚,现在的话李渊直接退出的话倒是省了不少事情。
  同时这也代表着李渊对于帝位没有想要再重新夺回的心思,要知晓李世民为何如此防备李渊。
  还不是害怕这一位父皇再夺回自己的帝位,玄武门之变并没有过去多久。
  虽然朝堂之中曾经李渊时期的旧臣都被李世民焕然一新了,但是还是有着一些人支持李渊。
  李世民虽然想要清理,但现在朝中人才短缺,虽然科举改制了,不过一时半会还发挥不了太多的效果。
  毕竟朝廷人才缺口还是不少的,正是这样的原因,这一些有能力的旧臣李世民还是能够容忍的。
  当然同样埋下了一些隐患。要知晓出了长安的话,不知晓地方之上还有多少拥护李渊的存在。
  正是这样的缘故,李世民虽然温水煮青蛙,对于这一些地方之上的官员有着不小的调动,但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的。
  想必明年的时候,才是李世民正式完成调动的时间点,那个时候他才有信心将李渊离开太极宫。
  没有想到现在倒是有意外之喜,不过舒安知晓李渊可能是有一些想法之上的改变。
  舒安并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多做纠结,因为还有第二个传闻就是和蹴鞠有关系了。
  要知晓宫廷之中有什么风吹草动自然这一些大臣十分关注了,想必现在这一些人已经知晓了宫里的传闻了。
  蹴鞠的推广看来就要落在这上面了,舒安面色之上闪烁,随后小声交代来福一些事情。
  既然承了李渊人情,虽然他认为李世民最后决定还是会拒婚,因为李世民是一位有野心的人。
  不过身为帝王李世民野心就是能够让自己名声超过前朝,甚至达到堪比上古尧舜的地步。
  但是这很难,不过舒安还是看出了李世民现在心中的锐意,显然年轻带给他不少信心。
  舒安准备让来福带一些战术给李渊,算是还一次人情,要知晓后世可是有着不小的战术,比起刚刚发展的蹴鞠不知晓强上多少。
  当然战术是一方面,剩下就要看天意了,有时候运气也是实力上的一种。
  不过有了这一些后世战术之后,李渊胜出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于此同时,宫里的传闻同样让长安之中不少大臣面色之上疑惑,不过还是有一些人若有所悟。
  赵国公府
  “这是巧合么?”
  长孙无忌眼眸闪烁轻声呢喃道,他可不会忘记那一天自己老师邀请可是太上皇。
  随后陛下便决定了拒绝和亲,现在的话传出太上皇对太极宫不满意,若是这里面没有联系的话他倒是不信。
  对于太极宫的意义他怎么可能不知晓,同样太极宫是整个皇宫之中最为辉煌的一座宫殿。
  若是太极宫不能让太上皇满意的话,那么就没有其他宫殿了,想到了这里之后长孙无忌内心已经有了计较。
  算起来的话,这件事情是好事情,因为太上皇的退让倒是让他们这一些天策府的老人松了一口气。
  至少太上皇内心似乎有一些退让的想法了,这肯定是好事情了。
  当然除了这件事情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关于蹴鞠的事情了,一时间长孙无忌面色之上就是疑惑的。
  “蹴鞠?这是什么?”
  长孙无忌轻声呢喃道,话语之中带着一丝疑惑,显然不明白这是什么东西。
  无独有偶,除了长孙无忌之外,还有就是李道宗了,这一位皇族宗室在李世民拒婚了之后可是十分高兴。
  或者说整个皇族宗室都承了一份情,不过他知晓,这都是安玄公的作用再里面。
  当然宫里的传闻他同样知晓了一些,也联想到了一些情况,但是李道宗此时倒是没有太多在意了。
  因为他要离开了长安了,这一次本来就是因为异族称臣的缘故所以从灵州返回。
  加上处理了皇族宗室问题,现在的话就看拒绝之后的后果了,所以李道宗自然是想要赶回灵州了。
  当然李道宗在离开之前还需要前往书院一次,毕竟这一次安玄公可是出了不少力,若是没有一点表示的话说不过去。
  除了这两位有着接触知晓一些真相的人,不少大臣面色之上倒是疑惑,显然不清楚这里面有什么原因在里面。
  虽然有一些人也联想到了之前的事情,只不过一时间也想不到太多的东西,所以最后也是沉默了。
  毕竟这件事情确实是好事情,当然也有一些曾经旧臣有一些叹息,不过并没有说什么。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李世民在这两年的表现得到了这一些旧臣的认同,哪怕是李丽媛重新掌权也不能够做的更好。
  当然若是有人了解的话,就不会忽视一个人,那就是安玄公舒安了。
  李世民能够过得如此滋润的话,那么和舒安倒是分不开关系了,毕竟舒安可是帮助了李世民不少。
  现在的舒安之所以没有排斥李世民的缘故,那就是合则两利,在有不同利益共同目标情况之下,自然双赢最好了。
  宫廷之中的风波除了这一些大臣之外,并没有太多人知晓,毕竟李世民的百骑还是有着不小的用处。
  而此时的李渊面对这太极宫可是没有半点留恋,反而对收到了舒安的战术十分兴奋。
  要知晓这一次他可是想要胜过这逆子一次,很早两人就约定分别在禁卫之中挑选十三个人。
  因为舒安说过这是十一人为标准,还有需要差不多两个替补就差不多了,而现在李渊的目光自然是放在了这一些人身上。
  就是憋着一口气,想要在接下来的蹴鞠对抗之中一雪前耻。
首节 上一节 150/6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之崛起1646

下一篇:三国之黄巾天下

推荐阅读